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歡喜李婷
-
2 # 佛系人生情感驛站
說到應該先孝敬父母還是應該先攢錢等以後再孝敬父母,這個問題也正是我最近跟身邊人一起探討的內容。
我作為一名85後,可以說是年齡不大不小,對事情的看法也許不一定對,但是絕對是真實的發自內心的。
以前年紀小,思想各方面不太成熟的時候,經常說“等以後長大了,掙錢了,怎樣怎樣去孝敬父母,給父母買大房子,僱保姆,帶他們全國旅遊……”但是長大了以後雖然孝敬父母的心依然沒改變,可是自己並沒有如想象中那樣掙到很多錢,也經常告訴自己先將就一下等過一段時間,有錢了再給父母如何如何……
直到有一天,表姐哭著說,還沒來得及用自己掙的錢,孝敬媽媽,媽媽就不在了……這時候我才感覺到,孝敬父母不能再等了,現在人生命脆弱,誰也無法預料到未來會發生什麼,不能等到父母離去了,再傷心,應該珍惜現在的每一個可能跟父母團聚的時刻,儘自己可能孝敬父母。哪怕給父母的並不多也比父母不在了後悔要好,自少自己用心過。
不知道大家怎麼想呢。
-
3 # 靈凌黎
存錢跟孝敬父母好像沒有衝突吧。在父母身邊的話,多跟他們交流多瞭解他們的需求。不在父母身邊的要經常打電話,有時間多回去看看。一般的父母都是希望子女過的好,不會伸手為孩子要錢的,相反他們還會節約,為子女減輕負擔。這就是我們中國的父母。
-
4 # 新鮮小排骨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片面的講,我覺得先孝順父母吧,你都中年了,那你的父母起碼也到花甲之年了。儘管現代社會我們的物質生活有所提高,壽命相比八九十年代有所延長,但生命的脆弱有時候讓你難以想象。理性一點講,如果你工資待遇豐厚,可以邊存錢邊孝敬老人,兩者都不耽誤。可如果你薪水微薄,可以多讀書增長自己的知識技能,同時好好孝敬父母。他日父母歸天,你不會後悔自己曾經如此薄情,也不會遺憾自己未能盡孝。踏實的內心加上你日積月累的知識儲備,總有一天,你也會發出耀眼之光。
-
5 # 情感故事計劃
【問答13】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有個共識:
孝順父母和存錢,並無衝突。衝突的是養父母和存錢,但是你不能不給父母吃喝,一味去存錢吧!
所以,這個問題的核心應該是,什麼是孝順。
孝順自然不只是贍養,這個是義務。跟有錢沒錢,沒有關係。
然而孝順不是,保健品,物質層次上的付出。孝順,應該是關心,惦記,態度好。
我想,這個不會用多少錢吧!
有心處,處處是孝順。就像我們的童年,沒有變形金剛,沒有肯德基,父母的愛,就是最好的呵護。
沒有心,錢多隻是續命而已,圖個“孝”的虛名。
-
6 # 瓊玉23
當然是先孝敬父母!花錢和存錢都應是以人為本!父母養育了我們,為兒女操勞一生,等晚年需要頤養天年時,我們卻都把錢存起來,像話嗎?我們趁父母有生之年好好孝敬還唯恐來不及呢!怎能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待"而讓做兒女的悔不當初呢?試想,當我們嗷嗷待哺時,父母卻忙於存錢而不管我們的死活,我們還能茁壯成長嗎?等我們受教育時,父母又為存錢而不捨得攻我們讀書,哪有我們的今天!所以,天下沒有比孝道更大的事了!趁父母能吃,我們給他們吃最好的;趁父母能動,我們帶他們去看世界!我們當盡最大努力對父母盡孝!這是倫理!更是天理!
-
7 # 燕子寫人生
我覺得存錢和孝敬父母並不衝突啊!
首先,父母是一直需要孝敬的,不需要先後順序,不是說我們到了中年才開始孝敬,大家說對嗎?
其次,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哪兒哪兒都需要花錢,存錢確實很必要。但你存錢肯定不都是為了孝敬父母。現在中年人一代的父母,很多都是吃過苦受過窮的,大多比較節儉,你的孝敬不需要花很多錢。
父母們更需要兒孫繞膝,子女陪伴,多陪他們說說話比經常不見人影兒只給錢孝順多了。人上了年紀都喜歡熱鬧,更願意自己的孩子們多回家看看。
在能力允許的範圍內帶父母旅遊散心、品嚐美食未嘗不可,如果沒那麼多閒錢,父母也不會怪你,因為好多老人是不喜歡動彈的,只願意一輩子呆在生活的地方。
最後想說的是,存錢什麼時候都可以,孝敬父母越早越好。孝心大多不在錢上,而在心上。如果老人生了大病,你現在存錢早晚了。
人常說子欲孝而親不在,希望每對父母在健健康康的時候都能被子女陪伴,也希望每位子女時時刻刻不忘孝敬父母!
