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媛媛老師1982
-
2 # 優雅風前舞
讀的多增加個人修養,會做閱讀題需要技巧。就好比我們讀一首古詩人和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閱讀題的答案還是比較單一的
-
3 # 劍客談教育
語文閱讀做的好的人讀書能力(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很強嗎?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作為一名20餘年教齡的中學語文老師,我可以這樣來答覆題主:語文閱讀做得好的人讀書能力不見得很強,但讀書能力很強的人一定能把語文閱讀做好!
所謂閱讀做得好就是指語文試卷中閱讀理解題能得高分,這的確需要一些基本的語文素養,但不客氣地說,現在的語文閱讀題模板化的傾向日趨嚴重,命題意圖就是讓學生按照固定格式和文字來作答,並不需要別出心裁、讓人耳目一新的理解和鮮活的充滿靈性的表達,所以評分時往往把參考答案當作標準答案,答不到命題者要求的那幾個得分點,就會毫不留情地扣分。
所以,一些語文老師為了幫學生考到高分,提高語文平均成績,就精心研究答案,從中總結出了所謂的“萬能答題模板”,你還別說,照著模板套,學生的分數還真就噌噌地往上漲了。這樣一來,模式化套路化的答案越來越精準,各種文體的閱讀題型都有了相對固定的分析作答方式。掌握了這套方式的語文老師就成了學校的“名師”,而學會了這套方法的學生便只要刷題就能拿到高分,誰還有興趣去積累涵養啊?因此說會拿高分的不見得就能很好的理解,只是走了個捷徑,相當於開了個後門。這其實是語文學習的大Bug,期待能打上補丁。
語文閱讀能力強的人,讀書速度快,理解質量高,能迅速讀懂讀通,就算不告訴他們答題的模板,他們的回答方向也不會錯,總能答到點子上去,所以失分並不多。而他們顯然也不是絕緣人,只要老師講過的答題模板(技巧),他們會更容易理解、接受並輕鬆、準確地加以運用,因此說他們一定能把題目做好。道理很簡單,掌握了底層的、本質的規律,表層的、形式化的東西還有什麼難度呢?
只不過,學語文需要日積月累,而且見效緩慢,在當前快節奏、高壓力的學習過程中,有多少人肯一步一步來呢?速成的方法更受追捧,但這真的危害甚深,我深表憂慮。
-
4 # 說文寫作
我們知道隨著大語文時代的到來,語文的地位是逐年提高,人們對於語文的關注度是越來越密切,因為我們都知道語文是基礎學科,是學好一切學科的基礎,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學科。正是因為語文學科的重要性,孩子們在語文上的精力投入是最多的,但是我們也知道效果卻並不明顯。
語文的學習是由基礎、閱讀和作文這三部分構成,現在的學生普遍反映的是閱讀很難提高,我們說孩子們的感受是很準確的,閱讀的提高是很難的,因為範圍是廣闊的,每一篇文章都可以作為閱讀的材料,每一段話都可以作為考題的設定,因此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語文閱讀好的人,他的各方面的能力一定是很強的,因為閱讀題考察的是孩子們多方面的能力。
一篇閱讀題首先考察的是梳理概括的能力,然後是詞語辨析的能力,接著是聯想想象的能力,最後是理解感悟的能力。我們能看出一篇閱讀題要考察孩子們這麼多的能力,這樣綜合性的培養只有全方面的發展,孩子的語文閱讀題才會有提高。
所以我們說語文閱讀能力好的人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很強的,我們只有不斷地修煉自己,才能在閱讀中有所進步。
-
5 # 爸爸教
謝謝邀請。我們還是先反過來看看,語文閱讀做的不好的人,反而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很強嗎?答案很明顯,不可能。再看看另一種語言——英語,英語閱讀做的不好的人,其英語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會很強嗎?——不會,即使英國本地土著,閱讀做的不好,他的英語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都不會及格。所以,要學好語文,是繞不過加強閱讀這個環節的。
-
6 # 我是杜佩玉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需要明確的就是考試和讀書是兩回事,閱讀和理解在小學和初中階段的考試理解中,其實是有套路的。
所以說一個明確的答案就是,語文閱讀做得好的人其實就是考試好的人,他的讀書能力一般來講還是可以的,但是如果絕對化說,他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很強,這是不對的。
如果要強調一個人的閱讀能力和理解力強,我們要強調的就是他能夠把這些知識變成另外的知識,對別人進行描述,對別人進行寫作。
只有把所學習的知識轉換為自己的知識,然後再傳達給社會需要知識的人,這才是一種高能力的人,這才是能夠體現閱讀速度和理解力的人。
任何時候考試是一種機械的行為,在某些方面可能能夠體現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但是如果絕對化的話,就是一種偏激的推理。
所以說這道題的答案只是相對的,因為考試的確是有套路,很多時候許多人之所以不願意學習這些套路,也可能他們看不起這種考試思維下的答題技巧。
-
7 # 莫斯科小胖
