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穿越大朝代
三國時期。司馬懿個諸葛亮都是了不得的軍事政治人才,同時又是對手。那麼司馬懿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司馬懿是個很有“能耐”的人,既有能力,能力很強,又有耐力,耐力更是不同尋常。他甚至在小字輩面前,在曹爽這種不堪一擊的鼠輩面前,都能等待,也善於等待,做到忍辱負重,裝瘋賣傻,要我幹什麼都行,但是最後我要達到我的目的。還是那句話: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好。我不著急笑,但是我要最後笑,最後笑的肯定是我,這就是司馬懿。
除掉了曹爽,司馬懿就可以為所欲為了。魏主曹芳封司馬懿為丞相,加九錫,相當於曹操在漢獻帝時的地位,並令司馬懿父子三人同領國事。這時司馬懿達到了事業的高峰。過了兩年,他就老死了。他囑咐他的兒子:我死了以後,你們千萬不要叛變,不要篡權,一定要守住自己的位置。司馬師、司馬昭沒有辜負他的囑咐,遵守了諾言,到頭也沒有篡權。雖然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知歸知,他到底沒篡權。不過,到了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就顧不了這麼多了,到底還是逼魏元帝曹奐禪位,自己登上皇帝的寶座,建立了晉王朝。說白了,晉王朝之所以能夠得天下,最後三分天下歸一統,魏、蜀、吳三國爭半天,讓晉朝最後得了天下,這還不是全靠司馬懿這老爺子的功勞?總起來看,司馬懿的確是一個心懷叵測而又善於掩飾的人。
後人在評價司馬懿的時候,經常拿他和曹操做對比,認為司馬懿跟曹操很相似,或者說司馬懿跟曹操是一類人。有人甚至認為曹操和司馬懿這兩個人都太無恥了,男子漢大丈夫,居然憑藉自己手中的權力,欺負人家孤兒寡母。司馬懿在魏朝,跟曹操在漢朝,外表上看大抵相同,人臣之地位極矣,權術之運用極矣。但是兩個人的性格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簡單地說,曹操比較狠,司馬懿比較陰。在《三國志演義》小說中,曹操叱吒風雲,敢作敢為,什麼事情都拿得起放得下。他沒有半點畏懼顧慮之心,不怕別人說他好,也不怕別人說他壞,反正我就是我,我就是這樣
-
3 # 微史
我們說要分析歷史人物的行為,必須放在歷史的大環境裡。要了解司馬懿“為什麼在三國前期不見他,後來卻那麼牛逼”,我們就必須要了解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
司馬懿家族世代為官,高祖父司馬鈞在漢安帝的時候做過徵西將軍,曾祖父和祖父做過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為世家大族,可謂家族顯赫。司馬防有子八人,名子當中皆有“達”,時人稱之為“司馬八達”,司馬懿為司馬防四子。
司馬懿少年時期就胸懷謀略,時南陽太守楊俊就看出司馬懿非等閒之輩。
建安六年,漢朝國運已微,天下大亂。曹操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司馬懿不想在曹操手下做事,便聲稱自己患有風痺病而不願出仕。司馬懿當時不願做官,或許是因為他看出當時天下大勢尚不明朗,蟄伏以待時機。
建安十三年,曹操作了丞相以後,用強制威脅的手段招司馬懿為文學掾,司馬懿這才不得不出來做官。曹操讓他與太子往來遊處,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
司馬懿在三國前期活動少,除了蟄伏以待時機,還有曹操故意對他的打壓。因為曹操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發現他有“狼顧之相”,認為司馬懿不是甘於久居人下之人。以曹操多疑的性格,司馬懿早就被殺了。,但司馬懿和曹丕關係很好,曹丕總是維護他,所以才得以保命。
司馬懿本來就有治國之才和軍事謀略。
他給曹操介意的屯田制,又興修水利灌溉田野,解決了軍隊糧食不足的問題。
司馬懿還能識人善用。提拔了鄧艾,王基等寒門出身的人才,可謂有識人之明。
司馬懿能文能武,又知人善任,在曹操死後免除了打壓,又因幫助曹丕奪得帝位,得到曹丕的重用才得以大展身手。在此後建功無數,官階越高,勢力越大,成為一代權臣。
結論