-
8 # 王洋培訓課堂
孝敬父母為上,作為一個80後深深的對這有著感悟!那一年我18歲在廣東打拼,年少無知,聽不進父母的話,我當初也是想著出人頭地,拼出一方事業,榮歸故里!可外面那有自己想的那麼簡單!每年吃住,房租費都壓的自己苦不堪言,別提存下多少錢了,在談個女朋友-過年都不敢回家藉口,太忙!是太忙嗎?沒錢怎麼回去過年!今年接到家裡的電話,媽打過來的,爸得了肺癌-還是晚期!頓覺得天塌了,自己整天沒睡著,想著想著莫名的哭了,想著想著莫名的笑了,所以孝敬父母為上,別像我一樣,不懂珍惜,最後後悔的只有自己當初不為何對父母好一點!錢是賺不完的,別再拿打拼事業為藉口--
-
9 # 隔壁老王的經典故事
謝謝邀請,我覺得這個問題兩者並沒有太大的關聯,孝敬父母和存錢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不是說給錢就是孝敬父母,只能說給錢只是孝敬父母的一種方式,中國曆來講究孝道,百善孝為先,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育我們長大,為我們花了無數的心血,我們孝敬父母應該是在我們出入社會參加工作就開始。而不是要等我們存夠錢之後才想著要去孝敬父母。
父母為了我們付出了很多,到老了父母也不是希望我們能給他們多少錢,難道一個月幾百或者是幾千的給父母這樣就叫做孝敬父母了嗎?父母希望我們給他們的是安心和陪伴。我們的健康,包括喜怒安樂都會影響到父母,婚姻,工作,他們的孫子都是父母需要擔心的事情,我們要給父母安心就是要自己首先要身體健康,有個美滿的婚姻和給他們生個大胖孫子,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給予父母的,只有這些才會使得他們安心。
父母也不是需要我們給予他們什麼大富大貴的生活,平安和健康是老人們最期望的,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開開心心的生活是天下所有父母最為期待的,我們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最應該給予他們的是這些東西,而不是每個月要給個幾百或者是幾千的養老生活費,錢財對於老人們來說,他們已經老了,一個月也花不了多少錢,錢這個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對於老人們來說沒有多大的意義。
-
10 # 一個人的聖經
問出這樣的問題,一定是這兩方在生活中出現了衝突,一個是往小家裡存錢,一個為大家傷錢,本質上不是錢和情的問題,而是大家和小家的利益取捨問題。
先從小家看,中年家庭,兩個成年人體力、精力、經驗都處於較高的水平,是奮鬥的年紀,收入也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存錢是非常好的習慣,可以幫助家庭抵禦風險,提高生活品質,所以存錢十分必要。
當然,他們同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上有老下有小,孩子的教育需要長期投入,老人年紀越來越大,醫療支出一定呈上升趨勢,而中年人本身也越來越接近職場的天花板,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許多焦慮。
有人說,“成年人所有的底氣都是錢給的”,確實反映了大部分人的心聲。有錢,孩子才能不輸在起跑線上,有錢,自己才活的體面,有錢,父母臉上才有光,才不必擔心老無所依,拖累孩子。錢可以給人自尊,自信。
下面,我們來說孝敬老人。孝敬老人分先後嗎?我覺得是不分的,但孝敬老人卻有方式手段的區別,你一窮二白,給父母勤打個電話在父母眼裡是孝敬,你大富大貴父母跟著你錦衣玉食,也是孝敬,所以,孝敬的概念是很寬泛的,關鍵在於,你認為的孝敬是什麼。
孝敬父母,適可而止,取決於你的能力,你月薪一萬,養家養娃還貸吃住花去8000,剩下2千你覺得應該孝敬父母,還是先存起來?父母如果急缺錢,生病住院,我覺得別說那2000,出入借錢也得醫病,如果父母健康,手頭寬裕,你又何必打腫臉充胖子呢?這不叫不孝順,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好,不讓父母擔心,也是一種孝敬。
表孝心,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呢,不要覺得孝敬只能用錢,那樣孝敬就太狹隘了。
總結一下,一,中年家庭存錢是第一位的,不存錢有什麼能力孝敬父母?二,孝敬的方式很多,不一定只能談錢;第三,存錢和孝敬並不衝突,可以一邊存錢一邊行孝,如何行孝取決於你的能力和跟父母的感情,不建議打腫臉充胖子,或者跟原生家庭羈絆太深,畢竟,夫妻感情是第一位的,小家也應該是你的生活重心。
回覆列表
對於中年家庭 孝敬父母與存錢
個人認為這兩個問題並沒有什麼衝突,孝敬父母並不是說我們要拿多少錢給他們,當然也不是說我們就一份錢也不給,這種也是不行的,只是說在我們能力範圍之內多多少少要拿一點,相信大多父母並不是要我們給他多少錢,她們是希望我們多關心一下,多陪伴一下,平常有身體方面的不舒服有我們在身邊照顧一下,在兒子孫子我們身邊安度晚,年這樣父母就很開心了。
對於存錢,在我們出去必要的生活開銷以外,可以把餘下的錢存起來,這樣對我們整個家庭也多了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