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劍飛齋主人
-
2 # 吳下不才
首先,你要選古代的帖本,以楷書為例,歐顏柳趙的都可以,具體哪家,得由你個人的審美決定,楷書四家其實都是相通的,一家寫通了,寫別的也極容易上手。其次,現代人寫的東西,可以參考借鑑,但儘量不要作為臨習範本。最後祝你學書有成。
-
3 # 堯堯1978
不請自來。這是個好問題。一選什麼樣的字帖。
個人認為,學書法,選貼跟找女朋友一樣。不一定非得選漂亮的,一定要選適合自己的。
什麼樣的字帖算是適合自己的。這裡有個小竅門,大家可以參考一下。選一首古詩,用鋼筆規規矩矩的將它寫下來。然後比對古人的書法字帖。哪種字帖跟自己的筆跡相似就選哪一種。這麼做的好處是讓你在氣息上接近古人,後續學起來,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選哪種字型的字帖。1)最好選楷書。雖說楷書不是書法的全部,但是楷書是基礎。就像剛出生的小孩子一樣。你得先會爬、學會走,才能跑。所以最好選楷書,打好基礎。
2)選什麼樣的楷書呢?這個跟第一個答案一樣。選適合你自己的楷書字帖。現在的楷書有很多種。歐、顏、柳、趙楷書四大家的唐楷,二王的,鍾繇的魏晉小楷等等很多。用第一個方法,比對字跡,選適合自己的字帖。
3)楷書字帖的版本。市面上字帖分碑刻版本和墨跡版本。最好選字跡清楚的墨跡版本。
碑刻版是書法家將字寫完之後,由工匠將字鐫刻在石碑上。墨跡版是書法家直接將字寫字宣紙上。兩者的區別是碑刻版因工匠用到鐫刻之後把書家的筆味和筆觸都刻沒了。墨跡版本因為是書家自己在宣紙上寫,所以能更直觀還原書家的書風。所以我建議選墨跡紙本字帖。
綜上所述,學書法,選貼,一定要選適合自己的。這一點至關重要。
-
4 # 老路書法
中國的書法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學習書法,選帖很重要。
我的原則是:喜歡比天大。
中國的書法分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各種書體都有其特別優秀的代表作品。
學習書法,一般的規律都應該是由容易的開始入手。建議先學一段時間的篆書,選擇有代表性的,字跡清晰的,可以選擇《毛公鼎》——
如果想要挑戰一把自己。從隸書或者楷書開始學起。
比如說楷書,又分為魏碑楷書,和楷書四大家的楷書。
其中《張猛龍碑》也是特別優秀的魏碑楷書。智永的楷書《千字文》也是特別好的臨寫範本,它是真書,草書兩種書體並存。既學到了楷書,又學到了草書,一舉兩得。
草書可以選擇二王的。或是宋高宗趙構的 《養生論》——
總之,喜歡哪個書體就選擇哪個書體就可以了。
-
5 # 四大望山人
首先感謝被邀,如果你只想做個票友,那就無所謂啥帖,只要你喜歡就好。但是,如果你想系統的學習,我的建議是先從唐楷入手,再逐步進入真、草、隸、篆,唐楷象歐陽詢的九成宮、化度寺碑,顏真卿的勤禮碑,柳公權的玄秘塔碑,神軍筞碑等等。再者凡是有一點書法常識的都知道千字文,就是南北朝時周興嗣編的,真、草、隸、行都有,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買幾本,達到一定的水平後,就可以自由的選帖啦,不知道這樣回答對你有沒有幫助。
-
6 # 水影天目
