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諸求

    衣冠文物是文化的一部分,然而,文化是為人服務的啊,所以說呢,漢服被主流拋棄是人們自己的選擇,什麼時候會成為主流呢?也是人們自己的選擇。當然了,作為一種曾經存在的東西,被少部分人繼承,也挺好,真沒人繼承了,那也是大家共同的選擇。

    你要非拿清朝說事兒,我就問你民國之後大家穿什麼吧。別上溯你兩千年四千年的歷史,你的文化基因是爹媽爺奶姥姥姥爺的,多動腦,否則留著不用也賣不出高價。

  • 2 # 燕歸來遊記

    如何讓漢服傳承併成為國服呢?關於這個問題,本人覺得是不可能辦到的。

    首先,我們生活的時代是現代化時代,是快節奏時代。尤其是上班族,早上起來就給打仗一樣,相當匆忙,不可能慢條斯理的去穿著漢服。而且穿著漢服,想必會給生活、工作、學習帶來諸多不便。

    再者,要把漢服傳承為國服,勢必就要讓大多華人穿著漢服,這個可能也是辦不到的。就拿本人來說,雖然喜歡漢服,但是要讓我穿肯定是不會穿的,即便是身著漢服拍照,我也做不到,因為年齡不允許。同樣的如果穿著漢服,一定會給我的生活帶來麻煩,說個最簡單的事,做家務,如果穿著漢服,怎麼去做呢?

    基於這兩點,所以我認為要把漢服傳承併成為國服是不可能辦到的。

  • 3 # 清風自來繞有心

    漢服是漢民族的服裝。幾千年來,漢民族一直有自己傳統的民族服飾,以及一套完整的衣冠禮儀以及行為方式。而這一切在300年前滿清異族野蠻殖民統治下,強迫易服剃髮,從此消亡。

    看了很多評論,許多人認識和想法其實也可以理解,殖民統治時間長了以後,可能被統治的民族已經忘了自己的祖先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文明的模樣,認同了壓迫者的灌輸的這些東西。這些就像我們看到臺灣現在愛美媚日的樣子一樣,50年殖民地的人民都是這樣,況且300年的殖民呢?

    我們要恢復與復興華夏民族的傳統文化,這個從被滿清毀滅的文化之前去繼承去了解和復興。

  • 4 # 漪思飄緒

    成為“國服”就算了。不實用,不方便,買不起,用不上……

    別忘了,有“中山裝”,可以56個民族通用

  • 5 # 憶往華夏

    漢服全稱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作為文化中的一種,本就是應該傳承的。現如今有很漢服愛好者希望復興漢服,其實漢服作為我們的傳統服飾,也並不是不可以復興。況且復興漢服也並不等於是回到了以前,只是把象徵民族的一種東西儲存下來,依舊是二十一世紀,無法改變。

    漢服,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這很正常,個人認為,目前要將漢服成為國服,是不太現實的。現在有部分人不瞭解漢服,可能無法獲得所有人的認可,但可以將漢服作為節日服飾,可以在某個特定的節日穿它,也會是一種風景的。

    總之,個人認為,漢服現如今無法成為國服,但並不排除在未來的日子裡不會。

  • 6 # 北天之辰

    真正單純的“民族國家”是不存在的,然而一個國家的建立必定是以一個民族為主體,然後漸次吸收和融合其餘諸民族,這卻是一定不移的道理。任何文化制度等之學習,若不立足本國家本民族之歷史之事實,離了主次,就只不過是邯鄲學步,本末俱失。“拿來主義”從來都是失敗的。一如近代文化之全面西化,哪裡得到了西方文化的精髓?反而是一個國家國民信仰的淪喪。人民缺乏歸屬感,精神空虛實為惡果。反觀日本之近代史,同樣是學習西方,且比中國更早,但和中國又有什麼不同?很顯然,日本更善於將外來文化和本民族之優秀文化有機的結合在一塊,而不是簡單的拿來和捨棄。千年前的效唐如此,現在的仿西更是如此。一個民族巨大的生機必須是由內而外的,是主動的,而不是由外而內的被動。由外而內的被動不會催生創新力,只會被同化,四不像,淪為其他文明的附庸。

