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胡磊一夢
-
2 # 水雲鶴
人之初,性本無善惡! 一念善惡,一念之間,起心之初為善,其果為善,起心動念為惡,其果必惡。
以行兇以人者為例,實施殺人前,此兇外在自我與常人無異,內在自我因動了殺機之念,以其性成魔,造成了殺人的行為後果!
果必念為,一念佛,一念魔,善惡只在一念之間。
用通俗的話講就是,思維方式決定了行為方式。
-
3 # 立志成蟲
個人很膚淺的理解是善惡只在一念間。比方說你撿到了同事的新買的手機,撿手機的地方不在監控鏡頭的範圍裡,也沒別人看到,不可能有人知道是你撿到了手機。如果把手機還給同事就是行善是為佛。如果貪了這個便宜把手機據為己有就是做了惡事是為魔。絕大多數人並不是歹人壞人,只是在面臨誘惑又缺乏監督的情況下有不同的選擇,為德還是為利,如何選擇就在一念之間了
-
4 # 心智無礙暢遊虛空
在自性中,“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根本就不成立,不垢不淨,無佛亦無魔。“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僅是對世俗而言的警示語彔,也是勸人向善,以供修持正知正見的助緣。
就象大成就者摩訶耶納所說的:“善法和惡業,就象黑白兩條狗,無論是黑狗或是白狗,咬出來的血都是紅色的一樣,行善行惡也一樣,都與解脫無関。”如是如是。所以當梁武帝向達摩祖師提問時說:“我修建寺院供養僧人有多少功?”達摩祖師回答:“沒有功德,僅是世俗上的一點點善報而已。”看當看到到寺院上供下施的人,其沾沾自喜的神形是多麼可悲,雖説直遇佛法,卻從未實踐過,哪怕是爭取一分智慧,他們僅是在世俗小果報上下功夫,難道說還想繼續愚痴下去?!
空性的見解,還須從般若中尋得。禪宗的認知很直接明瞭,有禪師問:“經文中,哪些是佛說?哪些是魔説?”大師的回答是:“都是魔說。”諸佛皆說:“除自性外,外面沒有一個佛。”同時,外面也不曾有一個魔,魔和佛都是自己心中的執念,除此之外,舍鬼東西都沒有。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有多層面的解釋,不能僅從文字上解釋。在修行時,一絲妄念,一念成魔障;返觀自心本性時,一念成善緣,是為成佛的因緣。“一念成魔一念成佛”若成執念,則成魔障。如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所言:“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開悟後的六祖慧能這樣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效能生萬法。”這個意思是:在外面尋找佛果是徒勞無益的,對外境去修持也是毫無意義的,自性即佛。佛性本覺,無妄自成,尋求不得,思維不獲。一念不成妄想,一念即是法身。
-
5 # 心是蓮花開
仁清法師:佛來佛斬 魔來魔斬
問:做夢會被夢境所轉,這種情況怎樣克服?就是佛來佛斬,魔來魔斬,這句話,還想請師父開示一下?
答:先講“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是禪宗修行法門中的一句話。雖然這句話出自禪宗,但可以作為我們每一個宗派修行者的一種指導。“佛來佛斬,魔來魔斬”的意思是不為外境所動。
比如我們打坐參自性。參自性就是參佛性,佛性本來就無形無相,看到任何的形象都不是佛性本身。你參自性的時候佛來了,看到了佛的形象了,那是相而已,不是性。所以對於“佛”(指的境界相)我們不去答理他、不管他,這就叫“斬”。不是拿著寶劍和他鬥。齜牙咧嘴、張牙舞爪的個東西來了,我們叫他個魔。無所謂,你是你,我是我,不動念,不動心,不生恐怖,不生厭倦,這就是一種“斬”。魔來了我們也斬,怎麼斬呢?不是用劍去和他打,不是用刀去和他砍,而是不理他(相)。就是斬斷一切相,參自性。
參自性是禪宗的說法,要講到功夫,任何法門當中都講到修行的定力。我們念阿彌陀佛修行定力,透過念阿彌陀佛提高我們自己的功夫。比如外面摸彩票的,人家摸彩票中獎了,你完全可以不生貪念,這就叫“佛來佛斬”。
人家說2012年是地球末日儲備糧食吧,準備迎接地球爆炸。你也沒認為是事,你也沒害怕,這就叫“魔來魔斬”,這就叫功夫。不被外境所動,即為禪定,即為功夫,這就是“佛來佛斬,魔來魔斬”的含義。
剛才你說在夢境當中,往往被夢境所轉。夢境也是一種化現。人生也是一種化現。我們凡夫是隨著業力而輪轉,諸佛菩薩應化世間是隨願力而來,乘願再來,目的是為了廣度眾生。所以我們人生也是一種幻化,夢境也是一種幻化,夢境當中的幻化雖然是虛無飄渺的,但是在夢境當中我們也會把它認為是實有的。比如在夢境當中被一條惡狗追趕,你就真的生恐懼心,並且你就是跑得很累,在夢境當中確有這種感觸,也就是說我們會被夢境所轉。那我們現在所掌握的是什麼呢?醒來以後知道是夢境了,不去執著夢的好壞,這已經是功夫了。
