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洪波養殖記

    原因1

    姜種帶菌傳病

    該原因主要病原菌侵染源為帶病種姜的病菌,土、肥、水都不帶菌,且姜種為上年零星發病地的留種,用福爾馬林浸種消毒,防效達到90%以上。試驗表明,新姜區嚴格控制姜種帶菌極其重要。

    原因2

    帶菌的田塊發病重

    姜瘟病病茬地及周邊地塊為病茬地,且生薑連作,造成姜瘟病發生早,危害重,發病率均在50%以上。頭年一塊地發過病,還影響到當年周圍多塊地發病。

    尤其是大多數重病田塊的病殘株、病株、腐爛姜塊扔到田埂及周圍田溝,隨著雨水病菌流入周圍及低下的田塊,造成了下年病害重發。由此可見,老薑區土壤中病菌及病殘體是重要的侵染源之一。

    原因3

    由肥料和灌溉水傳病

    由受病殘體汙染過的肥料,如漚肥及不經發酵的堆肥、未經腐熟的人畜糞肥等有機肥都能導致不同程度的發病。上游高地塊發病,病水直接流入下游低地塊導致發病,還會導致病害迅速加快蔓延。

    經過調查發現病田中病菌可隨流水而擴散蔓延,漫灌、串灌是加速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在田間有零星病株時,往往在灌溉後出現成塊的病株,這是病菌順水傳播再侵染的結果。

    因此,姜田一旦發現中心病株後,宜採用淺水溝灌或澆灌,切忌漫灌、串灌。同時用無病菌乾淨水,如井水、河水等。

    原因4

    受溫度影響

    影響姜瘟病發生流行的主要因子除病原菌致病外,還有溫度、溼度和降雨。姜瘟病病原菌的最適溫度為28~30℃,根據田間觀察:發病溫度為日平均氣溫在20~30℃以上,最適發病溫度為28~35℃。

    姜瘟病發病初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盛發期在7月下旬~9月上旬,9月中下旬病情漸止。由於2003年7月20日~9月上旬持續高溫達40多天,且高溫天氣的氣溫均在35℃以上,病害流行速度快,病情嚴重。

    溫度的高低,能直接影響病害流行速度,溫度高加大病菌繁殖係數,縮短潛伏期,增加再侵染次數。從系統調查表明,氣溫20~25℃從發病到植株枯死需15~18天,氣溫35℃以上從發病到枯死需6~8天。

    原因5

    由降雨及溼度影響

    降雨會直接影響姜瘟病的發生及流行速度。據氣象資料與田間實際發病情況綜合分析:2003年我市在5月上旬~9月下旬,生薑整個生長期日平均氣溫均在20℃以上,基本符合了病害對溫度的要求。那麼病害發生遲早則主要取決於6~7月的降雨量和降雨與晴天日數的比;發病的程度則主要取決於發病初期的降雨量及發病盛期的溫溼條件。

    原因6

    由生薑品種引起

    透過品比試驗表明,各品種對姜瘟病抗性差異不明顯。從外地引進了舒城黃姜、金寨姜、潛山猴姜、江西興國姜、浙江五指巖姜、山東大姜和山東萊蕪小姜七個品種,與銅陵白姜(作對照)進行了品種抗病性的田間試驗。結果各地品種均零星發病且無明顯差異,品種間抗病性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原因7

    其它因素引起的發病

    如田間地下害蟲多,對根莖損害且造成蟲傷口,有利病菌侵入,也有加重病害的趨勢。

    還有姜農有剝老薑的習慣,這樣就增多機械傷口,有利病菌的侵染。經調查結果表明,剝老薑早發病7~10天,發病率為46.7%,不剝老薑發病率為21.5%,剝老薑比不剝老薑的地塊發病重。

    姜瘟病防治方法

    方法一

    輪作換茬

    輪作換茬是解決土壤帶菌的重要措施之一。輪作必須4年以上,以水旱輪作方式效果較好,前茬以新茬地或水稻田為宜,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塊。偏酸性土壤撒生石灰100~150kg/667平方米,或用50%敵克松1000倍液進行土壤消毒處理。

