-
1 # 海飄的青年
-
2 # 奈米氣泡
1、催婚;
2、催婚;
3、催婚;
4、每個人想法不一樣,只是想晚點結婚,年紀大了又怎樣呢!
5、這就是時代的差異;
-
3 # 隨見隨拍
遭遇一:怕年終獎少
辛苦工作一年,想給自己添置幾件新衣,給父母買點禮品,給家裡小外甥、小侄女一點壓歲錢……離過年沒幾天了,就等著發了年終獎去一一採辦,可這年終獎有沒有還說不準呢!
遭遇二:怕春運
世界上最令人心碎的話,應該是:“沒有,站票都沒有。”春運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本著先下手為強的原則,一定要提前在網上訂票。
遭遇三:怕遇賊人小偷
小心現實版的《天下無賊》在你身上上演。年終歲尾,各路大盜重出江湖,冷不防你的錢包、手機、行李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心塞啊。
遭遇四:怕催生二胎
00後開始戀愛了,90後開始生孩子了,而80後的你依然還是單身,那恭喜你,已經得到了“被催婚”的戰鬥屬性,七大姑、八大姨輪番上陣,你招架得住嗎?
到了2016年,二胎政策開放了,結婚的朋友也無法“倖免”,親戚好友開始問起二胎情況了,變著花樣的“催”,你又能否招架?
遭遇五:怕送禮
逢著這傳統節日,大家都是走親訪友,只可惜囊中羞澀,每家轉一圈,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啊。
遭遇六:怕外甥侄子
過年一大家子熱熱鬧鬧聚在一起,表哥堂兄啥的都帶著孩子,參加工作多年的你,能不給孩子壓歲錢麼?當然不能,給少了還覺得不好看,只能強裝大款。
遭遇七:怕堵車
堵車早已是家常便飯。大年三十大家都歸心似箭,堵在路上肯定是必須的了。最怕高速路和國道、省道也堵車,這要回到家,估計就第二年了。
遭遇八:怕問工資
“一個月多少錢啊?”每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所有人立馬風中凌亂。三姑六婆們的攀比心吶,真真是讓小夥伴們心塞吶!
遭遇九:怕提年齡
“年齡是女人的秘密”。一個女孩到了二十八九歲,年齡便成了敏感話題,尤其你還是單身,那必需得學會承受別人異樣的眼光。
遭遇十:怕同學聚會
同學聚會總是各種談論生活現狀,過得好就好,過不好可就尷尬了。哎,同學聚會儼然就是一個虐心會嘛。
-
4 # 鄂東男孩
在外忙碌了一年,終於可以回家看看父母,和孩子老人共享天倫之樂,和三五好友知己聊天聚會下,這本是出門在外的遊子,或那些已經遠離家鄉,成家立室在外地的人一年所盼望的團聚時刻。
然而,春節回家過年也有尷尬的時候,就是三姑六婆,各路親戚朋友,甚至同學聚會,別人動不動就愛問你些尷尬的問題,例如以下:
一、有男/女朋友了嗎,啥時候結婚?
對於現在的年輕一代來說,結婚已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例如三觀要合得來,例如結婚要買車買房,例如彩禮酒席蜜月樣樣要齊,可適婚男女除去那些家裡能幫忙的,普通工薪一族那有那麼容易達到,目前婚戀市場普遍要求的“結婚條件”。
即使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男女在大城市裡收入看上去很可觀,但在高房價面前工資獎金神馬都是浮雲。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不敢輕易結婚,也輕易結不了婚。
大齡剩男剩女早已成為一種新的社會趨勢,這放在大城市毫無違和感。
然而,只要一回老家,那怕你是上司公司女高管,年薪百萬也會因為大齡未婚而在家鄉人面前矮人一等。
據有關資料統計,春節回家過年,未婚男女最怕親戚朋友問自己的話題就是:你有男朋友了嗎,或你有女朋友了嗎?
如果你答:還沒有。
那接下來你就等著各路親戚長輩,甚至左鄰右舍對你的連番轟炸吧!