現在很多人做了一個夢,“哎呀,什麼什麼意思?”好像這個夢了不得了。那天我說:“我們寺廟窮啊,發動發動大家。今天晚上,大家都回去、都做個夢,拾個金蛋蛋明天交上來,我回去建寺院。”你看那不是說夢話麼。發動大家晚上都去做個夢,幹什麼呢?撿個金條啊,拾個金塊啊,大家都撿了個金塊,然後集中拿我這來,我拿回去建寺院。這不是在說夢話嗎?那叫執著。我們對於夢,只能是醒來以後不再執著,這已經是有正見了。
當你在夢境當中不被夢境所轉,那是相當的修行功夫,可以說是潛意識的一種東西,潛意識的東西怎麼去體現它?就是長期地燻修,短時間我們是很難達到。同樣人生也是,我們被人世間那種物慾橫流的外境所轉,和被夢境所轉一樣,那就是沒有定力,沒有功夫,沒有道心,沒有用緣起法的理念來觀照我們的人生。
-
6 # 五棲魚
魔與佛之間界限怎認定,當作一線分開,一邊佛一邊魔,一正一邪,即天堂與地獄。
世事無常,作個例子,比如一屠夫與另一人吵架拔刀想刺入另一人,起心動念此時一瞬間(即剛才提到分界線)馬上偏離方向,划向地獄也就是魔那方了,假如有人勸他放下刀,他聽從即刻成為佛,反之為囚獄之犯人,為地獄,嚴重致人死亡,因果他亦為賠命為魔,當然根據業力大小善惡入六道輪迴也。
止語,忍辱,勿爭,捨得,虧即福!
-
7 # louanhuamingyouyicun
♥♥【悠悠世上事.善惡一念間】良心鏡常照,善意清清流,良行濟眾生,立地可成佛;惡向膽邊起,魔自心頭生,禍害遺人間,必是害人精。♥♥我佛多慈悲,教人向善功;大愛播環宇,救難渡眾生;心靜塵不染,意善惡不生;寡慾魔不來,淡利鬼遠行;正義行人間,魔鬼俱無蹤。
-
8 # 東華禪寺
負面力量不可思議
一個人心裡始終裝著地獄,成魔的想法,絕對無法到極樂世界,成不了佛。心裡死死抓住“我有業障,我業障深重”這個念頭不放,永遠無法解脫。總認為自己不行,這個不行,那個不行,你就真的不行。你每重複一遍“我不行”,負面的力量就增長一次,久而久之,你就是行也變得不行了。我們的心就像一臺錄音機,你輸入什麼,它就錄下什麼。
之所以我們學了佛,心裡還在播放負面的資訊,輸出負面的力量,就是因為過去我們接收的負面資訊太多了,所以現在不停地播放出來。祖師說,信心(對佛教和明師的信心)真正建立起來不退失的人,就是不退位菩薩。即便他的功夫沒有跟上,他心靈的力量也不會退失。但信心真正建立起來,對凡夫而言是非常困難的事。
現在我們頭腦裡經常播放的資訊,是過去儲存進去的。要想掌控未來播放的資訊,現在就要不斷地輸入相應的資訊,不停地自我暗示。為什麼有一種人特別自信,凡事都想到好的一面、正的一面、積極的一面,甚至把每一個人都想成是好人、是菩薩呢?就是因為過去這種資訊輸入了很多。
而有一種人恰恰相反,他把每一個人都想成壞人,把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想成壞事。那也是因為過去受到的負面暗示太多,輸入的負面資訊太多,已經成片成勢,形成了負面的思維模式與慣性。所以我們不停地念佛、不停地觀想、不停地覺照,就是把好的、正面的資訊輸入進去,沖淡過去不好的、負面的資訊,用新的、正面的思維模式取代舊的、負面的思維模式。
現在我們坐在這裡,各種念頭不停地湧現,這也是過去儲存的資訊在往外播放。你不需要壓抑它,看著它播放就行了。就像聽歌曲一樣,不管好聽不好聽都讓它繼續播放,播放完了就不會再播放了。
禪宗特別講究放下、空掉。但是剛開始修煉很難放下,也空不掉。既然如此,你乾脆不放下、不轉移,全然地接受它,全心全意地看著它。放不下你就提起來、挑起來嘛。實際上佛教的方法無非就是兩個:一個放下,一個提起。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法門呢?可以說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讓我們提起來。你提不起來就放下,放不下就提起來。可是我們既放不下,又提不起,所以心裡就苦、就煎熬。
實際上多數修行人是今天把它提起來,提累了,明天又把它放下。明天放下感覺到很空虛,沒有依靠、沒有方向,後天又把它提起來……凡夫都是這樣,沒有長遠心。不管你是哪一種心態,採用哪一種方法,只要不彷徨、不猶豫,不在中間搖擺不定,你的人生就有方向、有定位。
修行並非只打坐不做事,禪坐與做事必須相結合、兩不誤。所謂的修行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倘若我們的內心不輸入戒定慧,當聽到看到智慧的經典和言論時,就無法與之相應。內在沒有這樣的資訊,又怎麼可能與外在同類的資訊相應呢?