謝謝邀請!我從小就練習書法,那就從我的經歷來說說書法的選貼。一般來講,選貼是楷體比較好,楷書工工整整,一筆一劃規規矩矩,臨帖速度較慢,長年累月練習有利於深化對字的結構的理解。一開始不建議行書和草書字帖,俗話說不會走路,倒想跑了,所以是先打好基礎,練好基本功。其次是選哪些楷書字帖比較好呢,我認為柳公權,顏真卿,趙孟頫,歐陽詢的楷體字帖都很好,我是從柳公權的《玄秘塔碑》練起的,這個參照個人情況而定。
-
7 # 海納百川186
我個人認為,選一個自已喜歡的字帖,對習字非常重要,選對了能起到事半功倍,我喜歡柳體字,看著清秀硬朗,寫著有勁挺拔,但是練起來進步太慢了,不知能否堅持到底。
-
8 # 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很多學習書法的朋友,在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從哪裡著手,特別是在選擇字帖的時候,也不知道怎麼選擇。根據學習書法的經驗來說,初學入門者應當選擇一本自己喜愛的字帖進行學習,這樣的話,效果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中國的書法分為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共五大類,注意這個表述是中國書法發展史形成的字型順序,很多人認為是楷隸行草篆,為什麼要強調字型順序呢?因為這是針對不同人群、不同物件、不同學習目標而言的,有的人喜歡把字寫好看,就可以根據字型選擇,但有些人是為了長遠發展,那就必須按照書法發展史的順序來學習了。
選擇合適的字帖,對於學習效率是有很大幫助的。如果你喜歡楷書,建議學習唐人的,因為唐人對楷書的發展是有很大貢獻的,把楷書發展到了標準化的程度,只要照著學習,加上喜愛程度,水平提升是很快的。比如歐陽詢的《九成宮》、顏真卿《顏勤禮碑》、柳公權《玄秘塔》等。
如果是行書書法,建議學習王羲之的,因為王羲之是行書的鼻祖,而他後面的都是學習他的,包括王獻之都是學習他父親的。王羲之最著名的《蘭亭序》、《聖教序集字》等都是很好的東西。
如果是隸書書法,建議從漢代的碑帖學起,因為隸書是漢代誕生的,從其中可以學到筆法、字形等,最為著名的有《張遷碑》、《乙瑛碑》、《西狹頌》、《石門頌》等。
篆書的作品是秦以前的比較多,《嶧山碑》、《泰山碑》、《會稽石刻》等,也有唐以後的,包括李陽冰《三墳記》,清人吳讓之、楊泝孫、趙之謙等人的。
草書的各類和字帖也很多,分為章草、小草、狂草。建議初學入門的書法愛好者從小草學起,著名的字帖有王羲之《十七帖》、孫過庭《書譜》等。
-
9 # 筆下春風
我認為書法入門選帖應該遵循以下幾個方面:
看對眼的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初學者,選帖應該選擇自己喜愛的書帖,當然你身邊的老師和書友會向你推薦很多優秀的古碑帖,從中選擇自己喜愛的,剛開始學習一定要要精,就是不要貪多,最好在一定的時間段內不要來回換帖,喜歡一個書帖,就慢慢的去臨習,因為自己喜歡這種書體,那麼學習起來就不會有厭煩感,當然,要慢慢學習其中的筆法結構等,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不建議直接上手行草在沒有一定的基礎的前提下,直接學習行草可能會把自己帶偏,建議可以先從楷書、隸書或者篆書開始學習,從這些書體中選擇自己喜愛的書帖,前期要增強結構意識,同時增進自己的筆力,這個過程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直接上手行草,可能筆法不易掌握,很容易學個三不像,可以先從筆法相對固定的楷書等學期,之後再慢慢過渡行草,可能會更有益!
