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天遨遊
-
2 # 青山綠水241588
哈哈哈,我教過初三畢業班,一個班92人,二個班的課,還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累的別人不知道,我也不想說,誰知累中苦!
-
3 # 紹明伊文
感謝邀請!一個班上70多人,教師應如何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學生越來越多,師資儲備不足,教育資源不夠,才導致班級超員,教育部規定的班容量不超過50人,超過之後肯定會影響教學質量,學生坐在後排聽不清老師上課內容,久了也會自暴自棄。這樣對於學生來說非常不利,老師上課難度也會加大,管理上也增加了強度。每天都會有教學任務,對於基礎稍差的學生,老師顧及不到,下課之後學生分散了老師的注意力,所以大容量班級應該整改一下,改成小班上課,最費勁的還是老師管理70多個孩子真的是很辛苦。班容量大主要是教育資源不公平和家長對孩子重點學校心態共同造就的。
班級超員太嚴重,教師如何照顧到每個同學,作為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正確的教育思想教書育人,面向全體學生,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儘量照顧到每個學生,給予全體學生同樣的關心和指導、同樣的信賴和尊重、同樣的鼓勵和期望,會促進學生在各個方面全面發展。
要公平的照顧到每個學生,在這樣的大班級裡是不可能的,可是老師可以把70個班的同學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十個同學,一共就分出了7組,每組選出一個組長,然後每組十個同學,做成卡片,卡片平常由組長管理,每天在卡片上記錄每一個同學的情況,老師只要每天檢查這些卡片,就可以掌握每組的情況,每一個同學的情況,這樣管理起來就可以照顧到每個同學,這樣管理起來就很容易了。老師就是用這種方法管理全班每個同學的,這樣的管理可以照顧到每個同學,效果非常的好。
教師公平地對待學生,更應該傾注在每一個細微的環節之中,比如,課堂請學生回答問題,要做到經常輪換提問物件,儘量讓人人參與;找學生談話,要做到好、中、差面面俱到;編排學生座位,也要公正公平,不能讓成績差的、表現不好的同學坐角落,也不能說成績好的就特別照顧,絕對不能帶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厚此薄彼。 尊敬的教師,請把你的愛心獻給每一位學生,對每個學生都做到公平公正吧!這種大放異彩的人格魅力,會讓你的學生更加尊敬你
-
4 # 五分鐘學數學
國家近年來增加了不少投入,透過創強,創現等檢查目的就是要杜絕這種大班額的現象。
說實在話,要照顧到70多人確實不容易,只能盡老師所能,力爭照顧得更全面一些。
班級發展的過程中有一個群體——中等生比較容易被忽略。這類學生默默無聞,成績不突出,紀律也不壞,有的老師上完了一學期的課竟然連學生都不認識。鑑於這個群體的數量大,對班級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作為老師平時要多關心中層生。
有可能的話,老師要對學生進行普訪一次。家訪有利老師全面瞭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
-
5 # 鄉村小園丁
第一: 抓中 一個班裡的中等生佔很大比例,一般在70%~90%之間,這部分學生是班裡的主體部分,這也決定著班集體的整體層次水平,緊緊的將這部分學生抓在手裡,多多關注他們的學習情況和每天動態。
第二:促優 促進優等生,為整個班集體樹立榜樣,重視榜樣的力量,以他們為核心,輻射周圍學生,帶動整個班集體,但是要注意:前提是不影響他們本身的學習定力和環境,否則會適得其反
第三: 補差 盡力彌補差等生,差科生,多關愛,讓他們找到學習的信心,這類學生腦子並不笨,就是不愛學習,或者學習習慣不好,比如:不自覺,不自律,吊兒郎當不重視 制定適宜的辦法去影響和引導,但要注意:有些差生,可能他已經做了好多年差生了,內心比較敏感和有一點自卑,教師一定要細心關心他們,同時要想法設法去欣賞他們的優點,哪怕是一點點才華,他們就會覺得你和以前的老師不一樣,進而感激你,甚至會配合你班裡的一些事情。
-
6 # 戚老師說
一個班70多人,已經屬於超大班額,教師要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幾乎是不可能的。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程序的加快,流動人口不斷向城區湧入,而學校建設與城市發展不同步,同時,城鄉教育發展不均衡和學生家長盲目擇校現象,共同催生了大班額。56人以上就是大班額,66人以上就是超大班額。
大班額潛藏著安全隱患,對學生身心發展和教師的教育教學都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因素。所以,近兩年來,化解大班額是教育部高度重視的一件事情。
70多人的班,教師上課根本不可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如果學生年量較小或者是自制力較差,那麼組織教學更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所以,在這樣的超大班級中,教師必須採取一些手段來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和調控。
1.培養課代表和小組長,使他們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
學生按優中差搭配分組,可以4到6人一組,教師在開學之初要注意對課代表和小組長進行培訓。
學生多,組也多,教師可以多設定幾個課代表,比如三個左右的課代表,每人分管一部分小組,同時也形成一定的競爭。
2.建立良性的競爭機制。
各個小組比學習、比紀律,形成競爭,既激起了他們高漲的學習興趣,又維持了良好的課堂秩序,長期堅持,對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自我管理的意識大大增強。
3.注意分層教學和指導。
班額大,學生學習程度參差不齊,教師不可能兼顧到所有層次的學生,必須考慮分層教學。教師要注意從課堂教學、作業和測試中及時瞭解所有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課堂授新課一般以接受能力較強的優生和中等生為參照,學困生則利用練習課與複習課、藉助優生和中等生的幫助進行補償性練習。作業也可以考慮分層,學困生可以只做課本上的習題,優秀生可以做附加性的難度較大的習題,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
大班額,意味著教師的工作會很艱難,付出也更多,各學科教學、家長都要緊密配合,力爭對每個學生都盡到教育的責任。
-
7 # 漢江83
採取分組,可以十十人,五個人一組,確定組長,組織學生探討,交流,拓展思維!教師就是負責學生問題設計,引導,歸納,整理。歸類!