可是很多修行人都沒有把理論學通達,開口就是“本自具足,本自圓滿,一切現成”。既然本自具足,一切皆有,為什麼不能與外面的好事相應,與智慧的經典相應,偏偏與壞事相應,與邪知邪見的言論相應呢?
因為我們內在既有好的資訊、正面的力量,也有不好的資訊、負面的力量,甚至有時候負面的力量還大過正面的力量,所以縱然有智慧也釋放不出來,流露出來的往往是“貪嗔痴慢疑”五毒。尤其在覺照丟失、迷失方向的時候,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說什麼、做什麼,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大家問問自己,是不是如此?
所以你是可以成佛,也是可以成魔的,關鍵就看你的起心動念,給心靈輸入什麼能量了。
-
9 # 福德1296
為什麼你覺得不開心?為什麼你覺得心累?為什麼你覺得不順?有的人因為羨慕人家開賓士寶馬的自己卻沒錢買,有的人因為自己身材不好,有的人因為工作、婚姻、家庭不順心。有的人因為孩子學習不好或者淘氣,有的人因為親人。有的人因為還車貸房貸等等,這世上不開心的原因有千百種。歸根結底你不開心是因為你福報不夠,人這一輩子有兩個銀行,一個是有形的,一個是無形的福報銀行,福報積累的多了,可以自己順利,萬事順遂如意,還可以留給後代餘德,為什麼別人家孩子考上清華北大,是因為別人家祖上福報厚實。為什麼別人家當官,因為別人家祖上積德行善。 奉勸各位,多行善事吧! 改命增加福報最好的、最有效的、最快的辦法就是四個字:行善積德(日行一善) 多行善事可改命,積累陰德可增壽。(陰德就是做了好事、善事不讓別人知道知道,不圖回報,不圖名利。) 舉頭三尺有神明洞察人間一切善惡之事,宜多行善事,積累陰德,與人為善,並且始終堅持 日行一善 為自己、孩子、家人積累福德福報才是正道![謝謝]
-
10 # 使用者和言悅色
一念善一念佛,一念惡一念魔。
人一般在好的情況下都是善的,好的。但在痛苦煩惱和壓力下就可能判逆,把握不住生氣的心,這是魔就在你心中閃現了。把握好了,一念放行就過去了,但心裡堵,難受,也可能變成魔鬼施行以牙還牙或更厲害的行為了,這時一念惡就一念魔了。善來佛坐堂,惡來魔在舍。誰都知一念善救人助人,一念惡害人。但有時心裡失去了平衡,嗔恨心起,壞主意來了,魔就來了。
人在心情極其惡劣的情況下,做好人真的很難,做壞事就成了理所應當了。誰都不是聖人,誰又都對,不犯一點錯誤呢?都是人不是神,得饒人處且饒人。只有在這時才能體現人性的偉大。你們都是人,我要成神。讓著點吧,別計較了,你是魔,我要成佛。沒有魔來魔咱也成不了佛,加油!都去做佛,就沒有魔了,這世間就變美好了。
回覆列表
佛學裡,無論“大乘”還是“小乘”佛法關鍵都在一個“度”(“渡河”的衍化)。“度我”還是“度他”,究竟“度”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人性”。
我們一般指的“人性”是指我們在社會環境塑造下形成的“人格”,包括先天氣質和後天習性、人的本能和社會性、意識和潛意識;
而佛學裡由於認為人是“不生不滅,輪迴於世”的,於是把我們“人格”描繪為“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我們“人間”也稱“娑婆世界”,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存在佛性和魔性,佛性代表的是“明心見性”,魔性代表的是“堪忍”磨難。
佛學裡面那個“究竟殊勝”(極致的“真理”)是“唯一”的,不可分割的,所以“佛”和“魔”本來就是一體的,同一個人的兩面性。用通俗語言來說就是“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愛”是客觀存在的“唯一”事物,只是我們人類需要愛,才有了“愛”與“不愛”的“分別心”(區別)。
“佛”透過做善事來普度眾生,對世間是有建設性的;而“魔”透過破壞、掠奪別人的幸福來“享受”,對世間是具有破壞性的。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不是說“壞人”(佛的眼裡沒有好壞之分)變好了,而是那個人不再做壞事了。故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究竟,“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佛心不二,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