漢唐月曰:司馬懿有不世之才,在逆境時能夠自保,條件稍好時又能得以施展,能屈能伸,能順時勢而為,在與曹爽的爭鬥中,又能果敢決斷,先發制人,是以終成功業。
-
4 # 聊閒天
司馬懿三十歲的時候才跟了曹操,所以一些比較出名的戰役,比如赤壁之戰這樣的大戰他都沒有參與,導致了他不太出名。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司馬懿自己不願意顯露,為什麼不願意呢?以司馬懿的才幹,應該早就能功成名就名留青史,因為他有更大的野心。
在沒有把握的時候一直隱忍,直到最後以一匹黑馬迅速崛起,所以他才成了最後的最大贏家,三國歸晉。
-
5 # 謀略殘卷
司馬懿,生於公元179,字仲達,自小才華出眾,頗有名氣,善謀奇策,輔佐曹氏三代,一生功勳卓著,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中原、平定遼東,輔政期間興修水利、注重屯田,振興農耕,一方面極大的發展了北方經濟實力,一方面在政治上注重人才培養,同陳群實施九品中正制,拔擢寒門士子(如鄧艾),破除親貴把持軍政的局面,深得讀書人擁戴,有利就有弊,也間接造成了後期‘門閥勢力’的形成。縱觀一生司馬懿為曹魏強大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他也是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在三國的登場是在公元208年,其年29歲,被強徵至丞相府,當時的曹操已是‘老驥伏櫪之年’(53歲),這一年恰恰爆發了著名的赤壁之戰,《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內容到此已經接近三分之一,讀者由於對人物年齡的忽略,往往會有一種‘司馬懿前期不怎麼聽說,後期卻那麼多故事’的錯覺,其實是他入士之時,三國已然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
另外,這位"後來者,並不是偶然間就入慕曹營,早在他22歲的時候,也就是公元201年,就憑藉才名被郡縣推舉,成為官吏,當時曹操剛剛完成‘挾天子以令諸侯’,正在招攬人才,收買人心,並徵召司馬懿入朝,當時局勢尚未穩定,司馬懿深諳權謀,便裝病抽風委婉拒絕了。可見,少年之時的司馬懿已經很了不起了。
-
6 # 知常容
司馬家族是世家大族。曹操家不是世家大族,因為曹操的爺爺是太監,雖然時常是權力熏天,但終究被世家大族不恥,所以司馬懿壓根看不起曹操,他當然不會出來幹活了。
司馬懿的年齡比諸葛亮還要大一歲,他跟龐統同歲,所以給人的感覺好像是司馬懿比諸葛亮小。因為看不起曹魏,不願意回巢未乾活,曹操數次徵召,他都不來,最後發火了,你丫再不來老子劈了你,他就出來了。他不對司馬懿並不怎麼重視,只覺得他是名士。所以也沒有虎嘯龍吟裡面那種評價。
因為司馬懿跟曹丕關係很好,所以曹丕坐上皇位之後,司馬懿開始顯現重要的位作用,曹丕死的時候,司馬懿顧命大臣之一,已經進入了找曹魏的權力中心。
司馬懿真正發力是魏明帝朝,可以說,魏明帝時期的各種戰亂和叛亂,全部都是司馬懿撲滅的。包括抵抗諸葛亮,所以司馬懿就成了權傾朝野,魏明帝死的時候,他成了託孤的大臣之一。
最後他幹掉了曹爽,獨掌的權利。因為都是世家大族統治,所以彼此之間都有扯不斷理不清的關係,而三國的時候,最注重的是名聲,所以相反貪汙基本上很少。哪怕是恆靈最混蛋的時候,只有買官賣官,但很少是買了官為貪汙的。當名聲比錢重要的時候,貪汙自然就少很多了。這就是導向。
-
7 # Miracle2934
司馬懿,字仲達,出身河內世家司馬氏,父親司馬防,時任京兆尹,曾舉薦過曹操,司馬懿兄弟八人,眾稱司馬八達。
曹魏初期因輔助曹丕而步入政壇,而後在文帝曹丕,跟明帝曹睿兩朝聲名鵲起,兩朝託孤大臣,為當時的士族領袖。
明帝曹睿病逝,與大將軍曹爽共同輔政,後期兩人不和,司馬懿蟄伏隱忍,於高平陵政變,擊敗曹爽,竊取了曹魏朝政大權。
-
8 # 歷史簡單說
司馬懿出生於公元179年,比諸葛亮大兩歲,另外司馬懿出山就是在赤壁之戰的那一年,也就是建安十三年,而諸葛亮是赤壁之戰的前一年,也就是建安十二年,所以司馬懿與諸葛亮的年紀相仿,出仕的時間也大致相同。
司馬懿的家世司馬懿的先祖司馬卬就是項羽分封諸侯的殷王,建都在河內,也就是後來的河內郡,所以司馬家是河內郡的一個大士族。
司馬懿的高祖叫司馬均,是漢安帝時期的徵西將軍,曾祖父叫司馬量,是豫章太守,祖父叫司馬儁,是潁川太守(所以司馬家與穎川派關係很深),父親叫司馬防,是京兆尹。
