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寶貝兒9999
-
2 # scj靜大佬
3-5歲期間稱為孩子的第一叛逆期,他們不同程度的有一些特點,第一自主性強,一些想幹的事情與大人的意願相違背;第二愛發脾氣和愛大哭;第三不和小朋友分享玩具或其他好吃的東西;第四甚至有些孩子還喜歡耍賴、打人。如果你家的寶寶這幾種情況都具備,作為父母的你們有時候一定會有一種失落無力感吧!
在我看來,家長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的這個叛逆期,每個孩子在這個時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這些不好的現象,對他們的行為應該持理解、寬容和尊重的態度,所謂態度決定行動呀。 其實孩子自主性強也是好事,說明孩子在慢慢地長大,孩子想獨立的決定一些事情了。可是孩子還小,是非能力不強,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事情、什麼事情不可以去做。這樣很多時候孩子的意願就得不到滿足了,孩子就會不願意了,孩子就會以大哭大鬧的方式來要求父母同意他們的看法。我覺得家長應該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家長應該把握孩子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事情和什麼事情不可以去做的。這樣在這個大的前提下,對孩子的一些要求就要拒絕,比如對於我的孩子,該吃飯的時候就應該來吃飯,吃飯前一個小時就不能吃其他的東西了,如果孩子吃飯前想吃東西,我是絕對不讓他吃的,不過拒絕孩子要講究方法,要委婉的拒絕,否則家長對孩子就沒有一種尊重的感覺,換位思考一下哦,如果你請求別人幫忙,別人幫不了也會委婉的拒絕的,如果有個人很生硬的拒絕你你會心理好受嗎?
比如孩子週六上午在外面和小朋友玩得很開心,可是到11點了,到了媽媽做飯的時間了,可是孩子沒有想回家的意思,你怎麼說他都不想回家。出門前提前約定好什麼時候回家,要求寶寶答應,要求寶寶說話算話。這樣的話,寶寶不回家媽媽就可以提醒寶寶已經答應的事情。這樣還可以讓寶寶養成說話算話的好習慣。 一些寶寶經常愛發脾氣和愛大哭,有些要求沒有滿足他,他就發脾氣、大哭甚至耍賴,寶寶變成這樣,我覺得責任多半在父母或者他的陪伴者,因為孩子發脾氣或大哭甚至耍賴之後,大人滿足了他的要求,所以孩子就經常這樣了,大人的這種做法是溺愛孩子的表現。所以要寶寶改掉這個毛病並不難,他發脾氣或大哭時,可以轉移他的注意力,可以用一些他感興趣的東西吸引他並且好好的哄著他,如果這些辦法都不管用,那也很簡單,當個“狠心”媽媽或爸爸,把他晾在一邊,不管他。孩子大哭大鬧,很多父母通常的做法就是打孩子,閒孩子吵了,要孩子停止哭。我覺得這是最不可取的方法,這樣做一方面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另一方面父母要獎懲分明,這種打的懲罰措施是不提倡經常用的,因為小錯誤也打,大錯誤也打,這樣孩子被打皮了,打就沒有效果了。這樣還導致親子關係的緊張,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容易叛逆的。 一些寶寶不愛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或好吃的東西,首先要寶寶在家裡經常和父母分享好吃的東西,父母以身作則,愛分享的好習慣經常要讓孩子看到和感受到,孩子潛移默化地就學習了。
有些寶寶愛打人多半是父母經常用打人的方式來管教自己的寶寶,所以寶寶就也學會了打人了。 孩子還很小,可塑性很強,孩子的任何壞習慣都是可以改正的,作為家長要相信孩子能改正,並且努力的幫助孩子去改正,孩子表現好的時候,不要吝嗇您的讚美之詞哦,表揚要做到具體化,讓孩子知道受表揚的原因,您的表揚會令你的孩子表現更棒的,這樣就形成了良性迴圈,好孩子就這樣煉成了。
-
3 # 琦妹兒媽媽
首先,必須從 兒童心理學 的角度,深深懂得孩子叛逆期行為是一種正常表現。智慧來源於早期教育理念的精讀與領悟。騰出點時間,多看點孩子叛逆期的相關知識。知識的積累是智慧的基礎。預防為主,防患於未然。及時轉移注意力。及時很重要,當孩子還沒有完全明白過來怎麼回事、沒有哭鬧的時候,我們要聰明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引開。此年齡段的孩子對任何事情的專注力也就幾分鐘,當更“有趣”的事情出現時,他的興奮點馬上轉移,暫時忘記自己的前一種要求,從而減少與孩子的現場正面交鋒。沉默是金。如果我們不能及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他還是以哭鬧的方式糾纏,此時最好不要給孩子講太多大道理,而是選擇沉默。當孩子的慾望極強時,萬萬不可用道理說服,因為對孩子沒理可講。我們只需要俯下身子、抱緊他離開“事發地”,沒有了生存環境,孩子也就少了賴以哭鬧的“土壤”。堅持原則、尊重孩子。家長對孩子要求過於苛刻,孩子難以達到,也容易產生 逆反心理 和抵抗行為,久而久之,變得 任性 。父母一定要顧及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在公共場合習慣性訓斥自己的孩子。儘管您試圖激勵孩子、保護孩子,但卻忽視了孩子的自尊,使孩子“顏面掃地”,自我形象和自我價值受到了極大損害。不尊重孩子會滋生逆反心理,強化對抗。恰當的表揚遠勝於一句緊盯孩子不足的“損言”。
