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伊耆角木

    改遺詔的可能性極低,但偽造遺詔的可能性其實還是很大的。我個人認為康熙死時未留遺詔,雍正搶登皇位,隨後偽造遺詔證明合法性的可能性比較大。

    一般認為雍正奪嫡有三種可能。遵詔繼位說、矯詔篡位說、無詔奪位說。這三種說法我個人認為無詔奪位說比較可信。因為矯詔的說法講不通,而遵詔的說法又有疑點。

    先說那個改遺詔的事情,這個民間傳說康熙臨終前留下“傳位十四子”的遺詔,雍正串通隆科多,把“十”改成“於”於是順利繼位。這個說法不靠譜的地方就在於古代正式場合寫“於”字都是寫成“於”,這是沒法改的。另外,從現在公佈的康熙遺詔可以看出,寫的是“雍親王皇四子胤禛”全稱帶名字,根本不能改。所以這種說法只能是民間故事。

    那有遺詔公佈是否說明康熙真的傳位給了胤禛呢?其實還真不一定。因為根據《清實錄》記載,有好幾個疑點。

    第一、康熙死後,京城九門戒嚴;第二、遺詔分滿漢兩個文字,康熙死後當天滿文字即公佈,而漢文字的公佈卻在七天以後;第三,隆科多在康熙死後備受雍正重用,但最後卻被治四十一項重罪,死於禁所。

    先說說第二點,其實為什麼一定要在原有的遺詔上改呢?如果真的掌了權完全可以重新寫啊,寫遺詔的紙和玉璽又不是找不到。這就是為什麼滿文字可以及時公佈而漢文字卻不行的道理,其實這就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遺詔都是雍正繼位後所寫,之所以滿文字可以先出現,而漢文字要遲七天,因為滿文字有模板而漢文字要現編!滿文字的遺詔模板是什麼?就是順治的滿文遺詔,很簡單,改個名字就行。而漢文字不行,因為順治死後的漢文遺詔是一份罪己詔,詳細闡述了自己一生的罪過,這個沒辦法改。康熙和順治情況完全不一樣。所以寫一份漢文遺詔需要字斟句酌,又擔心被人找到破綻,所以要延遲很多天。

    然後就說說隆科多了。隆科多在康熙在位時的職務是理藩院尚書兼步軍統領(也就是俗稱的九門提督,掌管京城佈防)。而康熙一死,雍正立刻加封隆科多一等公(異姓功臣可獲得的最高爵位),吏部尚書(六部尚書之首),與大學士馬齊一同總理事務。不久又加封太保(三公之一,正一品),可以不經奏請,任意選拔官員,所受榮寵一時無二。而且他是清朝唯一一個被皇帝稱為“舅舅”的大臣,可以被皇帝叫舅舅,這是什麼樣的地位?他究竟是有什麼功勞?唯一能想到的只有擁立之功了。而以他在康熙死前的職務,能起到的作用正是京城九門的佈防,而康熙死後也確實京城戒嚴了。難道這一切只是巧合?更重要的是,如此備受榮寵的隆科多,竟然在五年後就被全盤否定,定了四十一項大罪,瞬間成為第一大罪人。這又是為什麼?為什麼雍正要對他下死手,難道真的不是卸磨殺驢,殺人滅口嗎?

    所以說,雍正繼位本身就是充滿疑問,所以才一直被稱為清朝幾大疑案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史學家們也一直在研究。如果僅僅憑一份遺詔就說他一定是遵照康熙的本意繼位,或是因為一個無聊的民間傳說就覺得他是改了遺詔,都難免把複雜事情簡單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歸去來兮辭中以字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