少年時有謀略,非常之人司馬懿是司馬防的次子,他的大哥叫司馬朗,他的弟弟叫司馬孚,都是魏的重臣。在司馬懿二十歲的時候,擅長識人的南陽太守楊俊見到司馬懿,認為他為非常之人。
大名士崔琰也對司馬朗說,你這個弟弟十分聰明,做事也很果斷,十分有英姿,你肯定是比不上的。
司馬懿出仕建安六年,也就是司馬懿二十二歲的,河內郡推舉他為上計掾(郡國情況審計上報的官員),曹操這個時候為司空,也聽到了司馬懿的名聲,就徵辟他入司空府。
但是司馬懿認為漢室已衰,不肯為曹操效力(忠於漢室,不想仕漢賊曹操?),就藉口說自己有中風病,不能當官,曹操當然不信,就派人夜間去刺探,果然看到司馬懿躺著一動不動。
建安十三年,曹操這個時候為丞相,不在管什麼司馬懿有病沒病什麼的,就強迫到司馬懿當文學掾,曹操跟使者說,司馬懿再推脫,就直接下獄,司馬懿被嚇得,只能從命。
司馬懿後來主要為曹丕效力,同時也為丞相主簿。
屢獻奇謀建安二十年,曹操徵張魯,拿下漢中,司馬懿建議說,劉備的益州是騙來的,蜀中人很多不服的,另外劉備這個時候在跟孫權爭荊州,我們應該繼續打下益州,曹操說人心不足,拿下了漢中,又想要成都呀,但後來很後悔沒這樣做。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起襄樊之戰,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嚇得想遷都,司馬懿提出,關羽如此氣勢,孫權肯定十分不滿,可以聯合東吳一起進攻關羽,即可以解襄樊之圍。
這條計策對三國的影響十分之大,致使諸葛亮的隆中對已無實現的可能,並且導致孫劉聯盟的破裂,甚至劉備舉兵進攻東吳,兩敗俱傷。
輔佐曹丕曹睿曹芳司馬懿是曹魏最重要的大臣,包括曹操,前後輔佐了曹家四代,所以司馬懿確實很厲害,而為什麼我們前期沒感覺到司馬懿的厲害呢,主要是因為司馬懿前期主要是在丞相府任職,比如文學掾。
而到了建安二十年,跟隨曹操參與軍事行動之後,司馬懿就表現了他在軍事上面的才華了,而這種才華就一直貫穿司馬懿的一生,所以司馬懿不愧是諸葛亮一生最大的對手,另外司馬懿也確實活得過久的。
-
9 # 長平斷
司馬懿其人深知韜光養晦,更是明白自己何時該出場。
為什麼這麼說呢?曹操在世時,為了拉攏寒門士子,便發出過一道令,大意為無論出身,只要有才幹便可得重用。也就是說,曹氏和寒門便有了利益關係,但曹氏和司馬氏這樣的大族便有了矛盾。司馬懿明白,兩者無法共存,但是曹操班底之強大,自己萬萬對付不了。只能蟄伏,而且還不得顯示自己才幹,以免被曹操視為威脅而除掉。
所以這才出現了,三國前期他幾乎默默無聞。而後來,他一鳴驚人,武略政績均是上佳。
其實真正的人才從不會刻意表現自己,更不會在細枝末節處,顯示自己的小聰明,而必定是謙虛內斂,沒有真正顯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則必定堅守,韜光養晦。
-
10 # 相互尊重225
三國前期牛人太多了~司馬懿也不敢暴露出野心~不然早被曹操殺了。後來曹操和厲害的謀士都死了司馬懿開始為自己的子孫籌謀
下面是是三國智囊排行和介紹。
Top1 荀彧
荀彧在曹操成就霸業起到鼎柱的作用,號稱王佐之才,曹操之“子房”,他的境界是三國謀士中最高的,曹操在山東及其艱難的時候,聞知車駕已還洛陽,聚謀士商議,荀彧進曰:“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服從;漢高祖為義帝發喪,而天下歸心。今天子蒙塵,將軍誠因此時首倡義兵,奉天子以從眾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圖,人將先我而為之矣。”說明:荀彧是謀天下之人,再看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志在割據(謀一方);周瑜的房中對是志在抗衡曹操(謀一役)。
更不要說他幫曹操建立根據地,以保曹操進退自如;讓曹操在官渡之戰沒有任何後顧之憂,而且為曹操舉薦荀攸、鍾繇、郭嘉、陳群、杜畿,這也是智囊團的班底,也是成就北方霸業的根本原因。
Top 2 郭嘉
一代鬼才,只可惜是天妒英才,英年早逝,郭嘉能活到六十歲,歷史就要改寫,首先獻計軟禁劉備,但曹操未採納,如果納之,就沒有三國鼎立的局面,更沒有司馬懿之亂。郭嘉具有超卓不凡的戰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為其大局觀出色,在對於作戰目標的選擇和作戰時期,把握上經常有精闢獨到的成功建議。其“十勝十敗”之戰略,讓曹操官渡之戰以少勝多,奠定必勝的信心。赤壁之戰後曹操仰天嘆曰:若奉孝在,吾焉有此失!