時間就像海綿,擠一擠總是有的。這個不重視閱讀完全是不知道閱讀的重要性。 中國70年教育趨勢 1949年,中國處於百廢待興的時代,國家的工作重點放在了基礎建設上,所以急需大量的理工科人才,“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成為當時的至理名言,所以重視數學成為必然,這是前有因後有果的一個結果,這個時代也被成為“數學為王”的時代。 雖然現在還是重理輕文,可數學不是一直以來都受重視,英語培訓班的出現源於1978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建設成為工作重點,作為後來者,語言不通成為發展瓶頸,外華人不可能學漢語,可是不懂外語怎麼辦,立志苦學英語就成為一種趨勢。 在這個一個局面下,重視數學、重視英語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不是華人不喜歡閱讀,而是閱讀只能往邊上放一下,接下來國家一定會把閱讀放到一個特別重要的位置上。 就拿閱讀來說,光是鼓勵閱讀沒有多少人真的去閱讀,這就像一杯敬酒。但是大家總是敬酒不吃吃罰酒,現在罰酒也推出了,就是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方向是語文加分,英語減分,一年兩考,數學降低難度。區分人才的主要方式是語文。 語文分數的改革還不是最讓人害怕的,還有殺傷力更大的是內容的變化,以前考語文基本都是文學常識的識記背誦,會考《平凡的世界》作者是餘華還是路遙,雖然也鼓勵大家去閱讀,但是目的都帶偏了,變成了大量文學常識的背誦,以後考試還考《平凡的世界》,題型可能就是針對書中的某個細節發表個人見解,遇到這種情況,不閱讀,你將無法回答。 內容上的變化,值得我們審視的一定是閱讀。有的家長會說,我的孩子才一年級,還早呢,可真正到了高考突擊,你連一本書都讀不完。 尤其是今年的高考全國卷微寫作: 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 在《紅巖》《邊城》《老人與海》中,至少選擇一部作品,用一組排比比喻句抒寫你從中獲得的教益。要求:至少寫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120字左右。 從《紅樓夢》《吶喊》《平凡的世界》中選擇一個既可悲又可嘆的人物,簡述這個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節。150-200字。 讀了《論語》,在孔子的眾弟子之中,你喜歡顏回,還是曾參,或者其他哪位?請選擇一位,為他寫一段評語。要求:符合人物特徵。150-200字。 以上這些都是現象,真正說明了閱讀的重要性。 兒童成長五大核心關鍵:身體健康、藝術素養、學習能力、社會能力和認知經驗。五位一體,均衡發展。我們也知道,孩子長大以後的成功決定於最短的那塊板,我們要的就是一個平衡,也就是不偏科。現在對健康、藝術和社會基本功德都很關注,最有爭議點的就是學習能力和認知經驗,這也是東西方教育的最主要差異,這個差異點主要是東方,以中國為主,把認知經驗放在了首位,給孩子積累大量認知經驗,是東方的主題思想,而西方則把學習能力放在首位,認知經驗靠邊放了。愛因斯坦、馬克思、巴菲特、卓別林等等很多世界名人。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都是猶太人,但股神巴菲特也被訛傳為猶太人,一方面是他確實很優秀,再就是他掌握的財富令世人為之驚歎。 全球佔了0.2%人口的猶太人卻擁有全世界30%的財富,擁有全世界22%的諾貝爾獎。 智慧決定財富和領導力,猶太民族的財富和創造力可以說明一個道理,就是他們的財富和他們每年的閱讀量有很大關係。以色列擁有世界分佈密集最多的圖書館,我們可以很清晰的明白,這個民族的閱讀量確實驚人。 反觀中國目前的教育理念,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家長特別關注孩子認識了多少字,背了多少詩,50以內的加減法會算多少,會跳幾支舞蹈。這些都是認知經驗的量化,從來沒有關乎思維邏輯、關乎學習能力的訓練。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華人自己發明的話,卻被自己打臉。 東方的孩子一直忙於“砍柴”,小學階段無論是大小競賽都能獲得好的名次獎品,各種能力都很強;而西方的孩子一直以“磨刀”為主,等到孩子們長大,放在一個新平臺來比較,結果就是西方人掌握全球大部分財富,科技,位於龍頭位置。中國的許多教育者也在潛心研究學習能力,我們所說的核心學習能力並不是特別高大上的詞彙,這三個能力一個是自主學習能力,閱讀與寫作能力、數學意識,提煉出來就是自學能力、語文和數學。最關鍵的是我們不知道怎麼透過語文和數學來鍛鍊孩子什麼能力。 三大核心學習能力也是有關係的,教育行業有一句話表明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語文是一切人文學科的基礎,數學是一切自然學科的基礎,語文是學習數學的基礎。所以說,對於孩子學習能力的提高,說明一定要在語文這個版塊上多下功夫,而語文的核心在於有效的閱讀。 最後一句話。不是所有讀書之人都是領導者,但是所有領導者都是讀書之人。
回覆列表
做閱讀和閱讀其實是兩個概念。
做閱讀更側重於“做”,閱讀則重點在於“讀”。兩者有本質的區別。
做閱讀其實是為了應試,好多家長為了孩子在考試中閱讀部分少丟分,會選擇購買一些閱讀習題,讓孩子大量做題,或者是把孩子送到補習班去補習。閱讀題其實是有套路的,掌握瞭解題方法後多做題,就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閱讀成績。但是閱讀成績好不一定說明閱讀速度就快、理解能力就比別人好,只能說明他掌握瞭解題的思路和方法。
參加過英語考試的人應該有體會,每次做閱讀題的時候,那麼長的文章你也許很難做到完全理解,但是隻要看懂了題目,或者抓住了題目中的關鍵詞,再去文中尋找對應的答案,也能答得八九不離十。可是這能說明你的英文閱讀水平高嗎?這隻能說明你的解題方法掌握得好。
如果單從應試方面來說,讓孩子做一些閱讀題,提升一下孩子解題水平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從長遠考慮的話,這樣的做法也只能是飲鴆止渴,解決一時的問題,不利於孩子今後的發展。
家長應該從孩子三歲之前就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讓孩子愛上閱讀,一個喜歡讀書的孩子,會對學習充滿興趣,閱讀能力也一定是優於不讀書的孩子的。如果家長能夠拋開功利的應試想法,而是從孩子發展的角度去看問題的話,把孩子讀書的習慣培養好,孩子的學習就不會成為令家長頭疼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