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想想辦法
-
2 # 積學優校
研學旅行被認為是推動中國素質教育的一種新形式。
但是在研學旅行瘋狂的紅利期,有些研學旅行普遍存在“重旅行、輕研學”,一些旅行研學就是讓學生走一個過場,學生沒有機會思考,沒有機會反思,僅僅是看看就了事,缺乏指導學生開展研學旅行的具體課程,研學旅行的效果並不明顯。
而在真正的PBL專案教學法實踐中,教師和研學導師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書或一個供學生利用的資料庫,而成為了一名嚮導和顧問,如此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熱情!
PBL教學法同樣被國內不少學校及機構所青睞,其中集思未來已經應用PBL教學法多年,科研專案均採用多師制教學服務團隊,師生比例1:4,為學生帶來全方位的學習支援。主導師由名校教授、專案主任、行業導師擔任,領銜授課;副導師由海外名校研究員、博士、碩士擔任,輔導學生完成專案。
PBL教學法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專案中,解決有價值的問題 ,自主完成學習,得到成果並進行展示交流,實現了課堂的重構,能夠取得比傳統課堂更好的成績,並提升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不是為了答案去尋找答案,而是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研學旅行交流中心、雲成長研學的老師講到,曾經有學員問:我們選擇研學旅行課程專案和進行課程設計時,是不是要考慮更多地涉及學校教學的課程,比如生物、地理、科學、文學都有,這樣的專案是不是更有競爭力?其實,我們在選擇研學旅行專案時,不是說這個專案要同時涵蓋很多個課程目標,對知識的深度探究和理解才是專案式學習的核心。研學旅行課程中只需選擇一兩個重點知識,對重點知識進行深入研究和擴充套件。這重點可來自同一個章節或單元,也可跨越幾個章節,甚至可以跨學科。研學旅行交流中心、雲成長研學的老師還說到一個問題,不少在做研學旅行的從業人員,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往往只看專案是不是吸引人,是不是有特色,但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這次研學旅行的主體是誰?這個專案是否適合這個主體?研學旅行交流中心、雲成長研學的特邀講師,英國創新創業教育者學會(FEEUK)國際研究員張靜老師講述,我們在選擇研學旅行的專案時,除了要考慮專案特色和專案課程內容外,要明確本次研學專案的主體學生是什麼層次?有哪些經驗?有什麼特點?有怎樣的需求?張靜老師講到,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認知和理解層次不一樣,不同階段的學生應該接受不同的研學旅行專案。比如,小學3-6年級學生,應該是帶著問題去研學。在春遊(秋遊)外出考察前,利用網路、書籍等多種途徑,瞭解所去場所的基本情況、資源內容與特點,能夠提出研究問題,設計考察方案;透過任務驅動的方式,有效的開展實踐活動,獲得研究結論。培養專案設計的意識和能力,積極參與校園生活,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初中7-9年級要帶著課題去旅行:1、圍繞尋訪紅色足跡、中華文化尋根、自然生態考察等主題,手機查詢研學旅行目的地的資料,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作為研究課題;2、要帶著課題參加研學旅行,透過實地考察和調查,完成課題研究好旅行活動。在活動中激發愛國熱情,培育民族精神,增強保護自然的意識。高中10-12年級要完成家鄉生態環境考察及生態旅遊設計:1、設計方案前要實地考察家鄉的溼地、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態環境;2、對當地生物多樣性及保護情況進行研究,採訪當地居民瞭解自然生態環境變化,提出保護建議;3、結合當地獨特的自然生態條件,設計開展生態旅遊的方案,在一些景點進行生態旅遊的導覽和講解服務,增強熱愛家鄉、保護家鄉自然生態環境的意識。詳細內容小夥伴們可以進入“研學旅行交流中心”線上學習欄目“影片直播”進行課程學習,或者諮詢研學旅行交流中心助教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