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想孵出天鵝的豬爹

    三歲的孩子已經能夠進行語言溝通了,也能聽懂道理,但是方式上要有技巧。首先,三歲或三歲之前的小朋友絕大多數慣於在訴求未能達成,或者發現犯了錯擔心受到懲罰責罵的時候首先用哭來解決問題,這一點一定要戒除掉,讓孩子知道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戒哭主要的手段就是冷處理,但注意並不是所有的哭都要冷處理,家長要仔細區分清楚,如果例如摔痛了、被欺負了這種求得安全感的哭要及時安撫,但是一旦發現是要用哭達成訴求或者逃避懲罰的就要冷處理,冷處理指的是不做任何理會,不做眼神接觸,不做肢體和語言互動,大人該幹嘛幹嘛,完全忽略小朋友,如果小朋友上來拉扯大人,把他放到旁邊,告訴他不哭了再說。注意的是,孩子哭冷處理的時候,大人活動範圍不要距離孩子太遠,一定要時刻能看到小朋友,一方面是保證小朋友安全,另一方面是觀察小朋友反應。正常情況下,兩三次以後小朋友在犯了錯誤以後知道哭沒用,很快就能進入到情緒穩定可以溝通的狀態。在寶寶情緒穩定的時候再跟寶寶講道理,講道理語氣神態要嚴肅但是要相對溫和,儘量以換位思考同理心的角度,首先讓寶寶明白錯在哪裡,然後告訴寶寶怎麼做才是對的,接著一定要對錯誤做出相應補償,讓寶寶有一定的損失,比如少玩一會,或者把好吃的分享給受害方小朋友或者大人,讓寶寶知道犯了錯就一定會有代價。最後情況允許的話,最好帶著寶寶以對的方式做一遍,強化一下教育效果。過程中注意,哭的時候不能講道理,根本聽不進去;講道理不要責罵,否則寶寶對於錯誤以後的說教會反感,逐漸會降低對講道理的接受度;犯了錯一定要支出代價,這樣才印象深刻。

  • 2 # 兒科醫生說

    怎樣和不同年齡段的寶寶交流,首先我們應該明白不同年齡段寶寶神經精神發育的狀況(和一個三歲的寶寶講飛機飛行的道理,他肯定不會明白)。

    3歲的寶寶能跑,會騎三輪車,會洗手、洗臉,託、穿簡單的衣服,能說短歌謠,數幾個數,認識畫上的東西,認識男女,自稱“我”,表現自尊心、同情心、害羞。3歲以後開始有初步抽象思維 ,可以與小朋友做遊戲等(可以買相關的書籍)。

    寶寶的感情世界是細膩複雜的,你所表現的情緒,你對寶寶的態度,寶寶是能感知到的。聰明的寶媽在孩子犯了錯誤,很少會用責備的語氣,講一些連大人都聽不懂的“大”道理。這時候而是關心(你的態度很重要),告訴寶寶這樣做是不對的,下次遇到該如何做(重點是如何做)。

    最後,父母是寶寶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行動才是對寶寶最好的說教。

  • 3 # 養了寵物蛇的寶媽

    三歲的寶貝大多已經有自我意識,在不認同你的想法的時候會說不。有好多人說孩子的叛逆期在3-5歲,但我覺得我家的孩子從三歲到五歲一直都處在叛逆期中這個時期的寶媽們一定要有相當足的耐心,遇到問題要講道理,態度不要太強硬。要經常帶他接觸大自然,放鬆心情,熱愛生活。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這個階段的孩子模仿能力也特別強,家長們也要注意平時的言行舉止,在實際生活中教育孩子談吐大方、舉止合宜,不能亂髮脾氣,不可以物發洩。如果家長們做不到,等到你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明顯感覺到孩子從內到外的散發著“你也這樣”的情緒。另外,在孩子有什麼不好的舉動時,一定不要當著大家的面教育孩子,要把他帶到相對獨立的空間,將問題說清楚,這樣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否則,有時候孩子為了顧及自己的面子會死不認錯,這樣就會激化矛盾,也有很多孩子因此捱打

  • 4 # W大愛無疆H

    三歲的寶寶日常的語言交流,都沒問題了,他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當家人組阻止他某種錯誤行為時,他會反感,甚至哭鬧,依然我行我素。道理很難講通。甚至有的時候會因此而挨爸媽的打。

    我的兒子馬上就三週歲了,因為上邊有兩個姐姐,家人都更加寵愛他,事事都受謙讓。因為我家是大家庭,規矩比較多,到是很有禮貌,吃的玩具都不和別人爭搶。但很小養成個壞毛病,每次吃飯,都要看著動畫片,由家人喂。這眼看就要上幼兒園了,必須學會自己吃飯,不能看電視。剛開始家人都在吃飯,他不自己吃,就在旁邊玩。