-
4 # ZM沫媽談育兒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 “吃飯!”“不飯!” “叫阿姨!”“不阿姨!” 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麼樣的,在他那裡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首先,我們不要太民主。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自己刷牙好不好?自己穿衣服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其次,讓孩子做選擇題。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麵條?咱們現在去遊樂園玩,還是去公園玩?
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範圍內的,然後很嚴肅地再重複一遍自己的命題。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衝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你的範圍來選擇的。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最後,更多的人參與孩子的成長。
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一手帶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媽媽的脾氣秉性,所以能輕而易舉地在“鬥智鬥勇”中取勝。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講道理,只是陪他玩兒,做給他看,他自然會明白什麼是規則,什麼是規矩!我們家長不要對孩子粗暴,家長如果這樣,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無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長要首先改變1%,那寶寶就會改變99%。
總有家長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其實恰恰相反,孩子的心純潔又敏感,連聽不懂的詞彙都能從語調中揣摩出含義,記住說話前思考十秒鐘,有時孩子做錯了事兒,媽媽脾氣上來就會先指責一通,很容易發生口不擇言。
-
5 # 糾結的小二妞
我的孩子今年五歲,也很叛逆,每次都跟我對著幹。每次我說不能幹什麼,他總是說不行。所以慢慢的,我每次說話,不帶“不”字,他就不會跟條件反射一樣立刻說出不行。
比如說我現在不想讓他看電視,我就說看完這一集,我們就關。我跟他做一個約定,我們約定好的事情,大家都不能反悔,要不就要得到一個懲罰。去超市,我們也有一個標準,就是隻買一個,不論零食還是玩具,就一樣,當然玩具不能買貴的。啥時候玩具可以買貴的呢,就是生日,六一,聖誕節,春節。孩子不能經常吵,吵得多了他就會疲憊,不把你的話聽進心裡,所以有時候你說的越大聲,說的越多,其實他根本就是在放空自己,什麼也沒聽進去。
孩子不能無條件的寵愛,要給他約束,還要給他自由生長。孩子管的多了,容易壓抑,管的少了,容易無法控制。孩子就像一顆小樹,我們要不時的給他修修剪剪,這樣才能長直,長成參天大樹。
-
6 # 寶貝芮溪
5歲的孩子就開始叛逆了,對於我們這些70後聽起來有點天方夜譚,我們那時候好像上初中13歲才有叛逆期,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小孩的智商也有所提高,也是正常現象。
按照現在心理學分析,3~5歲是叛逆期的第1階段,這時候孩子的自尊心開始出現了,非常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任性不講道理,容易哭,對東西有強烈的佔有慾,比如朋友家的小孩來了,不允許拿我的玩具,這是我的,就是他的心理。
