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好生活需要激情

    所謂預警系統,即一種完美的機載通訊和搜尋系統,這個概念的雛形,最早在1945年由美國科學家提出,這項技術概念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2個分支:“集中式預警技術”和“分散式預警技術”。

    (回形針計劃的參與人員,錢學森也在其中,是6人核心領導組的成員)

    美國在1944年9月啟動了“回形針計劃”,這個計劃的直接參與者是36名美國當時最出色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在一年之後遞交了一份“回形針報告”,其中提出了一點:

    “戰鬥命令和每一架飛機之間完美的通訊系統將會被建立。”

    這就是資料鏈這個概念的由來,而“資料鏈”綜合上雷達技術進一步發展的產物,就是“預警技術”。傳統的“集中式預警技術”強調以一個大功率探測器為核心,作為情報資訊網路的眼睛,為其他己方作戰平臺提供戰場資訊。

    這種思路的產物,在地面上就是雷達站。而在空中呢?就是預警機。

    而“集中式預警技術”相對的,是“分散式預警技術”,即強調以大量的小功率探測器構成一個資訊網路,互相共享資訊,使戰場上的所有己方單位都能共享到所有的戰場情報。

    (分散式預警技術不需要特定平臺,並且生存性非常強)

    從技術的角度講,“分散式預警技術”更加困難,因為整個情報網路的資訊交換總量大大增加了。但是優勢也很明顯:相比起“集中式預警技術”那種非常容易被癱瘓的大型預警平臺,“分散式預警技術”的生存能力要強得多,一個情報節點被摧毀並不會對整個資訊網路造成很大的影響。

    從空戰的角度講,預警機是一種生存能力極差的飛機。在戰鬥中,預警機要發射海量的電磁波,這使得在整個戰場上的所有其他單位都能夠輕易獲知預警機的位置。除此之外,預警機的飛行效能遠遠低於戰鬥機,一旦被戰鬥機接近,幾乎難逃一死。這個問題在隱身飛機出現之後變得更加明顯了。

    (高速的隱身戰鬥機是預警機最大的威脅)

    在四代機時代,美國的E3預警機對典型的四代機如F15,Su27的探測距離可以達到200-300Km級別。即使敵方戰機以全速接近,也可以提供至少5分鐘以上的預警時間,己方的戰鬥機能夠較為容易地保護己方的預警機免遭擊落。

    (而且在隱身空戰時代,戰鬥機編隊必須呆在儘可能靠前的地方保護預警機,結果又因為距離太靠前,預警機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

    而到了五代機時代,E3對F22的探測距離只有100Km,面對能以1.5-1.8M的速度進行高速機動飛行的F22,考慮到機載空空導彈的射程,E3只能給自己提供15-30秒的預警時間,這點時間很難完成攔截工作了。

    而如果護航戰鬥機呆在外圈,那麼也無法享受到預警機提供的情報支援,那麼“集中式預警系統”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而且因為以經濟要發射海量的電磁波,敵機根本不需要主動探測你,接受你的電磁波並分析發射源方向就能知道位置,所以預警機也無法隱身化。

    為了解決“集中式預警系統”無法適應隱身化空戰時代的問題,美華人便提出了“分散式預警系統”,即依靠大量的空中節點,互相聯通,每一架飛機都發射少量的電磁波實現基本的隱身,然後依靠大量的載機最終實現戰場情報的高效蒐集和分發。這就是美華人強調的F35的資訊化的本質。

    也就是說當其他國家還在發展非隱身空戰環境下的“集中式預警系統”的時候,美華人已經把適用於隱身空戰環境下的“分散式預警系統”基本發展到了能用的程度,這就是所謂的領先一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風偏癱的患者一直抱有可以重新走路的希望,你怎麼看?應該如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