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觀眾知道董子健這個名字,是開始於《青春派》這部影片,影片描繪了掙扎於高考與初戀之間的高中生校園生活,寫實而嚴肅。在電影裡他扮演失戀後高考落榜的復讀生“居然”。也因為這部戲,董子健在19歲的時候拿到了上海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獎的影帝,迅速得到媒體和大眾的關注。
董子健很適合文藝片,之後無論是《少年班》還是《山河故人》,都令人對他超越年齡的演技十分稱道,尤其是在《山河故人》裡和老牌影后張艾嘉彪戲,還上演了”忘年擁吻“,更憑藉此片成為最年輕戛納電影節影帝入圍者。
見慣了大明星大場面,董子健的表演總給人一種特別鬆弛自然的感覺。這在與他同齡的演員中有著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2015年他憑電影《德蘭》得到”金馬獎影帝“的提名,雖然最終輸給”老炮兒“馮小剛,但他在電影裡的演繹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可。
此次,他參演韓傑執導的電影《解憂雜貨店》,這部電影改編自東野圭吾的同名小說,原作被稱為東野圭吾最溫情的一部懸疑小說,董子健在電影裡飾演阿杰這也角色,貓眼在影片上映之際,採訪了董子健,與他暢聊關於“解憂”的那些事。
阿杰和張到樂有共鳴,自己和老爸也就看球時吵兩句
在劇中阿杰演的是彤彤和小波的大哥,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著弟弟妹妹,也許方式是錯的,但阿杰這麼做全是出於對弟弟妹妹的愛,在解憂雜貨店的一夜之後,他也有了自己的成長,有了自己的方向。
很多人認識董子健是從《山河故人》裡的張到樂開始的,當被問到如果是張到樂給解憂雜貨店寫信,他會寫什麼,而阿杰又會怎樣回覆的時候,他說:“我覺得張到樂很想見到他的媽媽,阿杰怎麼回呢,說去吧。張到樂我覺得他可能會更多的想解決他和爸爸之間的一些煩惱一些衝突,因為阿杰可能也是這樣的人,他跟很多人會有衝突,他從小家是破碎的是不完整的,所以我覺得可能阿杰跟他有非常強的共鳴,我覺得有的時候他其實並不需要解決,只要阿杰說出他自己的故事,我覺得到樂自然的憂愁就會迎刃而解了。”
而他自己則很少與家人產生衝突,家人都很開明,很尊重他的選擇。與父親頂多會因為看球有一些小意見。比如看中國足球或者亞洲盃的時候,關於誰支援什麼隊的時候有一些意見不合。“男的之間就這點事,第二天就好了”。
有煩惱很重要,用心中的保護欲塑造阿杰
在談到如何塑造阿杰這個角色時,董子健談到最多的詞是“保護欲”。他認為每個角色都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在演戲時要把這個部分拿出來無限放大。而塑造傑時,他的這一部分就是“保護欲”。“每個人都有保護欲,每個人都願意去保護別人,那我就要找到我心中這個保護欲我拿出來放大就變成了阿杰。所以其實每個人都說什麼本色出演不本色出演,我覺得其實每個人都是本色出演,不可能離開自己太遠。”
既然是解憂雜貨店,當然不能避開“解憂”這個話題,董子健覺得阿杰其實沒有什麼強大的憂愁或者困惑,他的困惑只是他們現在該怎麼辦,因為他們很緊張很不知應該去哪,很怕有人注意上來有人去抓他們。“他更多的是不知所措,所以他就想解決這個事情,就是說我們應該逃到哪,我應該保護這兩個人不被抓到,就算我怎麼樣也無所謂”。
關於煩惱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董子健覺得有煩惱很重要,煩惱進步的途徑,“人如果沒有煩惱你沒有成功,當你有了煩惱你去解決這個煩惱之後才有成長,才可以繼續成長,也許你記不住,但是潛移默化的幫助你過好你人生的一個東西”。
隨遇而安的無憂人生,我只是不願意說而已
說到董子健自己的憂愁,他表現出一種不符合他年齡的豁達和坦然。活在當下更為重要,過去的煩惱根本不會記得,每個人每個階段都會有不一樣的的煩擾,但人總會給自己給自己找到方向。”我是比較隨遇而安而活著的人,我不會想說我未來有什麼憂愁,我之前有什麼憂愁,我現在有什麼憂愁,不會有這種感覺。“
成長於開明開通的家庭環境,年紀輕輕就已在演藝道路上豐收無數,聽起來董子健的生活可以用”無憂人生“來概括了,但他自己說其實誰都有憂,只是有些人不願意說罷了,而他就是這樣的人。“所以為什麼大家來看解憂雜貨店,是因為年末了大家其實在一年之中都會有一些所謂的煩惱憂愁,或者沒有解決的事情,但是其實看了解憂雜貨店以後,我覺得看進去的人他會有答案,就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心裡的答案。”
24歲的董子健已經知道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清楚要怎樣活著,看起來他比很多與他同齡的人走的更遠,他也有著自己的煩惱,但他說所有的煩惱都會得到解答,我們最終會找到自己的方向。