-
8 # 我是杜佩玉
現在全國各個省,對於學校大班子或者超大班額的規定,剛剛開始注視,也就意味著短期內還要存在一段時間。估計3~5年之後可能會有所緩解,但是緩解的背後卻不見得能讓您輕鬆,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一下。
比如說某一個縣,為了化解超大班額,把各個年級進行了分班,結果就變成了原來一個老師帶一個班的任課量變成了兩個班,變成兩個班之後的工作量比原來更多一些,但其實學生更多了,原來帶一個班70個人,現在分成兩個班,每個班50人,帶兩個班的話就達到了100人,相比較原來分班工作量更多了。
另外這種情形下,恐怕工作量太多,把工作量全部壓到了正式在編的老師頭上,相反一些聘任的老師,只待時間巴結的一些小科,比如說品德與生活等等,因為學校怕把工作量壓這麼多,給人是代課老師,他們會撂挑子走人。
塞翁失馬的故事每個人都知道,所以現在如果你的班級內人數太多的話,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壞事,有可能一分班每個班變成60人,你需要帶兩個班,實際上變相的教育了120個學生,現在70人多出了許許多多。
人就是這樣,有時候命運也就是這樣,看起來山窮水復,想不到卻是柳暗花明,想到自己班額太大,卻不想有可能分完班之後工作量更多。
悄悄的問一句,不知道你們分班了沒有?工作量是不是增加了?
-
9 # 報告老師來了
一個班70人,不知道你是指小學還是大學,現在義務教育基本上是沒有大班了,各地教育局要求消除大班制,如果真的70人一個班,當然做不到關照每一個孩子,作為多年的班主任,一般兩種人最容易被老師記住:成績好的和最調皮的。中間一般要到了一定的時間老師才能記住名字。
所以我們的老師就告訴我們,要麼做最好的那個,要麼做最差的那個。
-
10 # 餘海上岸
謝邀。我曾在70多人的班級任過課,不過不是班主任,因而關注學生,一在課內師生互動上 ,根據學情儘量與學生交流探究,下課後短暫的解答上;其次是作業批改後,利用自習課與早晩自習課,以某題為切入點,探討解題思路與技巧;第三,留意每次大小考查每個學生答題概況,有重點地瞭解階段學習得與失,以動態模擬法有的放矢,以中醫“望聞問切”法面對學生;第四,利用微信群、電話與學生及學生家長及時溝通,關心為主,析疑為輔,除了學科,還有人生;第五,家長會與家長學校,就學生的總體表現與階段特徵,與到訪的家長交流,共同制定幫扶計劃與措施;第六,與心理室教師及時聯絡,掌握班級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說句實話,這麼多人數,面面俱到不現實,只能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裡根據輕重緩急盡力而為。
回覆列表
我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1.上課時環視每個學生,用眼神關注角落裡的同學。
2.儘可能走到後排巡視每個同學,拍拍分神同學的肩膀。
3.作業全批全改,寫一下激勵的話,尤其是學困生。
4.抽查小作業,讓每個同學都知道自己在老師的監控中。
6.每天找一兩個同學談心,既要談學習,也要談理想,談時尚,談家庭……
7.有些機械型練習可成排回答,讓更多人參與課堂發言。
8.接班初熟練叫出每個同學的名字,瞭解他們最基本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