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阿進77

    堯禪位於舜,舜禪位於禹,禹傳位於啟。堯殺鯀,鯀生禹,禹生啟。

    堯(約前2188—前2067年),姬姓,伊祁氏,名放勳,夏族(阪泉之戰後改稱華夏族);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帝嚳之子,母為慶都。出生於伊祁山(今河北保定順平縣)。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初封陶侯,輔佐帝摯。十五歲,封為唐侯,號為陶唐氏。二十歲,正式即位,建立古唐朝;定都平陽。團結親族,聯合友邦,征討四夷,統一中原。富而不驕,貴而不舒。主政期間,派鯀治水,制定曆法,整飭百官。在位70年時,遍訪天下賢士,得到大舜,並把帝位傳給了舜。

    讓位二十八年後,崩於成陽,葬於谷林(山東省鄄城縣),諡號為堯,史稱唐堯、帝堯、大堯。

    舜(約公元前2187- 約公元前2067),黃帝八世孫。姚姓始祖,又名重華。上古時期華夏部落首領。《古今姓氏書辯證》和《通志·氏族略》記載:"虞有兩姓,曰姚曰媯。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媯水之居而姓媯。故姚恢改姓為媯, 而媯皓又改姓為姚,知姚與媯可通.......”姚墟位於今河南濮陽市濮陽縣,故舜帝是今河南濮陽人。

    建立有虞國(今河南商丘市虞城縣)。即位之後,虛懷納諫,懲罰奸佞,流放四凶(共工、獾兜、三苗、鯀);任賢使能,百業興旺(皋陶管理五刑,大禹治理水利、后稷主管農業、契主管五教),開創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成為中原地區最強大的部落聯盟首領。晚年聽從四嶽的安排和建議,禪位於大禹,乘車巡行天下,卒於蒼梧郡,葬於九嶷山(零陵),諡號為舜,史稱帝舜、虞舜、舜帝。

    舜帝是中華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記》所載:"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稱為“德為先,重教化”,成為推動由野蠻走向文明的歷史轉捩時期的重要推手,成為中華文化三座里程碑之一。

    鯀[gǔn] ,中國漢族上古時代神話傳說人物。姓姒,字熙,有崇氏,帝顓頊之子。鯀是大禹的父親,有崇部落的首領,曾經治理洪水長達九年,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勞苦功高。一說因鯀與堯之子丹朱、舜爭部落聯盟共主之位失敗而被堯流放至羽山;一說是“堯令祝融殺鯀於羽山”,總之,鯀葬身於羽山,是一個悲劇色彩濃厚的治水英雄。

    禹,夏后氏、姒姓,名文命或禹,字(高)密。史稱大禹、帝禹、神禹,為夏后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歷史治水名人。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但也有說法認為禹應為顓頊六世孫)。其父名鯀,被帝堯封於崇,為伯爵,世稱“崇伯鯀”或“崇伯”,其母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傳,禹治理洪水有功,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在諸侯的擁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國號夏。並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他是中國古代傳說時代與伏羲、黃帝比肩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九州 、奠定夏朝。後人稱他為大禹。禹死後安葬於會稽山上(今浙江紹興),仍存禹廟、禹陵、禹祠。從夏啟開始歷代帝王大都來禹陵祭祀他。

    啟(前2084年-前2006年),也稱夏啟、帝啟、夏後啟、夏王啟,他是禹的兒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其母是塗山氏族的女子。兒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據《竹書紀年》,帝夏啟王在位39年,約78歲駕崩。

    啟在禹死後,取代伯益繼位。他放棄陽翟(今河南禹州),西遷到大夏(今汾澮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此後,又透過甘之戰,擊敗強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華夏族內的反對勢力。但同時,夏啟也“荒於音樂和飲食”。在位晚期,發生了武觀之亂,以至政局動盪。他一生四處征戰,最終病死,葬於安邑附近。武則天改國號周時,追尊啟為齊聖皇帝。

    關於禹傳啟的傳說,文獻中的記載是很不一致的,但都反映出“公天下”向“家天下”的轉變,亦是軍事民主選舉制(禪讓制)向君主世襲制的轉化。這是一個漫長複雜的過程,在啟死後還繼續進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20平的新房要裝修了,兒童房用什麼牌子的油漆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