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正史中,關羽曾有過一次與夏侯惇交手的機會,那就是博望坡之戰。

    公元202年,當時劉備依附於荊州劉表,劉表下令劉備向北進攻曹操的地盤葉縣,於是劉備率軍北進,關羽、張飛隨軍征戰,曹操聽說後,派出夏侯惇、于禁、李典迎戰劉備。

    雙方於博望坡對峙,劉備見取勝無望,便自已燒燬營地後撤,夏侯惇和于禁率軍追擊劉備軍,而李典懷疑有詐,勸阻夏侯惇和于禁不要追,但夏侯惇和于禁不聽,仍率軍追擊。

    結果夏侯惇與于禁軍遭到劉備軍的伏擊,夏侯惇和于禁戰敗,而關羽差不多就要殺死夏侯惇的時候,結果李典率軍趕到,救了夏侯惇和于禁一命。

    而在《三國演義》中,也有火燒博望坡一戰,不過把劉備方的主帥換成了諸葛亮,這是諸葛亮出山後的第一戰,諸葛亮用伏兵及火攻大敗夏侯惇、于禁和李典,當時關羽、張飛都在諸葛亮帳下,結果是大破曹軍,曹軍死傷慘重,夏侯惇、于禁、李典逃回北方,關羽也沒能殺了夏侯惇。

    論武力,關羽萬軍之中斬顏良首級,勇冠三軍,敗曹仁、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關羽的武力遠超夏侯惇。

    論統兵能力,關羽可作為主帥獨自帶兵作戰,多有勝績,而夏侯惇很少有獨自帶兵作戰的機會,都是與其它將領一起作戰,如博望坡一戰,夏侯惇是和于禁、李典一起作戰的,夏侯惇在曹營地位很高的原因,是因為夏侯惇是曹操的宗親,且對曹操非常忠心,加入曹營的時間也最早。

    而要論統兵能力,那關羽遠勝夏侯惇。

    關羽如果有機會與夏侯惇交戰,一定會殺死了夏侯惇的,並且關羽有這個能力,只可惜唯一一次交戰,讓夏侯惇逃了。

  • 2 # 路遙lgy

    謝謝邀請!關羽與夏侯惇的碰面機會不多!這個問題一定時說,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時,遇到夏侯惇。可是夏侯惇當然不是蔡陽之類的角色,夏侯惇是曹操的大將,弓馬純熟,關羽也不一定能殺的了他。再說了,過五關斬六將時,關羽應該是知道曹操故意放他走罷了,不然的花怕是一關也難逃脫。不說關羽一時啥不了夏侯惇,即使有能力,他也要考慮到,夏侯惇是曹操的兄弟,心腹。殺了夏侯惇勢必是曹操惱火,那樣的話,關羽指定是脫不了身了!

  • 3 # 楓葉滿山4

    夏侯惇字元讓,夏侯嬰之後,14歲習武,說明武功根基很深,並非泛泛之輩。跟隨曹公也曾馳騁沙場。只是被曹性損傷一目,不能不說對武力值是有影響的,至此後,一般被曹操安排到了後勤工作,一般大型軍團作戰不在衝鋒陷陣。至於被關公生擒一說,那是二鍋頭酒喝多了,有神智不清的嫌疑。夏侯惇光明磊落,性情剛烈,就是戰死也不可能被生擒。我們看一段對白:1夏侯惇對羽曰:丞相無明文傳報,汝於路殺人...,我特來擒你,與丞相發落!2敦曰關某於路殺把關將士,丞相知否?來使曰:未知。敦曰:我只活捉了他,待丞相自放他!說罷挺槍與關公戰不到十合,忽一將趕來...。透過這兩段對話,我們不知道夏侯惇這麼大的信心和底氣從何而來。但至少說明夏侯惇從心裡並不懼怕關羽。居然用“擒你”,“活捉”這類詞。給人一種自不量力的感覺。我們不知道作者為何用這種語氣來描述的原因,但奇碼是夏侯惇勇氣過人,拔矢啖睛而追殺曹性足以令三軍膽寒。所以說,關羽沒有立即處死夏侯惇的意思就是,關羽已活捉了他,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試想,關羽對夏侯惇這種勇猛之將活捉機率有多大?如有不慎也有可能被夏侯所傷,戰場瞬息萬變,誰勝誰負也未可知,二人單挑,關羽立即處死(想幾回合戰死)夏侯惇的機率也是很小。不要老是跟顏良文丑比,戰況不同戰果也就不一樣了。醒醒酒吧,老兄,幹活了!謝謝有請!

  • 4 # 陸樹銘明

    首先把標題中的“處死”改為“殺死”可能會更好一些。就事論事,在三國中有兩次交鋒,就拿我們最熟悉的“關羽過五關斬六將”那一幕來說,關羽不是不想殺,是真的不能殺,其原因可能大多數人都知道。可謂,有心無力。

  • 5 # 初心如舊

    關羽為啥不立刻處死夏侯惇?

    這提問多少有點莫名其妙,三國時期,關羽與夏侯惇互動並不多,好像有三次,其中第一次第二次,都在三國演義中。第一次是,曹操打算收服關羽,派夏侯惇帶兵引誘關羽,另派許褚、徐晃分左右埋伏,夏侯惇在下邳城外,令士兵破口大罵,激怒關羽,關羽出戰後,夏侯惇又假敗退,誘使關羽追出二十餘里,被許褚、徐晃截住,結果下邳被曹軍攻破,二位嫂嫂被曹軍擒獲。

    第二次是關羽出五關後,在黃河渡口,夏侯惇帶三百多人馬,截住關羽一行,不放關羽過去,因關羽剛剛離開曹操,深知夏侯惇在曹操心中的分量,絕非出五關時殺掉的孔秀、韓福、王植、孟坦、卞喜之流可比,說實話,即就是關羽和夏侯惇幹在一起,也絕對不會輕易對夏侯惇下手,何況當時關羽無法脫身,正準備給夏侯惇一點顏色時,張遼風塵僕僕,飛馬傳達曹操指令:“不追究關羽出關斬將,放關羽自行離去”,夏侯惇沒法抗命,只好撤走士兵,關羽、夏侯惇就沒有交手,咋能處死夏侯惇?

    關羽、夏侯惇第三次對面,是在博望坡一戰,建安七年(202),劉備向北進攻曹操轄區葉縣,曹操派夏侯惇、于禁、李典迎戰,這一戰,夏侯惇無能,指揮有誤,而且不聽勸阻,一意孤行,最終失敗。在三國演義中,此戰也有描述,但關羽奉命埋伏在豫山,沒有接戰夏侯惇,夏侯惇雖然失敗,逃回許昌,但關羽並沒有和夏侯惇接觸的機會,也不可能處死夏侯惇。退一步說,即使關羽夏侯惇交戰,關羽抓住了夏侯惇,也不會殺了夏侯惇。這道理,就和華容道關羽放曹操差不多。

    關羽是一個重義氣的人,曹操曾經厚待關羽,夏侯惇又是曹操紅人,關羽不是萬不得已,絕不會對夏侯惇開刀,即使是戰場相遇,現場抓獲,關羽也會設法給機會,讓夏侯惇逃走,不會把夏侯惇逼上絕路。(604)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食品中為什麼要加新增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