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句本
-
2 # 一點點歷史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馮玉祥突然返回北京,發動“北京政變”,在馮玉祥的逼迫下,溥儀只好離開居住了近二十年的故宮,由於事發突然,溥儀來不及帶走故宮中大量珍寶,但是在此之前溥儀早就預料到有這麼一天,所以透過賞賜等諸多借口透過溥傑之手將大量珍寶轉移出宮。
溥儀轉移出宮的珍寶以名人字畫為主,這些字畫體積小但是價值連城,據說每次溥傑出宮時身上總是裝的滿滿的,直到1924年溥儀出宮,已經積累了大量珍寶,而且都是溥儀精心挑選的上品。
這些寶物大部分被變賣用於支援溥儀的奢侈生活以及復辟大業,當時北京城的古董商人聯合壓價,以低價買走了溥儀手中很多寶貝。
直到1945年蘇軍將溥儀俘虜至蘇聯戰俘營,溥儀帶走的這些珍寶已經所剩無幾,他曾經企圖用這些寶物賄賂蘇聯的領導,表示願意永久留居蘇聯。
溥儀帶走的這些寶物包括《洛神賦圖》(現存最早的臨摹版),宋徽宗《摹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王振鵬《江山勝覽圖》、元代畫家任仁發《五王歸醉圖》、《萬歲通天帖》(臨摹本)等等。
這些幾經輾轉命運也截然不同,比如《洛神賦圖》《摹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和《萬歲通天帖》先藏於遼寧省博物館,《江山勝覽圖》和《五王歸醉圖》都經過拍賣收於個人藏家之手,其中《五王歸醉圖》在2016年拍賣時還曾創下3.036億元的成交記錄。
還有一件國寶也是溥儀的摯愛,他始終隨身攜帶,被秘密藏在溥儀的皮箱夾層中,這就是“清乾隆帝田黃三聯璽”,後來溥儀被引渡回國,主動將寶物獻給了國家,目前儲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令人痛心的是很多寶物或被毀壞,或流失海外。據記載當時偽滿皇宮被攻佔時,混亂不堪,大量國寶被遺棄或者毀壞,長春大街上甚至有人用麻袋來處理這些文物。
-
3 # 立志成蟲
末代皇帝溥儀帶走了多少故宮的珍寶今天已經查不清了。辛亥革命爆發終結帝制,清帝退位。按照《清室優待條件》民國政府每年給清室400萬兩白銀,後來又改為400萬銀元,實際撥款兌現的太少,紫禁城裡的溥儀就靠變賣文物珍寶維持開銷,內務府的官吏和太監們也盜賣宮裡的寶貝。在溥儀的授意下,他的弟弟溥傑每次進宮回去的時候很少有空著手的情況。大量的宮廷文物珍寶就這樣流出了紫禁城。1925年,溥儀被馮玉祥驅逐出了紫禁城,溥儀帶走的“私人物品”裡當然有宮裡的寶貝。1928年,北洋政府最後一任首腦張作霖扛不住南方的北伐軍,退出北京的時候想把紫禁城裡的文武珍寶一併帶走,部下勸他故宮裡的寶貝流失全是你一個人搞的了。張作霖馬上打消了這個念頭。可想而知,故宮裡的文物珍寶大量流失根本不是秘密。溥儀出宮後,先是遷居天津,再去東北當漢奸傀儡皇帝,再被蘇軍俘虜關押在蘇聯,最後回國,大量的寶貝被他揮霍了。不過據溥儀的侄子也是他立的“太子”毓岱回憶說,在蘇聯的時候有蘇軍的貪婪敲詐,還有伙食差的時候溥儀拿過不少寶貝給他變賣換錢或者直接交“保護費”。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時,溥儀主動交代了隨身攜帶的寶貝,都是他多年篩選留下的“寶貝里的寶貝”,“極品裡的極品”藏在一個大行李箱的夾層,管理人員清點登記,大小仍有幾百件之多,後來都捐獻給了國家
回覆列表
民國元年,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臨朝稱制,以皇太后的名義頒佈《退位詔書》,溥儀退位,滿清玩完。
滅而不殺,退而不走。
由袁世凱主導的這次江山更迭可謂是巧妙老辣,但智慧求全的結果其實也留下了很多隱患和問題。將廢帝溥儀留在宮中會有什麼隱患暫且不談,紫禁城裡珍藏的那些國家寶藏究竟該怎麼定性,究竟該屬於誰?