5歲的孩子正處於人品形成的關鍵時期,要想幫助叛逆的寶寶,首先你要融入她的小世界,陪她一起玩,一起看動畫,給他講解,慢慢和他交流,聲音要溫柔,寶寶也是講道理的,其實他什麼都懂,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但他太小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內心想法與行動是聯絡在一起的,他們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們父母要想徹底改變孩子的叛逆,還要多交流深入孩子的內心,瞭解他的想法,要分析孩子產生叛逆的心理原因,是什麼?是孩子的要求不對,要求過分,還是受了委屈不服氣?所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對,他就會和你對著幹。此時任何教育都不會起作用,甚至會起反作用,所以這樣的情況下,家長要儘量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教育孩子,即使心裡非常生氣仍然要做到忍,心裡要裝的平靜如水,這樣會好的很多。不要在孩子面前有歇斯底里的樣子,要給孩子愛和尊重。,這是給孩子最優質的精神營養,對叛逆的小孩必須要剋制自己的情緒。
你要以問題的方式啟發孩子思考,是引導而非教導,說明理由,假如在商場,寶寶看好一個玩具想買,但你覺得家裡類似的玩具已經很多了,所以你要和他講道理,表明你的想法,還有她想吃冰激凌,你可以讓5歲的寶寶幹一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給予金錢獎勵,這樣他知道,賺錢不容易,得到是要付出的。
最後祝寶媽寶爸們,能夠好好的和叛逆的寶寶交流,以後能夠有獨立的人格。
-
7 # 園丁0910
由於多方面的原因
現在很多孩子都很叛逆
當然
我感覺主要原因還是在父母這裡
解決孩子叛逆
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考慮
1.試著多瞭解孩子,不要現在家長的角度替孩子考慮
2.耐心傾聽孩子,弄清楚他的真是狀況
3.儘量不要對孩子進行打罵,體罰孩子
4.放手讓孩子自由發揮,有時候小孩子的創造力超出你的想象
5.多肯定孩子的進步,具體的告訴他,進步在哪裡。
我的想法可能不全面,您還有哪些好的方法嗎?
-
8 # 陌如世
打啊!木棍皮鞭,還不行就老虎凳辣椒水。開玩笑,自由探索是天性,自控差也是自然的,五歲你還要他怎麼樣?多交流,多帶他出去釋放精力,慢慢來吧。
-
9 # 娟子36800
孩子在6歲前還有機會改,只要家長用心。
5歲的孩子最喜歡在有人多時候叫你給他做你反對的事了。就是所謂的叛逆了。不是隻有你的孩子有這一現象,很多孩子都有,最主要看家長的教育。
比如媽媽不想給他看手機,他就在你有客人來時他就找你要,你不給他就一直吵你,客人又在,你又覺得不好意思,又感覺特別丟臉,吵久了你不得不給他。
你別以為孩子小,在這方面他很會抓住大人的心裡,就是覺得你怕丟臉,吵到你同意給他。如果你第一次沒有止得住他,往後他都會照做。
想要孩子平穩度過每一階段的叛逆期
1.多陪伴,多溝通
孩子在畫畫,家長坐在旁邊陪伴時不看手機,不看電視,認真陪伴,這樣孩子才能感覺你重視他。多陪孩子聊天,聊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
2.孩子不好的第一次,家長一定要制止,比如你想孩子21點睡,可是他看電視看到22點多任憑你怎麼叫他還是不睡,家長一定要堅持原則,制止他再看。如果他不聽,家長可以給予一些懲罰,比如,扣除零花錢……孩子在意的更有效果。罰過後家長要及時給孩子講道理。
3.家長要做好榜樣,比如你要求孩子不看那麼晚,但是你卻坐在那裡看得津津有味,你又怎麼要求孩子呢。
4.給孩子立規矩時,一定要認真執行,而且還要一家人統一意見,不能一個人懲罰,一個人寵溺。
-
10 # 彭華勇家庭教育
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容易忽視孩子的叛逆行為,當你開始出現以下感受:
開始對孩子怨聲載道
經常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對孩子的教育感覺疲憊不堪
時長會對孩子感覺內疚
有時覺得對孩子的教育很失敗
這時孩子的問題讓你感覺到了沮喪,正是孩子的叛逆行為開始影響你的情緒,受這些情緒的折磨開始對孩子持有消極的看法。如何發現孩子有叛逆的傾向,注意孩子是否開始表現出以下行為:
孩子經常無緣無故的發脾氣
孩子很容易被惹生氣而惱怒
孩子常常由於自己的過錯去責備別人
孩子會因為生氣而產生怨恨情緒
孩子會公然挑戰家長的要求和規定
孩子經常和家長或成人發生爭執
孩子會對某個人或事物懷恨在心
以上行為孩子表現的越多就是越叛逆,很多家長忽視孩子的這些行為,認為是孩子的耍性子、脾氣不好,其實是孩子產生叛逆情緒的一種行為表達。家長髮現了孩子的叛逆行為,就要認真考慮孩子的行為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對於家長自己,必須審視自己的消極行為,儘量避免以下十個負面的教養行為:
一、對孩子吼叫和打罵