    方法二

    選擇優良姜種

    建立無菌留種基地,繁育無菌姜種,單收單藏,單閣貯存,貯姜則用40%福爾馬林燻蒸消毒處理。選留無病姜種,每年9月下旬,進行田間觀察,選擇絕對無病菌感染,包括周圍和上游的高地勢地段也未出現病株的田塊作為留種地。

    方法三

    對姜種進行消毒

    在對生薑播種前用福爾馬林溶液進行姜種消毒,在無病菌田塊中,防效可以在80%以上。因此,採用40%福爾馬林100倍液浸泡30min,再悶種3~6h(小時)。

    方法四

    用淨水澆水、施用無汙染肥料

    澆灌未被病菌汙染的井水、山間泉水、河流水,不用有病田流過的田溝水。出現中心病株後,杜絕大水漫灌、串灌,以噴灌、淺水溝灌或潑澆為好。施淨肥仍是防病的重要措施,姜田施用的有機肥必須得到充分腐熟,以堆放漚制高溫殺菌再使用。可使用漂白粉進行肥水消毒。

    基肥中要增施磷鉀肥,可使生薑增強抗性。冬季要深翻土壤,進行土壤凍垡熟化,且以生壓熟等措施均有減輕病害的作用。

    方法五

    及時剷除姜瘟病株

    挖除中心病株能有效控制病害蔓延,減輕危害。關鍵要及時、徹底、完全、乾淨的剷除。挖除中心病株,包括鄰近的健株也要一併挖除,帶出田外,深埋處理。同時,病穴內施5%漂白粉或新鮮生石灰,或72%農用硫酸鏈黴素3000~4000倍液淋灌。

    方法六

    採用藥劑防治

    在6月下旬~7月初進入高溫高溼多雨季節,姜瘟病進入發病期,有可能暴發成災,要經常到田間觀察,一旦發現零星發病,發病初期實施全田用藥。經田間試驗研究,較為理想的藥劑,可選用50%滅菌威、70%根腐靈、20%速補、50%敵克松、3%克菌康、73%可殺得等殺細菌的無公害蔬菜藥劑灌根防治。

  • 2 # 爆炒朝天椒

    姜瘟病又稱青枯病,是危害極其嚴重的一種毀滅性病害。發病地塊,輕者損失10%-20%,重者損失可達50%以上。   

    (1)症狀與侵染迴圈   

      姜瘟病主要危害地下根莖和根部,亦可危害地上莖和葉片。地下莖(姜塊)受害,初呈水漬狀、黃褐色,後內部組織軟化腐爛,擠壓可流出汙白色米水狀汁液,有臭味。根部受害,呈淡黃褐色腐爛;地上莖受害呈暗紫色,內部組織變褐腐爛、倒伏;葉片受害,葉緣捲曲下垂,無光澤,葉色枯黃,後枯死。

      重茬種植、高溫多雨,地下害蟲危害重的姜田發病重,土壤瘠薄,有機肥料不足,管理粗放,姜苗生長衰弱者發病則重。

    (2)防治措施:

    A、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防止土壤殘留病菌傳染。   

    B、冬翻土壤,深耕不耙、熟化土壤,加深耕作層,減少土壤中病菌數量。   

    C、結合整地打畦,增施奧農樂有機肥料,配方施用氮、磷、鉀肥和生物菌肥。每667米2均勻撒施高錳酸鉀0.5-0.7千克,殺滅土壤中殘存病菌,減少病源。   

    D、嚴格挑選姜種,後用300倍2.5%氟派酸+100倍天達2116浸泡姜種20—30分鐘,殺滅姜種所帶病菌,涼幹後掰塊,掰口蘸草木灰後播種。   

    E、加強田間管理,姜畦畦面覆草、並及時適量追肥澆水,保持土壤溼潤,促進植株健壯,提高抗病效能。   

    F、貯種窖用500倍高錳酸鉀或150倍甲醛溶液細緻噴施,嚴格消毒,徹底消滅窖內殘存病菌後,再存放姜種。   

    G、噴藥防治:出苗後,幼苗3片葉時,噴施1次200倍姜瘟淨+6000倍99%惡黴靈+3000倍有機矽+1000倍大蒜油藥液,促進發根,提高姜苗的抗病效能,防止病害發生。以後每10—15天噴施1次200倍姜瘟淨 +1000倍大蒜油+3000倍天達有機矽藥液,以上藥液交替噴施、並灌根,促進姜苗健壯生長髮育,提高抗病效能,防止病菌侵染。   

    H、如果已經發病,應及時清除病株既根際土壤,後用150倍姜瘟淨+1000倍大蒜油+6000倍惡黴靈+3000有機矽藥液噴施姜田,並澆灌病苗周圍姜苗,每3天1次,連續噴施、澆灌2—3次。   

  • 3 # 雲南文山小夥

    生薑種植時最常見的姜瘟病,是如何引起的?應該怎樣防治?

