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秉燭讀春秋

    這個問題帶有情緒,那就是有點看不起阿斗。阿斗當皇帝天經地義,合情合理合法。劉備共有三個兒子。長子劉禪,次子劉永,三子劉理。按照正統皇位繼承製“以嫡為貴”的原則,劉禪是嫡長子,讓他將來繼承皇位合法。劉禪怎麼成了“扶不起”的人呢?這是歷史對他的誤讀。

    退一萬步來說,即便劉禪是傻子,劉備讓他接班也不為過。西晉的第二個皇帝,司馬昭的孫子司馬衷不就是傻子嗎?不是照樣當了皇帝?誰叫人家是嫡長子呢!先天條件決定了這一切。

    再者說了,劉禪絕對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首先劉備白帝城託孤死後,劉禪繼位時年僅16歲,諸葛亮42歲,此時劉禪覺得自己能力不足以抗拒諸葛亮,他選擇了隱忍。

    劉禪對相父北伐這事持反對意見,但他說話很委婉,不是直來直去的反對。他規勸道:【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欲北征,恐勞神思。】看看劉禪多聰明,他從關心的角度規勸諸葛亮。能說他沒頭腦嗎?

    儘管諸葛亮置自己的規勸於不顧,但北伐一旦形成,劉禪還是全力支援的。但諸葛亮一死,劉禪馬上停止了勞命傷財、空耗國力的北伐。

    諸葛亮53歲時死的,劉禪此時27歲。劉禪有了自己“當家做主”的權利了。他對諸葛亮生前做的事其實不滿意。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政由葛氏,祭則寡人”什麼意思呢?所有國家大事諸葛亮一把抓,我只是在祭祀的時候才有用。多麼深刻的領悟啊!諸葛亮基本把劉禪當成了傀儡,劉禪再傻還是看出來了。

    劉禪在諸葛亮死後,馬上把丞相一職拆分,目的就是防止再出現諸葛亮這樣的人,防止權臣權力太重的問題。劉禪以費禕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主管政務,以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軍事,兩人權利相互交叉,互相牽制,但又各有側重。

    蔣琬死後,劉禪“乃自攝國事”,大權獨攬,徹底解決了蜀國多年“事無鉅細,鹹決於丞相”的政治體系。這些都說明劉禪政治智商並不低。

    在處理人情世故上,劉禪也很有頭腦。比如夏侯霸後來降蜀時,原來他的父親夏侯淵曾被黃忠所殺,劉禪安慰前來投降的夏侯霸,說:“你父親的遇害,非我先人所為”一語帶過之後,又套近乎說:“我的兒子還是你外甥哩!(劉禪的母親,是夏侯淵的侄女)看看吧,劉禪還知道從親情入手感動人,所有這些,怎麼能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呢!

