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凡事捋一捋
-
2 # tt虎
諸葛亮所擁護的蜀國自從關羽丟了荊州之後國力大減,前後六次出兵攻打曹操均告失敗,而孫權並沒有從後方偷襲,是蜀國軍隊不足以和曹軍抗衡。
-
3 # 狼煙一九三一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集忠君愛國禮儀道德智慧,於一身的中華民族家喻戶曉的人物,不容抵毀,評價歷史人物應當依據史實而不是望風撲影,無中聲有,誤導民眾,胡亂猜疑。
《三國志》對諸葛亮一生的評價是:“評日:諸葛亮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夲,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列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網友看到這個評價,對諸葛亮還質疑嗎?什麼幾大體系,權力爭鬥,放在諸葛亮面前不是泰山與丘塋嗎?
我們再看對劉禪的評價:“評曰: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昏暗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聲染之”,信矣哉!禮,國君繼體,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則革稱建興,考之古義,體理有違。……。”劉禪雖不屑,但他任用諸葛絕無猜忌,一切國體全託諸葛亮打理,諸葛亮也是秉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態度終其一生。
這應當是,賢相理政勞累於前,庸主享樂嬉戲於後,要不最後司馬昭說,雖有十個諸葛亮也難扶這個阿斗,因此給他封個安樂公,也是對他一生的平價了。
-
4 # 子良139
諸葛亮天文地理,無所不通。是中國聖賢奇才。是個忠臣。他比必守忠臣之道。鞠躬盡瘁。真誠用心地去扶持國家。哪有其他非分之想。
-
5 # 萬水千山等閒客
一個是傑出的政治家,一個是君主立憲的好模範。
一個害怕有負託付,一個害怕取而代之。
一個怕背上千古罵名,一個怕被扶起。
所以,大概是這麼個樣子吧。
-
6 # 閒雲野野48
是蜀漢亡國的根本!以當時蜀國國力諸葛亮六出祁山完全不合羅輯。只有用外出躲殺身之禍來能釋。並且在《出師表》也能看出點味道來。
-
7 # 一中268
華人尊重敬佩諸葛亮除了他的軍事才能,更主要是他的忠誠。像呂布這樣見利忘義的小人不論他有多大的功勞都不會受人尊重的。
-
8 # 一棵椴樹
談不上。季漢在失荊州關羽敗亡後,諸葛亮隆中對裡的宏圖已然難以實現。只能靠北伐轉移國內的各種矛盾,還有一種就是掠奪人口,在街亭失利後,諸葛亮將西縣人口全部遷走,便是如此。劉禪也並非影視劇中描述的那樣不堪。一君一臣,相輔相成。
-
9 # 雲隱閒亭
歷史上的劉禪不是三國演義中那樣的懦弱無能,只是諸葛亮手握軍政大權,且一心北伐,劉禪還是想著先修養生息再勵精圖治,諸葛亮為了自己的名聲,不斷的北伐,導致士兵人人厭戰,蜀國國力大弱,最終失敗,當然後來劉禪在後方對他的掣肘也是一個原因,劉備託孤的時候是不得已才託付給諸葛,從這看來劉禪諸葛亮從一開始就是有嫌隙的,或許是立場不同吧!
-
10 # 天外雲意
諸葛亮和劉禪,是一對歡喜冤家。
諸葛亮是劉備的股肱之臣,至死不渝的都在秉承劉備遺願,以北伐中原為、統一天下為己任,孜孜不倦。其實早已功高震主,明面上也是一直在以劉備遺願繼承和完成者自居,從不曾考慮劉禪的願望。如前後出師表等。
劉禪,相信內心早想趕緊親政,只是被管的太嚴,實在沒有機會罷啦,政權在丞相府,軍權在丞相府。劉禪根本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見解,表達了,也是一句先帝…,就給駁回去了。
諸葛亮害怕被清算,劉禪害怕被篡位。諸葛亮害怕清算的太快,劉禪害怕篡位的太快。被清算必然有由頭,這由頭足夠夷三族。被篡位則篡位者理由不硬氣,不硬氣則會趕盡殺絕。
這就是兩頭害怕,微妙的平衡。
等諸葛亮死了,大家都有了臺階下,劉禪已沒有班底突然接手管理國家,還要用丞相府的班底,也就沒有必要對諸葛亮趕盡殺絕。
回覆列表
蜀漢內部五個派系,1江北的兄弟,2荊州北主動跟隨劉備的人,3荊州南被動跟隨劉備的人,4益州本地人,5馬超從西涼帶來的人。
5西涼派給口吃的就行,忽略不計。
12壓著34,劉備一改劉璋的寬鬆政策是為了壓制益州本地,劉備大舉出兵要奪回荊州是為了讓荊州被動跟著劉備的那些人聽話。
劉備死後諸葛亮不斷北伐是為了轉移內部矛盾,一來可以使益州派疲憊,避免政變,二來可以給南荊州派畫一個大餅,讓他們暫時團結,三來可以牢牢掌握兵權,不會像劉表那樣被架空。
劉禪和諸葛亮是一夥的,他們要對付劉備留下的各種勢力,很可惜諸葛亮死後劉禪淪為益州派的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