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2365478賈

    小時候最愛的節日就是過年了"可以吃好吃的穿新衣服"開開心心過大年"隨著生活越來越好人們之間感情卻沒有那麼親了"現在過年就是同學聚會朋友聚會吹吹牛逼"每天暈暈乎乎的"

  • 2 # 淺笑之所見

    在我們家鄉,過年特有的活動是舞獅子,除夕夜剛剛入夜,村上的舞獅隊的鑼鼓聲就響起來了,一對‘’獅子‘’逐家逐戶地拜年,每家每戶的主人也都會準備兩個紅包,給喜慶的獅子,這是開年舞,到正月十五晚上還有收年舞,也是同樣的熱鬧。過了年,喜慶的氣氛漸漸淡去,鄉村裡的各項勞作又開始了。

  • 3 # 隨感檸檬吧

    赤峰過春節的習俗臘月的最後一天,或三十,或者三十一, 或臘月二十九,但都叫做大年三十,總之是舊曆過去一年的最後一天,也是新的一年的開始。赤峰地區把這一天稱為大年三十兒,是整個過年階段活動裡最重要的一天。這一天人們從早上起來直至夜間2點左右(標誌為三星打橫樑),要認真完成以下全部活動和應該遵守的禁忌。

    1、 換新(歡心)

    穿新衣服。從這一天起床開始,全家每個人都要換穿上早為過年準備好的新衣服。富裕人家過年在這方面極其講究,全家幾乎每個人從裡到外都要換用新做的衣服,以祈辭舊、除舊、迎新、換新、歡心、歡欣之福。尤其是家庭中的弱勢------孩子和老人,在這方面一般要受到特別的關照。即使不能做到全家換新,也要換上新外罩或者先給老人孩子換上新衣。生活困難的人家做不起新衣服,也要在這一天穿上剛剛漿洗過的乾淨衣服,以應祈祝之願。

    2、迎喜神、財神

    早晨起來第一件事是,家中年輕力壯的主人按本年黃曆指示,去規定方向迎回喜神、財神供奉,以求一年有喜發財。

    3、歸家(與貴家諧音)

    在年三十之前或年三十兒中午之前,平時借出的各種生產生活用具都要一一要回歸家。家庭成員無論遠在千里之外還是走親訪友,一律要在此刻之前趕回家中團圓。家人中哪怕有一人未及時迴歸,全年對於這個家庭來說都是令人十分遺憾的大事。

    4、特殊習俗與忌諱

    按老人們的說法,年三十兒這天,各種神祉、祖先都被請回家過年,正是各路神仙鬼怪出沒最頻繁的日子,民間有此日所謂“離地三尺有神靈”的說法。為了保住家人一年的幸福安康,說話做事要小心謹慎,不能得罪各路神仙和祖先。另外,為了一年的幸福發達,(1)過年這一天甚至正月初五之前都不應說:“沒有”“少”“缺”“不好”“窮”“難”“完了”“死”“氣”之類不吉祥的話,相反的一些詞彙倒可以大量使用。即使是問候病人或病人回答別人的問候,也必須注意不要出現那些不吉利的詞句(民間至今問候病人都習慣沿用的“好些了嗎?好些了”的問答語句,其由過年禁忌而來)。(2)不能摔碎各種用品。(3)不能生氣和哭泣。(4)不說過去的不愉快的事。(4)不動針線縫紉。(5)各種神祉、祖先牌位前供奉的食物(饅頭、豬肘等)、酒要豐盛,按三頓飯時間定期燒香,不能間斷。包括來拜年的親人也要對祖先牌位(俗稱家堂)焚香叩頭祭奠。(6)傍晚大小各屋(包括倉房、敞棚)都要點燈,當院天地爺神祉旁、大門外都要張掛燈籠,各種燈都不能在五更前熄滅,大門的燈籠一般要點到第二天早晨。(7)院子要遍撒穀草(也叫乾草),以備各種迷失鬼魅踩踏時發出聲響,及時被各路保家神仙驅離。(8)每頓飯前都要燃放鞭炮。(9)雞鴨牛馬羊驢貓狗等都要在過年這一天足食足草。(10)大年三十這一天直到年五更之前不要外出串門兒

    5、接 神

    接神主要是在掌燈時分,家人開始把灶王爺、天地爺、財神爺、保家仙、菩薩神像前上好供品,點燃蠟燭燈火,焚香燒紙,撒酒立位,就算請神完畢。

    送灶一週後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從玉皇大帝那裡,根據他“彙報”的情況,帶著一家人在新的一年裡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灶王爺被認為是為天上諸神引路的。其他諸神在過完年後再度上天,只有灶王爺會長久地留在人家的廚房內。迎接諸神的儀式稱為"接神",對灶王爺來說叫做"接灶"。

    此時此刻,各家對於先人的供奉也必須較平日異常隆重,供品中雞鴨魚肉、果、酒等要應有盡有,以祈求祖先保佑兒孫後代在新的一年裡平安發福,康泰永享

    除夕夜家裡各種神祉前的香燭,一般都要保持到五更過後方可“息敬”。

    6、守 歲

    嚴格的守歲活動應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從掌燈時分入席,要慢慢地吃,一直要吃到深夜。發展到後來,就只有五更安席用餐了。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守歲,又名"熬年"。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茶點瓜果放滿一桌,盡情享用。當午夜正交子時,(過去赤峰農村一般都把“三星打橫樑”的時候認定為午夜子時),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各家各戶在庭院正中用火盆架起木柴篝火(以示旺氣通天,日子紅火),在天地爺神像前發燒神紙(一種黃表紙),嗣後燃放煙花鞭炮。屆時各家各戶院內炭火嗶卜,紅光普照,鞭炮連天,硝香瀰漫。恰似春雷滾滾,無限歡騰。老幼神情亢奮?聲音歡樂嘈雜,庭院東飛西奔,婦孺乍驚乍喜。整個過年活動此時達到了高潮。

