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如疏77670677
-
2 # 郭大星
窩窩頭起源的歷史我是說不清了,具聽專家說至少在明朝已經有這個名稱。也得300多年了吧,雖然不知道為什麼叫窩窩頭,但問題不大。
窩窩頭的名稱在明朝那時候已經有了本來是過去窮苦人的主要食品,現在過了幾百年性質已經變了,窩窩頭成稀罕的東西了。窩窩頭陪辣椒糊塗那是絕配啊!
-
3 # 使用者5947709911
出自民間。
有不同的傳說,比如慈禧太后的栗子小窩頭,如今可作為小飯點,粗細搭配,營養健康。在坊間也有不同叫法,如山東地區也有叫:趴谷。
按個人喜好可選用不同粗糧製作。
-
4 # 嘻嘻哈哈的嘻嘻111
窩窩頭出自每一個熱愛做美食的藝術家手中 製作方法:原料有玉米麵 低筋麵粉 酵子 食用鹼 豬油 將玉米麵與麵粉充分攪拌 然後倒入用溫水泡好酵子 蓋上蓋子 讓其在室溫下自然發酵 醒發至有孔時放到案板上撒適量麵粉 倒入適量食用鹼揉啊揉 然後上鍋蒸
-
5 # 農村王姓好哥哥
窩窩頭出自每一個熱愛做美食的藝術家手中 製作方法:原料有玉米麵 低筋麵粉 酵子 食用鹼 豬油 將玉米麵與麵粉充分攪拌 然後倒入用溫水泡好酵子 蓋上蓋子 讓其在室溫下自然發酵
-
6 # 歡歡生活日記vlog
出自民間,其實那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做法,要說屬於哪裡還是沒確定,
農家窩窩頭的做法
紅薯麵粉500克加入適量的水
攪拌成可以活成團就可用了
把麵糰活好蓋上蒸布醒會
捏成中間空的窩頭狀就好,因為紅薯面密度比較大,比較實,中間洞要捏的大些,
捏好了,是不是很像窩窩頭了
做好全部的窩窩頭胚
水開後把窩窩頭擺好,大火蒸25分鐘
蒸好後的窩窩頭會呈現褐紅色,筋軟Q彈
-
7 # 土雞養殖合作社
這個農家窩窩頭出自哪裡追根溯源的話還真不太好說。相信有很多地區的農村伯伯家都或多或少吃過這個窩窩頭!(我家這裡最早的時候,針對犯錯誤拘留、蹲監獄的人都會說“吃窩窩頭呢”具體在什麼時候流行的無據可查) 小時候家裡面比較困難小編我是沒少吃這個窩窩頭!那時候記得要甄選出米質特別好的玉米,粒大有光澤的!然後拿到磨坊(小編家這裡白話叫“攆房”)經過去皮、分半、磨面等好幾個工序。那時的工藝水平非常的粗糙!所以磨出的玉米麵也相當粗糙,大顆粒比較多! 記憶中窩窩頭的製作流程應該是:1 取適當的玉米麵 ,然後起鍋燒水(這個水是非常有講究的不能食開水 一定要恰到好處剛剛熱到滋滋鍋邊的時候取用) 2.就是用這種“滋邊水”燙麵 分多次添水加入適當的小蘇打和麵(玉米麵會散發出濃郁的玉米香味 特好聞)直到不再鬆散成為麵糰(愛吃甜一點的可以加一點白糖)!3.把和好的麵糰一定要放在想對比較溫和一點的地方,這樣有助於玉米麵裡的小蘇打充分的發揮發酵的作用!大約2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4. 將發酵好的麵糰在按揉1-2分鐘,鍋內燒開水上蒸屜 ,用大拇指將面揉攥成窩頭的形狀入屜,大火蒸25-30分鐘就可以出鍋了,金黃色、散發著米香的窩窩頭就好了
-
8 # YGF9
窩窩頭是以玉米麵為原料做成的一種饅頭 。以前是因為吃不上白麵,只能吃這個填飽肚子。我奶奶對我說過她那個年代,吃上一頓白麵饅頭才是奢侈。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窩窩頭也是變成了美味的粗糧細做的美食。
現在分享一下我經常做的窩窩頭。
食材:玉米麵、黃豆麵
輔料:水、紅棗
將玉米麵和黃豆麵倒入盆裡,攪拌均勻,加開水攪成絮狀,加入切碎的紅棗,放涼和成麵糰,醒面20分鐘。
面醒好分成差不多大小的劑子,用大拇指按出坑,慢慢捏成窩窩頭形狀。
涼水入鍋,大火20分鐘,出鍋裝盤。
窩窩頭歷史應該很悠久了,具體時間不得而知。
-
9 # 使用者50919814823
窩窩頭出自哪裡真不好認定,我籠統地認為北方農村,多年以前,農村就以玉米為主要糧食,農村也大面積種植的農作物以玉米為主,農村出苦力的人吃玉米抗餓,在當時也好管理,也相對講產量高些。窩窩頭的做法很簡單,首先把玉米加工成玉面,把玉米麵用70度熱水燙,完了和麵,把鍋里加水鍋底燒熱,這時把玉米麵在手裡拍成光滑,手心再蘸點涼水,防止面蘸手上,鍋燒熱防止玉米餅滑到鍋裡,把餅子一甩拍在鍋邊,蓋上鍋蓋,燒20分鐘鍋開以後,焐上10分鐘就好了,這是餅子,窩窩頭是把玉米麵燙熟團個橢圓形,在下面掏個窟窿,也就是不是實心的,就像蒸饅頭一樣上鍋蒸,這樣蒸出熟得快,吃時也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純玉米麵窩窩頭很少了都是加小米麵白麵蒸出的窩窩頭暄軟,有韌性,香甜可口。
-
10 # 這位女施主z
說起窩窩頭在電視裡能看到,是一些勞改犯的主食,舊社會正常人家不吃這東西。
以前農作物大家都知道產量根本不夠吃,大米之類的就更費勁了,它的做法基本上是都會,沒有其他的佐料,就是把玉米磨成面,然後用水弄成麵糰,再捏成自己想像中的形狀,再蒸20分鐘就好了。
這個窩窩頭的起源,不光是我們,專家也不知道,他的歷史已經不可考了,據說明朝就有了,到了清朝皇宮裡基本就不吃,都是老百姓而且家境達到小康才能吃的起的,據傳說是慈禧當年被八國聯軍追趕帶著一千多人逃到西安,由於太餓了,讓手下去找吃的,好不容易在一個沒有逃跑的村民家中找到了一個涼的窩窩頭,慈禧當時拿起窩窩頭狼吞虎嚥吃了下去,也不知道是不是太餓了,感覺這窩窩頭香甜美味,比宮裡的菜餚好吃多了,在回到宮裡以後就命令御膳房給她做窩窩頭吃,窩窩頭也就成了清宮裡的小吃。
現在我們都意識到了,多吃粗糧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他有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粗糧的纖維組織與膽酸鹽結合,可減少其在肝腸內的迴圈,限制膽固醇的生成、吸收,並促其排出體外,可預防、輔助治療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
回覆列表
出自民間。
有不同的傳說,比如慈禧太后的栗子小窩頭,如今可作為小飯點,粗細搭配,營養健康。在坊間也有不同叫法,如山東地區也有叫:趴谷。
按個人喜好可選用不同粗糧製作。
注意用豆麵的玉米窩窩頭,黃豆、玉米都要選用非轉原料,有機最好,口味會不錯。
豆麵玉米麵窩窩頭做法:
豆麵1,玉米麵4,開水淋燙成團,燜20分鐘,成窩窩頭狀,蒸4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