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易點財商
-
2 # 老王侃事
舉個例子,比如把一個家庭看做一個企業:
那首先什麼是資產?資產對於一個家庭而言,就是你家的全部家當,比如你的現金、銀行裡面的存款、各種網際網路的理財、汽車、房產、家電、傢俱、金銀首飾等大大小小的一切屬於你家的資產,還有你借給親戚朋友的錢等等,加在一起都叫“資產”。現在的問題是這些資產都是你的嗎?它們都是怎麼來的呢?
當然肯定不會是大風颳來的。這就分為下面兩種途徑了:一個是自家透過各種方式比如工作、經商等等賺來的,是自己辛辛苦苦掙的血汗錢,這些資產的所有權完全屬於你家,這就是你家所謂的“所有者權益”;第二個來源就是你借來的,沒錢買實在不行就得借,生活還是要享受的嘛。這樣借來的東西雖然目前也增加了你家的資產,但畢竟還是要還的,你的錢還要流出去,這就是你家的“負債”。
舉個例子,比如目前房價猛於虎,咱老百姓收入低買不起房,可又要結婚買房,剛需嘛沒辦法,只能透過銀行貸款買,比如用這些年家裡積攢的血汗錢首付了30萬,貸款70萬,利息10萬,那麼你就有了一套30+70+10=110萬的房子,資產增加了110萬(在這裡,利息可以資本化,畢竟是購置房產,保值增值能力強);但這個房子目前並不是完全屬於你家的,你還要還貸款,連本帶利又增加了70+10=80萬的負債,你用自有資金首付的30萬,就是你家的所有者權益。
當然,這只是以家庭為主體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做的一個簡單解釋,實際企業當中的資產負債表因素眾多,還需要更詳細的理解學習。
-
3 # 故事我瞎編的
這個我可以解釋,哈哈。
先來個鋪墊,講講財務上的所有者權益是什麼。
企業是屬於投資者(即所有者)的,所以企業賬面的一切都是屬於企業所有者的,賬面的資產、負債全部都是所有者的。
所有者創辦企業,最關心的是什麼?肯定是真正屬於他的是什麼,即所有者權益。
所謂的所有者權益實際上指的是企業的“淨資產”,就是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餘權益。
鋪墊完畢,舉例來說明為什麼會有恆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舉例1:想象一下,一家剛成立的企業,它的一切都是空的,都是零。
對於投資者(即所有者)來說,他的所有者權益就是0。
首先這家企業的起步資金便是投資者(即所有者)創辦企業注入的資金1000萬,即實收資本。
那麼財務賬上就一筆賬:
借:銀行存款 1000萬
貸:實收資本 1000萬
現在對於這家企業來說,他的所有者權益就是賬面上的資產,即所有者權益=資產。
(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上就是:所有者權益為實收資本總共1000萬,所有者權益的表現形式便是存在銀行賬戶裡的1000萬。)
後來這家企業夠牛逼,不向銀行借款,也不拖欠供應商的錢,員工報銷當天給,員工工資當月發放,稅款也不用交(別管合不合理,總之,一切假設只為說明這家企業沒有任何負債產生。)
然後企業要買一批電腦100萬,好,買吧,銀行立刻支付。
那麼財務賬上就再多一筆賬:
借:固定資產 100萬
貸:銀行存款 900萬
現在對於這家企業來說,他的所有者權益就是賬面上的資產,即所有者權益=資產。
(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上就是:所有者權益為實收資本總共1000萬,所有者權益的表現形式便是存在銀行賬戶裡的900萬和買成100萬的電腦。)
再然後企業要舉行年會100萬,好,舉行吧,年會費用當即銀行支付。
那麼財務賬上就再多一筆
借:管理費用 100萬
貸:銀行存款 100萬
管理費用會結轉,最終會體現在資產負債表的未分配利潤裡,如下:
月結分錄 借:本年利潤 100萬
貸:管理費用 100萬
年底結轉本年利潤到未分配利潤裡 借:未分配利潤 100萬
貸:本年利潤 100萬
現在對於這家企業來說,他的所有者權益依舊就是賬面上的資產,即所有者權益=資產。
這筆賬比較有意思,也是需要著重解釋的:年會費用的支出導致所有者權益(最開始的實收資本)有一部分花掉了,以年會費用的形式支出了,這筆費用的消耗是所有者經營企業需要承擔的成本費用消耗,像員工辦公、工資支出,這些本身就會導致其所有者權益減少。
(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上就是:所有者權益為實收資本1000萬及未分配利潤-100萬,合計900萬,所有者權益的表現形式便是存在銀行賬戶裡的800萬和100萬的固定資產。)