最後,最讓人頭痛的是熱心群眾還會發揮他們的熱心腸,拼命想給你介紹相親物件,你礙於人情,不管去不去都尷尬得不要不要的。
二、年終獎發了多少?
年終獎可以說是很多回家過年的人最害怕面對的問題,因為真的很尷尬。
說少了自己面子過不去,別人也會一副原來你在外混得也不怎樣的表情給你;說多了又怕別人說自己吹牛。
最糟糕的是,你連什麼是多和少的慨念都沒有。
因為,你所謂的多可能在別人眼裡也不過如此。
可不,人家房子比我們大,車子比我們炫,就連年終獎也分分鐘是我們的好幾倍。你說尷尬不尷尬。
三、今年生意如何?賺了多少?
打工的問年終獎,做生意的自然也會被追問今年賺了多少?
面對這種問題,答的人總難免要尷尬,因為不管賺多賺少,有賺沒賺,你的答案都可能只會讓你自己尷尬。
四、買房了嗎?買車了嗎?
過年回家還最怕別人問你買房買車的問題,特別對於那些還沒買得起房和車的人。
其實很多人在外打拼生活並不容易,月入過萬的不是在拼買房就是在抗房貸,月入幾千的不管有房沒房,生活在一二線城市裡也大多捉襟見肘,更別說買房買車了。
反觀老家的親戚朋友,卻個個有房有車,你說你一個月入過萬的人被一個月入還不如你一半的人問:買房買車了嗎?你能不尷尬嗎?
五、準備二胎了嗎?
二胎放開以後,不要說80後了,很多70後都努力在生了,如果你已經生完大寶,不管是女兒還是兒子,別人都肯定會追問你:什麼時候要二胎?
有兒子的追問你:什麼時候生個女兒,湊個好字。
沒兒子的直接問你:趕緊追個兒子吧。
總之,沒男女朋友的追問啥時候有男女朋友,沒結婚的追問啥時候結婚,結婚了問啥時候生孩子,生了孩子又問啥時候要二胎。
面對這種問題,答的人總難免要尷尬,因為不管賺多賺少,有賺沒賺,你的答案都可能只會讓你自己尷尬。
-
5 # 徐仕逸
說實話我最怕爸還有媽,今年不是元氣滿滿的一年,做為一名學生該考的駕駛證、資格證、專業證等現在大三了還沒考到,成績也不是優秀的一個學期還花錢特別多,過年!回到家裡我不是怕老媽做菜的時候會嘮叨只是怕她會傷心掉眼淚,也不怕與老爸單獨相處的尷尬,只是對不起我爸充滿老繭的雙手。
還怕分離,怕過完年團聚之後的再次得分離,以為兩個小時航班離家不遠,其實隔了萬水千山,一年也就兩次回家。
我還怕過年的時候叔叔阿姨給我紅包,每次他們給後,老爸老媽都會給他們的小孩補上,說是禮尚往來,可是到頭來還是看爸媽面上拿的錢,再要爸媽錢已經很有壓力很有重量了
我一定要回去一定要回去,過年爸媽在等我回家,最怕他們一直等,等不到擔心怎麼辦...