  • 2 # 文化原始人

    感謝邀請

    首先,在那個時候有“嫡長子繼承製”的傳統,而劉備去世的時候,長子劉禪已經十六歲,而劉永和劉理都太小,所以只能傳位劉禪。可能有人會問,還有一個養子劉封,其實劉封當時的處境就很尷尬了。當年劉備因為一直無子,便收養了劉封,打算百年之後傳位給他,而且父子關係非常和睦,劉封也沒讓劉備失望,屢立戰功,在軍中威望甚高,一切本來都很美好。可是不久後,劉備就有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劉禪,這個時候劉封的處境就和以前大不相同了。因為劉封只是養子,並不是劉備親兒子,那麼他是沒有繼承權的,繼承權自然是親生兒子劉禪的,劉備也不可能把自己辛苦打拼的江山送給一個外人。而且眾人心裡都很清楚,一旦劉備駕崩,劉封絕不甘心屈居人下,而劉禪絕不是劉封的對手。即便有諸葛亮輔佐,蜀國的內亂似乎也是難以避免。於是,為了緩和這種矛盾,奪取漢中之後,劉備便將劉封調往上庸,這裡遠離成都,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流放。如果就這樣一直下去,興許劉封還能保住性命,也不至死。但是,劉封犯了個大錯誤,活活把自己給逼上了絕路。怎麼回事呢?當時關羽進攻襄樊,曾向和孟達劉封求援,而兩人找理由推脫沒去,導致後來呂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兵敗被殺。後來劉封和孟達也是鬧得不可開交,他自認是劉備的養子,是來統領孟達部隊的,孟達多次遭到劉封的欺凌,於是帶兵投降了魏國。之後孟達引曹魏之兵攻打上庸,導致劉封兵敗失去了上庸三郡,狼狽逃回成都。劉備十分生氣,待劉封回去之後,劉備將其不救關羽、欺凌孟達致使孟達降魏、失上庸三郡,數罪併罰,判處劉封死刑,並剝奪其政治權利終身。其實,劉封作為養子,如果認清形勢,做出表率,說不定以後還會成為蜀漢後期的中流砥柱,可惜關鍵時刻劉封並沒有捨己為叔叔關羽打算,在重大歷史關鍵時刻不能明辨大局,未能及時做出對自己有利的決斷,就連樣子都不做一個,導致劉備傷心失望,而這也註定了劉封的悲慘結局。而劉禪雖是個平庸之君,但也絕非“扶不起”,實際上劉禪也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不如父親,也知道諸葛亮對蜀漢一向忠心耿耿,因此,在登基後便把軍政大權全部交給諸葛亮,讓他能夠全力以赴出祁山。在歷史上,皇帝對大臣的信任,沒有誰能超過劉禪對諸葛亮的,而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大智慧呢?如果換做劉封,大概不會有這個結果。綜上所述,選擇劉禪做接班人,一個是因為只有他是最合適的人選,沒有其他人可選了,親兒子尚在,不可能讓養子繼位。第二,劉備大概就是看中了他和諸葛亮的關係,因為劉備知道,諸葛亮是他死後蜀漢的重心,只有依靠諸葛亮才有打敗曹魏的可能。

  • 3 # 美麗青春您真痘

    正史記載劉備有四個兒子,分別為劉封、劉禪,劉永、劉理。劉封是羅侯冠氏的兒子,長沙劉氏的外甥,劉備投奔劉表的時候,40多歲仍沒有兒子,為了江山大計,所以養劉封為子嗣,改名為劉封。

    劉備最初對劉封是重點培養,多次跟隨諸葛亮攻城略地,屢有戰功。公元214年,劉備拿下益州之後,劉封被任命為副軍中郎將,公元219年,劉備派孟達攻取了房陵郡,又派劉封幫孟達攻取了上庸郡,劉封升為副軍將軍。

    《三國志》記載:“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溯流西上,每戰必克。益州既定,以封為副軍中郎將 ” 。

    關羽發起襄樊之戰,劉備命令孟達與劉封發兵相助,兩人以上庸三郡剛收服,不適合出兵為由拒絕了關羽的命令。最終荊州被呂蒙襲取,關羽戰死,劉封自認為皇子欺負孟達,逼迫孟達率軍投降魏國,上庸三郡失守,劉封大敗而逃,劉備下令自裁。

    《三國志》對劉封被逼自盡記載:“先主責封之侵凌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明眼人都知道,為了替親生兒子劉禪剷除障礙。

    劉禪是劉備46歲時和甘夫人才有的生兒子,甘夫人雖不是劉備的嫡妻,劉備嫡妻已亡,甘夫人實際就相當於嫡妻,所以齊禪就相當於嫡長子,古代帝王選擇繼位人有一條規則,那就是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

    公元219年,劉備自稱漢中王,13歲的劉禪被立為王太子;公元221年劉備稱帝,15歲的劉禪成為皇太子。公元223年劉備夷陵之戰失敗,託孤白帝城,抱憾而亡,17歲的劉繼位。

    有人喜歡用“樂不思蜀”來黑劉禪,被世人嘲諷為扶不起的阿斗,實際上劉禪不但不傻,而是大智若愚:

    諸葛亮曾評價劉禪:朝廷(劉禪)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從劉禪後期表現來看,遵照諸葛亮遺命重用蔣琬、費禕、董允,基本做到了知人善任。

    最後的證明就是:一堆爛泥能當42年皇帝,能成為三國中在位最長的皇帝嗎?