    提到生薑的種植,最讓種植戶頭疼的問題便是姜瘟病,可以說是一種毀滅性的病害。姜瘟病的病原是青枯假單胞桿菌,屬變形菌門細菌。又稱為姜腐爛病或青枯病,植株的根、莖、葉等部位均可染病。發病初期,植株葉片捲縮、萎蔫、無光澤,病葉由基部向上逐漸變為枯黃色,最後導致整株枯黃死亡。莖基部和地下根莖部發病初期受害處稍微變軟,淺褐色,水漬狀。如果將病莖基部或根部橫切檢査,病部維管束變色,用手擠壓,有汙白色黏液從維管束部分溢位。發病後期,內部組織變褐腐爛,溢位灰白色汁液,殘留纖維,最後凋萎並易從莖稈基部折斷死亡。

    該病是生薑種植區最常見,並且在中國各地均普遍發生的一種毀滅性病害。發病地塊一般減產10%~20%,重者達50%以上,甚至造成絕產,對生薑的生產構成嚴重威脅。病菌主要在種姜病部或土壤內越冬,帶菌的種姜是主要的侵染源,栽種後成為中心病株。生長期間藉助雨水或灌溉水以及昆蟲等媒介傳播,病菌通常會從莖基部和生薑的自然裂口或機械傷口入侵。該病害發生適溫為26~31℃,溫度越高,發病越快。高溫、多雨天氣病害發生嚴重。華北地區,一般7月開始發病,8~9月進入發病盛期,10月天氣涼爽,病情逐漸穩定。

    防治方法:姜瘟病的發病期長,可多次侵染,病菌傳播途徑較廣,因此防治比較困難。目前沒有理想的殺菌藥劑,也未發現抗病品種,因此應以農業防治為主,輔之以藥劑防治,以切斷傳播途徑,儘可能控制病害的發生和蔓延。

    第一:農業措施。嚴格進行選種,收穫時在田間嚴格選擇無病的植株留種;播種前再進行嚴格挑選,以防帶病種姜播種。

    第二: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採用下列藥劑防治: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2000~4000倍液、1:2:(300~400)倍波爾多液、88%水合黴素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90%新植黴素土黴素與鏈黴素復配2000~4000倍液、86.2%氧化亞銅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46.1%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27.13%鹼式硫酸銅懸浮劑800倍液、47%加瑞農加收米與鹼性氯化銅復配可溼性粉劑800倍液。

    還可以用50%琥膠肥酸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溼性粉劑1000~1200倍液20%噻菌銅懸浮劑1000~1500倍液、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60%琥銅·乙膦鋁可溼性粉劑500~700倍液、47%春·氧氯化銅可溼性粉劑700倍液等。採用藥劑灌根或基部噴施,視病情每隔7~10天噴藥1次,連續防治2~3次。發現病株後將病株拔除並按照控制蔓延法處理以後,應用50%的多菌靈500倍液灌根,對治療病害有一定的效果。姜瘟病發病期防治效果較差,一般以預防為主。

    姜瘟病又稱腐爛病或青枯病,主要危害根部及姜塊,染病姜塊初呈水漬狀、黃褐色、內部逐漸軟化腐爛,積壓有汙白色汁液,味臭。

  • 4 # 言雞豚

    姜瘟病是生薑種植過程中一種常見病害,對生薑的產量和商品價值有很大的影響。藉此分享一下姜瘟病的綜合防治措施一、姜瘟病症狀

    姜瘟又稱姜腐爛病、姜軟腐病,是由假單胞桿菌引起的細菌性病害。該病是透過帶菌土壤、帶菌姜種及病株殘體、雨水、地下害蟲、農事操作等傳播。主要為害地下根莖部,一般在莖基和根莖上半部開始發病。最初根莖處初生水漬狀黃褐色病盅,表面失去光澤,內部組織腐爛,手壓有汙白色汁液流出,有臭味,最後只剩下表皮;莖基部呈暗紫色病斑,後呈黃褐色腐爛,腐爛後植株歪斜、倒伏,擠壓病莖橫切面有白色臭液流出;病初上部葉片呈失水萎蔫青枯狀,葉緣反捲、平擺,2-3 天后葉片由下至上表現出葉緣、葉尖發黃,以後逐漸變褐色乾枯,整株枯死。