    鞭炮過後,全家人在長輩的帶領下,首先給祖先端上餃子祭奠供奉,並按前後依次對祖先牌位跪拜磕頭。同時對其他神祉也要祭。

  • 4 # 陽光下飛舞的柳絮

    掛燈籠,舞龍獅,鑼鼓喧天;遊花市,聚親朋,其樂融融。每個華人都有過年的情結,每個人又懷揣著不一樣新年願望,願大家新年新氣象,一年更比一年強!

  • 5 # 糖糖VLOG

    1.首先三十晚上包餃子,再就是新年零點放鞭炮,穿新衣,大拜年走親戚。

    2.舞龍,耍獅子,踩高蹺,搖旱船。3.十五吃元宵,看煙花,猜燈謎。

  • 6 # 一代青年

    我是河南的,我們當地有的傳統慶祝活動有以下幾種,不知道是不是特有的

    1.舞獅子,這個就不用說了,大家電視上都見過了,就是兩個人配合,穿上特有衣服。

    2.踩高橋,就是人站在兩個棍子上走路,挺好玩的。

    3.劃旱船,模擬在水中划船的樣子,可以一個人完成,也可以兩個人配合。

    4.抬皇槓,就是兩個人像抬轎子一樣,有時上邊也可以坐一個人,有時不坐人。

    5.敲鑼打鼓,吹嗩吶

  • 7 # 純天然野生帥哥i

    我們年初一都會挨個的每家每戶拜年好熱鬧,還有耍龍燈的,鄉下放鞭炮從年30一直響不不停到初2,想想都覺得回味呀!

  • 8 # 六六de大黑熊

    因家住東北,東北慶祝新年的到來有很多方式。

    群體性活動如東北大秧歌,踩高蹺。

    同時基本家家都會貼春聯,掛燈籠。

    以家庭為單位活動會年前祭祖(東北叫法上墳)

    家住偏遠農村鄉鎮的年前大集市一定要去的(過年的好吃的大部分從這裡採購)

    同時我的家鄉為滿族自制縣,大年三十晚上會點篝火,把院子照亮,家人一起燃放煙花爆竹,然後燒些紙錢等等

    最後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餃子,一起守夜,迎接新的一年。

  • 9 # 溺水8的魚

    一般提前一個月半個月家家戶戶就會特別忙的開始自制年貨特產吖,炸的特別香的煎糰子,腐卷,腐竹,甜粄,還會釀酒,小時候我們都喜歡在灶臺旁邊看大人做這些東西,有時忍不住偷吃一個還會被說,太上火了不可以吃哈哈。做好了的年貨都會一一拿給親戚們去吃,雖然他們也有做,但是這是家鄉風俗,做了好吃的一定給親戚朋友端一碗過去,大家都高興。年三十那天奶奶會去後山上砍長命草什麼的樹枝樹葉燒水給我們洗澡,意味著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幾乎每家每戶都會這樣做,大中午就必須洗澡,因為年三十晚上是不讓洗澡的,中午洗完澡就必須穿新衣服嘻嘻,洗完澡高高興興的穿著新衣服去夥伴家炫耀自己的新衣服,被誇的合不攏嘴哈哈。初一就是在家過得,不走親戚,吃每噸飯前必須放鞭炮,初二初三這幾天就是走走親戚,派紅包拿紅包送禮,也是鞭炮不停的,整條村都瀰漫著炮竹味,特別喜歡這種味道。

  • 10 # 心靈紅塵

    我的老家在中原,從小年祭灶開始,慶年風俗和其他地方大致相同,貼對聯,放鞭炮,穿新衣,盡情玩耍,多多吃肉等。

    所不同的,是每家每戶都要用柏樹的枝,點起一堆火,然後在噼噼啪啪燃燒的火光中,在點燃鞭炮,於是,整個院子,整個村莊,都在大年初一的清晨,瀰漫著鞭炮的硝煙和柏枝燃後的清香,這是在老家過年的最深印象。

    然後是沒完沒了上演的,從初一到十五,從這個村,到那個鎮,大人們都喜聞樂見的大戲~~豫劇。古裝的,現代的,整本的,節選的應有盡有。

    也許是為了加劇過年氣氛,也許是為了鬥富爭勝,於是就有了對臺戲,你賣力,我更下工,你唱《包青天》,我演《對花槍》,你來《朝陽溝》,我整《卷席筒》,弄得觀眾東看西聽,上談下論,不亦樂乎,直呼過癮。

    扭秧歌,玩犟驢,舞獅子,跑旱船,也是過年標配,熱鬧異常。平時熟悉的面孔,妝扮成新奇的模樣,在路上街道盡情扭動著喜悅,鑼鼓聲聲,鞭炮時鳴,年味格外濃郁。

    相約平時要好的人,去給老年人拜年,也是每年的必須。老人們會拿出乾果糖糕招待,有些調皮的會往爐子裡扔個小鞭,嚇人一跳,也不會捱罵。過年是不興罵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恆大的工作環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