    爸爸說“等他餓了,自然就來吃了,零食也不要給他”。

    兒子看著家人都在吃飯,可能也是餓了,就不停喊“媽媽我要看著電視吃飯”。

    我耐心的給他解釋,“你要上學了,必須學會自己吃飯,而且學校不允許吃飯時看電視。”

    兒子不能接受,眼睛裡含著淚花,不肯張嘴吃飯,我只好妥協了,跟他講好只看一小段,就自己吃飯。他很容易接受了。就這樣每天少看一點,過了大概一個星期,兒子改掉了吃飯看電視的壞習慣!

    所以跟三歲的孩子講道理,一下子講通是件很難的事情,他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家人有耐心!欲速則不達,反而會傷害到孩子!

  • 5 # 美味巧生活

    1.當寶寶發脾氣時候,大人千萬不要發脾氣,大聲訓斥寶寶,要先讓寶寶穩定一下情緒,教寶寶要學會尊重別人,要什麼東西,可以和爸媽好好說話,不要用哭鬧的形式來獲取,哭鬧的做法是不會給的。

    2.當寶寶為一件小事無理取鬧時候,如果不是大哭,大人可以試著避開寶寶視線,去做自己的事情,有的寶寶非常聰明,自己就會覺得哭鬧不對,慢慢的自己就會好的,不用講道理。

    3.3歲寶寶處在敏感階段,大人的一言一行,對寶寶非常重要。大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就事給寶寶講道理,比如過馬路,紅燈停綠燈行,寶寶就會記在心裡,家裡來客人,給客人問好等等,寶寶都會和大人學習。

    4.對於寶寶做的每一件正確的小事,家長也要給與獎勵,比如,給寶寶一個擁抱、親吻等,給幾句誇獎,讓寶寶從小在心裡就懂得,應該做正確的事,對於有些哭鬧、不可理喻的寶寶,也可以給一些小小的處罰,取消去遊樂場等,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講道理。

    5.利用寶寶愛看的卡通書籍裡的故事,給寶寶講道理,有很多卡通書籍,適合3歲寶寶的,家長應該借用書籍裡的故事,給寶寶講道理,引導寶寶懂得道理。

  • 6 # 雙寶老媽

    對於教育孩子時講道理這些事,很多的父母都進入了誤區,認為只要父母講了,孩子就會懂。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只要自己認為孩子沒有做對的地方,可以講道理的時候都講他一番,不顧及孩子的情面,不顧及孩子的感受甚至很多時候都還沒搞明白孩子的真實想法

    我是個雙寶老媽,家有兩個孩子,大寶現在六歲,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也走過很多的彎路,很榮幸能和你分享一點育兒經驗。

    其實急性子的人不適合教育孩子,我以前就是個急性子,不管什麼事情,說到就要馬上去做。很多事情看到一半就立刻下結論,特別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

    比如有的時候看見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感覺他這樣做是不對的,立馬就教育他跟他講道理,孩子小還不會反駁的時候,只有默默的接受。現在孩子大一點了,能夠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他為什麼那麼做的原因之後我才知道孩子那樣做是有道理的。我錯怪了他。

    所以說教育孩子更適合慢性子媽媽,思想和行動上都比孩子慢半拍,讓孩子自己去學習總結,要比你如同樹上的鳥兒一樣吱吱喳喳的叫個不停,卻沒有效果好的多。

    再有就是教育孩子一定要分場合,孩子雖小卻有很強的自尊心,一定要給孩子留臉面

    教育孩子切記不可再發怒的情緒下進行,怒火會矇蔽你的的心智,阻礙你思考,讓你不能理智的看待問題

    教育孩子應該避免先入為主的下結論,應該多引導,讓孩子自己講出自己心中真實的想法,他為什麼這樣做的原因?再來從本質上改變他的想法,這樣要比你不瞭解孩子的想法就單純的講大道理,效果好的多。

    上面這條對於三歲的孩子是最實用的,因為此時的孩子還不是很會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需要父母引導。

    對於三歲的孩子應引導他學習換位思考,一個小故事就能解決你的大問題,比如說孩子出門就要去摘花草,你可以跟他講“小花小草被你摘下來了,他們會不會痛嗎?”讓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總結,得到結果,這樣印象深刻不容易忘,下一次他在這樣做的時候絕對能想起這次的故事