    二、發病特點

    姜瘟是一種發生普遍、流行性強、傳播速度快的毀滅性病害,高溫多雨季節,是姜瘟病迅速蔓延期,如不及時治療,將造成巨大損失。發病時間長,一般從 6 月下旬始發,7-8 月盛發,一直到採收結束均有發生。在高溫多雨季節最易發生,特別是土溫變化劇烈、利於病害的發生和流行。連作地、粘質土或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偏施氮肥,或掰母姜時造成的傷口多,均易發病。

    三、農業防治

    由於目前暫無有效專治姜瘟的農藥,因此,要以農業綜合防治措施為主。

    1、選地

    選擇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有機質豐富、pH 值 6-7 的微酸性地塊,地勢高燥、排灌方便,前茬地為糧田或大蒜田。要求地塊周圍 3 公里以內無 " 三廢 " 汙染源存在。姜田大氣環境質量、灌溉水質、土壤均應符合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質量標準。

    2、輪作

    已發病地塊,間隔 3 年以上才可種姜,最好選用新茬或前茬為糧食作物的地塊,菜園地以蔥蒜茬較好。實行 2-4 年輪作,水旱輪作效果較好。

    3、選擇姜種

    從無病地留種,嚴格挑選姜塊肥大、皮色有光澤、質地硬、不幹縮、肉色鮮黃的無病姜留種。帶病姜塊下地能導致姜瘟病在地下根部傳播。

    四、加強栽培管理

    1、合理定植

    播種前把催好芽的大姜塊掰成 70--80 克的小種塊,每個種塊上一般只留一個壯芽,傷口處蘸草木灰後下種 (壯芽標準:芽長 0.5--1.5 釐米,粗 0.8--1 釐米,幼芽潔白鮮亮,芽身肥壯,頂部鈍圓,芽基部未發出新根)。下種時將姜芽與行向垂直,平放於播種溝內,姜芽上齊下不齊且在一條直線上,然後覆土 4 釐米左右,以保證苗齊苗壯。

    2、水肥管理

    幼苗前期,以澆小水為主,保持地面溼潤。幼苗後期根據天氣情況適當澆水,保持地面見幹見溼,夏季澆水,以早晚為宜,暴雨之後,及時排除地內積水,然後補澆一次井水。整個生薑生長期,禁止大水漫灌。按照配方施肥技術,所用肥料應無病菌,有機肥應充分腐熟後才可施用;最好用井水或無菌水灌溉,不要將病株扔入水渠或井內,不可大水漫灌。平整田地,深溝窄廂,開好四周及行間排水溝,防止雨天姜地積水;重施基肥,增施磷、鉀肥,忌偏施氮肥;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忌用病姜的莖、葉、杆和帶菌土來漚制土雜肥在生薑種植 10-15 天后,結合深翻地,畝施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的 " 大寶綠" 雙綠綠色肥料 50 公斤、充分腐熟廄肥 5000 公斤,整平耙細,播種時,起壟施種肥,一般畝施餅肥(花生餅或豆餅)100 公斤,省認定的無公害硫酸鉀複合肥 15 公斤、鋅肥 3 公斤、硼砂2 公斤。

    五、物理防治

    有條件環境下,在 6 月初生薑田裡蓋蔽陽網。控制地裡水分蒸發,減少姜田重灌水次數,降低溼度;控制姜螟成蟲遷入姜田產卵、孵化。減少姜葉心損失,減少姜瘟發生。

    六、科學防治

    1、生薑苗出期針葉時的防治

    因為姜芽很嫩,出土時容易被土壤裡石子砂、玻璃、鐵削等硬物摸檫破口以及地下害蟲吃破的傷口被土壤中細菌進入感染,這時選用 20%噻菌銅 500~750 倍液灌根,每穴澆100~150ml(具體量根據土壤溼度而定)。

