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跬步求索
-
2 # 丸子爸爸z
答:大家好!眾所周知,梁山108將最終在《水滸傳》中分崩離析並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宋江被朝廷招募,這直接導致了梁山軍隊的瓦解,並在與各種強人的戰爭中消耗殆盡。《水滸傳》是一部小說,是虛構的情節。
梁山好漢替天行道,最終卻落的個四分五裂,死的死,走的走,這不免使人為他們鳴不平。在批判宋王朝腐敗的同時,許多人也將矛頭直指宋江——這個梁山泊的領軍人物。
有人認為,梁山好漢之所以會落得如此結果,是宋江一手造成的。作為戰無不勝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宋江卻斷然拒絕瞭如同李逵說的:“殺上東京,奪了鳥位”的主張,自覺選擇接受朝廷的招安的政治道路,帶領“替天行道”的梁山泊義軍,去殘殺“僭號稱王”的方臘義軍,在兩敗俱傷的大屠殺中,遭到慘痛的失敗。他們認為,如果當初宋江採納李逵說的:“殺上東京,奪了鳥位”的主張,以梁山泊當時的實力,定能推翻宋王朝。而宋江卻奴顏婢膝,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們的生命當賭注,真是個忘恩負義之徒。
識江湖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穀,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揮霍,視金似土。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託;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為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由此可見,宋江乃仁義之仕,決不會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們的生命當賭注。
然則為何要接受招安?我認為,這是由當時的社會風氣所造成的。當時社會宣揚“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宋江便是這種思想的產物。宋江還是鄆城押司的時候,其父便苦勸他不要與梁山草寇來往,好好為官,處人頭地以便光宗耀祖,宋江也答應了。如果不是因為閻婆惜命案,他根本不會投奔梁山。他一直稱北宋的皇帝為“聖上”,可見在封建觀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高俅到來他親自下山迎接並在談判中保護其不被梁山好漢追殺,以致氣死林沖。他一直認為走與統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他鄙視自己和兄弟們“落草為寇”。最終為維護“兄弟們的名聲”將苦心經營的水泊梁山交給朝廷,這便是他招安的源頭之由,這也預示著起義的不戰而敗。
不僅是宋江,梁山好漢中的許多人,如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秦明等人,他們也深受“三綱”思想的影響,他們是支援招安的。所以,選擇招安不是宋江個人的決定,是在“三綱”思想影響下的必然選擇。所以,將梁山好漢起義的失敗歸罪於宋江,這是有失公允的。
-
3 # 弋南海
梁山聚義本就是一群走投無路的人的無奈選擇,山上的人各有各的心思。林沖楊志武松等對朝廷失望至極,在山上過一天算一天。王英等土匪抱著繼續做土匪的想法。呼延灼盧俊義宋江則還想回朝廷做官。人員組成複雜,各懷鬼胎,梁山肯定不長久。
-
4 # 管他那麼多開心就可以
你去看看宋代以前的的農民起義。
大楚興,陳勝王。
赤眉綠林,新市下江,光武中興。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天補平均大將軍
乞活軍
名不正言不順,歷史的程序還沒到,造什麼反?李逵,阮家兄弟那樣的無政府主義者可奪不了鳥位。
造不了反,你又去嘯聚山林,不就是土匪麼?
自古以來,土匪的結果無非要麼被招安,要麼被清剿,沒有例外――好漢們再厲害,也有老的一天,何況梁山好漢並沒有那麼厲害。
宋江這時候不想著辦法去招安,最後不就是方臘了麼?
