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謝看生活

    關於這個禮,我認為根據我們本地的習俗,這個禮萬萬不能補的,如果真是有事情可以見了本人向人家道歉,說明情況,如果給人家補禮,對人家裡不吉利的,所以不能補

  • 2 # 砥水聆法

    舉個例子,沒有西醫以前,看病還是診脈抓藥的年代,如果你找鄰居借了個熬夜的砂鍋,對方沒找你討要之前,你不能還,否則就是不吉利,你還個熬夜的砂鍋回去,不是咒人家得病麼!

    同理,白事(喪事)的禮金是絕對不能補的,說幾句節哀的話即可。

    很多人覺得這是瞎講究,沒有科學依據,是老迷信,其實是打錯特錯了。

    任何一種規矩、習俗,都是在人們產生生活中產生的,從根上講,是為了人們更幸福的生活,絕非為了迎合虛無縹緲的詛咒啊、不吉利!

    以白事為例,人家好不容易辦完事了,內心的悲痛稍微緩解點了,你唰的一下,遞了禮金過去,這不是痛事再提,刺激人麼,所以從唯物論的角度來說,這是符合人的心理康復要求的。

    紅事(喜事)的禮金可以補。如果按照迷信的說法,補禮金豈不是咒人家再婚?重婚?可見,任何習俗,還是從實際的生活效果出發去考慮。

    再比如,現在很多地方的白事,還保留了很繁瑣的程式!為什麼?僅僅是為了生者表達孝心和對死者的不捨?

    我個人覺得,一方面是為了讓生者發洩自己的感情,另一方面,是繁瑣的程式可以極大的消耗參與者的體力,說難聽點,就是讓死者家屬多折騰,折騰累了,就沒力氣再去傷心了,這是對他們心理的一種保護!

  • 3 # 雲水禪心hxl

    中國是個禮儀之邦,各種禮文化源遠流長。中國民間禮俗主要指五種事,就是娶(媳婦)、聘(姑娘)、生(小孩)、喪(指死人)、蓋房子,統稱婚嫁喪娶或者紅白喜事。娶、聘、生、蓋房子為紅(喜)事,喪為白事(其中70歲以上高齡老人去世為喜喪)。

    喪葬文化不是從來就有的,興起於春秋時期,盛行於漢唐時期,在明朝和清朝呈現出一個高潮。喪葬是基於靈魂不滅觀念和原始道德觀念而產生的。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民間喪葬以土葬和火葬為主,也有懸棺葬,天葬等。

    古人云:來而不往非禮也。禮的規則是禮尚往來,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隨禮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還禮,你隨我多少我還你多少;另一種是加碼或者翻番,你隨我2元我還你3元叫加碼;你隨我2元我還你4元叫翻番。喜事送禮都是送雙數,喪事隨禮一般都是送單數或者尾數加1,比如101,201等。

    民間習俗是白事後不能隨禮,出殯前什麼時候都可以隨禮,但出殯後就不能隨禮了。出殯後隨禮就是太不敬重,太隨便了,送了一般也不會收的。也有的地方在百天後或者七七四十九天後可以。白事是不能補禮的,但可以過後買些禮物探望死者的親人,解釋一下當時沒去的原因。本人沒時間也可以讓別人捎禮過去,並解釋到不了的原因。(原創)

  • 4 #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同事的家人去世了,當時有事沒有過去隨禮,這個禮錢還能補嗎?按農村的風俗,只有一句話:喪事不補。

    如果是紅事,欠了禮金,日後補上去,這叫喜上加喜;雙方都高興;如果是白事,欠了禮金,日後補上去,這叫什麼呢?悲上加喜還是又來一次?不論怎樣說,都是不大吉利的。所以,白事已過,就不要再補禮金給人家添堵了,再說補了別人也是不會要的,

    如果你欠了人家的禮覺得過意不去,可以在以後的禮錢中把這個錢加上去,也可以用這些錢買成禮品去人家家裡表示慰問,以表同事之間的友誼。這樣,你既能把這些錢送過去,也能讓他們欣然接受。

  • 5 # 走貓步的陽光1

    我們這紅、白喜都不補禮,會生氣的。可用其他方式補救。紅喜事沒送禮,如果之前收過對方的禮,屬回禮性質,可待懷孕或生子去送禮(同事朋友關係這兩個時間段一般不送禮),如之前沒收過對方的禮,就看關係親疏而定,關係還好,參照前面方式,關係不怎麼樣,也就無所謂了,下次不請他就是了。白喜事,錯過了,換個方式,以看望親屬名義給家中老人買些東西(補品)或給錢(讓他們自己買補品)。不過之前都要表示歉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冰箱裡放魚冷凍放時間長了變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