與打罵相比,吼叫是父母最為常見和普遍的消極行為,也最能助長孩子的叛逆行為和挑釁行為。表面上是成功的改正了孩子的錯誤,但錯誤只是暫時的潛伏,只會引來日後更多的怒吼甚至打罵。
二、批評、隨意評判
孩子打破了教室玻璃,不要直接責罵孩子,不要以此來評判孩子的人格。而是要對孩子的行為後果進行分析,進而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反饋。家長批評的態度會讓孩子覺得自我價值被否定,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經常被批評的孩子會認為自己被拒絕、不被愛、十分無助。
三、反覆嘮叨
家長在打罵、批評沒有效果後經常依賴的一招,反反覆覆對孩子說已經說過無數遍的事情。事實上的結果是孩子根本不在意,反而會讓孩子拒絕傾聽,變得更有防範性產生厭煩情緒。嘮叨破壞了最重要的親子關係,只有和孩子的關係足夠親密,孩子才會遵照你的要求做到他本應做好的事情。
四、打斷孩子的話
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切忌不能打斷孩子的話,應該給他機會,讓他把話說完。近日有個小女孩影片很火,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坐在床上哭訴,家長屢屢用嘲笑或是很不在意的語氣打斷孩子進行辯解,導致孩子的情緒失控,家長卻如無其事的拍影片。讓孩子把話說完,然後再說你想說的,這是最起碼的禮貌和尊重,影片裡的小女孩如果經常得不到尊重,會慢慢變得抵制與父母進行交流了,叛逆的情緒會在不經意間萌生。
五、揭孩子老底、內疚型教育
有的家長喜歡在批評孩子的時候翻舊賬;或是經常引導孩子站在受傷害者的立場去感受,引發孩子的內疚。家長長期用舊賬來傷害孩子、用內疚來控制孩子,如果讓孩子長期體驗這種難受的感覺極易引發羞怒情緒,進而疏遠與家長的關係。
六、諷刺挖苦孩子
孩子準備參加聚會,特意換上衣服徵求你的意見,你卻說:“成績這麼差穿什麼衣服都沒有用,沒有人願意和差生在一起。”挖苦像一把利劍,會重創家長和孩子的親子關係。
七、說教
家長總是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不應該做什麼,總是指揮或控制孩子的行為。孩子會認為父母不信任他們,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久而久之孩子會討厭父母的說教從而拒絕指令,甚至和父母對著幹。經常會發現這種情況,一個小男孩在蹣跚學步,父母在後面喊“這個不能碰”,孩子就去碰一下;“前面有水不要踩”,孩子就故意去踩一下。孩子的潛意識裡就是自我探索、拒絕指令。
八、威脅
家長對孩子說:“作業再不按時完成就沒收手機。”孩子的想法通常不是怎麼去按時完成作業而是下次怎麼玩手機不被發現。威脅常常讓孩子感覺到無能為力或心存僥倖,並怨恨父母。
九、撒謊
家裡發生了一件父母不想讓孩子知道的事情,家長往往會對孩子進行隱瞞甚至撒謊。但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只要有一點蛛絲馬跡就會察覺到父母隱瞞了什麼事情,會認為家長對他們是不真誠的、不信任他們。最好的方式是和孩子坦誠相待,這樣孩子也會對父母敞開心扉。
十、懲罰
很多家長認為嚴厲的懲罰能夠樹立起家長的威信,會讓孩子更加聽話。雖然表面上看很有效果,但頻繁的懲罰孩子極可能會產生怨恨、內疚、羞恥、絕望等負面情緒,進而加強孩子的負面行為。正確的做法是用合適的紀律去約束孩子,孩子犯錯讓他學會承擔應有的責任,而不是懲罰。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父母的態度和行為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養成。努力避免以上十條對待孩子的方法,孩子的叛逆期就會輕鬆度過。
-
11 # 寶貝兒9999
謝邀!對不起,這麼久了才回答你的問題。社會在發展,資訊爆炸,孩子的教育也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不能用過去的觀點來教育現在的孩子,學習型的家長全新的教育理念對孩子,所以科學育兒是最重要的,出現叛逆期也不用害怕,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多問為什麼,溝通交流,多陪陪孩子,和他做遊戲,走進他的心裡和他做朋友,這樣才能加深彼此的感情,即使出現問題也知道如何解決,對吧?買幾本育兒方面的書多學習,也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
12 # scj靜大佬
3-5歲期間稱為孩子的第一叛逆期,他們不同程度的有一些特點,第一自主性強,一些想幹的事情與大人的意願相違背;第二愛發脾氣和愛大哭;第三不和小朋友分享玩具或其他好吃的東西;第四甚至有些孩子還喜歡耍賴、打人。如果你家的寶寶這幾種情況都具備,作為父母的你們有時候一定會有一種失落無力感吧!