  • 4 # 西府趙王爺

    因為阿斗是最合適的人選

    劉備並不只有這一個兒子,根據相關記載,他有三個親生兒子以及一個養子,劉禪在眾位兄弟之中排行老大。

    不過在那樣的亂世之中,傳統的嫡庶規則並沒有那麼“實用”,一個國家需要的不是穩定,而是被有才能的君主帶領繼續發展,所以劉備是完全有權利不讓大兒子繼位的。

    不過他其餘的幾個兒子還不如劉禪合適,首先是二兒子劉永,在劉備去世之時,他的二兒子和三兒子都還只是孩童,根本不具備任何政治經驗,也不可能把控住政局。

    而且劉永和劉禪之間有很深的矛盾,當年劉永和哥哥的親信斗的不可開交,兩兄弟的關係也逐漸變得疏遠。

    這樣一個不穩定的繼承人,劉備是不可能把君位交給他的。而三兒子劉理就更加不行了,這個孩子從小就體弱多病,能照顧好自己就已經是好事了,更不用說管理國家了。況且劉備死後沒多久,這個孩子也因病去世了。

    最後一個養子並沒有什麼競爭實力,不但身份沒有劉禪“硬”,而且還在關羽被殺的戰役中錯失了支援時機,導致自己的父皇痛失親如手足的兄弟。極度傷心的劉備為了悼念關羽,給了自己養子賜死的處罰,所以這四個男孩子中,只有劉禪能繼承君位。

    事實上,劉禪本人並沒有那麼不堪

    三國中的很多人物,都在小說的描寫下“變了形”,這些形象流傳下來以後,甚至可以遮蓋真正的歷史,劉禪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

    劉禪雖然沒有大的才能,但如果說他除了享樂什麼都不會也是冤枉了他。劉禪從繼位到退位,蜀國穩定的運行了四十一個年頭,就算是劉備曹操這樣的三國“大佬”都沒有做到這一點。

    傳聞都說劉禪扶不起,但是從一個領導的角度來看,他已經做的非常成功了。

    自己的身邊全部都是精英人才,文有諸葛,武有姜維魏延,他非常清楚該怎麼駕馭這些人,一幫有能力的人會圍繞在一個“智障”身邊嗎?

    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劉禪上位以後,蜀國的文武大臣都沒有出現大的反亂行為,這樣的穩定局面是劉禪用人藝術的最完美體現。

    等到魏國強兵壓境之時,劉禪頂著各方壓力正式交出了劉姓江山,很多人認為這是懦弱的行為,但實際上這是一種低頭精神。

    在諸葛亮去世之後,蜀國的形勢已經非常不樂觀。劉禪非常清楚自己面臨的困境,如果有叛軍這個時候發動政變,不但自己會被殺害,城中的百姓也難免陷入戰火之中,蜀國既然已經沒有人才支撐,就不如當做一個“禮物”送給魏國,這樣既可以保護自己的性命,也能保住百姓的周全。

    這樣的低頭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進入魏國以後,他把低頭的功夫進一步“深化”,讓司馬昭完全忽略了他的威脅,他也得以有了一個好的結局,這樣一個有城府的人,理性被劉備立為君主。。

    無論是於公還是於私,劉禪都是繼承人的不二之選,只不過蜀國最後在他的手中滅亡,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壞,但是我們要了解事情的真相,並正確的看待這個歷史人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古以來,婆媳問題就是個老大難的問題,怎樣才能處理好婆媳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