    再比如,孩子一進超市就要買玩具,你可以給他講“我們家的小火車還在等著你回家跟他玩呢,你要是在買一個新的玩具回家小火車會傷心的”。

    這樣故事還有很多,只是需要媽媽更多一些的耐心,愛心而已

  • 7 # 流光溢彩有天使

    三歲寶寶簡單的道理能聽的懂,但聽的懂不見得能理解,理解了不一定能做的到。

    我寶寶三歲時我從沒有哪天專門的正式的給她講過道理,我都是透過平時生活中水到渠成發生的一些事情來告訴她,比如說:

    1、讓她眼見的一些事實告訴她道理:我們民族有很多神話故事,寶寶自己看的一些動畫片,遊戲等也會有一些涉及神話故事的人物。然後我們帶寶寶出去如果看到有廟宇一類的建築我就會告訴她和她自己知道的故事人物去對照,實際上她是記不住的,但她知道“阿彌陀佛”代表什麼,她對所有的類似的人物都叫“阿彌陀佛”。而且她知道這是善良的,神通廣大的,總之對她來說是一種強大的讓她聽從的存的。我發現這個後只要她想剩飯,我就會說:阿彌陀佛不喜歡剩飯的孩子。然後她就會很爽快的吃完,這方法從她三歲被我用到五歲,目前還是百試百靈。

    2、讓寶寶自己來要求給她講道理:寶寶的天性是好奇,好動,求知慾探索欲很強。我們週末有空都會帶寶寶去圖書館,她想看書就看書,不想看就在一邊玩耍。實際上到了圖書館不看書的孩子少,別的孩子都在看書,她也會有樣學樣的,自然的就會去尋找她感興趣的圖書。但三歲的寶寶哪裡能看的懂什麼,那她首先想到的就是找父母幫助,讓父母講給她聽。此時我會告訴她為什麼父母能看的懂,寶寶看不懂,那是因為父母努力上學,學習,才會這樣的。這樣不需要強迫的灌輸,寶寶腦子裡就會對父母,對知識有一種崇拜的心理。

    孩子是很天真的,我一直都贊成順其自然的成長。

  • 8 # 時光琉璃瓶

    這個道理不大好講,三歲的孩子以我為中心的時候多,如果講道理最好用遊戲或者繪本的方式,寓教於樂效果好一些。

    家長多鼓勵和正面引導,給孩子樹立榜樣最好。

  • 9 # Supermom超人岐媽

    不管幾歲的寶寶,我們都要把孩子當做小大人一樣,遇到孩子任性的時候,一定要跟孩子講道理,講道理孩子不一定聽懂,但是不講道理孩子一定也會無理取鬧。

    對於三歲的寶寶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認識,此時的思想是以自我為中心,內心有了各種矛盾與衝突,比如自主與害羞的衝突,害羞或者羞愧會讓孩子對一件事“敬而遠之”,那怎麼給三歲的孩子講道理呢?就要利用孩子的“自主”、“害羞”、“羞愧”。

    首先,孩子如果犯錯,一定要給孩子一定的時間思考,自己錯在哪裡,不應該做什麼,該怎麼改正。在思考的時候孩子會自主得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加之家長的強化,更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其次,採用直觀的方式,要讓孩子看到犯錯誤的後果。有的家長覺得無法和孩子講道理,自己口語表達能力不行,可以採用更直觀的方式,比如將孩子犯錯造成的後果給孩子看,孩子內心會有些羞愧之情,這也降低了孩子再次犯錯的機率。

    再有就是可以榜樣示範給孩子。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同時和孩子接觸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的老師,所以,在這些人當中選出適合孩子學習的行為對其表揚,也會激發孩子的好勝心,努力得到你的表揚。

    最後,對於經常無理取鬧的孩子,家長可以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選擇不予理睬。孩子哭鬧耍賴無非就是給家長看的,讓家長滿足其要求,但如果家長一味妥協,只會加劇孩子的無理取鬧,所以適當得不予理睬反而會讓孩子有所收斂。

    三歲的孩子對世界剛剛有些認識,只要家長及時干預,沒有一個孩子會成為無理取鬧的人。

  • 10 # 米米陽光021

    回想我家寶寶三歲的時候,剛聽得懂我們說話

    自己說話表述還不清楚

    這樣的孩子怎麼講道理的

    我就一個核心“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孩子所有的行為的背後都有一個“玩”字,他們做了很危險的動作可能就是覺得好玩,包括打人,搶東西,咬人等等,所以,我們講道理的方式真的可以很省心很簡單,不想要她做的就可以很認真的跟她說“這個不好玩”,寶寶有什麼不好的苗頭出現,可以跟她說“這個不好玩,媽媽可以教給你其他好玩的事情啊”

    所以,其實三歲的孩子最能聽懂的語言就是“玩”這個字,這個字也影響了她很多行為,因此,就用這個核心跟她講道理,一定講的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估算水泵揚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