在我看來,家長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的這個叛逆期,每個孩子在這個時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這些不好的現象,對他們的行為應該持理解、寬容和尊重的態度,所謂態度決定行動呀。 其實孩子自主性強也是好事,說明孩子在慢慢地長大,孩子想獨立的決定一些事情了。可是孩子還小,是非能力不強,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事情、什麼事情不可以去做。這樣很多時候孩子的意願就得不到滿足了,孩子就會不願意了,孩子就會以大哭大鬧的方式來要求父母同意他們的看法。我覺得家長應該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家長應該把握孩子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事情和什麼事情不可以去做的。這樣在這個大的前提下,對孩子的一些要求就要拒絕,比如對於我的孩子,該吃飯的時候就應該來吃飯,吃飯前一個小時就不能吃其他的東西了,如果孩子吃飯前想吃東西,我是絕對不讓他吃的,不過拒絕孩子要講究方法,要委婉的拒絕,否則家長對孩子就沒有一種尊重的感覺,換位思考一下哦,如果你請求別人幫忙,別人幫不了也會委婉的拒絕的,如果有個人很生硬的拒絕你你會心理好受嗎?
比如孩子週六上午在外面和小朋友玩得很開心,可是到11點了,到了媽媽做飯的時間了,可是孩子沒有想回家的意思,你怎麼說他都不想回家。出門前提前約定好什麼時候回家,要求寶寶答應,要求寶寶說話算話。這樣的話,寶寶不回家媽媽就可以提醒寶寶已經答應的事情。這樣還可以讓寶寶養成說話算話的好習慣。 一些寶寶經常愛發脾氣和愛大哭,有些要求沒有滿足他,他就發脾氣、大哭甚至耍賴,寶寶變成這樣,我覺得責任多半在父母或者他的陪伴者,因為孩子發脾氣或大哭甚至耍賴之後,大人滿足了他的要求,所以孩子就經常這樣了,大人的這種做法是溺愛孩子的表現。所以要寶寶改掉這個毛病並不難,他發脾氣或大哭時,可以轉移他的注意力,可以用一些他感興趣的東西吸引他並且好好的哄著他,如果這些辦法都不管用,那也很簡單,當個“狠心”媽媽或爸爸,把他晾在一邊,不管他。孩子大哭大鬧,很多父母通常的做法就是打孩子,閒孩子吵了,要孩子停止哭。我覺得這是最不可取的方法,這樣做一方面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另一方面父母要獎懲分明,這種打的懲罰措施是不提倡經常用的,因為小錯誤也打,大錯誤也打,這樣孩子被打皮了,打就沒有效果了。這樣還導致親子關係的緊張,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容易叛逆的。 一些寶寶不愛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或好吃的東西,首先要寶寶在家裡經常和父母分享好吃的東西,父母以身作則,愛分享的好習慣經常要讓孩子看到和感受到,孩子潛移默化地就學習了。
有些寶寶愛打人多半是父母經常用打人的方式來管教自己的寶寶,所以寶寶就也學會了打人了。 孩子還很小,可塑性很強,孩子的任何壞習慣都是可以改正的,作為家長要相信孩子能改正,並且努力的幫助孩子去改正,孩子表現好的時候,不要吝嗇您的讚美之詞哦,表揚要做到具體化,讓孩子知道受表揚的原因,您的表揚會令你的孩子表現更棒的,這樣就形成了良性迴圈,好孩子就這樣煉成了。
-
13 # 琦妹兒媽媽
首先,必須從 兒童心理學 的角度,深深懂得孩子叛逆期行為是一種正常表現。智慧來源於早期教育理念的精讀與領悟。騰出點時間,多看點孩子叛逆期的相關知識。知識的積累是智慧的基礎。預防為主,防患於未然。及時轉移注意力。及時很重要,當孩子還沒有完全明白過來怎麼回事、沒有哭鬧的時候,我們要聰明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引開。此年齡段的孩子對任何事情的專注力也就幾分鐘,當更“有趣”的事情出現時,他的興奮點馬上轉移,暫時忘記自己的前一種要求,從而減少與孩子的現場正面交鋒。沉默是金。如果我們不能及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他還是以哭鬧的方式糾纏,此時最好不要給孩子講太多大道理,而是選擇沉默。當孩子的慾望極強時,萬萬不可用道理說服,因為對孩子沒理可講。我們只需要俯下身子、抱緊他離開“事發地”,沒有了生存環境,孩子也就少了賴以哭鬧的“土壤”。堅持原則、尊重孩子。家長對孩子要求過於苛刻,孩子難以達到,也容易產生 逆反心理 和抵抗行為,久而久之,變得 任性 。父母一定要顧及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在公共場合習慣性訓斥自己的孩子。儘管您試圖激勵孩子、保護孩子,但卻忽視了孩子的自尊,使孩子“顏面掃地”,自我形象和自我價值受到了極大損害。不尊重孩子會滋生逆反心理,強化對抗。恰當的表揚遠勝於一句緊盯孩子不足的“損言”。
