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與生活交朋友
-
2 # 月夜luck
諸葛亮可以藉助天氣的變化來打仗,也可以在兵臨城下的時候,氣定神閒的彈琴,可見他在打仗上有出色的才能。諸葛亮生平所學甚廣,他一定會挑選一個徒弟來繼承。相信很多人都不理解,他將所學傳給了投降的姜維,而不是親兒子諸葛瞻。其實諸葛亮的理由很簡單。
諸葛亮是蜀漢的功臣,當初隆中對,他為劉備籌謀,隨後東征西討總算是佔據蜀中,成就了蜀漢。本來劉備的江山前景大好,可是因為關羽的原因丟了荊州,而劉備匆忙為他報仇,折損了大半蜀軍,最終無奈之下,諸葛亮只能帶著剩下的蜀軍開始了漫漫北伐之路。然而北伐未成,諸葛亮就死了。
臨終的時候,諸葛亮希望姜維能夠替自己完成統一大業,於是將兵法都教給了他,諸葛亮此舉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說,諸葛瞻是一個沒本事的人。當年綿竹一戰中,本來蜀漢佔據優勢,但是諸葛瞻卻硬生生將一場勝仗給打敗了,可見他不堪大用。這個說法其實也是錯誤的,諸葛瞻雖然年紀小,但是卻受到父親的悉心教導,堪稱神童。同時諸葛瞻曾建議諸葛恪不要攻打魏國,結果諸葛恪不聽勸阻,丟了性命。由此可見,如果他能給繼承父親的衣缽,那麼將來也會大有作為。
也有人認為諸葛家在蜀漢的地位權力太大了,很容易引起劉禪的猜疑,恐怕會落的滅門的悽慘下場,因此諸葛亮不希望諸葛瞻太有出息。但真實歷史上,劉禪對他十分敬重,而且從不猜疑,所以諸葛亮應該是沒有這樣的顧慮的。
其實諸葛亮在培養諸葛瞻之前,曾栽培過諸葛喬。那時候黃夫人一直沒能為他生下兒子,所以諸葛亮從哥哥那裡要了養子諸葛喬。對於諸葛喬的管教,諸葛亮可以說是傾盡所有,可惜天妒英才,諸葛喬25歲就病逝了。如果不是黃夫人生下諸葛瞻,恐怕諸葛亮的心裡打擊會很大。
諸葛亮之所以沒能像教導諸葛喬那樣教育自己的兒子,主要還是因為沒時間。當時劉備去世了,整個蜀漢都全靠他一人撐著,再加上他凡事都親力親為,所以難免對兒子有所疏忽。諸葛亮去世的時候,兒子才八歲,他臨終前給兄長去信,提到諸葛瞻太年輕,雖然聰明,但是經驗太少,如果學習了他的本事,恐怕日後會驕傲自大,難免惹禍上身。這才是諸葛亮傳授姜維所學的真正原因。
結語:這麼簡單的理由,是很多人都忽視的,這麼小的孩子,再聰明也很難將諸葛亮畢生所學都掌握,因此姜維更合適一些。諸葛亮作為蜀漢的謀臣,他一心鋪在蜀漢,他雖然權力大,卻從不偏私自己的家人。他本可以一死了之,但是為了蜀漢,他寧可將自己的所學傳給外人,也不留給兒子,正突顯了他高風亮節的品質。如此忠臣,值得我們後人敬仰!
-
3 # 詩詞生活日記
諸葛瞻,三國時期蜀漢大臣,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
景耀四年,與輔國大將軍董厥併為平尚書事,統領中央事務。後主寵信黃皓,無所匡正。魏將鄧艾伐蜀,率領長子諸葛尚、將軍張遵、李球、黃崇防禦綿竹。不聽黃崇速佔險要的建議,坐失兵機,出城與鄧艾決戰,兵敗被殺,綿竹失守。
諸葛亮沒有教諸葛瞻兵法出於以下幾個原因:
1.諸葛瞻本身沒有運籌帷幄的才能,即無能。這應該人的天性,諸葛亮心裡很清楚。
用諸葛瞻自己的話說,"我於內不能除去黃皓,於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不能守護國土,我有三罪!"
永和三年,史官常璩向西蜀長老考證,聽說陳壽曾經在諸葛瞻手下任職時受辱,所以,蜀國敗亡應歸惡於《三國志》中的"宦人黃皓竊弄機柄"。而陳壽在歸惡於黃皓的同時,也歸惡於諸葛瞻的"無能匡矯"。
2.諸葛亮深知後主劉禪難以扶起,不想讓兒子結局慘淡,所以不授其兵法。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瞻的生平和正史大體相當。自幼聰敏,諸葛亮死後不久,諸葛瞻之母黃氏也去世,遺教諸葛瞻以"忠孝"二字。諸葛瞻襲其父諸葛亮武鄉侯之爵。景耀四年遷行軍護衛將軍。當時黃皓用事,故諸葛瞻託病不出,後鄧艾奇襲陰平,劉禪採納郤正建議,連發三詔徵諸葛瞻領兵,以諸葛瞻之子諸葛尚為先鋒,對抗鄧艾。
初戰勝利,鄧艾修書誘降,諸葛瞻怒斬其使。後與鄧艾交戰失利。遂修書請東吳發兵救援。東吳派老將丁奉率精兵援救,然救兵僅至巴丘,未進蜀境,諸葛瞻只好再度出戰,被重兵包圍,中箭落馬,最後自刎殉國。諸葛瞻之子諸葛尚也戰死沙場,鄧艾憐其忠,將諸葛瞻父子合葬。而後丁奉得知訊息,遂領兵還建業。
用諸葛亮的話說: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幹寶評價說:瞻雖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敵,而能外不負國,內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
羅貫中有詩云:
蒼天有意絕炎劉,漢室江山至此休。
諸葛子孫皆效死,成都卿相盡添愁。
智謀雖不扶危主,忠義真堪繼武侯。
古往今來多少淚,行人哀怨哭墳丘。
回覆列表
諸葛亮最初一直沒有孩子,考慮到香火,諸葛亮還將大哥諸葛瑾的次子諸葛喬過繼過來當兒子。但諸葛喬年紀輕輕就死了,留下個兒子諸葛攀(因諸葛恪爭權失敗被殺,諸葛瑾一脈全族被誅,無香火繼承,諸葛亮也有了兒子,諸葛攀又回到諸葛瑾一脈)。
公元227年,47歲的諸葛亮終於有了自己的親生兒子諸葛瞻。
公元234年,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享年54歲,這時諸葛瞻才8歲,按現在的週歲算,也就7歲,上二年級的年紀。
諸葛亮政務繁忙,諸葛瞻年紀太小,諸葛亮自然不會將重點放在培養兒子身上。而且諸葛亮本來就擔心諸葛瞻早熟,長大難成大器,所以諸葛亮不可能去教諸葛瞻兵法。
諸葛亮也不會算到自己什麼時候死,死前能為諸葛瞻留下一篇《誡子書》,傳下“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名句,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諸葛亮·誡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