好,到這裡我們繼續順著思路往下走:
企業再牛逼也架不住員工能花。
年底了,員工的獎金工資總共是1000萬。
財務一看,銀行賬戶只剩下800萬了,還差200萬怎麼辦?於是和員工商量,先發800萬。老闆已經在去銀行的路上了,等他借到了錢剩下的200萬馬上發。
好,財務於是記賬:
借:管理費用 1000萬
貸:銀行存款 800萬
應付職工薪酬 200萬
管理費用會結轉,最終會體現在資產負債表的未分配利潤裡,如下:
月結分錄 借:本年利潤 1000萬
貸:管理費用 1000萬
年底結轉本年利潤到未分配利潤裡 借:未分配利潤 1000萬
貸:本年利潤 1000萬
企業終於有了負債:200萬,欠員工的。
現在對於這家企業來說,他的所有者權益變成了賬面上的資產-負債,即所有者權益=資產-負債。
(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上就是:所有者權益為實收資本1000萬及未分配利潤-1100萬,合計-100萬,所有者權益的表現形式便是100萬的固定資產和欠員工的200萬工資。)
目前企業現狀是即使所有者可以把電腦原價賣出去來償還員工的工資,那也只夠償還100萬,還欠著員工的100萬呢,這便是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內涵,指的是所有者能夠真正擁有的淨資產。
綜上,是不是很好理解企業的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的“淨資產”,是指企業所有者真正擁有的部分,就是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餘權益。
即恆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資產-負債。
-------------------------------------------------------------
有人說,我還是不明白,我懂你說的那個理。我已經能理解:所有者權益=資產-負債了,可是為什麼會恆等呢?
那是因為在會計上有句話叫做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你的每筆科目都是這麼寫出來的。
對於企業,就是一張資產負債表來說,是從零開始的。
之後你記錄的每筆科目,借貸便是增減,一筆分錄的意義無非以下幾種:
1、資產增加,資產減少(用銀行存款買電腦)
借: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增加)
貸:銀行存款 (存款減少)
2、資產增加,負債增加(去銀行借款)
借:銀行存款 (存款增加)
貸:長期借款 (借款增加)
3、資產減少,所有者權益減少(比如支付員工工資)
借:管理費用-工資 (費用增加,最終導致未分配利潤減少,所有者權益減少)
貸:銀行存款 (存款減少)
等等,例子我舉不完,大家可以體會一下。。。。。。。。。。。。。。。
最後總結一下:
對於企業,或者一張資產負債表來說,都是從零開始的。
然後資產負債表上總共就三類科目:資產類、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
你寫的每一筆分錄借貸相等,每一筆分錄也逃脫不了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你從零寫成了一個資產負債表,我就問你:這種情況下,怎麼能不恆等?
-
4 # 悟空做財務
怎麼用通俗的方式解釋“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現在我就發表下我的看法吧。
1、在核算上來講,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個是一定成立的,因為複式記賬的原理就是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報表兩邊肯定是相等的。
那麼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一定是公司的資產是屬於債權人及股東享有嗎?他們的權利義務對等嗎?很顯然是不對等的 ,公司的資產肯定是由股東支配的,也就是說公司要有什麼要的資產,更體現於股東的思想意志,股東想要哪樣的資產,就可以支配哪樣的資產。換句話說,股東的投入的資金、向債權人借的資金全部用來滿足於股東的思想意志的,與債權人無關。那麼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在資料上對等,但在權利義務上還對等嗎?