    好了,題外話扯的有點多了,現在來說一說如何讓漢服成為國服。很簡單,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但他有一個主體民族,那就是漢族。需要強調的是漢族也是一個獨立的民族。那就簡單了,漢服是什麼,漢服是漢民族傳統服飾,那就沒必要非得強調國服或者是不國服的,沒意義。漢服作為漢民族傳統服飾,需要得到的是全體漢族的認可,這無可非議。這就足夠了,作為一個主體民族,你認可了自己的服飾就行了,還需要爭執什麼嗎?恢復漢服只可止於民族層面,而不會上升至國家的層面。他源於一個民族民族意識的覺醒,也必然要透過以下而上的自發的民族集體行動而實現。這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伴隨著民族復興的偉大程序,任重而道遠。

    可以反觀一下鄰國的日本,和服是怎麼傳承的。它不是日本官方的正裝,但確是民間最隆重的傳統服飾,婚喪嫁娶,傳統節日,神道劍道茶道插花甚至是學位典禮,公司紀念活動等大型禮儀場合的正裝。他們的官員也不例外。其實這兩者並不矛盾,沒必要國家層面非得站出來說什麼。只需要停留在民族的層面,全體民族認可就好了。

    上面說的是大的方面,然而自“甲申之難”,漢服為人遺忘久矣,怎麼才能使漢服得到全體漢族人的認可呢?我覺著有以下幾點。

    一是要明史。歷史是一面最好的鏡子,可以讓你看清楚自己的過去,通過歷史的軌跡你可以明晰自己的未來。有些東西我們不能忘記,但由於歷史原因,一些民族的歷史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這和民族服飾是一樣的。要重拾漢服,就要認真學習和了解那一段歷史,併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漢服不是自然的消亡,“剃髮易服”是全體漢族人的恥辱,“甲申之難”是全體漢族人的災難。北魏鮮卑全族無論衣冠制度悉尊漢人之制,並與當時漢族的世族高門聯姻,最後被悄無聲息的漢化,政權亦重歸漢人之手。滿清有鑑於此,更為了削弱漢族的民族意識,從精神上徹底的征服,於是頒佈了“剃髮易服”令,一時漢人群起反抗,滿清就採取高壓恐怖政策,屠城以鎮。於是有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在滿清的高壓奴性統治下,漢服消亡了,但漢人並沒有真正的妥協,“生為清奴,死則為漢鬼”,直到清末魯迅之師章太炎家訓中還流傳著“死必深衣殮”也就是入土時必須要著漢人衣冠的說法。但可惜,滿清三百年的奴性統治,大部分的漢族人幾乎喪失了民族意識,而國家意識的根本則是民族意識。所以經滿清一朝,作為國家之主體的漢族民族,國民精神跌落到了數千年之最低點,所以有了列強對中國的蔑視,認為華人毫無國家觀念,不管誰統治都是一樣的。這是莫大的悲哀。孫文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之民族,亦是旨在喚醒民族意識。

    二是要認真考據。漢服畢竟斷代了幾百年,要想恢復,就必須首先忠實於歷史,不能一味地臆測,而必須要認真的進行考據。考據漢服不同場合的形制,漢服的設計和剪裁…並透過宣傳讓人們對漢服有一個清晰正確的認識。

    三是漢服先行者們要統一認識,即忠實於漢服的基本特點文化內涵,又結合時代特點,相應的做出一些改進,制定出幾種適合於不同場合的形制,並進行大力的推廣。而不是互相指摘,五花八門,畫地為牢。如此日久必有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個人收藏需以"玉料之美"作為收藏古玉第一要素。料不成,空談文化無意義,您贊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