雖說封建王朝是家天下,但溥儀退位後,在這個問題上理應分出家和國。但袁世凱迴避了這個問題,一方面這裡有舊臣抹不開面的心理在作祟,另一方面也是一種難得糊塗,畢竟穩得江山是當時的頭等大事。
如果此後經歷的是太平盛世,這事還好說,也好辦,可一旦進入的是亂世,對國家民族而言,這就是一筆很大的損失了。
站溥儀的角度,這些國家寶藏是他的私家財產;站居心叵測的野心家角度,這些國家寶藏就是軍餉,就是爭天下的本錢。
還好,北洋時代的大軍閥絕大多數還是有家國情懷、道德操守的,否則紫禁城裡的國家寶藏必將遭受更大的損失、劫難。
而要說到這批國家寶藏遭受的最大損失,那必得是溥儀的“監守自盜”。
溥儀這個廢帝,又可憐又可恨,一生作傀儡,卻也沒少折騰。自六歲退位,到十八歲讓馮玉祥驅逐出宮,這十來年他經歷了傀儡童年以及叛逆青春。因為皇帝的意識和排場始終環繞著他,而現實又只有紫禁城這一座孤島,如此一來就導致了一種局面——他很憂慮,更不滿。
溥儀之所以會幹出監守自盜這等事,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他的不滿和憂慮。
先說他的不滿。
因為要維繫紫禁城內處處講排場的開支,民國政府答應支付的每年四百萬優待費根本不夠用,再加上這答應的四百萬經常還有拖欠的情況,這就造成了一個結果,溥儀很缺錢。
在盜賣紫禁城珍寶前,溥儀其實拿宮裡的珍寶作抵押,向商號、銀行借過錢。
雖說是借,但這口子一開,盜賣那就成了早一天晚一天的事。
1922年溥儀大婚,因為民國政府拖欠優待費,溥儀和他的紫禁城小朝廷就曾準備將藏在奉天的《四庫全書》以一百二十萬的價格賣給外華人。
因為大婚缺錢就要做對不起祖宗的事,這說明家國意識在溥儀的心裡根本不值錢。
幸運的是,全國的滔滔輿論最終讓他沒敢輕舉妄動。
被溥儀當“佣金”賞賜出去的《步輦圖》可都敢這麼明目張膽地幹了,那私下裡會怎麼幹就可想而知了。
事實上,溥儀的監守自盜正是從1922年開始的。辦法有兩種,一是溥儀“賞賜”,二是讓溥傑、溥佳這倆同夥私自“攜帶”出宮。
這是主動的,還有被動的。那時候,圍在溥儀身邊的各色人等很多,人人都想從這不諳世事的小皇帝身上撈一筆,他們都是怎麼幹的呢?想盡辦法讓溥儀“賞賜”自己。
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總之東西要好拿、好藏,所以溥儀選擇的盡是珍貴稀缺的古版書籍以及歷朝歷代的名人字畫,此外就是小巧的無價珍玩。
蘇東坡的《洞庭春色賦》然而隨著偷盜的數量越來越大,溥儀想法就越來越複雜了,一開始是弄倆零錢花花,到後來就成了憂慮之下有預謀地為自己籌備“帝業”資金。
為此,溥儀特意在天津購置了一套房產,一方面為了藏髒方便,一方面是提前為自己準備宮外落腳點。
據溥儀自己說:溥傑每天下學回家,必帶走一個大包袱。這樣的盜運活動,幾乎一天不斷地幹了半年多的時間。運出的字畫、古籍,都是出類拔萃、精中取精的珍品。因為,那時正值內務府大臣和師傅們清點字畫,我就從他們選出的最上品中挑最好的拿。
那都有哪些寶貝就這樣被盜出宮了呢?
五代畫家阮郜僅存的一件作品——《閬苑女仙圖卷》,五代人物畫傳世的不超十件。還是看溥儀自己的說法:我記得的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墨跡《曹娥碑》、《二謝帖》,有鍾繇、僧懷素、歐陽詢、宋高宗、米芾、趙孟、董其昌等人的真跡,有司馬光《資治通鑑》的原稿,有唐王維的人物、宋馬遠和夏珪以及馬麟等人畫的《長江萬里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還有閻立本、宋徽宗等人的作品。古版書籍方面,乾清宮西昭仁殿的全部宋版、明版書的珍本,都被我們盜運走了。運出的總數大約有一千多件手卷字畫,二百多種掛軸和冊頁,二百種上下的宋版書。
隨著偷盜的數量越來越大,怎麼將這些東西運到天津又成了一個問題。為此,溥佳找到了載掄,並讓這位皇親從他老岳父,時任全國稅務督辦的孫寶琦那裡開了一張免檢、免稅的通行證。
就這樣,七八十箱子的紫禁城珍寶被溥儀運進了天津私宅。
過程中當然有賣的,並且還都是賣的白菜價。
九一八事變後,溥儀做了偽滿洲國康德皇帝,這批七八十箱的紫禁城珍寶跟著也就流向了東北。
偽滿洲覆滅在即時,溥儀將其中最珍貴的寶物裝成了五十七箱,逃往大栗子溝後,這些寶物全部寄放在了該處礦山株式會社、礦長住宅西頭的兩間房內。
讓人痛心疾首的是,日本人投降後,箱中的大部分寶物都沒了下文。
這是裝箱的,還有溥儀隨身藏帶的。
被蘇軍俘虜時,溥儀的身邊一直帶著一個夾層皮箱。沒收檢查時,從這皮箱中搜出寶物486件。
還有更無價的,那便是溥儀縫在棉衣裡的“乾隆田黃三聯璽”。
乾隆田黃三聯璽,系由一整塊田黃石雕刻而成,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時所鐫御璽。兩枚方形,一枚橢圓,以出黃雕鎖鏈聯接。方章璽文一陰一陽,陽文為"乾隆宸翰",陰文為"惟精惟一";橢圓璽義為"樂天"。1950年,溥儀被移交回中國,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時值抗美援朝之際,為了戰犯安全,國家後來將他們遷到了哈爾濱。當時社會各界紛紛捐款買飛機大炮,溥儀經過幾番考慮,最終將“乾隆田黃三聯璽”獻給了國家。
透過這小小的一件無價國寶,溥儀曾經盜過多少,又毀了多少,難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