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寒蕭99

    核聚變反應也分為幾種型別,比如我們熟悉的氫彈,其聚變反應是利用氫的同位素,一般是氘和氚來進行聚變,而產生能量,其反應公式為:

    要滿足上述的反應鏈,需要巨大的壓力和溫度,而這種條件只有在太陽這樣的恆星內部才能實現。太陽的質量為1.989×10³⁰千克,是地球質量的33萬倍,從太陽中心到0.25個太陽半徑的區域溫度高達1500萬度,壓力相當於3000億個大氣壓。這裡是太陽巨大能量的真正源頭,也稱為核反應區,這裡隨時都在進行著四個氫核聚變成一個氦核的熱核反應。根據原子核物理學和愛因斯坦的質能轉換關係式E=mc²,每秒鐘有質量為6億噸的氫經過熱核聚變反應為5.96億噸的氦,並釋放出相當於400萬噸氫的能量,正是這巨大的能源帶給了我們光和熱,但這損失的質量與太陽的總質量相比,卻是不值一提的。根據對太陽內部氫含量的估計,太陽至少還有50億年的正常壽命。

    太陽從誕生到現在大約經過了45.7億年,而後面還會這樣維持約50億年。50億年後,太陽會變為紅巨星,隨後發生爆炸,稱為白矮星。而白矮星會緩慢失去溫度,要經歷上千億年的時間,逐漸冷卻,最終變為黑矮星。這就是太陽最終的形態。

  • 2 # ooO孫悟空Ooo

    太陽並非未變,只是和其一生相比人類過於渺小。

    太陽的一生:黃矮星—紅巨星—白矮星。

    我們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形成於45.7億年,主要元素是氫和氦。其一直在燃燒是因為內部一直在進行著核聚變反應。大約50至60億年之後,太陽內部的氫元素幾乎會全部消耗盡,那麼他將進入第二個階段,紅巨星階段。

    屆時太陽的核心將發生坍縮,導致溫度上升,太陽的外層將膨脹,並且把一部分外層大氣釋放到太空中。當氦元素轉向碳元素的過程結束時,太陽的質量將稍微下降,外層將延伸到地球或者火星目前執行的軌道處。這就是太陽一生的第二個形態—-紅巨星。

    而太陽最後的一個階段將是由白矮星走向滅亡。繼續紅巨星階段之後,激烈的熱脈動將使太陽的最外層剝離出去,形成星雲狀的物質。只留下炙熱的核心—-白矮星,在隨後的幾十億年裡逐漸的冷卻暗淡下去。這就是小質量恆星的一生。

    現在的太陽仍然處於中年,亮度和表面溫度十億年差不多提高10%,所以我們感受不到太陽的變化。因為宇宙萬物的生命以億年計算,而我們的生命以年計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球迷為什麼在亞運會期間和世錦賽期間對張常寧進行各種人身攻擊和造謠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