    2、姜苗 3~5 葉時的防治

    正值6月中下旬姜螟蟲及其它害蟲普遍發生,遷飛到姜田,嚴重吃壞生薑的葉心,細菌從破口進入,再遇到陰雨、露水,進入生薑心管腐爛,一直破壞每個枝節,很快穿到生薑根部莖塊腐爛,值到7月初~中旬姜瘟病就明顯表現出來,葉片退綠、發黃、甚至葉片萎蔫。故此,生薑生長3~5葉時,重點綜合防治,殺細菌藥劑用20%噻菌銅(龍克菌)500倍噴霧,每療程3~4次,間隔7~10為一次。

    3、控制蔓延

    發現病株及時剷除,並將病株四周0.5米以內的健株一併去除,挖去帶菌土壤。在病穴內及其四周每穴撒施消石灰 1千克或漂白粉0.125千克,然後用無菌土掩埋。

    4、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葉面噴施20%葉枯寧13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800倍液,或1:1:100波爾多液,或 50%琥膠肥酸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每畝噴75~100升,每隔5~7天噴1次,或用上述藥劑灌根,連續2~3次。

  • 5 # 言之有理頻道

    現在農村種植生薑還是很普遍的。但最讓農戶頭痛的是:一旦發生姜瘟病,將是一種毀滅性的,很難做到有效處理。救治不及時都會大範圍枯死。

    姜瘟病的病原是青枯假單胞桿菌,屬變形菌門細菌,傳染性極強。農戶稱為姜腐爛病或青枯病,植株的根、莖、葉等部位均可染病。發病初期,植株葉片捲縮、萎蔫、無光澤,病葉由基部向上逐漸變為枯黃色,最後導致整株枯黃死亡。莖基部和地下根莖部發病初期受害處稍微變軟,淺褐色,水漬狀。如果將病莖基部或根部橫切檢査,病部維管束變色,用手擠壓,有汙白色黏液從維管束部分溢位。發病後期,內部組織變褐腐爛,溢位灰白色汁液,殘留纖維,最後凋萎並易從莖稈基部折斷死亡,該病是生薑種植最常見,普遍發生的一種病害。發病重地會造成嚴重減產甚至絕產,對生薑的生產構成嚴重威脅。病菌主要在種姜病部或土壤內,帶菌的種姜是主要的侵染源,栽種後成為中心病株。生長期間藉助雨水或灌溉水以及昆蟲等傳播,病菌通常會從莖基部和生薑的自然裂口或機械傷口入侵。該病害發生適溫為26~31℃,溫度越高,發病越快。高溫、多雨天氣病害發生嚴重,所以一定要做好提前防範工作。

    姜瘟病的發病期長,可多次侵染,病菌傳播途徑較廣,因此防治比較困難。目前沒有理想的殺菌藥劑,也未發現抗病品種,因此應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以切斷傳播途徑,儘可能控制病害的發生和蔓延。那麼該如何防治呢?

        首先 :採用輪作換種 ,對已發病地塊,間隔2~3年年以上才可種姜,最好選用新茬或前茬為糧食作物的地塊,菜園地以蔥蒜茬較好。

        其次 :種姜消毒嚴格選用無病姜種。收穫前,先在姜田選無病健壯植株留種,收穫後單窖貯藏,第2年催芽前再嚴格選種。

        最後:土壤消毒,將氯化苦原液用注藥器按株行距注入土層中,覆地膜以防揮發,藥效充分發揮後翻地播種無病姜種。

    特別提示!! 生薑發病初期,可採用藥劑防治:姜瘟病發病期防治效果較差,一般以預防為主。

  • 6 # 劍雪無心

    主要危害根莖,大多在近地面的莖基部和地下根莖上半部先發病。病部初為水漬狀,黃褐色,失去光澤,軟化腐爛。僅留外皮。腐爛組織內變為白色粘稠汁液,且惡臭氣味。莖被害部位呈暗紫色,後變黃褐色,內部組織變褐腐爛。在腐爛過程中,由於根莖失去吸收水分的機能,莖上端葉片及收葉出現變黃症狀,嚴重時,葉片萎蔫捲曲,葉色由黃變為枯褐色,最後莖葉枯死。