-
14 # ZM沫媽談育兒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 “吃飯!”“不飯!” “叫阿姨!”“不阿姨!” 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麼樣的,在他那裡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首先,我們不要太民主。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自己刷牙好不好?自己穿衣服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其次,讓孩子做選擇題。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麵條?咱們現在去遊樂園玩,還是去公園玩?
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範圍內的,然後很嚴肅地再重複一遍自己的命題。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衝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你的範圍來選擇的。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最後,更多的人參與孩子的成長。
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一手帶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媽媽的脾氣秉性,所以能輕而易舉地在“鬥智鬥勇”中取勝。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講道理,只是陪他玩兒,做給他看,他自然會明白什麼是規則,什麼是規矩!我們家長不要對孩子粗暴,家長如果這樣,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無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長要首先改變1%,那寶寶就會改變99%。
總有家長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其實恰恰相反,孩子的心純潔又敏感,連聽不懂的詞彙都能從語調中揣摩出含義,記住說話前思考十秒鐘,有時孩子做錯了事兒,媽媽脾氣上來就會先指責一通,很容易發生口不擇言。
-
15 # 糾結的小二妞
我的孩子今年五歲,也很叛逆,每次都跟我對著幹。每次我說不能幹什麼,他總是說不行。所以慢慢的,我每次說話,不帶“不”字,他就不會跟條件反射一樣立刻說出不行。
比如說我現在不想讓他看電視,我就說看完這一集,我們就關。我跟他做一個約定,我們約定好的事情,大家都不能反悔,要不就要得到一個懲罰。去超市,我們也有一個標準,就是隻買一個,不論零食還是玩具,就一樣,當然玩具不能買貴的。啥時候玩具可以買貴的呢,就是生日,六一,聖誕節,春節。孩子不能經常吵,吵得多了他就會疲憊,不把你的話聽進心裡,所以有時候你說的越大聲,說的越多,其實他根本就是在放空自己,什麼也沒聽進去。
孩子不能無條件的寵愛,要給他約束,還要給他自由生長。孩子管的多了,容易壓抑,管的少了,容易無法控制。孩子就像一顆小樹,我們要不時的給他修修剪剪,這樣才能長直,長成參天大樹。
-
16 # 寶貝芮溪
5歲的孩子就開始叛逆了,對於我們這些70後聽起來有點天方夜譚,我們那時候好像上初中13歲才有叛逆期,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小孩的智商也有所提高,也是正常現象。
按照現在心理學分析,3~5歲是叛逆期的第1階段,這時候孩子的自尊心開始出現了,非常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任性不講道理,容易哭,對東西有強烈的佔有慾,比如朋友家的小孩來了,不允許拿我的玩具,這是我的,就是他的心理。