-
6 # 錦瑟韻流年
站在過年回家,最怕的應該是親朋歡聚一堂,卻互相攀比、各懷心事,沒有過年的喜慶和親人之間的溫情。
記得小時候,過年是我最期盼的節日。大年初一那天,我們穿著漂亮的新衣服,從各個鄉鎮聚集到奶奶家。白天,我們幾個小孩子不畏嚴寒,在外面跑來跑去地捉迷藏、堆雪人、放鞭炮,大人們則在屋內,女的一塊兒包餃子、剪窗花、拉家常,男的打打麻將、商量家事、說說新聞。晚上是我們幾個小屁孩最愛的時光,吃完團圓飯,大家夥兒一起看晚會、放煙花,還能拿紅包。一整天就在祥和溫馨的氛圍中熱熱鬧鬧地過去了。
然而,慢慢的,年味淡了,人也長大了。過年聚會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每個人都捧著個手機上網聊天、看新聞、刷抖音,就是想和他們好好聊會兒天,都沒人響應,反而有種蜜汁尷尬,只能默默地再次掏出手機……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們,聊得都是誰家的孩子找了什麼樣的物件,結婚後怎麼樣,生了幾個娃等八卦,而男人們的話題也總離不開誰的工作怎麼好,今年經濟形勢怎麼樣,生意好不好做,誰又賺了很多錢,買了好幾套房子等等。加上如今為了保護環境,城裡禁燃煙花爆竹,過年的最大節目也只能取消,感覺一整天過得比宅在家裡都要無趣。有些人寧可和朋友出去聚會,也懶得去應付家裡的親戚了。
過年,已經沒有小時候的那種味道了。
-
7 # 繽紛世界龔ZF
回自己家有什麼怕?怕這怕那最好別回了。春節不是有國假節日七天嗎?家裡只要有父母健在,夠你在家好好陪老人敘敘家常了
-
8 # 運城天外天高君宇
農曆的新年又要來了,聽身邊很多人聊的話題都是回家過年,要準備什麼禮物,要買機票車票,吃年夜飯看春晚。
天天在家的日子不自覺,直到離開家鄉後才覺得,每次回家都好像只是一場旅行,一場去自己最熟悉的地方的旅行。
小時候喜歡過年,因為過年就意味著一個月的寒假,有好多好吃的零食,可以去領壓歲錢,唯一不開心的就是要寫寒假作業…現在過年沒有什麼喜歡一說,因為從事餐飲業,過年很忙,也沒有時間和家人團聚......
現在很多人或許對過年的感覺依然糾結,回家當然是想的,但是出門在外地的一票難求,開車堵車,回家再也收不到紅包不說,還要發紅包……可是即便如此,一家人一起吃一頓年夜飯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謂家鄉,就是那個你在那時瘋狂地想要離開,離開了卻又異常想念的地方。是那個閉著眼睛都不會走錯路,天天嫌棄它這不好那不好,可走出去後卻覺得哪都沒有那裡好的地方。
那裡有你最喜歡吃的小店,有最好的朋友,有最在乎你的家人。
很多朋友每次過年回家都是大包小包地往家裡帶東西,好像恨不得把在外面看到的所有好東西都搬回去。又會在打包的時候覺得自己太墨跡,東西太多太麻煩。
其實有很多東西不是太多,是你不會收納不懂得節省空間。
像我這樣經常需要出門在外的人,對於行李打包和收納是非常講究的。
一般來說很多人出門恨不得把家都帶走,什麼都要帶上。準備充分是必要的,但是一般來說,回家都有大部分生活所需物品,所以可以適當地減少一些,尤其是衣服,很多人回家七天可能就要帶七八套衣服,這個我覺得是完全沒必要的,我就不信你在家一件衣服都沒有。
-
9 # 可愛寶VS鬧人疼
過年的時候最怕回家沒有錢,過年花錢最厲害,俗話說的好,手裡無錢無法過年!回家了老人孩子都需要紅包等等,而且好多親戚都要送禮,唉!現在的社會可以說是沒有錢寸步難行啊,簡直是金錢至上!
-
10 # like李珂
最怕七大姑八大姨催婚催生催二胎,問工資問獎金問存款。不把你和你的伴侶查的清清楚楚絕不罷休,還非得擺出一副我為你好的口吻強迫你接受她們的生活觀念,不然就是不識好歹。
最怕父母擺出一副苦情的模樣,好像他們過得不開心是因為我們沒有結婚(或者生孩子或者成功此處可以變成各種關鍵詞),其實是因為他們沒有學會為自己而活,沒有找到除了子女以外的精神寄託。父母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學會放手兒女,應該懂得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而不是悲悲切切的等待。任歲月流逝。
最怕親戚之間的人情往來和過度應酬,尤其是一些喝酒打牌的活動。據我所知更嚴重的應該還有賭博,唱唱歌聊聊天喝喝茶都能接受,還是要看分寸吧。
回覆列表
18年還有最後一個月,馬上到19年了。每年都會過年回家,因為家裡的親人要團圓,過年有不一樣的氣氛,其實也沒有什麼怕親戚問的,在外面這麼多年,最好的狀態就是每年都有成長,為家庭分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