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最後一支多巴胺
-
2 # 杏仁健康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如今確實是這樣一個現狀,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專挑軟柿子捏,護士比較好欺負,得罪醫生對自己沒有什麼好處,護士就不一樣了,她們不敢把你咋樣,醫生決定著你的治療方案。
當然,如今患者和醫生也有矛盾,這個時候就是治療方案之間的矛盾,有些患者為了敲詐勒索,為了多要點錢,威脅醫生的也不少,反正我見到的不少。
不管是護士,還是醫生,如今我想大部分還是好人多,不要因為一個護士服務態度不好,就老想欺負她,因為如今的護士也很忙,大家互相體諒,醫護患互相合作,共同提高療效哦!
-
3 # 小廖養生日誌
為什麼醫患關係容易發生在患者和護士兩者之間?前兩個月還有個患者誤會我了。
事情是這樣的:醫生給一個病人開處方,我在旁邊給別的病人吊水(吊水就是打針的意思),醫生給病人開處方肯定要問他名字嘛!醫生開好處方,病人睡到病床上等著我給他吊水,我配好了藥水,給病人準備吊水就問了一下病人的名字。然後病人就發火了,說我這小護士沒腦子,全部病人都吊上了,就他一個人了,還要問他叫什麼名字,剛剛醫生問過了我還要問等等……然後我給他他解釋我為什麼要問他名字,可他一股火勁,根本不聽我的解釋。
關於護患關係,我總結了以下三點原因:
原因一:醫生開處方問病人名字,那是醫生要做的。而我們護士要做的是確保醫囑準確無誤的執行,打針輸液必須執行“三查七對” 避免調錯藥水。很多病人對三查七對都不理解,嫌護士囉嗦問了又問。
原因二:同醫生相比,病人大多會比較尊重醫生,因為醫生開出的藥對不對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聽過哪個病人會喊醫生“服務員、小姐”之類的。而我們護士經常被這樣稱呼,有一些患者覺得醫生才是患者的重要角色,護士可有可無。有氣就往護士身上發,反正護士不會反抗。
原因三:因為護士和患者接觸的比較多,所以摩擦也比較多。
-
4 # 藥師陳小君
現在的醫患關係已經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緣,很多醫護人員都放棄了本專業,考公務員或者做其他職業,醫患關係中,發生衝突最多的是患者和護士,為什麼會這樣呢,有人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醫生和患者之間互相不信任,患者怕自己小病被當成大病治,怕醫生為了錢多開檢查專案,開高價藥,醫生怕患者挑刺故意找茬,為了保護自己,充分了解病人情況,會讓病人做很多檢查,也是醫療費用高的一個原因,病人在未治病之前就花費了大量費用,心裡自然有怨氣,但是不能把怨氣撒在醫生面前,還指著醫生給自己看病呢,怕得罪了醫生就不好好給自己治病了,而護士大多是中專或大專畢業,年輕小姑娘,在病人眼裡,護士就是給醫生打雜的,護士是醫院請來幫助醫生為病人服務的,相當於飯店的服務員,大家回憶一下,您對待服務員的態度和對待護士的態度是不是很像,在飯店叫服務員美女,喂,小妹兒倒點水。在醫院叫護士,喂,護士,那個誰,過來給我拔針。可以說是呼來喝去了,覺得自己花了大價錢來醫院,看病就是享受一種服務,對護士缺乏尊重。
第二,護士跟病人的接觸最多,病人進醫院,醫生診斷完後,醫生開具醫囑都是護士執行,打針輸液或者吃藥都由護士經手,病人關心病情,又找不到醫生,詢問護士的時候,護士又由於專業限制不能充分解釋清楚,而且護士特別忙有時候解釋的不夠詳細讓病人覺得是在敷衍,更是容易引發衝突!
-
5 # 彈簧小肚皮
在傳統文化下,大多數人覺得護士只是一個最基本的執行者,對他們的病情效果沒有直接的影響關係,甚至把他們稱呼服務員,所以會對護士態度差點,不一而定,大部分的人都是尊重醫護人員的。回答完畢
-
6 # 攝眼尋你
中國的護士是被嚴重誤解的一個職業。白衣天使,一個多麼神聖的稱呼,可現實中,社會對於護士的認同普遍不高,對於護士職業的瞭解不夠。中國的護士在承擔著許多醫學專業技術的工作,並不是老百姓認為的“伺候人”。醫生的醫囑執行好壞取決於護士的水平,而他們的專業性未被普遍認可。
大眾眼中,我生病是去醫院看醫生,從來不會說我生病去醫院看護士。我的病能不能好在醫生,我得聽醫生的。護士就是為我服務的,服務不好可不行。患者對於醫生的依從性自然要比護士高,也不會輕易與醫生髮生衝突,而護士就不同,地位低於醫生,就自然會把怨氣發洩在護士身上。
與醫生相比,患者與護士的接觸機會要遠遠多於醫生,護士都是在進行具體治療專案,可能發生糾紛的機率就比較大。我身邊接觸的護士,幾乎沒有不受委屈的,尤其是病房護士,經常會遭遇不理解,患者心情不好就會和護士發脾氣,而護理工作要求護士要有愛心,耐心和細心,醫療機構對於護士的管理也比醫生嚴格,對於糾紛一定會問責,所以護士們通常只能選擇默默承受、容忍。久而久之,形成一種行業氣質就是能忍,也助長了人們對於護士的“囂張”。
-
7 # 提筆抒闌珊
在醫療護理活動中,護士與病人接觸的機會最多,護患之間出現矛盾衝突的機會也相對增多。其實,護患衝突的發生除了護士和病人自身的因素以外,還有社會方面,醫院管理方面等外在的深層次原因!
