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9759381614450
-
2 # 鳥友藝彩
指的是思鄉之愁
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
3.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渡漢江》
5.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維《雜詩三首》
-
3 # 徐逢讀書
依我看,胃知鄉愁,寫故鄉的美食的文章,最容易勾起一個人的鄉愁。
所以,儘管有那麼多耳熟能詳的關於鄉愁的詩篇和文章,比如余光中的《鄉愁》,比如席慕蓉的同名詩 ,再比如人人會背的“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我還是覺得,汪曾祺寫鄉愁寫得最讓人抓心撓肝。
汪曾祺是江蘇高郵人,他寫高郵的鹹鴨蛋《端午的鴨蛋》,說他對異鄉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他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但他又說:“曾經海難為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
他寫炒米和焦屑,不起眼的食物被他寫來也讓人有嘗試的意思。寫鹹菜湯也是這樣。
他不僅在散文、隨筆中寫故鄉的美食,在小說《大淖記事》裡,他也深情地寫到了故鄉的一種食物蔞蒿。“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紅色的蘆芽和灰綠色的蔞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綠了。”他還在書後特意註明,蔞蒿加肉炒食,極清香。
蔞蒿應該不是高郵的特產,在我的家鄉湖北也有,我們管它叫藜蒿,清明節吃最好,冬天用藜蒿和臘肉同炒,極其美味。
汪曾祺不僅寫故鄉的美食,也寫他在各地吃過的各種美食。這些文章總能勾起不同的讀者對於故鄉的懷念。就像我讀《大淖記事》會想起家鄉冬天的餐桌,雲南籍的朋友讀到他寫在西南聯大讀書時吃到雲南美食,也會勾起這樣的鄉愁。
-
4 # 中國藏寶閣
春望
唐代: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
5 # 易忘01
讀完李白的《靜夜思》,看罷杜甫的《春望》,領略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再回味賀知章《回鄉偶書》。一輪思鄉的愁緒,爬上了心頭。
一眼瞥見余光中的大作,不由停下了急促的鍵盤手指,熄掉手機,望一眼遠處的山脈、山脈那邊的雲霧。極力去搜索記憶裡的鄉愁:一絲.一縷.一晃間……也再難讓思緒成章成篇。
陌生的他鄉,焦促的路人,不知他們是否戀家戀土?家鄉那田間溪口,有年少時隨手插下的柳枝,山前屋後,有鄰家小妹種下的石榴,十月前後,生一口,熟一口,嫣然一笑,早分不清哪是她不經意的榴齒,哪是那剔透的石榴?
這急促的車鳴聲,拉回了思緒,也扯斷了鄉愁。這漂泊無定的你我,哪裡才是身心安寧的居所?
-
6 # 正塏空間藝術
在中國,提起鄉愁,首先大家一定想到的是余光中先生的鄉愁,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的惆悵感染了許多人。而在外國,鄉愁也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也因此誕生了許多偉大的作品。這些偉大的作品,包括電影,詩歌,音樂等等多種多樣的形式。
而在描述鄉愁的文學作品裡,德國文學家赫爾曼.黑塞的《鄉愁》,他用生動的語言和驚人的洞察力完成了這一驚世之作,這也成為了他的代表作品。他用彷彿能發出音樂的語言勾勒出彷彿實質一般的鄉愁和對生命意義的思考。黑塞的鄉愁給人許多的思考與感想,作品中的仿徨,孤獨,夢幻與渴望讓人在讀完之後產生深深的代入感。
-
7 # 每天讀名著
古代詩歌裡,山高路遠,交通不便,旅人離家,鄉愁鬱結。李白的《靜夜思》以直白樸素的語言,讓濃烈的鄉愁照徹古今: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提起鄉愁,現代詩裡,我們似乎繞不過余光中,他的《鄉愁》讓人刻骨銘心!
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該詩寫於1972年。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於1949年離開大陸去臺灣。當時由於政治原因,臺灣和大陸長時間的隔絕,致使余光中多年沒有回過大陸。他一直思念親人,渴望祖國的統一和親人的團聚。在強烈的思鄉之情中,詩人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寫下了這首詩。余光中被稱為“以鄉愁之詩撼動億萬華裔”的詩人,“鄉愁”是其眾多詩作中念念不忘的主題。詩歌在語言上純淨、清淡,淺白真率而又意味雋永。“小小”、“窄窄”、“矮矮”、“淺淺”等疊音的形容詞,用來修飾中心意象,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
回覆列表
《靜夜思》(李白)
《鄉愁》 (余光中)
《回鄉偶書》(賀知章)
《春望》 (杜甫)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