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ogery46196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  不採而佩,於蘭何傷。  今天之旋,其曷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貿貿,薺麥之茂。  子如不傷,我不爾覯。  薺麥之茂,薺麥之有。  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韓 愈《幽蘭操》  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  豈知人事靜,不覺鳥啼喧。  ——唐·王勃《春莊》  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  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  ——唐·唐彥謙《蘭》  謝庭漫芳草,楚畹多綠莎。  於焉忽相見,歲宴將如何。  ——唐·唐彥謙《蘭》  家在洞水西,身作蘭渚客。  天晝無纖雲,獨坐空江碧。  ——唐·施肩吾《蘭渚泊》  亭樹霜散滿,野塘鳧鳥多。  蕙蘭不可折,楚老徒悲歌。  ——唐·馬戴《秋思》  春暉開禁苑,淑景媚蘭場。  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  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會須君子折,佩裡作芬芳。  ——唐·李世民《芳蘭》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非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豔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唐·李白《孤蘭》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張九齡《感遇》  蘭色結春光,氛氳掩眾芳。  過門階露葉,尋澤徑連香。  畹靜風吹亂,亭秋雨引長。  靈均曾採擷,紉佩掛荷裳。  ——唐·無可《蘭》  虛室重招尋,忘言契斷金。  英浮漢家酒,雪麗楚王琴。  廣殿清香發,高臺遠吹吟。  河汾應擢秀,誰肯訪山陰。  ——唐·李嶠《蘭》  幽叢不盈尺,空谷為誰芳。  一徑寒雲色,滿林秋露香。  — 元·揭 斯《秋蕙》  幽蘭既叢茂,荊棘仍不除。  素心自芳潔,怡然與之俱。  — 元·李祁《題蘭棘同芳圖》  夥風蘭蕙化為茅,南國淒涼氣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  — 元·倪瓚題鄭所南《蘭》  鵜 聲中花片飛,楚蘭遺思獨依依。  春風先自悲芳草,惆悵王孫又不歸。  — 元·張翥《題蘭》  採蘭湘北芷,搴木澧南潯。  淥水含瑤彩,微風託玉音。  雲起蒼梧夕,日落洞庭陰。  不知篁竹苦,惟見淚斑深。  — 明·李夢陽《湘妃怨》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  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  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  — 明 陳汝言《蘭》  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  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  白露沾長早,春風到每遲。  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  —唐·崔塗《幽蘭》  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髮香。  楚國大夫憔悴日,應尋此路去瀟湘。  —唐·杜牧《蘭溪》  西北秋風凋蕙蘭,洞庭波上碧雲寒。  茂陵才子江陵住,乞取新詩合掌看。  —唐·劉禹錫《重送鴻舉師赴江陵》  萬傾荒林不敢看,買山客足擬求安。  田園失計全蕪沒,何處春風種蕙蘭。  —唐·劉商《與於中丞》  蘭蕙芬芳見玉姿,路傍花笑景遲遲。  苧蘿山下無窮意,並在三鄉惜別時。  —唐·劉谷《和三鄉詩》  中禁仙池越鳳凰,池邊詞客紫薇郎。  既能作頌雄風起,何不時吹蘭蕙香。  — 唐·褚朝陽《奉上徐中書》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  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  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  — 宋·蘇軾《題楊次公春蘭》  蕙本蘭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為水仙佩,相識《楚辭》中。  