1.護士方面
⑴專業知識缺乏,業務水平低下:缺乏護理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未能及時發現病人病情變化或是對病人病情變化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以致延誤診斷和治療,導致病人病情惡化,引發護患衝突。
⑵服務意識淡薄,缺乏溝通技巧:病人及家屬帶著焦急和迫切的心情來到醫院,希望獲得護士及時、安全、有效的優質護理。但部分護士的服務理念差,不能適應優質護理的需要,在工作中忙於應付,而對病情觀察、健康教育、心裡護理等關注較少,導致病人合理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除此之外,有些護士缺乏溝通技巧,不能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病人進行溝通,導致護患雙方對資訊的理解不一致,產生溝通障礙!
⑶職業道德缺失,制度執行不力:一些護士不注重職業道德修養,對病人缺乏應有的同情和尊重,對不同身份、經濟狀況的病人區別對待!
2.病人方面
⑴療效的期望值過高:當病人及家屬發現療效與預期不符甚至病情惡化、人財兩空時,少部分病人及家屬不能理解,認為估計沒有盡力護理,因此向醫護人員發洩怒氣
⑵不良的求醫行為:個別病人不能履行其應盡的義務,當出現不良後果時,就將責任推向護士
⑶傳統重醫輕護觀念:少數病人及家屬服從醫生的權威,歧視護理工作,把護理工作視為當成是伺候人的事情,不論何時都希望護士能呼之則來,護士稍有不慎便橫加指責甚至辱罵,很大程度上傷害了護士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3.醫院管理方面
⑴護理人力資源缺乏
⑵醫院護理管理存在缺陷
⑶醫院收費不夠合理、透明
4.社會方面
⑴醫療保健供需矛盾突出
⑵衛生法律法規不夠健全
所以大家共同努力營造一個好的就醫環境!
-
8 # 書痴314
現在醫生冷血的嚇人,想各種辦法把錢弄到手。你看與不看病,他就不管了,氣死人,可是還不知道找誰說理,怎麼說。唉!恨啊。
回覆列表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你們先回答我一個問題:為什麼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影視劇中,你們都喜歡張口閉口說“小護士”?
不要告訴我,是因為你們認為護士年紀比較小的原因!
之所以會這麼稱呼,是因為在你們的腦子中有著根深蒂固的印象:看不起護士或者輕視護士。
有多少人在醫院就診時稱護士為:服務員
有多少人在醫院就診時稱護士為:小姐
有多少人在醫院就診時稱護士為:那個誰
有多少人在醫院就診時會因為護士為自己的服務而道謝?
有多少人在醫院就診時會因為護士沒有及時出現或沒有一次性穿刺成功而大發雷霆?
有多少人在醫院就診時對醫生卑躬屈膝而護士卻囂張跋扈?
不要否認,即使你沒有,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也一定會有以上情況出現。
為什麼患者更容易同護士起衝突?
我想可能是因為以下原因:
1、人們認為醫生的水平和服務決定自己的安全和生死,而護士只是為自己跑腿的職業。事實上,對於病人和疾病來說,護理工作不僅是不可或缺的,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病人的康復,一個疾病的治癒,其中有一半的功勞要歸功於護理工作。讓人惋惜的是,幾乎沒有人意識到這一點。
2、同醫生相比,護士接觸病人的時間更長一點。醫生可能只是在就診時或查房時出現在病人的面前,因為醫生短缺的問題長久存在,所以註定醫生留給每一個病人的時間並不多。因為接觸不多,所以發生衝突的可能性就比較低。但是,護士卻不同。因為護士需要時時的去檢視病人,甚至會為患者洗頭、擦身、拍背、餵飯等活動。接觸的多了,自然起衝突的機率就會大的多。
3、在絕大多數患者家屬的眼中,護理工作技術含量低,他們存在看不起人甚至會故意刁難的情況。有時候,他們會將對醫生的怒火故意發洩在護士的身上,而轉身面對醫生時又是一副敢怒不敢言的狀態。
4、因為絕大多數護士都是由女性來承擔的,在我們世俗的觀念中比較弱小。所以,有些人就會捏軟柿子。
前年的時候,有一位大媽特意跑過來詢問關於自己孫女報考大學專業的問題。
她想讓自己的孫子學醫,但又擔心現在日益嚴重的醫患關係。
你這位大媽的話中,你能理解的資訊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