    病原物:

    (1)形態:菌體短桿狀單細胞,兩端圓,單生或雙生,大小(0.9~2.0)微米×(0.5~0.8)微米,極生鞭毛1~3根,在瓊脂培養基上菌落圓形或不正形,稍隆起,汙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平滑具亮光。

    (2)特性:革蘭氏染色陰性。病菌能利用多種糖產生酸,不能液化明膠,能使硝酸鹽還原。從10~40℃均可生長,發病的適宜溫度為20~30℃,耐pH6~8,最適pH6.6。

    發生因素:

    (1)寄主抗性:品種間抗性有差異。

    (2)環境:高溫多溼,時晴時雨,土溫變化激烈易發病,形成流行。6~9月份,每降大雨後1周左右,田間即出現1次發病高峰。

    (3)栽培:植地連作、低窪、土質黏重、無覆蓋物、多中耕鋤草和偏施氮肥的發病重。

    侵染迴圈:

    病菌在土壤及種姜內越冬,並可在土壤記憶體活2年。播種病姜後,在田間零星發生病,透過流水和地下害蟲傳播,造成全田發病,蔓延十分迅速。病菌自傷口侵入,也可由莖、葉侵入維管束,向下擴充套件至根莖,並進入薄壁組織,造成組織崩潰和腐爛,全株死亡。溫度高溼度大的粘質土壤發病重。

    防治方法:

    藥劑防治:

    1、預防時,用姜瘟淨進行預防治療

    (1)農業防治:應以農業防治:為主,綜合防治相結合的措施,選留無病種姜,從外地引進種姜,要進行藥劑消毒處理,消毒藥劑可用波爾多液或草木灰浸液。姜田嚴格實行3年以上輪作,最好採取水旱輪作。深溝高壠栽植,加強田間排水。清潔田園,在栽姜前翻土打石灰消毒,減少病源。姜田增施穀殼質、矽肥作基肥,增施鉀肥作追肥,均能大大增加對姜瘟的抑制,且產量可明顯提高,且又以穀殼灰、矽肥、鉀肥均施姜田更能抑制發病,明顯提高生薑產量。

  • 7 # 金典影視大全

    姜瘟病又稱青枯病,是危害極其嚴重的一種毀滅性病害。主要危害根莖,大多在近地面的莖基部和地下根莖上半部先發病。病部初為水漬狀,黃褐色,失去光澤,軟化腐爛。僅留外皮。腐爛組織內變為白色粘稠汁液,且惡臭氣味。莖被害部位呈暗紫色,後變黃褐色,內部組織變褐腐爛。在腐爛過程中,由於根莖失去吸收水分的機能,莖上端葉片及收葉出現變黃症狀,嚴重時,葉片萎蔫捲曲,葉色由黃變為枯褐色,最後莖葉枯死。

    姜瘟病發病原因

    1、姜種帶菌傳病

    2、帶菌的田塊發病重

    3、由肥料和灌溉水傳病

    4、受溫度影響

    5、降雨及溼度影響

    6、其它因素引起的發病

    姜瘟病應該怎樣防治呢?

    姜瘟病防治措施:

    一是選用無病姜種。

    二是要輪作換茬。

    三是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沙壤地塊栽培。

    四是有機肥要充分腐熟、消毒滅菌後施用。

    五是灌溉水最好用井水,並注意防止汙染,嚴禁將病株扔人水渠或井內。

    六是發現有病植株,要及時剷除,並挖去帶菌土壤,在病穴周圍撒生石灰或漂白粉進行消毒。

    七是藥劑防治。浸種,掰姜前用福爾馬林浸種或悶種6小時或1:1:100的波爾多液浸種20分鐘,或用7農用鏈黴素浸種48小時,或可殺得藥液浸種6小時。

    總結:姜瘟病流行期長,一般6月份始發,7-8月為發病盛期,9月份後逐漸減弱。發病早晚、輕重與當年的氣溫和降雨量有關。病菌發育的適宜溫度為26-31℃。溫度越高,病害蔓延越快,尤其在高溫多雨季節,病菌大量繁殖並隨水擴散,可在較短時間內引起大批植株發病。因此,發病季節若遇高溫多雨,則發病重;若氣溫較低,降雨量較少,則往往發病較輕。