Top 3 賈詡
號稱三國”毒士”,他為人低調,不出則已,一出必中,庶乎算無遺策。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後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保全張繡。 官渡之戰時,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力阻曹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才大敗而歸!元氣大傷,造成三國鼎立局面。後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成就北方霸業。在曹操選擇接班人,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後來勸曹丕不要徵吳,無處不顯示他超高智慧!更重要的是:賈詡能在亂世中審時度勢。自己是活得時間最長的,還保全了家人。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賈詡可能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
Top 4 司馬懿
體現了真正的謀士的最高境界,謀國,熟悉兵法,多智謀,善於玩弄權術。曾多次出師與諸葛亮鬥兵法。用“拖”字訣活活拖死了諸葛亮(這點已經勝於諸葛亮)。在朝廷上,就是喜怒不形於色,言語極少,讓人很難猜透他的真實意圖。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說他是“情深阻而莫測,飾忠於詐”的人,這是非常到位的評論。後來發動政變,殺了曹爽,代為丞相,封晉王,執掌國政。死後被孫子司馬炎追尊為晉宜帝。
Top 5 諸葛亮
諸葛亮(孔明)在劉備三顧茅廬才出山,不知道是否是違揹他本人志願,出任劉備軍師後,幫助劉備佔領荊州、益州、漢中,是赤壁大戰的主要指揮者之一。劉備在成都稱帝后任他為丞相,劉禪繼位後封為武鄉侯,任益州牧,領軍平定南蠻,七擒孟獲,並北伐曹操,一生打了無數勝仗。可惜後主不明,導致北伐失敗,而且還活活累死!這憑點他比司馬懿、賈詡尚有差距,屈居第五!
-
11 # 學歷史的小姐姐
歷史上對司馬懿的記錄很少,活躍時期就很少,更不用說早的時候了,這才給了電視劇很大的發揮空間。從他的生平上不難看出,在三國這個群雄輩出的時代,司馬懿是比較低調的,出身於大家世族,隱而不發就是積蓄力量,厚積薄發。大門大戶裡出來的公子,見識謀略自然不一般,也讓他在與諸葛亮等人的博弈大放異彩。
回覆列表
司馬懿家族世居河內郡。家族兄弟很出名,比如司馬朗,又是大世家。
不過司馬懿很年輕,等曹操基本統一北方的時候,司馬懿不想出仕,因為當時曹操搞的是唯才是舉,心中不滿意。曹操知道他的名聲,徵辟為官,他就裝風弊,曹操看懂了,直接下命令,司馬懿的小胳膊抗不過,乖乖出任曹操的文學緣。實際就是秘書官。
後期司馬懿隱藏很好,與曹丕交好,得到了晉升。曹叡當政,司馬懿展露出軍事才能,與諸葛亮對峙。積累了不少的人脈和經驗。
曹叡死後,司馬懿是託孤大臣,但被大將軍曹爽等排擠,在家裝病很長時間。曹爽也就放心下來,與小皇帝曹芳到高平陵祭祀,司馬懿乘機發動政變,請太后下令廢黜曹爽兄弟。由於司馬懿當政多年,故舊,朋友,門生很多,而當時蔣濟等高官也非常不滿曹爽,因此政變成功,司馬懿控制首都軍隊,使者去見曹爽,要求他們回去。
曹爽猶豫不決,身邊只幾千人,最終沒敢帶小皇帝去許昌召集勤王軍,自投羅網回首都,司馬懿接著就滅曹爽九族及大殺曹家宗室,徹底控制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