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319東海路站

    把兒子看得太重,把媳婦看得太輕,都是親媽養的,對兒子的要求就是開心就好,要求媳婦差點就要求聖人了,兒子幹活就心疼死了,媳婦幹活累死都沒關係,兒子花錢花多少都不為過,媳婦花錢一分錢都要掰成20份花不然就是敗家,兒子賺1000看成10000媳婦賺多少都是花她兒子的錢,兒子疼媳婦就是忘了娘,兒子打媳婦才是愛媽媽的表現,這一通寫下來感覺這樣的婆婆精神分裂似的

  • 2 # xyphyxxcxshh

    我不需要婆婆對我怎麼好,只要不惹我就可以了,我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型的,我又不是她女兒,憑什麼要求人家喜歡自己呢,我只要求家裡風平浪靜,她不要作天作地就好,婆媳之間如果做不到相敬如賓,那就相敬如“冰”吧,兩個三觀不同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少交流,這樣起碼可以做到不起衝突,和婆婆生活了13年,剛開始會在一起聊天,會為一些事爭論,後面就不這樣了,我平時很愛說話,可現在在家基本就是啞巴,但是至少在外人看來,我家挺和睦的!

  • 3 # 銀川—鳴心理

    華人姻親矛盾最明顯的地方發生在女人之間(婆媳、姑嫂、妯娌等)是非最多。在這裡我重點說說婆媳關係的矛盾。

    婆媳衝突具有普遍性,婆婆對你不好可能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 血緣關係與姻緣關係的差異。

    兒子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肉肉”,絕大多數兒子由 媽媽一手撫養成人。這種血緣親情的深厚,是任何其他關係無法比擬的。而婆婆與兒媳之間,此事由於兒子成婚(媳婦是兒子娶來的或者說是我們家娶來的)使兩個陌生的女人相識,她們之間不曾有過甘苦共賞,相依為命的親密感情,自然比血緣關係疏遠多了。母親對兒子與對兒媳有著不同的態度和行為,嘴上對兒媳所說的“愛”,心裡不意味著那樣想,之所以這樣說,只是安慰兒子罷了。母親之所以這樣,是由於大多數與“血緣認同”有關:對於兒媳,則多半出於對“外人”的禮貌與客氣,只不過是給兒子面子而已,因而“一碗水端不平”的現象是極為常見的。當然了,兒媳也不傻,總是看到、聽到眼裡放在心上。

    二是 所謂的“戀母”(戀子)情結。

    即母子之間有一種難以名狀的眷戀之情,一般不會由於兒子娶妻而使母子關係自動疏離。尤其是守寡的婆婆,失去了丈夫的情感支柱後,兒子可能成為她唯一的精神寄託和安慰的源泉;如果是獨生兒子,這種情感負重就更重了。如果兒子一旦疏遠母親,在母親的心目中會產生是兒媳“奪走”了兒子,婆婆對兒子、兒媳的親密關係乃至性生活,會有嫉妒心理。

    三是母親在兒子身上尋求回報的心理。

    母親,尤其是那些傳統的賢妻良母,把自己半輩子的心血投入到兒子身上。當兒子成年之後,一方面必須要給兒子娶個媳婦,另一方面,對兒子娶妻又大感“失落”(擔心兒子被媳婦控制,永久的失去兒子)。作為母親,難免對兒子隨兒媳去過日子,在心理上難以承受,好像兒媳“奪走”了她的親骨肉似的,在無可奈何之下,母親總期待兒子做出“補償”或“回報”,既有感情上的,也有經濟上的。常見的情形是,母親希望兒子多回來幾趟,最好是兒媳別跟著,母子單獨敘談,享受血緣親情的溫馨;母親樂於接受兒子經濟上的給予,哪怕她 自己並不需要,也心安理得的享受兒子的“孝心”。有時母親把兒子的經濟支援,悄然傳給她人,也不願讓兒媳佔這份“便宜”(當然了,這只是一部分婆婆的現象)。細究起來,這是一種微妙而複雜的心理現象,很難斷言其中的是非曲直。

    此外,母親對兒子還有一種不願放棄的“責任感”,使她自覺或不自覺的干預著兒子婚後的事務。也許兒子對此習以為常,但兒媳卻嫻婆婆“真是閒得慌”,處處妨礙小夫妻的自由,從而讓媳婦在內心感到厭煩或不滿。

    還有更多……。

    總之,婆媳關係難處,已是眾所周知的現象。對此早有心理準備的夫妻,可能應付得自如些。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婦女受教育水平和社會參與程度的提高,傳統的“事兒媽”型婆婆會減少,家庭關係民主化的趨勢,也將改變傳統婆媳關係的消極因素。

  • 4 # 俊俊隨風vlog

    一,婆婆覺得兒媳不是他心裡喜歡的,覺得不滿意才會覺得對你不好,挑刺

    二,婆婆生活觀念不同,對於兒媳習慣看不過去,磨合需要時間

    三,以前兒子心裡只有媽媽,有了媳婦,兒子過多的和老婆在一起,而忽視了媽媽

    四,不管媽媽一輩子的思想觀念怎麼樣,我覺得不要過多幹預年輕一代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那為何還會有第三者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