大多數觀眾知道董子健這個名字,是開始於《青春派》這部影片,影片描繪了掙扎於高考與初戀之間的高中生校園生活,寫實而嚴肅。在電影裡他扮演失戀後高考落榜的復讀生“居然”。也因為這部戲,董子健在19歲的時候拿到了上海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獎的影帝,迅速得到媒體和大眾的關注。
董子健很適合文藝片,之後無論是《少年班》還是《山河故人》,都令人對他超越年齡的演技十分稱道,尤其是在《山河故人》裡和老牌影后張艾嘉彪戲,還上演了”忘年擁吻“,更憑藉此片成為最年輕戛納電影節影帝入圍者。
見慣了大明星大場面,董子健的表演總給人一種特別鬆弛自然的感覺。這在與他同齡的演員中有著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2015年他憑電影《德蘭》得到”金馬獎影帝“的提名,雖然最終輸給”老炮兒“馮小剛,但他在電影裡的演繹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可。
此次,他參演韓傑執導的電影《解憂雜貨店》,這部電影改編自東野圭吾的同名小說,原作被稱為東野圭吾最溫情的一部懸疑小說,董子健在電影裡飾演阿杰這也角色,貓眼在影片上映之際,採訪了董子健,與他暢聊關於“解憂”的那些事。
阿杰和張到樂有共鳴,自己和老爸也就看球時吵兩句
在劇中阿杰演的是彤彤和小波的大哥,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著弟弟妹妹,也許方式是錯的,但阿杰這麼做全是出於對弟弟妹妹的愛,在解憂雜貨店的一夜之後,他也有了自己的成長,有了自己的方向。
很多人認識董子健是從《山河故人》裡的張到樂開始的,當被問到如果是張到樂給解憂雜貨店寫信,他會寫什麼,而阿杰又會怎樣回覆的時候,他說:“我覺得張到樂很想見到他的媽媽,阿杰怎麼回呢,說去吧。張到樂我覺得他可能會更多的想解決他和爸爸之間的一些煩惱一些衝突,因為阿杰可能也是這樣的人,他跟很多人會有衝突,他從小家是破碎的是不完整的,所以我覺得可能阿杰跟他有非常強的共鳴,我覺得有的時候他其實並不需要解決,只要阿杰說出他自己的故事,我覺得到樂自然的憂愁就會迎刃而解了。”
而他自己則很少與家人產生衝突,家人都很開明,很尊重他的選擇。與父親頂多會因為看球有一些小意見。比如看中國足球或者亞洲盃的時候,關於誰支援什麼隊的時候有一些意見不合。“男的之間就這點事,第二天就好了”。
有煩惱很重要,用心中的保護欲塑造阿杰
在談到如何塑造阿杰這個角色時,董子健談到最多的詞是“保護欲”。他認為每個角色都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在演戲時要把這個部分拿出來無限放大。而塑造傑時,他的這一部分就是“保護欲”。“每個人都有保護欲,每個人都願意去保護別人,那我就要找到我心中這個保護欲我拿出來放大就變成了阿杰。所以其實每個人都說什麼本色出演不本色出演,我覺得其實每個人都是本色出演,不可能離開自己太遠。”
既然是解憂雜貨店,當然不能避開“解憂”這個話題,董子健覺得阿杰其實沒有什麼強大的憂愁或者困惑,他的困惑只是他們現在該怎麼辦,因為他們很緊張很不知應該去哪,很怕有人注意上來有人去抓他們。“他更多的是不知所措,所以他就想解決這個事情,就是說我們應該逃到哪,我應該保護這兩個人不被抓到,就算我怎麼樣也無所謂”。
關於煩惱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董子健覺得有煩惱很重要,煩惱進步的途徑,“人如果沒有煩惱你沒有成功,當你有了煩惱你去解決這個煩惱之後才有成長,才可以繼續成長,也許你記不住,但是潛移默化的幫助你過好你人生的一個東西”。
隨遇而安的無憂人生,我只是不願意說而已
說到董子健自己的憂愁,他表現出一種不符合他年齡的豁達和坦然。活在當下更為重要,過去的煩惱根本不會記得,每個人每個階段都會有不一樣的的煩擾,但人總會給自己給自己找到方向。”我是比較隨遇而安而活著的人,我不會想說我未來有什麼憂愁,我之前有什麼憂愁,我現在有什麼憂愁,不會有這種感覺。“
成長於開明開通的家庭環境,年紀輕輕就已在演藝道路上豐收無數,聽起來董子健的生活可以用”無憂人生“來概括了,但他自己說其實誰都有憂,只是有些人不願意說罷了,而他就是這樣的人。“所以為什麼大家來看解憂雜貨店,是因為年末了大家其實在一年之中都會有一些所謂的煩惱憂愁,或者沒有解決的事情,但是其實看了解憂雜貨店以後,我覺得看進去的人他會有答案,就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心裡的答案。”
24歲的董子健已經知道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清楚要怎樣活著,看起來他比很多與他同齡的人走的更遠,他也有著自己的煩惱,但他說所有的煩惱都會得到解答,我們最終會找到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