5歲的孩子正處於人品形成的關鍵時期,要想幫助叛逆的寶寶,首先你要融入她的小世界,陪她一起玩,一起看動畫,給他講解,慢慢和他交流,聲音要溫柔,寶寶也是講道理的,其實他什麼都懂,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但他太小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內心想法與行動是聯絡在一起的,他們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們父母要想徹底改變孩子的叛逆,還要多交流深入孩子的內心,瞭解他的想法,要分析孩子產生叛逆的心理原因,是什麼?是孩子的要求不對,要求過分,還是受了委屈不服氣?所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對,他就會和你對著幹。此時任何教育都不會起作用,甚至會起反作用,所以這樣的情況下,家長要儘量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教育孩子,即使心裡非常生氣仍然要做到忍,心裡要裝的平靜如水,這樣會好的很多。不要在孩子面前有歇斯底里的樣子,要給孩子愛和尊重。,這是給孩子最優質的精神營養,對叛逆的小孩必須要剋制自己的情緒。
你要以問題的方式啟發孩子思考,是引導而非教導,說明理由,假如在商場,寶寶看好一個玩具想買,但你覺得家裡類似的玩具已經很多了,所以你要和他講道理,表明你的想法,還有她想吃冰激凌,你可以讓5歲的寶寶幹一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給予金錢獎勵,這樣他知道,賺錢不容易,得到是要付出的。
最後祝寶媽寶爸們,能夠好好的和叛逆的寶寶交流,以後能夠有獨立的人格。
-
17 # 園丁0910
由於多方面的原因
現在很多孩子都很叛逆
當然
我感覺主要原因還是在父母這裡
解決孩子叛逆
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考慮
1.試著多瞭解孩子,不要現在家長的角度替孩子考慮
2.耐心傾聽孩子,弄清楚他的真是狀況
3.儘量不要對孩子進行打罵,體罰孩子
4.放手讓孩子自由發揮,有時候小孩子的創造力超出你的想象
5.多肯定孩子的進步,具體的告訴他,進步在哪裡。
我的想法可能不全面,您還有哪些好的方法嗎?
-
18 # 陌如世
打啊!木棍皮鞭,還不行就老虎凳辣椒水。開玩笑,自由探索是天性,自控差也是自然的,五歲你還要他怎麼樣?多交流,多帶他出去釋放精力,慢慢來吧。
-
19 # 娟子36800
孩子在6歲前還有機會改,只要家長用心。
5歲的孩子最喜歡在有人多時候叫你給他做你反對的事了。就是所謂的叛逆了。不是隻有你的孩子有這一現象,很多孩子都有,最主要看家長的教育。
比如媽媽不想給他看手機,他就在你有客人來時他就找你要,你不給他就一直吵你,客人又在,你又覺得不好意思,又感覺特別丟臉,吵久了你不得不給他。
你別以為孩子小,在這方面他很會抓住大人的心裡,就是覺得你怕丟臉,吵到你同意給他。如果你第一次沒有止得住他,往後他都會照做。
想要孩子平穩度過每一階段的叛逆期
1.多陪伴,多溝通
孩子在畫畫,家長坐在旁邊陪伴時不看手機,不看電視,認真陪伴,這樣孩子才能感覺你重視他。多陪孩子聊天,聊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
2.孩子不好的第一次,家長一定要制止,比如你想孩子21點睡,可是他看電視看到22點多任憑你怎麼叫他還是不睡,家長一定要堅持原則,制止他再看。如果他不聽,家長可以給予一些懲罰,比如,扣除零花錢……孩子在意的更有效果。罰過後家長要及時給孩子講道理。
3.家長要做好榜樣,比如你要求孩子不看那麼晚,但是你卻坐在那裡看得津津有味,你又怎麼要求孩子呢。
4.給孩子立規矩時,一定要認真執行,而且還要一家人統一意見,不能一個人懲罰,一個人寵溺。
-
20 # 彭華勇家庭教育
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容易忽視孩子的叛逆行為,當你開始出現以下感受:
開始對孩子怨聲載道
經常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對孩子的教育感覺疲憊不堪
時長會對孩子感覺內疚
有時覺得對孩子的教育很失敗
這時孩子的問題讓你感覺到了沮喪,正是孩子的叛逆行為開始影響你的情緒,受這些情緒的折磨開始對孩子持有消極的看法。如何發現孩子有叛逆的傾向,注意孩子是否開始表現出以下行為:
孩子經常無緣無故的發脾氣
孩子很容易被惹生氣而惱怒
孩子常常由於自己的過錯去責備別人
孩子會因為生氣而產生怨恨情緒
孩子會公然挑戰家長的要求和規定
孩子經常和家長或成人發生爭執
孩子會對某個人或事物懷恨在心
以上行為孩子表現的越多就是越叛逆,很多家長忽視孩子的這些行為,認為是孩子的耍性子、脾氣不好,其實是孩子產生叛逆情緒的一種行為表達。家長髮現了孩子的叛逆行為,就要認真考慮孩子的行為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對於家長自己,必須審視自己的消極行為,儘量避免以下十個負面的教養行為:
