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愚叟抱甕

    《易經》再過去教課中有,為何現在一點沒有?

    的確,你問的這個問題確實是一個明擺著的實際問題,不能避開不談。

    在過去,《易經》所以被稱為眾經之首,是因為它不但有邏輯的哲學理論,而且還有未到先知的深奧功能。所以一直被大儒學者們青睞,幾千年來直至中華民國時期盛行不衰。

    在過去,由於絕大多數的大儒孔子孟子,老子莊子,朱熹,墨子荀子,韓非,董仲舒,王充,程頤...黃宗羲...等等很多大家的介入,各個朝代有何理由不把教授當作主要課程。

    中國在解放後,被帝國主義蹂躪的千瘡百孔,黨和國家領導全華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一直多少年為恢復元氣,奮力解決飢餓問題。

    在這貧困之際,國家內部矛盾國際外部矛盾交加,真如”風雨欲來風滿樓,黑雲壓城城欲摧。”

    在三面紅旗飛速快跑的政策方針指引下,儒家思想就顯得步履蹣跚。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教導學子們學習儒家。

    由於《易經》蘊涵著一種預測學術思想,一些江湖術士乘機而入,打著周易預測的幌子,招搖撞騙,使《易經》本來有學術的東西變了味,被披上了濃重迷信的外衣。

    國家因此開始禁令剿堵,打著周易預測旗號的術士也會自圓其說,遁詞種種。這又使禁而不止,甚至真正懂得《易經》的人,也感到無所適從,缺乏宣講之力。

    最近幾年,改革激進,百家爭鳴。一些高等院校畢竟實力雄厚,知識淵博。不乏一些《易經》中的語辭如”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等等的一些標語發揚傳統文化精神。

    《易經》經歷坎坷延續到今天。由於《易經》本人隱晦難懂,開始也只能在高等院校的課程中極少出現,因為沒有哪一種不是正式學科而在教科書中大量出現的。

    那麼初級的,中級的學校教學的課綱不出現《易經》之學術,在現在看來就不足為怪了。首先初級中級教師懂得易理的人非常少,否則傳授歪曲,就不免貽笑大方了。

  • 2 # 馬到成功148659402

    可是從清末至民國時期,以及當代,學生學習科目繁多,小學語文,數學,英語,自然,體音美,到了初中增加地理,政治,生物,理化,還有課外補習班,柔道,空手道,跆拳道,形體舞蹈,表演什麼的……

    現在一切都是以實用為主,是養家餬口,安身立命之學,講究速成,現在人比較現實,為生活而奮鬥!而《易經》長篇鴻論,一般語文課本容量有限,承載不下,同時現在的一些年輕教師自己也知之甚少,所謂以其昏昏,安能使人昭昭?《易經》不是一天二天能領悟通曉的,除非家學,但老人也不會鼓勵子孫去學習研究的!

    象《論語》,《三字經》,《增廣賢文》,《弟子規》等通俗易懂的文章更容易進入教科書!

    這是個人淺見!

  • 3 # 李保正聊易室

    《易經》在現代教科書中,並非隻字不提,小學語文課本中,就將《易經》乾、坤二卦《大象傳》中二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和卄四節氣歌訣置於一課,列為必誦之句。

    不僅如此,清華大學還把上述二句關鍵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校訓,延續百年至今。

    另外,源於《易經》的成語如:“觸類旁通”、“進德修業”、“安不忘危”、“閉關鎖國”、“不速之客”、“否極泰來”、“魚貫而入”、“錯綜複雜”、“待機而動”、“鼎新革故”、“遏惡揚善”、“匪夷所思”、“夫妻反目”、“革命反正”、“寒來暑往”、“虎視眈耽”、“見機行事”、“樂天知命”、“能屈能伸”、“滅頂之災”、“謙謙君孑”、“群龍無首”、“殊途同歸”、“突如其來”、“物以類聚”、“小怨大誡”等等成語,在小學至大學的語文、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甚至數學、物理、化學等教科書中,俯拾皆是。

    只是因《易經》(或稱《周易》),是一部披著占筮外衣的哲學著作,其哲學內涵沒有明白直接敘述,有些哲理還是透過六十四卦爻象及其變化的象數語言表達,,很多文字還很艱澀難懂,所以不宜整篇作教科書課目而已。

    但在小學、中學、大學的文科甚至理工科的教科書中,都可看到《易經》的“居安思危”、“物極必返”、““盛極必衰”、“謙虛謹慎”、“同心團結”、”韜光養晦”等等影響。

  • 4 # 貴龍時空學

    看到這個標題,不禁撫案而起,黯然不語,深深感覺到《易經》類傳統術數,任重道遠,坎坷曲折,關鍵在於能否用科學來解釋他的原理、應用、意義。

    一、科學、迷信;正方、反方

    前幾年,香港組織進行了一次關於《易經》術數文化的科學與迷信的擂臺大賽,正方是內地號稱反偽鬥士的“四大金剛”于光遠、何作庥、郭正誼、司馬南;反方則是內地和香港的著名術學大師,雙方口槍辱劍,劍拔弩張,最後竟然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略為被動的反方竟然踢腿伸腰,似乎要上演武打動作,而正方來了個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1、科學和迷信在人們的潛意識中優劣、高下已分;下方和反方在主辦方的宣傳中是非、褒貶已定;戴著有色眼睛看《易經》,這是社會上人們的普遍認識。