幻色雖非實,真香亦竟空。  云何起微馥,鼻觀已先通。  — 宋·蘇軾《題楊次公蕙》  遠與村橋接,深春積雨時。  蘭芳人未捋,花發蝶先知。  草密封閒徑,林疏露短籬。  別來鋤久廢,身老恨歸遲。  — 宋·釋文兆《幽蘭》  彼羨南陔子,其誰粉署郎。  渥丹承露彩,紺綠泛風光。  屢結騷人佩,時飄鄭國香。  何須尋九畹,十步即芬芳。  — 宋·丁謂《蘭》  種蕭芳蘭中,蕭生蘭亦瘁。  它日秋風來,蕭蘭一齊敗。  自古賢者心,所憂在民泰。  不復夢周公,中夜獨慷慨。  — 宋·張詠《蕭蘭》  紅白薇英落,朱黃槿豔殘。  家人愁溽暑,計日望盂蘭。  — 宋·晏殊《盂蘭盆》  極目生晚照,幽情眷蘭芷。  白蘋葉裡風,不在秋江起。  —宋·釋重顯《日暮遊東澗》  楚澤多蘭人未辯,盡以清香為比擬。  蕭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聲襲衣美。  — 宋·梅堯臣《蘭》  石言曾非石上生,名蘭乃是蘭之類。  療痾炎帝與書功,紉佩楚臣空有意。  —宋·梅堯臣《石蘭》  紫蘭紅蓼簇香盤,曉逐金壺下太官。  朝罷三宮歸已晚,日華明麗雪消殘。  — 宋·趙湘《皇后閣春帖子》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適意欲忘言,塵編詎能老。  — 宋·朱熹《詠蕙》  光風浮碧澗,蘭枯日猗猗。  竟歲無人採,含薰只自知。  — 宋·朱熹《蘭澗》  謾種秋蘭四五莖,疏簾底事太關情;  可能不作涼風計,護得幽蘭到晚清。  — 宋·朱熹《蘭》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 元·餘同麓《詠 蘭 》  偶培蘭蕙兩三栽,日燠風微次第開。  坐久不知香在堂,開窗時有蝶飛來。  — 明·文彭《題蘭竹卷》  國香零落佩 空,芳草青青合故宮。  誰道有人和淚寫,託根無地怨東風。  — 明·史鑑《子昂蘭》  懊恨幽蘭強主張,開花不與我商量。  鼻端觸著成消受,著意尋香又不香。  — 明·李日華《畫蘭》  年來空谷半霜風,留得遺香散草叢。  只恐樵人溷蘭艾,紅顏收在束薪中。  — 明·陳繼儒《王楚玉畫蘭》  綠衣青蔥傍石栽,孤根不與眾花開。  酒闌展卷山窗下,習習香從紙上來。  —明·董其昌《蘭》  無邊蕙草嫋春煙,穀雨山中叫杜鵑。  多少朱門貴公子,何人消受靜中緣。  —明·董其昌《蘭》  綠水唯應漾白蘋,胭脂只念點朱唇。  自從畫得湘蘭後,更不閒題與俗人。  —明·徐渭《水墨蘭花》  新妝才罷採蘭時,忽見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妝成斂拜喜盈眉。  —清 錢謙益《詠同心蘭四絕句》  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  堅貞還自抱,何事鬥群芳?  —清·鄭燮《題畫》  峭譬一千尺,蘭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摘不得。  清·鄭燮《嶠壁蘭》  蘭草與三臺,無人敢筆栽。  取得新奇法,墨香吹出來。  —清·鄭燮《得意寫之》  元日畫蘭竹,遠寄郭雲亭。  萬水千山外,知餘老更新。  —清·鄭燮《韜光庵為松嶽上人作畫》  鑑空無我相,水靜波亦止。  手拈幽蘭花,妙香乃如此。  —清·蔣士銓《題王蔗村鏡影圖》  一片空山石,數莖幽谷草。  寫寄風塵人,莫忘林泉好。  —清·智永《寫蘭石有寄》  何來爾室香?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獨。  —清·黃任《題畫蘭》  磁鬥寄綺石,源清者香遠。  君從輞川來,而得此粉本。  —清·黃任《題畫蘭》  叢蘭發幽崖,託根近霄漢。  泉水自流出,天風吹不斷。  —清·馬駘《蘭》  冬草漫碧寒,幽蘭亦作花。  清如辟穀士,瘦似琢詩家。  叢秀幾釵股,頂分雙髻丫。  夕窗香思發,風影欲箐紗。  —清·曹寅《冬蘭》  香粟佛天飯,蕊珠仙界衣。  託名應自貴,含蕾再難微。  蕩子甘心與,村娘愧發稀。  一春清素願,消受露華霏。  —清·姚燮《珠蘭》  離騷一種舊根苗,湘水湘雲綠共搖。  認取春風雙影子,不聞香氣也魂銷。  清·孫原湘《清·孫原湘》  陰崖百草枯,蘭蕙多生意。  君子居險夷,乃與恆人異。  — 明·陳獻章《題畫蘭》  飛瓊散天葩,因依空巖側。  守墨聊自韜,不與眾芳碧。  — 元·元梅《墨蘭》  從風不獵香,俯溪自憐影。  空山狼藉春,半屬野樵領。  — 明·李日華《垂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會想到結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