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物件分析:
在資訊獲取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如何鑑別與評價資訊的問題,而紛繁複雜資訊世界裡也很容易擾亂人們的注意力。因而,學會準確地鑑別和評價資訊,對青少年來說尤為重要。
二、教學目標:
1、能鑑別和評價資訊,並掌握資訊價值判斷的基本方法。
2、能對資訊形成敏銳的洞察力,能對資訊的真偽有較強的辨別能力,能識別並抵制不良資訊。
三、教學重點:
掌握資訊價值判斷的基本方法。
四、教學難點:
能對資訊形成敏銳的洞察力,對資訊的真偽有較強的辨別能力。
五、教學方法:
講解,探究,任務驅動和自主學習相結合。
六、教學過程:
在資訊時代,資訊給給人帶來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但是各類資訊紛繁雜亂,魚龍混雜,真偽難辨,因此,有效地鑑別與評價所獲得的資訊,是利用資訊的前提。
案例分析:
案例一:李明在網上登記了自己的基本個人資料後,收到一封來自國外的航空信件,說他中了23萬元現金大獎,只要他立即電匯150元的手續費,兩天內就可以將現金送到他手上。
探究分析:
(2)該中獎資訊本身有沒有可疑之處?
(3)李明問銀行,銀行提供的資訊是否可靠?
(4)除了公安機關跟蹤調查,還有什麼可以辨別該中獎資訊的真偽嗎?
(5)評價李明在網上留下自己的真實姓名,地址等資料的行為,你會這樣做嗎?為什麼?
案例二:
每年的六、七月份是大學生求職的高峰期,面對鋪天蓋地的招聘資訊,如何快速準確地鑑別真假資訊防備上當受騙。
(1)關注招聘部門所釋出的資訊要素是否全面
如沒有刊登企業名稱的單位很可能是沒有經過合法登記的公司。
(2)長期刊登的招聘資訊
例如有些資訊幾乎常年累月都刊登在報紙上或晚報上,而且待遇優厚。這種招聘資訊的真實性大家可想而知。
(3)要留心招聘單位是否只留下EMAIL或者郵政信箱
個別非法中介打著招聘的晃子,來獲得大量求職者的個人資訊並通過出賣求職者得個人資訊來從中獲利。
(4)要留心招聘單位招聘量是否過大,招聘人數過多。
歸納總結:
2、邏輯推理、查閱、調查的方法進行考證和進行深入的調查。
4、判斷資訊中涉及的事物是否客觀存在、構成資訊的各種要素是否真實,與同類資訊進行比較。
5、研究此資訊是否具有代表性、普遍性。
6、實地考查。
7、要學會分析和鑑別,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要善於學習,善於動腦。謹防上當受騙。
二)、從資訊的價值取向進行判斷
一個人不可能接受所有的資訊,他只關心與自己相關的資訊,因為這些資訊對於他來說是有價值的。
資訊對於每個人的價值是各不相同的。在日常生活中所獲取的資訊對於我們來說,有的有用,用的無用,有的真實,有的虛假,因而,因社會角色的不同,知識背景不同,生活經歷不同也就決定了資訊的價值取向的多樣性。
例一:關於世界饑荒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2)歷史學家:研究該國或該地區的歷史、地理和人口狀況,確定造成目前這種飢餓狀況的各種因素。調查每個國家的面貌,除了確定上面這些因素,還要了解每個國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男性和女性的生活期望值、兒童的道德水準以及其它相關的重要統計資料。
(3)政治學家:調查造成該國飢餓問題的政治、法律和經濟因素,明確該國的管理模式和影響以上方面的各種因素和人。
例二:當前物價上漲,各種生活必需品上漲幅度大大超過人們的心裡承受能力。關於物價上漲資訊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如政府官員,經濟學家,家庭主婦,學生等。
三)、從資訊的時效性進行判斷
2、漸進性的事實,應在事實變動中找到一個最新、最近的時間點來判斷實效性。
3、過去發生的事實,新近才發現或披露出來的,可以透過說明自己得到資訊的最新時間和來尋根探源的方法加以彌補。
(1) 中國在上海江南造船廠建航母。
(2) 中國在修復“瓦良格”號航母。
(3) 在中國北部港口大連親眼目睹“瓦良格”號航母已經完工。
(4) 衛星圖片顯示中國在西北某地建起了滑躍起飛跑道的訓練設施,這裡多風,與航母真實環境相似。
(5) 中國有兩艘新的中國產5萬噸級航母也正在上海建造之中,其中一艘將於2014年下水,另一艘則將於2020年下水。
七、教學總結:
本節透過一些具體案例分析得出,可以從資訊的來源、資訊的價值取向以及資訊的時效性對資訊價值進行判斷。透過學習,讓學生們能瞭解如何對資訊進行鑑別和評價,使得資訊能夠為我們帶來巨大的物資和精神財富。同時資訊的鑑別與評價過程還應參照如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資訊是否真實可靠。
(3)資訊是否可用。
(4)資訊是否具有時效性。
(5)資訊包含哪種情感成分。
(6)資訊是否具有實用性。
一、教學物件分析:
在資訊獲取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如何鑑別與評價資訊的問題,而紛繁複雜資訊世界裡也很容易擾亂人們的注意力。因而,學會準確地鑑別和評價資訊,對青少年來說尤為重要。
二、教學目標:
1、能鑑別和評價資訊,並掌握資訊價值判斷的基本方法。
2、能對資訊形成敏銳的洞察力,能對資訊的真偽有較強的辨別能力,能識別並抵制不良資訊。
三、教學重點:
掌握資訊價值判斷的基本方法。
四、教學難點:
能對資訊形成敏銳的洞察力,對資訊的真偽有較強的辨別能力。
五、教學方法:
講解,探究,任務驅動和自主學習相結合。
六、教學過程:
在資訊時代,資訊給給人帶來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但是各類資訊紛繁雜亂,魚龍混雜,真偽難辨,因此,有效地鑑別與評價所獲得的資訊,是利用資訊的前提。
案例分析:
案例一:李明在網上登記了自己的基本個人資料後,收到一封來自國外的航空信件,說他中了23萬元現金大獎,只要他立即電匯150元的手續費,兩天內就可以將現金送到他手上。
探究分析:
(2)該中獎資訊本身有沒有可疑之處?
