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今生遇見你是我之幸也

    一、最先開始是漱口護齒

    在沒有發明牙刷之前的古人是用漱口來保護牙齒。這點從《禮記》中就可以看出來,《禮記》記載“雞初鳴,鹹盥漱”說明在2000多年前的古人就知道漱口來護齒。而且古人和現代人一樣,也是早晚漱口,習慣都是一樣一樣的。

    這點在隋朝《諸病源候論》中看出:“吃過飯後要漱幾次口,要是不這樣就會得齲齒”。

    二、古人的漱口劑

    古人漱口並不是用清水漱口,他們有專門的漱口劑——鹽水、濃茶和酒。

    唐代孫思邈寫的《備急千金要方》就有記載:“ “每天早晨以一捻鹽放入口中, 以暖水含……口齒牢密。” “飲食後, 用濃茶漱口, 煩膩就會除去, 而脾胃自和。”

    其實,鹽水、濃茶和酒也確實具有抗菌防毒的作用,所以古人選用這些作為漱口劑確實是明智的選擇。看來古人對於自己的牙齒還是很看重的,選擇漱口劑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

    三、古人發明的牙刷和牙膏

    慢慢的隨著生活知識的積累,古人又發明了牙刷。當時叫做揩指法。考古學家在遼墓穴中發現了一個骨頭做的牙刷柄,這個牙刷柄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

    宋代出現了牙膏和牙刷的雛形。宋代的《太平聖惠方》就記載了牙膏的製作方法:

    “ 柳枝、 槐枝、 桑枝煎水熬膏, 入薑汁、 細辛等, 每用擦牙。”

    其實,這種牙膏是一種藥膏,和這種藥膏相匹配的是植毛的牙刷。

    不過,宋代開始也也有了帶毛的牙刷,不過這種毛居然是馬尾,這在《養生類纂》 中有明確的記載: “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

    四、牙粉

    出現牙膏之後,又出現了牙粉。

    蘇軾就自己配過牙粉,他將松脂和茯苓曬乾搗末, 篩出細粉來裝袋, 刷牙時,牙粉先放嘴裡, 用水,漱一下 吐出來之後再刷牙。沈括也自己製作過牙粉,只不過他的刷牙方式和蘇軾的不同,沈括是將牙刷先弄溼然後將牙粉粘在牙刷上面再刷牙。沈括的刷牙方式很像現在人用牙膏擠在牙刷上刷牙是的方式。

    五、嚼木刷牙

    除了用牙膏牙刷之外,古人還透過嚼木的方法來護齒,再飯後嚼些嫩樹枝來清潔牙齒,這感覺有點像現在透過嚼口香糖要清潔牙齒的感覺。

    六、古人的牙籤

    1976年的時候,江西南昌挖掘漢末三國東吳時代的高榮墓的時候,在裡面發現了一個金制的,一端是耳挖勺,一端是小楊枝的龍形器具。

    後來才知道這個東西是古人吃完東西用來剔除牙齒間殘留的食物的也就是和現在的牙籤差不多。

    古人也是很有智慧的,雖然他們沒有像我們這樣的牙膏牙刷但是他們也毫不遜色的發明了他們自己保護牙齒的辦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春節是世界上最熱鬧的節日,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