-
5 # 雅語
似乎,從梁山集體決定招安的那一刻起,大家的心就已經散了。畢竟,他們都是草寇出身,招安以後,以皇帝為首的統治階層卻並不會真心的接納他們。
當然,宋江還是有招安計劃的,他是想得到朝廷的認可。與其讓梁山上的眾好漢每天提心吊膽的過日子,還不如接受朝廷的招安,這樣的話,眾兄弟還有個落腳的地。
只是,宋江千算萬算沒有想到一個問題,是投奔宋徽宗後,似乎基本上就沒有意義。因為這個時候的宋徽宗和清朝時期的溥儀幾乎沒有差別,兩人都是沒有任何的權利。高俅和蔡京等人,可以說是北宋朝廷最具有權利的人。至於為什麼還要留著宋徽宗,那是因為宋徽宗在位,似乎還有一個精神的象徵。
但是,我們還要知道一個問題,在招安之前宋江他們都和高俅等人打過仗,而且宋江他們每場仗都打贏了,可以說是實打實的諷刺了高俅蔡京等人。所以梁山集團自然而然就成了高俅蔡京等人的眼中釘肉中刺,由此才導致了水泊梁山沒落的下場,以至於梁山好漢不是被迫害,就是被毒死,還有一些配派往邊疆地區,只有少數得以倖存。
歸根結底,水泊梁山沒落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因為宋江找錯了靠山。這或許也是當時的社會風氣所致。因為當時社會宣揚“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宋江便是這種思想的產物。
不僅是宋江,梁山好漢中的許多人,如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秦明等人,他們也深受“三綱”思想的影響,他們是支援招安的。所以,選擇招安不是宋江個人的決定,是在“三綱”思想影響下的必然選擇。
如果要將梁山好漢起義的失敗歸罪於宋江的話,這是有失公允的。因為梁山泊的悲劇,並非宋江一人之過。
-
6 # 歷史小書屋
水泊梁山的衰落我認為是必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沒有一個統一的目的,力量難以合在一起。比如有的人是為了劫富濟貧,有的人是為了逃難,還有的人為了自己的野心。說的明白點就是水泊梁山的領導者宋江沒有把水泊梁山眾好漢的力擰在一塊,拳頭只有握起來力量才會最大,而維持這種力量最好的途徑就是一個統一的思想,或者說是信仰,可很遺憾,宋江並沒有做到這一點。
第二,用現在的話說,農民階級的侷限性,他們的侷限性大大限制了他們的發展。可以說任何一場農民起義的目的都是為了改朝換代。但宋江不是,他拒絕了李逵的殺到東京做皇帝的主張,因為宋江還是傳統的小民心態,忠君愛國,被逼上梁山只是不得已,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受朝廷招安。這才是宋江的心態,當時的好漢中也有這種想法的人。在他們眼裡,朝廷才是正統,是合法的政府。只有收到朝廷的表彰,才能光宗耀祖。
第三,朝中重臣的打壓和排擠。梁山好漢接受招安前,三次打敗太尉高俅,高俅又是太師蔡京一黨。所以梁山好漢集體得罪了太師黨,而蔡京等人怎麼會讓梁山好漢他們打贏方臘,讓他們帶領“替天行道”的梁山泊義軍,去殘殺“僭號稱王”的方臘義軍,在兩敗俱傷的大屠殺中,遭到慘痛的失敗。這才是蔡京等人的目的。
所以等待梁山好漢們的只能是盛極而衰,宋江也不會帶領他們走向他們想要的社會。只能是苟延殘喘。
-
7 # 高廣銀
失敗的原因在於流氓集團的侷限性。
說起梁山泊好漢的社會屬性,薩孟武用了一個很醒目也很形象的詞來概括,就是“流氓集團”。
在這裡,流氓不是道德判斷的罵人話,而是一種在古代中國長期存在的社會身份。這裡說的流氓,就是遊蕩於城鄉社會底層、不屬於主流社會的邊緣分子。他們不是勞動階層,也不大想參與勞動,在民眾眼裡,他們是家裡的敗家子、街坊中的閒漢。從當權者的角度看,他們沒有社會價值,純屬過剩人口,把他們全消滅了,是有利於秩序穩定的。
不過,這麼個被蔑視的群體,卻是中國歷史中的特殊力量,甚至會影響到政治局勢。中國是個農業國,在古代,糧食生產長期在低水平迴圈,農民手裡很少有餘糧,遇到水旱災害或社會動盪,就得離開土地去逃荒。一旦平民普遍陷入貧困,形成流民潮,也就預示著社會快要進入動盪了。在這種時候,流氓則成為接下來的動亂髮起者。流氓大多是沒有財產的,他們生活不安定,沒有品嚐過多少人生快樂,也就不懂得害怕死的痛苦,在現實中特別有冒險精神。
漢高祖劉邦有一番名言,他說:我這個人啊,論智謀不如張良,搞行政抓經濟不如蕭何,論打仗又不如韓信,可為什麼是我得天下呢?是因為我能用好這三個人。會用人確實是劉邦後期成功的原因,但他能當皇帝,第一條原因,其實就是因為他出身於流氓,敢拿全家人的性命來賭。
當流氓以個體為單位出現時,還沒有什麼實力,要是在亂世裡成群結黨,就會橫行一方,燒殺搶掠,此時的流氓就成了流寇。地方上的紳士地主害怕他們搗亂,普通百姓也害怕他們騷擾。在饑荒中,流民到了沒有出路時,也會選擇加入流寇,就像小說裡上梁山去當小嘍囉,這反過來又繼續加劇社會動盪。
梁山好漢裡有不少可敬可愛的人物,比如魯智深,既是個俠客,又是個佛教裡的覺悟者;很多人的命運也非常值得同情。但要說起梁山好漢這個群體來,也確實該稱為流氓集團。不過,有許多好漢的出身是秀才、小官吏或小地主,甚至還有大地主和前朝的貴族,這就產生了一些關於階層的有趣話題。
