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EYE可樂
-
2 # 徐州房地產特種兵
看在哪裡漂了,一般都是一二線大城市,像北京上海深圳這種房價均價5萬多的,一套兩居室也得400多萬,假設400萬。首付200萬,貸款200萬,貸款30年,利率按照目前上浮20%計算,月供11837,如果一個月掙不到3萬,肯定要回老家買房的,總不能做著不切合實際的夢吧,再說200萬的首付款,家裡壓根拿不起,40,50萬還有可能,200萬啊,沒錢的。
-
3 # 笵氏燭語
謝謝邀請!假設我是"漂一族”我會選擇回到家鄉買房。中國自古就要“落葉歸根,遊子回家”的說法,我不知道他人怎麼想,但是我自己感覺還是家鄉好,在哪裡定居也是身定心不定,只有回到家鄉心裡才會感到安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種感覺,在外工作、上學、出差等晚上睡眠質量如何?回到家後睡眠質量又如何?反正我是在家睡覺能睡到自然醒。
-
4 # 大牛樓市
漂族,有一個夢想,就是好好的賺錢,在自己喜歡的地方紮根,
既然選擇漂的人,他的夢想都差不多是這樣。都是想賺錢,買車,買房。
在漂的的人,想要穩定,畢竟漂著很累,萬一哪一天房東把房子收回去了,又得搬家,我相信大家都是不喜歡搬家的。
所以在有能力的時候,一定要買專屬於自己的房子,畢竟那是給家人的安全感。當你覺得該衣錦還鄉的時候,可以把房子賣掉,拿著錢回故鄉買。
還有一句話叫做,你能逃離這個城市,你敢保證你的小孩未來不會回到這個城市嗎?那麼假如回到這個城市,你們願意看著你的孩子也漂著嗎?
所以在哪裡漂,就一定要在哪裡買房。
-
5 # Bluesee張旭
您好 我肯定會在省會城市買一套房子 但可能是第二套前提是我能在北京這樣的城市立足買房 生活無壓力 因為縣城買房肯定也算是落葉歸根 北京買房也算是理財財富升職 如果沒能力 那就直接回到縣城買房 感覺上 北京掙月薪1w 跟縣城6q沒區別
-
6 # 趣日本
第一:根據您的工作情況,如果長期在外地工作,不建議會省會買房:
1:房子買完之後又是一筆開支,物業費,暖氣費,裝修費,如果按揭房貸還要還月供,壓力山大降低生活品質。
2:如果裝修了再出租,裝修費至少十幾萬,出租幾年才能收回裝修費?一般出租幾年之後房子徹底被糟踐了,自己住還要裝修。
3:如果想了先放著,那要看自己實力,不差錢的就無所謂了,借錢或者貸款買就算了,我相信有很多人會想著,房子今年2萬買,明年3萬賣掉,又能賺一筆,有這種想法的稱早打消。
第二:如果近期會回老家工作或者養老的可以選擇買一套,純自住就沒有那麼多事了,房價上漲還是下跌和你沒有啥關係。
-
7 # 無語石1
漂夠了,就得有個家,根據自己的能力,適合在哪裡生活就選擇在哪裡買房,誰也不知道未來哪些地方會興旺哪些地方會沒落,深圳是個漁村,現在喊口號要超上海,瀋陽、哈爾濱連人口都保不住,青島就甩濟南一截,別說哪個地方好,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從2014-2017三年來看,江蘇全省人口增量為70萬左右,不敵成都、西安等城市一城的增量。
江蘇應該比成都、西安富吧,為什麼沒多少人留在那裡?原因很簡單,富的是本地人,房價炒起來了,別人去接盤,收入不高房價高,住在那裡是個偽江蘇人,是個窮人,當然沒多少人留在那裡。
不管是在哪裡漂,不管是不是省城,定居在那個地方,看有沒有前途,特別是對孩子的教育醫療資源要考慮進去,還有空氣、氣候、交通、淡水資源、生活成本等都要考慮,賺錢只是一個方面,住在那個地方,只要不是最底層就行。
我總在講,找工作,談物件,買房子,選城市,沒有最好,只有合適,合適的就是最好的!