3、從發展歷程來講,公司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關係。
創業型公司:這個階段的公司,因為本身處於初創期,公司人員、業務不穩定,產品根本不獲得市場認可,也就是說經營風險很大,公司沒有其他資金資源,此時公司資金全靠股東投入。此階段,可以近似的說“資產=所有者權益”。
成熟型公司:這個階段公司產品已經成熟,現金流良好,公司業務穩定,經營風險很小。此時我們可以說公司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因為經營風險小,利潤可觀,公司很好取得借款。
衰退型公司:這個階段公司所處行業已經衰落,產品嚴重落後滯銷,虧損擴大,不斷透過借債維持運營,此時我們可以說“資產=負債”,因為公司已經資不抵債了。
總結: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通俗的方式解釋只能說複試記賬下的借貸必相等的產物;但我們揭開表層的東西,背後是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含義的;不同的公司,不同行業以及處於不同發展期的位置,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理解都不一樣,這就是回答此類問題想要表達的。
-
5 # 王鋒說財稅
用生活例項解釋“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以我們日常生活中大家比較關心的買房為例,如果一套200萬的住宅,你想拿下它,用手裡辛辛苦苦攢了60萬去付首付,剩下的140萬正常是選擇按揭貸款的。
那麼,圍繞這套房子來說,你擁有的這套房子成交價200萬就是會計上所說的“資產”,這個“資產”只能代表這套房子歸你控制,你可以用來壟斷性地自己住或者出租以獲得收益,並不代表你真正擁有的財富。真正屬於你的財富還是你原來的60萬首付(即“所有者權益”),這個房子在你按揭貸款的時候,有70%的部分還屬於銀行的,就是“負債”。
另外舉個例子,假設你所有的錢都在兩張卡上,一張借記卡上的餘額是10萬,另外一張信用卡上刷了4萬。那麼你的會計等式可以表達為:資產(10萬)=負債(4萬)+所有者權益(6萬)。
學過會計的人很容易明白,外行人透過這個常識也不難理解。
對於一個公司來說,“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代表的是什麼?很多會計認為“所有者權益”就是代表公司的錢,這種理解很容易導致混亂。其實從“法人”角度來解釋,公司在法律上是個虛擬的人,即法人。法人是一個獨立的組織,和自然人一樣,也是個獨立的法律主體。
那麼這個“資產”是屬於“法人”的,即歸公司擁有。
“所有者權益”是歸股東所擁有,站在公司角度,其實是一種負債,欠股東的錢。
“負債”站在公司的角度來說,是欠債權人的資金。
以上內容摘自2018年12月17日本人釋出的文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身無分文與有200萬卻欠債200萬的區別》 -
6 # 天涯隨風嘌
怎麼用通俗的方式解釋“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舉個大家都能理解的栗子:
買房子大家都熟悉吧?再直白點,貸款買房。
假如一套房子價值500萬,這個500萬就是等式左邊的資產,你首付150萬,這個150萬就是等式右邊的所有者權益,也就是屬於你自己的,而剩餘的按揭350萬,就是所謂的負債,因為是你欠銀行的。這樣,你自己掏了150萬,向銀行借了350萬,從而就擁有了500萬的房子,然而這時候這套房子並不是完全屬於你的,你只擁有其中的30%,因為你自己只有150萬。
再說兩個極端的栗子!全款買房:同樣500萬的 房子,你正好有500萬,就一次性的付了,那麼你對外就沒有欠款,故而資產(房子)=所有者權益(全款)+負債(0)。而另一個極端就是500萬的房子,你自己一分錢都木有,結果就搞了個零首付,全向銀行借了,結果就變成了下面的等式資產(房子)=負債(零首付按揭)+所有者權益(0)。這時候你已經把你的 註冊資本全虧光了!
當然,如果你已經資不抵債,也就是說負債大於資產的情況下,買房子這種例子也就不太適用了,但是我想透過上面的栗子,大家對於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應該也有了大概的印象了吧!
很多看起來很專業的名詞,一旦用了通俗的栗子,也就不是那麼太難懂了,大家覺得呢?
回覆列表
這裡就不摘抄會計教材中的釋義,直接上乾貨:
首先我們來看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分別是什麼。
資產:現金,銀行存款,存貨這些都算資產,他們有個共同特點,就是能給我們帶來收益。所以我們可以把資產簡單地理解為“能為我們帶來錢的東西”
負債:借款,應交付的稅費這些都算負債,他們也有個共同特點,就是會讓我們的錢流出去。所以我們也可以把負債簡單理解為”將錢從我們口袋裡拿走的東西”
所有者權益:實收資本,未分配利潤這些都算權益,我們可以將它簡單理解為自己辛苦積攢下來的錢。 現在來看下圖:
我們將錢袋,銀行和存錢罐分別想象成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那麼,我們可以進一步設想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公司剛成立時,一窮二白,只有靠自己辛苦存下的錢去買資產,於是有了
即“資產=所有者權益”。因為資產能給我們帶來錢,所以一段時間後我們已能月入百元,離我們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又近了一步。所以我們就會想,怎樣才能買更多的資產呢?這時候銀行找上了我們,說“我借你些錢,這樣你就有錢了,你只需每月給我利息,到期還我本錢就行。這樣我們都是雙贏,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於是又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