    2、正方即科學一方,我們有理由懷疑:四位教授對《易經》術數文化的知識的科學水平達到什麼程度?我曾經仔細閱讀過四位教授的書籍,只有一位教授應用文革式的方法和口氣對《易經》提出否定意見,科學的結論必須由科學做出,但是必須是對應的科學家而不是的任意科學家。

    3、反方即迷信一方,必須堅決強調:有理走遍天下,動武寸步難行,即然有100%準確率的大師、真神真靈的賽孔明,何不心平氣和、據理力爭。

    二、弘揚國學、任重道遠

    毛主席說過:“科學的大道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崎嶇的山路可以攀登”,高度準確概括了科學發展的坎坷曲折,艱難險阻,而《易經》術數文化更加五籌,需要大家從多個方面精鑽細研、深入發展:

    1、科學解釋《易經》術數類傳統文化。

    2、辨別《易經》和《周易》的本質不同;《易經》是演繹、推斷事物運動變化的科學,而《周易》是主觀臆斷、咬文嚼字的小品類的文章;《周易》文化的遍地開花、四處氾濫,正是造成《易經》明珠暗投、大術蒙塵的原因之一。

    3、打倒固步自封、腐朽沒落的舊的術學觀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新的理論。

    4、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決杜絕以易騙錢的行為。

    種種跡象表明:華人對《易經》術數文化的認識還停留在迷信、唯心、神學、玄學等等水平面,我們必須應用科學解釋《易經》,才能光明正大的編入現代教科書中,同時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宣傳、學習、應用《易經》文化的高潮,服務社會,造福民眾。

  • 5 # 貓臉先生的野望

    不是無用,而是經歷的時間久了,太神秘讓人看不清楚了。

    教的事後費足了勁兒,也未必能把自己體悟到的精髓傳達出來。一不小心還容易走偏。

    在古代易經作為儒家的經典,旨在借易經宣揚儒家的道德規範。比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比如,一陰一陽之謂道。比如,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可古人也並不是按照儒家的希望那樣按照易經參悟大道,修身養性。反而不少人打著深研易經的幌子招搖撞騙。就連易學大師最後流傳的故事也一定是預測世事是多麼多麼的準。讓人誤解。

    所以,我們現在不學易經,不是因為它不好,而是因為我們要速成和效率。而易經操作起來很不易。如此而已。

  • 6 # 北京風雷

    謝邀!易經是一門綱領性的綜合學科,歸納總結了人們對宇宙的所有認識,用句時髦的話來說,就是大資料的概念,一般人的大腦算力很難跟上,歷史上能有所成就的也就那麼幾個人。大部分人即使學了最多也只能領略其中一部分,跟現代教科書的分科相比,易經的知識體系更加含混,所以才有“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說法。如今,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如果把國家比做一臺大機器,社會需要更多的則是螺絲釘、螺絲帽以及各種專才。再比如,一臺電腦不管是雙核四核還是八核也就一個CPU,其它的都是外輔。當然,這些思維都是前工業化的產物:把人按機器零件來分工,進行培養。也許,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發展起來,這種分工方式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區塊鏈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像大腦的一個神經元細胞,各自發揮著自己的獨特算力,可能社會分工方式也會改變了。到時候教科書或許會重新迴歸到易經的思維模式上來。畢竟,人不是機器零件,“人人一太極,物物一太極”,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 7 # 味哎兒

    兩大因素所致:

    一是,現學校學院全由仿清華北大起來的,歐式。古中國書院式滅絕。

    一是,流洋學仔不懂中國內涵,棄都來不急,怎懇拜師學易。無師身傳,如中醫真傳失蹤,僅讀書學醫,假偽騙遍地。

    歐式科技用數理化電原子分辨一切,易分辨一切可不用了。

    兩者相比僅易可宏觀微觀並進,科技微觀達更微觀而細緻,雖返宏觀不可行,政治可把幄,仍未失去,僅分工專攻單項了而已,反呈更社會化大分工建構了,此為建社會,並不是建國家。

    從而可見:

    中國式是建國家,國家內有社會。

    歐洲式是建社會,社會構成國家。

    呈,中心,重心,點抉擇不同。

    本質是意識形態不同造成促成的:

    中式,人群整體內有各個不同具體個人存在,即,大家庭制。

    歐式,具體個體個人組成人群整體形式,所以,契約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覺得張一山演技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