一、對孩子吼叫和打罵
與打罵相比,吼叫是父母最為常見和普遍的消極行為,也最能助長孩子的叛逆行為和挑釁行為。表面上是成功的改正了孩子的錯誤,但錯誤只是暫時的潛伏,只會引來日後更多的怒吼甚至打罵。
二、批評、隨意評判
孩子打破了教室玻璃,不要直接責罵孩子,不要以此來評判孩子的人格。而是要對孩子的行為後果進行分析,進而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反饋。家長批評的態度會讓孩子覺得自我價值被否定,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經常被批評的孩子會認為自己被拒絕、不被愛、十分無助。
三、反覆嘮叨
家長在打罵、批評沒有效果後經常依賴的一招,反反覆覆對孩子說已經說過無數遍的事情。事實上的結果是孩子根本不在意,反而會讓孩子拒絕傾聽,變得更有防範性產生厭煩情緒。嘮叨破壞了最重要的親子關係,只有和孩子的關係足夠親密,孩子才會遵照你的要求做到他本應做好的事情。
四、打斷孩子的話
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切忌不能打斷孩子的話,應該給他機會,讓他把話說完。近日有個小女孩影片很火,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坐在床上哭訴,家長屢屢用嘲笑或是很不在意的語氣打斷孩子進行辯解,導致孩子的情緒失控,家長卻如無其事的拍影片。讓孩子把話說完,然後再說你想說的,這是最起碼的禮貌和尊重,影片裡的小女孩如果經常得不到尊重,會慢慢變得抵制與父母進行交流了,叛逆的情緒會在不經意間萌生。
五、揭孩子老底、內疚型教育
有的家長喜歡在批評孩子的時候翻舊賬;或是經常引導孩子站在受傷害者的立場去感受,引發孩子的內疚。家長長期用舊賬來傷害孩子、用內疚來控制孩子,如果讓孩子長期體驗這種難受的感覺極易引發羞怒情緒,進而疏遠與家長的關係。
六、諷刺挖苦孩子
孩子準備參加聚會,特意換上衣服徵求你的意見,你卻說:“成績這麼差穿什麼衣服都沒有用,沒有人願意和差生在一起。”挖苦像一把利劍,會重創家長和孩子的親子關係。
七、說教
家長總是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不應該做什麼,總是指揮或控制孩子的行為。孩子會認為父母不信任他們,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久而久之孩子會討厭父母的說教從而拒絕指令,甚至和父母對著幹。經常會發現這種情況,一個小男孩在蹣跚學步,父母在後面喊“這個不能碰”,孩子就去碰一下;“前面有水不要踩”,孩子就故意去踩一下。孩子的潛意識裡就是自我探索、拒絕指令。
八、威脅
家長對孩子說:“作業再不按時完成就沒收手機。”孩子的想法通常不是怎麼去按時完成作業而是下次怎麼玩手機不被發現。威脅常常讓孩子感覺到無能為力或心存僥倖,並怨恨父母。
九、撒謊
家裡發生了一件父母不想讓孩子知道的事情,家長往往會對孩子進行隱瞞甚至撒謊。但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只要有一點蛛絲馬跡就會察覺到父母隱瞞了什麼事情,會認為家長對他們是不真誠的、不信任他們。最好的方式是和孩子坦誠相待,這樣孩子也會對父母敞開心扉。
十、懲罰
很多家長認為嚴厲的懲罰能夠樹立起家長的威信,會讓孩子更加聽話。雖然表面上看很有效果,但頻繁的懲罰孩子極可能會產生怨恨、內疚、羞恥、絕望等負面情緒,進而加強孩子的負面行為。正確的做法是用合適的紀律去約束孩子,孩子犯錯讓他學會承擔應有的責任,而不是懲罰。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父母的態度和行為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養成。努力避免以上十條對待孩子的方法,孩子的叛逆期就會輕鬆度過。
回覆列表
謝邀!對不起,這麼久了才回答你的問題。社會在發展,資訊爆炸,孩子的教育也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不能用過去的觀點來教育現在的孩子,學習型的家長全新的教育理念對孩子,所以科學育兒是最重要的,出現叛逆期也不用害怕,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多問為什麼,溝通交流,多陪陪孩子,和他做遊戲,走進他的心裡和他做朋友,這樣才能加深彼此的感情,即使出現問題也知道如何解決,對吧?買幾本育兒方面的書多學習,也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