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olhh2150

    期行;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便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後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友人便生氣地說道:“陳太丘真不是君子!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進了門也不回頭看。乘船;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譯文華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難。(途中)有一個人想要搭船。華歆感到很為難。王朗說:“(船裡)恰好還很寬鬆,為什麼不同意?“後來作亂的人追上來了,王朗想要拋棄所攜帶的那個人。華歆說”先前之所以猶豫不決,正因為考慮到這種情況了。既然已經接納他,難道可以因為情況緊急就拋棄他嗎?”於是還像當初一樣攜帶救助這個人。世人透過這件事來評定華歆、王朗的優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常用的測量硬度的方法有幾種?其應用範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