  • 8 # 禾苗愛玩老傳奇

    該病是生薑種植區最為常見的病,並且中國各地均普遍發生的一種毀滅性病害。

    一般七月開始發病,八九月進入發病盛期,十月天氣涼爽,病情逐漸穩定。

    預防措施

    1 嚴格進行選種,收貨時嚴格選擇無病的植株留種。播種前再進行嚴格挑選。多年種姜的老薑田已經發病的地塊. 實行3—4年以上的輪作。加強田間館裡,紡織地下害蟲,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重施基肥,特別要多施草木灰,一旦發現病株,病姜,就應該及時拔除,在病姜周圍撒施石灰消毒,病株及病姜集中處理,不能用來堆肥。

    2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採用下列藥劑防治。百分之72的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2000—4000倍液,1:2倍波爾多液,百分之88水合黴素可溼性粉劑1500—2000倍液,百分之90新植黴素土黴素復配2000—4000倍液,百分之86氧化亞銅水分散顆粒1000—1500倍液。百分之46.1氫氧化銅水分散顆粒1500倍液,百分之27.13鹼試硫酸銅炫懸浮劑800倍液,百分之47加瑞農加收米與鹼性氯化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

    發現病株拔除後按照控制蔓延方法處理後,應用百分之50的多菌靈500倍液灌根,對治療有一定的效果,姜瘟的發病期預防效果較差,一般以預防為主。

  • 9 # 農村欣兒520

    姜瘟病又稱青枯病,是危害極其嚴重的一種毀滅性病害。發病地塊,輕者損失10%-20%,重者損失可達50%以上。   

    (1)症狀與侵染迴圈   

      姜瘟病主要危害地下根莖和根部,亦可危害地上莖和葉片。地下莖(姜塊)受害,初呈水漬狀、黃褐色,後內部組織軟化腐爛,擠壓可流出汙白色米水狀汁液,有臭味。根部受害,呈淡黃褐色腐爛;地上莖受害呈暗紫色,內部組織變褐腐爛、倒伏;葉片受害,葉緣捲曲下垂,無光澤,葉色枯黃,後枯死。

      重茬種植、高溫多雨,地下害蟲危害重的姜田發病重,土壤瘠薄,有機肥料不足,管理粗放,姜苗生長衰弱者發病則重。

    (2)防治措施:

    A、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防止土壤殘留病菌傳染。   

    B、冬翻土壤,深耕不耙、熟化土壤,加深耕作層,減少土壤中病菌數量。   

    C、結合整地打畦,增施奧農樂有機肥料,配方施用氮、磷、鉀肥和生物菌肥。每667米2均勻撒施高錳酸鉀0.5-0.7千克,殺滅土壤中殘存病菌,減少病源。   

    D、嚴格挑選姜種,後用300倍2.5%氟派酸+100倍天達2116浸泡姜種20—30分鐘,殺滅姜種所帶病菌,涼幹後掰塊,掰口蘸草木灰後播種。   

    E、加強田間管理,姜畦畦面覆草、並及時適量追肥澆水,保持土壤溼潤,促進植株健壯,提高抗病效能。   

    F、貯種窖用500倍高錳酸鉀或150倍甲醛溶液細緻噴施,嚴格消毒,徹底消滅窖內殘存病菌後,再存放姜種。   

    G、噴藥防治:出苗後,幼苗3片葉時,噴施1次200倍姜瘟淨+6000倍99%惡黴靈+3000倍有機矽+1000倍大蒜油藥液,促進發根,提高姜苗的抗病效能,防止病害發生。以後每10—15天噴施1次200倍姜瘟淨 +1000倍大蒜油+3000倍天達有機矽藥液,以上藥液交替噴施、並灌根,促進姜苗健壯生長髮育,提高抗病效能,防止病菌侵染。   

    H、如果已經發病,應及時清除病株既根際土壤,後用150倍姜瘟淨+1000倍大蒜油+6000倍惡黴靈+3000有機矽藥液噴施姜田,並澆灌病苗周圍姜苗,每3天1次,連續噴施、澆灌2—3次。   

  • 10 # 燕趙農業

    生薑作為一種很重要的蔬菜作物,在咱們國家很多地方都有種植,河北省的生薑也有多年的種植歷史,不過近年來,由於各地生薑的連續重茬種植,使得不少病害連續發生,姜瘟病就是其中非常典型且比較頑固的一種病害,種植戶如果意識不到位很容易遭受毀滅性打擊。那麼接下來我就來回答一下,生薑的姜瘟病是怎樣引起?咱們又該如何防治?

