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中嘉和腫瘤科普
-
2 # 乳腺科楊紅星醫生
我是三甲醫院乳腺科主治醫師,長期從事乳腺癌的臨床診治工作。在臨床上經常從事乳腺癌的穿刺診斷。
一、乳腺癌穿刺針的原理?為什麼不會導致轉移擴散?
乳腺癌的穿刺針是採用空芯針的密閉系統。當空芯針穿刺進入癌組織時,激發穿刺針,將癌組織吸取進密閉的空芯空間裡,與外界不相通,穿刺針抽出面板隧道的時候,癌組織與正常組織無接觸,不會導致癌細胞擴散。
下圖所示就是穿刺抽取出來的癌組織。
下圖為穿刺取出的標本。
組織標本,完全可以滿足診斷,免疫組化等治療所需要的重要資訊。可以不透過手術就知道腫塊的性質,分型,對治療有指導作用。
二、哪些乳腺癌患者需要穿刺?
當乳腺癌的腫塊較大,或者腋窩淋巴結有轉移,或者需要行新輔助化療等情況的時候,都需要穿刺病理診斷。
如下圖所示的患者,腫塊約10釐米,直接手術的話很難將腫瘤完整切除。因此,需要穿刺活檢,定性之後先進行化療,腫塊縮小後再行手術治療。
-
3 # 乳腺科王醫生
理論上講,任何對癌、瘤的刺激,包括針刺、切除、取活組織和其他檢查都可能造成癌細胞的脫落和擴散。穿刺時反覆穿刺腫瘤,可能會使針道中沾染少量癌細胞。那麼這種結果會不會導致癌症的擴散呢?
目前針對乳腺的術前診斷的金標準就是穿刺或者活檢病理。那麼相對於活檢,穿刺具有它的優越性,創傷小,避免不必要的手術。目前的手段有細針穿刺,空心針穿刺和麥默通微創活檢。細針穿刺因為組織量少會導致漏診,麥默通有很多地方沒有常規。最常見的就是空心針穿刺。患者認為的空心針穿刺導致的癌細胞擴散醫學上叫做針道種植。
乳腺癌細胞針道種植的概念:
(1)將穿刺活組織檢查針道製作成連續的病理切片,在形態學上,穿刺針道上可以發現瘢痕組織、成纖維組織、肉芽組織增生、異物鉅細胞反應、脂肪壞死或組織出血;
(2)在穿刺針道內或緊鄰穿刺針道,可以發現單個腫瘤細胞、細胞團或者組織碎片,在形態學上與原發腫瘤保持一致;
(3)移位的細胞或者組織碎片相對獨立,周圍無基底膜和乳腺間質包繞。
那麼針對患者所擔心的問題,同時也是我們關心的問題。國內國外學者進行了很多回顧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但是目前仍然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縱觀近20年來針對空心針穿刺術後針道種植開展的相關研究,可以發現入組的病例相對較少,個案報道和回顧性分析較多,缺少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既往的研究表明,CNB術後存在針道種植,但針道種植不增加乳腺癌術後區域性複發率,也不影響患者總生存。
因此,在目前看來,空心針穿刺是安全的,是可以選擇的。空心針穿刺為術前新輔助化療或內分泌提供了強有力證據,提高保乳率,新輔助達到治癒,甚至避免了一些乳腺癌手術。
回覆列表
乳腺癌目前已經成為威脅女性健康的第一殺手,無時不刻在影響著女性的生命,但是如果能在乳腺癌的早期就把它揪出來,針對於部分乳腺癌早期患者可以達到治癒的治療效果。所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也是尤為重要,可以極大的提高患者的生存期,降低復發機率。
我們都知道,透過B超、X線、CT、核磁是最常見的幾種醫學檢查手段,基本上可以確定疾病。但是單憑影像學結果是無法判斷病理分型及有無突變等具體情況,使得後續治療也會變得迷茫,而病理學結果可以對疾病進行全面而深入的“解讀”,因而能更好地指導治療,因此穿刺活檢得到的“病理學結果”,這被成為診斷的“金標準”。
既然穿刺活檢如此神通廣大,為什麼很多患者還是對其持抗拒態度呢?分析其原因可能:一方面是因為懼怕,另一方面是擔心穿刺會扎破腫瘤、刺激腫瘤,導致轉移擴散。
穿刺真會帶來擴散轉移風險?
國內外大量的研究證明,穿刺造成擴散轉移的風險低於千分之幾,屬於極低機率的罕見事件,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當然,這一風險確實無法降低為0,因為也存在極個別特殊情況。
大家之所以會認為穿刺會造成腫瘤轉移,是因為以前的防癌篩查沒那麼普及,影像檢查沒有那麼完善,對癌症的認識也不夠,很多患者確診癌症的時候已經是中晚期了,而這個時候做穿刺很多病情都處在加速惡化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會錯誤地聯想為“是做穿刺導致了腫瘤轉移”。
國外曾有大量對接受過穿刺針活檢的乳腺癌患者的隨訪研究,時間最長達15年,結果發現,穿刺針活檢後2周內進行手術治療並不會降低患者的生存率。目前,也沒有證據證實穿刺針活檢後延期1個月內手術會對患者不利。也就是說,如果能夠在診斷後早期合理治療,如在活檢2周內進行手術切除,術後再合理地化療或者配合內分泌治療,腫瘤擴散轉移的風險是可以透過治療來抵消的。
綜上所述,穿刺是安全可信賴的,如果經醫生評估確有穿刺需求,切勿盲目恐懼和抗拒,穿刺有助於疾病的診斷分型,為接下來的治療方案提供紮實的基礎,不要懼怕,相信醫生,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