選擇清晰無殘缺的碑帖古代有很多碑帖流傳至今會有很多破損,如果剛開始學習,這些是很難自己去揣摩補齊的,所以建議選擇完整連貫的書帖進行學習,一方面更好的臨習,同時會更清楚的看到筆畫之間的銜接關係,對初學者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選帖只是一個起點,關鍵在後面的臨帖學習,無論哪一碑帖,都需要先去認真讀帖,學習筆法間架結構等,慢慢的熟悉行筆規律,進而不斷的領悟其中的奧秘。
-
10 # 汶水才子
一是應儘量採用最接近真跡的精良版本。宋米芾說過一句話,石刻不可學,但自書使人刻之,已非己書也。也須得真跡觀之,乃得趣。此話頗有道理。若能見真跡影印者,便不必再用刻石拓本。如習顏字,可採用《自告身書》墨跡影本。如習刻石拓本,應擇摹刻精良或較早者如《九成宮醴泉銘》《多寶塔》《東方畫贊》。
二是要選擇適合個人愛好之法帖。中國書法藝術歷代名家眾多,層出不窮,風格各異,流派紛呈,或瀟灑秀逸,或剛勁挺拔,或開拓奔放,或渾厚古樸。因個人欣賞興趣差異,在範本選擇上不強調步調劃一。
三是選帖還須從能陶冶情操、鍛鍊情趣方面考慮。如拘謹者選擇開拓之顏體,縱放者應選擇嚴謹的歐體,淳樸者應選擇瘦勁青勁之柳體,這樣方達到學書的目的。
四是選經典書法帖。就是那些萬古流芳的絕妙法本。每一種字型都有自己的經典法本。如大篆是金文、石鼓文。小篆是《泰山石刻》《嶧山碑》。學楷書,因楷書發晉唐和魏碑,唐楷成就高,法度謹嚴,形態優美,結構精到,魏碑骨法洞達雄強,結體端莊嚴謹,選擇重點是鍾繇、王羲之和歐顏柳趙的書作及南北朝碑。草書是二王、孫過庭、張旭、懷素等大師的作品。隸書選《曹全碑》《史晨碑》等。
五是先通一體再廣學百家。先選定自己最喜歡的書體入手,專心致志,最怕朝三暮四的人,今臨《九成宮》明臨《多寶塔》,臨來臨去,基礎永遠不牢。有了基礎後,可氾濫百家,博涉多優,取眾家之長,奠定自己的藝術成就。
回覆列表
選帖,這個話題很好,每個學書法的人常常會遇到。
我談談我的觀點和想法,和大家分享,不妥之處,請方家指正。
一、選帖,要選自己喜歡的。啟功先生說“自己喜愛哪樣風格的字,如同口味的嗜好,旁人無從代出主意。”如果自己不喜歡,只會越寫越煩,怎麼能寫好呢?
按照自己的愛好或“性之所近”的去學,沒有不收“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二、選帖是要參考老師的意見。有的人有選擇“障礙症”,看到那麼多字帖,看看哪個都喜歡,不知道哪個最喜歡。
怎麼辦?
聽從熟悉自己風格、追求方向的老師的意見,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得遇明師指點,是人生一大幸事。
若無明師指路,純自學怎麼辦?
可以從網上找呀。找影片、找圖文,找自己崇拜的古人先賢的字帖,找自己喜歡的風格的字帖。
選擇適合自己的。
三、選帖選擇好範本。現在書店也多,各種版本的字帖也多,好範本隨處可以買到。
我選擇範本,一般堅持三個原則: 一要字跡清晰,不反光。看下面這個小楷《靈飛經》的版本,字跡非常清晰,用筆的出、入,墨痕,甚至紙的纖維都看的清楚。再看下面這個版本的《靈飛經》:雖然包裝很精美,但是頁面反光。如果晚上臨帖時,一開燈,看起來很累眼。
二要儘量選字跡與原字跡等大的,不過大或過小。看下圖,這個版本的《靈飛經》:是放大本的,放大了雖然看的清楚,但是大字和小字的筆法不同。
三要便於擺放。過厚或過大的字帖,可以用來讀帖,臨帖時不方便。
如下圖:臨帖時還是要選擇合適大小的版本,不為別的,方便。
四是要“醫病”。這一條,純屬個人經驗。
分享給大家,僅供參考。
在有了一定的書法功底之後, 一定會有一些個人的習氣,或者說臨久了一個帖,會沾染上這個帖的習氣,這個時候就需要糾正。如果身邊有明師指點還好,如果沒有怎麼辦?
再選一本帖來“醫病”。
比如,
我曾有兩三年時間練習董其昌的書法。
大家都知道董其昌書法的弱點,在刻意臨摹日久後,很容易出現用筆輕飄、結字隨意的毛病。 於是,
我學趙孟頫讓字型穩定,
上溯米芾學變化的筆法,
再練歐陽詢、顏真卿堅實骨力(在臨董之前有十幾年之久的臨歐),
用了五年左右時間。
返回來再寫董其昌就變了個樣,然後再結合“二王”的一起練,董其昌的味道就出來了。
於是我理解了“學我者生,像我者死”的真味。學書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以上文純屬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