    姜瘟病:發現時其實已經晚了

    對於姜瘟病,很多種姜的老百姓對它恨之入骨,因為它可以導致姜地下莖腐爛,還具有傳染性,又因為這種病是由青枯假單胞桿菌引起的,所以姜瘟病還叫做腐爛病、青枯病。作為一種細菌性病害,姜瘟病的發生不僅可以造成生薑產量的大幅下降,還會造成病害的再次傳染和存留。那麼該怎麼來辨別是不是一種傳染病,屬於細菌,是生薑最為嚴重的病害,造成生薑嚴重減產。主要危害根莖,大多在近地面的莖基部和地下根莖上半部先發病。病部初為水浸狀,黃褐色,失去光澤,轉化腐爛,僅留外皮,腐爛組織內變為白色粘稠汁液,且氣味惡臭。而這個時候其實作為種植戶很難發現,等到植株開始萎蔫,葉片開始發黃的時候,我們才能發現,但是這時已經晚了,姜瘟病已經嚴重侵染了生薑,這時候提起生薑的莖稈,很容易就從莖基部斷開。

    姜瘟病:高溫高溼是發病之源

    姜瘟病不好提前發現,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到提前預防呢?這就需要我們先要了解姜瘟病是怎麼產生的?經過對這種病在河北省發病規律的研究,我們發現每當高溫高溼的時候,尤其是每年的7月份到9月份,天氣變幻無常忽晴忽雨的時候這種病最容易引發,也最容易傳染形成發病高峰。因為這樣的天氣特點容易造成土壤溫度忽高忽低,對土壤中的青枯假單胞桿菌形成刺激作用,加之雨水或者積水的促進作用,病菌被啟用並形成危害。所以咱們首先把握一個規律,就是在每年7-9月份高溫多雨季節要注意對姜田的關注。

    姜瘟病: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病菌同樣如此,因此咱們還需要了解姜瘟病的另一個特點,那就是它侵入生薑莖基部的入口就是咱們生薑莖基部的損傷口,給了細菌可乘之機。因為這些青枯假單胞杆病菌比較頑固,耐高溫耐低溫,一般能在土壤中存活兩三年,咱們播種過程中機械或者工具非常容易對生薑造成損傷,遇到合適的條件,病菌就會透過損害的傷口侵入,然後開始在生薑莖基部興風作浪,造成莖基部內部腐爛變質,然後隨著一株發生,病原菌迅速擴充套件,然後在流水等媒介的輔助下進去其他植株體內,形成傳染。知道了這些,咱們在生薑播種的時候一定要儘可能避免造成生薑的損害,尤其是機械性的傷皮,這樣及容易產生感染,造成病害發生。

    姜瘟病:兩措並用隔離病菌

    姜瘟病很頑固,但是如果我們採取有效措施也一定能把它有效隔離。只有有效隔離才能避免感染。第一個措施就是從農業防治的角度來解決,就如上面所說,一定要明白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所以在選留姜種的時候我們就要把握不留病姜、壞姜。尤其是從外地引入的姜種子一定要進行消毒處理才能用。此外還要堅決執行2年以上進行輪作,減少重茬造成的病菌發生機會。根據青枯假單胞杆病菌的特點,咱們種植大姜一定要採取我們推廣的起高壟栽培,不要再採用過去的溝栽,那樣不利用田間的排水,容易產生積水,給病害發生創造條件。

    第二個措施就是採用肥料和藥物的防控。前面咱們也說了,一旦發現了病害其實表明已經非常嚴重了,因此姜瘟病一定要提前防控,我們可以透過提高姜田有機質含量,增加磷鉀肥、草木灰等基肥增加對青枯假單胞杆病菌的抵抗和抑制效果,而且還能增加咱們生薑的產量。另外在每年的5-6月份我們要進行一次提前的藥物預防,可以針對姜莖基部噴施一次新植黴素或者農用鏈黴素,充分做好提前預防工作,有效隔離青枯假單胞杆病菌的發生和傳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茫茫算詞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