比如,為什麼梁山的創始人王倫會被火併掉呢?表面上,是王倫沒有才幹、氣量狹窄,說到階層方面的因素,是因為王倫是讀書人,屬於士人。在古代社會結構中,士人是個中間階層:向上,是擁有土地的地主豪族,土地是農耕社會的權力基礎,所以豪族與大官僚合流,是掌握政權的支配階級;向下,是社會下層的勞動者。讀書人可能透過考取功名之後當官,上升為官僚,進入統治階級,也可能由於科場不利,沉淪到貧困的勞動者中間去,或者像王倫這樣混跡在流氓集團裡。士人的沉浮都是個體行為,這讓他們之間沒有共同利益,更多的是一種競爭關係,不會像流氓一樣形成集團。
而且,士人會根據形勢變化,在兩個階層間搖擺,再分裂出一些小集團,他們既得不到任何一個階層的完全信任,也沒有能量獨立完成大事業,這就是為什麼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在中國歷史上,敢於爭奪皇位的,要麼是掌握土地的豪族大地主,要麼是“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流氓。豪族掌握土地,有根據地,有政治影響力,還握有私人武裝,競爭力很強;傑出的流氓有心胸,有性格,有來自底層的認同感,也經常出奇制勝。而讀書人出身,最多也只能做到丞相,幾乎不可能當皇帝。歷史上的例外,也許只有王莽和曹操,不過,這兩個人既不是標準計程車人,也不是標準的皇帝。
王倫號稱白衣秀士,是個二三流的文人,不僅沒本領,而且也得不到流氓的擁護,當然沒資格做山寨領袖。而此時上山的晁蓋,是純粹的流氓頭子。至於後來的宋江,雖然出身小地主、小官吏,但他的行為模式是標準的流氓範兒,朋友圈裡也全是江湖人士,沒有紳士和地主。
雖說只有地主和流氓能做皇帝,但他們又必須使用知識階層,因為讀書人懂得兵書戰策和治國安民,能給他們出謀劃策,在管理層裡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梁山泊,吳用就是這樣的存在。那麼,按作用和貢獻,吳用就該是山寨的第二把交椅才對,可為什麼卻要讓盧俊義做副頭領呢?這也是由於階級問題。
梁山泊只有兩條道路可選,一條是像李逵所說的“殺去東京,奪了鳥位”,另一條是像宋江天天掛在嘴上等朝廷招安,被收編成正式軍隊。那宋江的真實想法是什麼呢?他在潯陽樓上題反詩,說是如果得志,就會“敢笑黃巢不丈夫”。黃巢在唐朝末年起義時,佔領過長安,稱過帝,宋江引用這個典故,已經明確表示了要和趙家爭奪天下的意思。他想方設法拉攏盧俊義上山,也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
在古代,地主紳士階層主導著民間社會。梁山雖然收羅了很多軍官,但勢力範圍只存在於社會下層,在紳士階層看來,還是一夥草寇。盧俊義是北京的大財主,在北方紳士裡很有名望,如果他能上山,就意味著梁山的影響力超越了社會下層,達到了紳士地主階層。拉攏盧俊義上山,絕不僅僅是引進一個人才,而是擴大了梁山的政治勢力。所以,吳用貢獻再大,也代表不了一方面的政治力量,自然就要讓出第二把金交椅來了。
-
8 # 綾迦kalavinka
似乎,從梁山集體決定招安的那一刻起,大家的心就已經散了。畢竟,他們都是草寇出身,招安以後,以皇帝為首的統治階層卻並不會真心的接納他們。
當然,宋江還是有招安計劃的,他是想得到朝廷的認可。與其讓梁山上的眾好漢每天提心吊膽的過日子,還不如接受朝廷的招安,這樣的話,眾兄弟還有個落腳的地。
只是,宋江千算萬算沒有想到一個問題,是投奔宋徽宗後,似乎基本上就沒有意義。因為這個時候的宋徽宗和清朝時期的溥儀幾乎沒有差別,兩人都是沒有任何的權利。高俅和蔡京等人,可以說是北宋朝廷最具有權利的人。至於為什麼還要留著宋徽宗,那是因為宋徽宗在位,似乎還有一個精神的象徵。
但是,我們還要知道一個問題,在招安之前宋江他們都和高俅等人打過仗,而且宋江他們每場仗都打贏了,可以說是實打實的諷刺了高俅蔡京等人。所以梁山集團自然而然就成了高俅蔡京等人的眼中釘肉中刺,由此才導致了水泊梁山沒落的下場,以至於梁山好漢不是被迫害,就是被毒死,還有一些配派往邊疆地區,只有少數得以倖存。
歸根結底,水泊梁山沒落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因為宋江找錯了靠山。這或許也是當時的社會風氣所致。因為當時社會宣揚“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宋江便是這種思想的產物。
不僅是宋江,梁山好漢中的許多人,如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秦明等人,他們也深受“三綱”思想的影響,他們是支援招安的。所以,選擇招安不是宋江個人的決定,是在“三綱”思想影響下的必然選擇。
如果要將梁山好漢起義的失敗歸罪於宋江的話,這是有失公允的。因為梁山泊的悲劇,並非宋江一人之過。
回覆列表
自古土匪的下場都差不多。畢竟他們並不是有政治主張的起義軍。所以只能在正統政府的統治空檔期玩玩,空檔期一過也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