-
8 # 圍脖影視
漂夠了,就得有個家,假設我是"漂一族”我會選擇回到家鄉買房。
原因兩點:如果漂的地方沒有親戚,家人,或者有很多朋友,即使在異鄉買得起房,思鄉的情緒也是無法壓制的,中國自古就要“落葉歸根,遊子回家”的說法,如果有,就可以呆下去,在購買房屋方面,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收入足夠多的話,可以選擇在當地城市買房。
在一個不管是在哪裡漂,不管是不是省城,定居在那個地方,看有沒有發展前途,特別是對將來孩子的教育醫療資源要考慮進去,還有空氣、氣候、交通、人脈資源、生活成本等都要考慮,賺錢只是一個方面,這其中主要是學歷和事業更是主要衡量你在那裡買房的標準。
-
9 # 王叉叉在成都
很高興能遇到我最想回答的一個問題,小某不才,2017年上海某高校畢業後在地產開發商以營銷管培生的身份開始了職業生涯,關於房產可以關注我或者私信我,我會結合自身經歷,一定給你人世間最走心的答案。問題中的幾個詞語引起了我的共鳴,“漂一族”,“家鄉”,“省會”,“買房”。我想到了小時候的選詞造句作業,大學時代的我一定會寫出這樣的句子--大學畢業後,我選擇作為“漂一族”在上海工作幾年,然後帶著首付款回我的“家鄉”,“省會”城市“買房”!!!老鐵,扎心不!或者也可以這樣造句,我想明年春天去深圳作為“漂一族”努力送幾年外賣,然後帶著首付款回我們鎮上“買房”娶媳婦!!!老鐵,又扎心了吧!接下來步入正題,我結合自己的經歷淺淺的感慨三點。
第一;不摻雜情感因素,單純的為了在一線城市漂泊,收入可觀一點回家鄉買房的話,個人還是比較支援的。以我老家為例,一套房子100w,首付款30w,當地工資大概4-5千,我朋友外地上大學畢業後選擇回了太原,每個月租房子1000塊,其他生活費緊巴巴的花1000塊,基本上每個月剩下2000塊。假設不考慮後期加薪,按照這個工資水平,每年積攢2w塊,15年才可以有首付款,就算中途爆發一下,縮短到10年,我聽著很可怕,令我可怕至極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等到買房的那一年,房價可能都上漲了那麼一點了,目測是比這麼多年工資上漲的多。
第二;無奈選擇漂泊,可能也是為了最終的穩定做準備吧。在一線城市收入高點,假如每個月積攢5000塊甚至更多,那麼每年有可能會積攢到10w,或者少一點7,8w,在家鄉付首付款可能只需要3-4年時間。節省下來的12年,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有這些時間去愛想愛的人,去翻想爬的山,去完成小時候的夢想去吧。一生只有20000天,給自己多安排點享受生活的時間吧。
第三;工作原因出差去過國內的很多大大小小的城市,一二三四五線甚至某個村兒的山頭都呆過一段時間,也算領略過祖國的大好河山。在上海讀書4年,工作1年,我深深的知道這裡不屬於我,就算我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我也無法擁有我的生活,我選擇了退一步,來到了成功之都-成都,起初我想在這邊工作,然後再回家鄉太原買房,這個信念堅持了一個月。後來出差去了一些西北西南的縣城,有天晚上出去列印材料,我走了好遠的路才找到一家列印店,晚上9點我是打不到計程車的,店老闆給我的收費標準是1張一元,天啊,這個物價怎麼比魔都都要貴啊,而且出門各種不方便。所以,我下定決心,此生一定要至少留在省會城市,交通,學校,醫院,公園都有的地方,最後拔高了預期,我選擇了成都。所有的選擇不是因為大城市有多好,不是因為小城市多不好,是因為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我想要生活,不單單是工作。
-
10 # 不得不想象
不會。
家鄉的省會說底還是家鄉;除了房子必定比你同省的原住地更貴以外,其政治、經濟、文化以及風俗、民情,並無本質區別。
而最重要的是,當下時代,資訊和交通如此發達快速方便,幾乎能實現同城效應……就更無必要多花錢在省會買房了。
回覆列表
大家看清楚問題,是家鄉的省會城市,如果工作圈和生活圈,朋友圈都沒有在省會,我想沒有幾個人會去省會城市買房,除非是炒房客,像我們這種江西五線小城市,工作、親人都沒有在南昌的,有必要去南昌買房嗎?我覺得自己需要在哪裡發展定居的地方就都可以買房子,沒有必要糾結是不是省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