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乾得堂
-
2 # 大同王屹峰
不是所有人都經歷這個過程,而是少數人。
因受到天賦和後天修煉諸因素影響,大多數學書者幾乎一輩子在一個框子裡轉。包括一些名家也是如此。
主要原因是,人一生下的性格難以改變,只是學習那些和自已性格相合的書作。這就限制了從俗到雅的程序。因為,雅書首先源於性格中性和格局,其次才是技法上的因素。所以,只有少數人能在放棄舊我中融進他性,並提升境界的格局。
-
3 # 昭銘軒書畫
不見得。有的人出手不俗;有的人寫一輩子也是俗不可耐。
書法的俗與雅,處決於書寫者的修養和學識,來自於書寫者對書法的理解。不同的人對雅和俗有不同的理解,從俗到雅的過程並不是書法家的必然經歷。
歷代不乏自一開始就不凡的人,比如遠的不好說,毛主席的書法從學書開始就不是俗品。
後世對趙孟頫的詬病,也因為有些人認為他的字一直就是媚俗的。
但是書法家的書法始終會從生澀到嫻熟,再到意境深深,再到歸於平淡,這期間是俗是雅,難以決然區分。因此,這個命題本身有些含糊,甚至無需例項的驗證,但從邏輯上分析,就可以知道。
但是這個題目涉及到書法藝術雅與俗的層面,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很有必要探討的問題,因為雅和俗一方面需要界定何為雅何為俗;另一方面需要探討如何“脫俗致雅”。
沒有別的辦法,只有理解並建立正確合理的審美趣味,並透過提高修養、格調來踐行,自然可以寫出“雅”的書法來。
-
4 # 千千千里馬
據說王羲之最初跟衛夫人學習書法,後來王羲之遊歷了北方,看了很多先輩書法家的字,眼界開啟,覺得跟衛夫人學書法簡直就是浪費時間。於是書法大變。
我們說,王羲之也初學書法不能免俗,那麼,我們芸芸眾生,學習書法怕什麼“俗”呢?
為什麼一開始學書法就叫“俗”
開始學習書法,是初涉書法門徑,你就是學得再像,學得再精美,你還是在芸芸大眾之列,也就是說,你的書法面貌,與許許多多學習書法的弟子一樣,都是差不多一個面貌,所以就叫“俗”。
俗,不一定就是不美。把字寫的規規矩矩也是一種美,這就是大眾之美。
比如說二田的楷書就是一種大眾之美。
能夠寫的那樣規規矩矩,方方圓圓,當然也是不容易的,而且本身也是一種美。
如果連這種美也欣賞不了,那麼,還能欣賞什麼書法呢?
但是,書法需要創新,這是脫俗的訴求。
什麼叫雅?
既然“俗”是大眾化的,那麼雅就是高雅。
高雅就是脫俗了。是不是脫俗就是脫離大眾?
情況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一般來說,脫俗是創新,是大家都在“眾裡尋他千百度”的那個“它”。如果你“找到了”那個他,那麼大家也會“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所以,脫離並不一定就是脫離大眾,而是給大眾一個新的不一樣的書法面孔。
不過書法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俗”到不俗的雅,又是一個更加漫長的過程。
但是,總體上真正喜歡書法,為書法付出心血,最後脫俗而登堂大雅,也是書法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
5 # 陳獻春書法
雅與俗的區別在哪裡?二者的關係是如何的?評判雅與俗的標準是什麼?這是回答這個問題的前提。雅與俗都是相對人們的審美觀而言的。歐陽詢的九成宮,在當時的唐代,應是可登大雅之堂的吧,到了現在卻被淪為俗。俗的含義好像就是大眾化的東西,還有就是通常所說寫字匠(稱的上匠也不容易啊)。總的看俗佔絕大多數,雅佔少數。等到原本屬於雅的變得多了,也就隨之變成俗了。就書法來說,由不好變成好,就是從俗到雅的過程嗎?個人認為這是不對的,也不一定都要經過這個過程,有些俗的東西永遠變不成雅的東西。雅和俗應該是格調方面的,近似於神韻,不好不一定沒有神韻,但好的書法一定要有神韻。
-
6 # 不二齋
未必每一個書法家都要經歷從“俗”到“雅”的過程,有一些書法家可能從一開始寫的就“雅”,有的則從一開始寫的就比較俗,有的從“俗”到“雅”,有的從“雅”到“俗”。雅和俗是書法上的兩個審美概念。
雅指的是高雅,在書法裡高雅的作品指的是有傳統的筆墨功夫,作品中有古代字帖的氣息,有法度,同時又有作者的筆墨性情,高雅的作品一般會具有文人氣、書卷氣或者金石氣。
一件作品是否高雅,最關鍵的因素是看作者是否臨帖,是否由傳統的功夫,如果一位書法家從一開始的路子就很正,那麼他一開始就是雅的,不用經歷從俗到雅的過程。
書法的俗分為兩種,一種是通俗,另一隻種是庸俗。通俗的作品一般有筆墨的功夫,作者也會去學習古代的字帖,但是為了一定的目的,他會選擇一種迎合大眾的通俗的書寫方式,比如館閣體、臺閣體、院體,這些書體其實是為了迎合考官的喜好,這樣的書體寫的可能也很好,但風格比較家通俗。
庸俗指的是我們常說的“自由體”,是一種毫無筆法和功夫的亂寫,用孫過庭的話說叫: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庸俗的書法作品毫無可取之處。
由於書法家的個人選擇不同,有的一開始就是雅的,有的一開始就是俗的,不一定都要經歷由俗到雅的過程。
回覆列表
所謂的俗和雅,完全是"功力”的體現。書法用筆,無論怎樣練,缺乏功力,就不可能擺脫一一俗。傳統書法中的"俗",就是缺乏功力的基本表現。這是中國傳統書法的永恆定律。不要想在花悄上下功夫,就可脫俗。這只是痴人的夢想。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代表一一書法,如果就這麼淺薄易得,又豈能達博大精深之境。而所謂一一雅,也首先是功力深厚的基本表現。有了這一基本的基礎再講其它,也就有了所謂的一一根。所以無根無本,又何以致一一雅?(書法自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