(3)李明問銀行,銀行提供的資訊是否可靠?
(4)除了公安機關跟蹤調查,還有什麼可以辨別該中獎資訊的真偽嗎?
(5)評價李明在網上留下自己的真實姓名,地址等資料的行為,你會這樣做嗎?為什麼?
案例二:
每年的六、七月份是大學生求職的高峰期,面對鋪天蓋地的招聘資訊,如何快速準確地鑑別真假資訊防備上當受騙。
(1)關注招聘部門所釋出的資訊要素是否全面
如沒有刊登企業名稱的單位很可能是沒有經過合法登記的公司。
(2)長期刊登的招聘資訊
例如有些資訊幾乎常年累月都刊登在報紙上或晚報上,而且待遇優厚。這種招聘資訊的真實性大家可想而知。
(3)要留心招聘單位是否只留下EMAIL或者郵政信箱
個別非法中介打著招聘的晃子,來獲得大量求職者的個人資訊並通過出賣求職者得個人資訊來從中獲利。
(4)要留心招聘單位招聘量是否過大,招聘人數過多。
歸納總結:
2、邏輯推理、查閱、調查的方法進行考證和進行深入的調查。
4、判斷資訊中涉及的事物是否客觀存在、構成資訊的各種要素是否真實,與同類資訊進行比較。
5、研究此資訊是否具有代表性、普遍性。
6、實地考查。
7、要學會分析和鑑別,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要善於學習,善於動腦。謹防上當受騙。
二)、從資訊的價值取向進行判斷
一個人不可能接受所有的資訊,他只關心與自己相關的資訊,因為這些資訊對於他來說是有價值的。
資訊對於每個人的價值是各不相同的。在日常生活中所獲取的資訊對於我們來說,有的有用,用的無用,有的真實,有的虛假,因而,因社會角色的不同,知識背景不同,生活經歷不同也就決定了資訊的價值取向的多樣性。
案例分析:
例一:關於世界饑荒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2)歷史學家:研究該國或該地區的歷史、地理和人口狀況,確定造成目前這種飢餓狀況的各種因素。調查每個國家的面貌,除了確定上面這些因素,還要了解每個國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男性和女性的生活期望值、兒童的道德水準以及其它相關的重要統計資料。
(3)政治學家:調查造成該國飢餓問題的政治、法律和經濟因素,明確該國的管理模式和影響以上方面的各種因素和人。
例二:當前物價上漲,各種生活必需品上漲幅度大大超過人們的心裡承受能力。關於物價上漲資訊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如政府官員,經濟學家,家庭主婦,學生等。
三)、從資訊的時效性進行判斷
2、漸進性的事實,應在事實變動中找到一個最新、最近的時間點來判斷實效性。
3、過去發生的事實,新近才發現或披露出來的,可以透過說明自己得到資訊的最新時間和來尋根探源的方法加以彌補。
(1) 中國在上海江南造船廠建航母。
(2) 中國在修復“瓦良格”號航母。
(3) 在中國北部港口大連親眼目睹“瓦良格”號航母已經完工。
(4) 衛星圖片顯示中國在西北某地建起了滑躍起飛跑道的訓練設施,這裡多風,與航母真實環境相似。
(5) 中國有兩艘新的中國產5萬噸級航母也正在上海建造之中,其中一艘將於2014年下水,另一艘則將於2020年下水。
七、教學總結:
本節透過一些具體案例分析得出,可以從資訊的來源、資訊的價值取向以及資訊的時效性對資訊價值進行判斷。透過學習,讓學生們能瞭解如何對資訊進行鑑別和評價,使得資訊能夠為我們帶來巨大的物資和精神財富。同時資訊的鑑別與評價過程還應參照如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資訊是否真實可靠。
(3)資訊是否可用。
(4)資訊是否具有時效性。
(5)資訊包含哪種情感成分。
(6)資訊是否具有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