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而知而行的歷史
-
2 # 白楊樹下談歷史
20世紀20年代,一戰後的美國,由於戰後紅利,使其在世界範圍內迅速成為一個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尤其金融行業,在債券、股票等“經濟泡沫”的影響下迅速增長,創造了史上的奇蹟。而這些也導致了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也在發生變化。人們最大的夢想就是發財致富,投機、投資備受青睞,整日沉醉於物質享樂之中。
一、危機來的太猛,民眾蒙圈,胡佛“無動於衷”。
1929年,胡佛當選總統,作為一位靠個人奮鬥起家的“英雄”,他上任後極力推行自由主義,信奉政府不干預政策。各大證券交易所擠滿了交易的人群,股票行情一路高漲,各企業的股票上漲到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地步,人們見面時只談股票,舉國上下都淹沒在坐著賺錢的“美夢”中。
然而,他上任不到一年,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國曆史上被稱為“黑色的星期四”,這一天,金融界崩潰了,股票一夜之間從頂巔跌入深淵,當天就有11個金融家自殺。美國陷入了經濟危機的泥潭,86000家企業破產,約5500家銀行倒閉,工人失業、商店關門。突然之間到來的危機,還是讓民眾徹底蒙圈了。
伴隨著他放任自流的、不干預的政策,導致到了1932年時,至少13萬家企業倒閉,整體水平倒退至1913年。失業人數由不足150萬升到1700萬以上,佔全國勞工總數的1/4。失業的人們生活困難,一夜回到“解放前”,他們無家可歸,用木板甚至牛皮紙搭建小屋,這些小屋聚集的地方被被他們戲稱為“胡佛村”,以此來宣洩對胡佛的不滿。
二、二元制體制給了人們發洩情緒的渠道。
民眾的不滿情緒發洩,一種是推翻當局,一種是更換總統。美國的二元制體制,給了他們這樣的選擇,他們決定更換總統。雖然,經濟危機有自己的規律,這確實不是胡佛能控制的,但至少,他在任期間卻沒有對此作出積極的迴應,卻頑固堅持自己自由主義的信念,拒絕干預政策。人們不答應了,他們要透過換總統來發洩不滿,讓不信任的總統下臺,是最好的宣洩情緒的渠道。在胡佛外出競選所到之處,人們報之一片噓聲、怪叫、沉默,以及臭雞蛋、西紅柿。賭博公司開出的賠率高達1:7。
1932年羅斯福參加大選,他指出:當前的自由主義政策導致了投機行為和生產過剩;他拒絕承認和糾正錯誤,還將崩潰的原因歸罪於其他國家;不懂民生,遲遲不發放賑濟等等。這些批評,都代表了當時人們的訴求,他們看到了希望,羅斯福成為他們走出困境的救星。競選的結果已經可想而知了,他以2282萬張選票的絕對優勢大獲全勝。
不管是一元制體制,還是二元制體制,都有它的優、缺點。我不是專門研究體制的人,但是從這次危機來看,我發現在歷史上,凡採用一元制的國家,一旦民眾不滿,很可能就被民眾推翻;而二元制或議會制的國家,不需要推翻體制解決問題,如果民眾不滿,只需要更換總統或重選議會,不滿宣洩了,自然就安定許多。
三、干預政策,快速回復民眾的信心。
羅斯福當選的那一年冬天,是第4個也是最糟糕的一個大蕭條的冬天,全國至少有1300萬人失業,全國有3400萬人沒有任何收入。當他提出要改革傳統經濟政策,強調政府幹預並引導經濟時,還是引起社會上下的普遍關注,民眾拭目以待。
一是給銀行“打針”,解決信用危機。
首先做的就是整頓股市。因為他認為大蕭條是由瘋狂的股市崩盤而觸發的,為儘快恢復國民的信心。“非常時期當立非常之法”,他制定《1933年銀行法》,建立由聯邦承擔責任的聯邦儲備體系。聯邦政府迅速取代美聯儲,擔負起金融監管職能,啟用現金流,“讓錢轉起來”。
其次,解決信用的危機。他下令全國銀行歇業三天,這相當於“中止支付”,也就是禁止人們取錢。3月9日透過《緊急救助法令》,對有償付能力的,命令其儘快復業。短短兩天重新開業的銀行就有14771家。伴隨著整頓,又接連採取一系列的重大措施以加強黃金儲備。宣佈放棄金本位;美鈔停止兌換黃金,禁止私人儲存黃金;宣佈停止黃金出口等等。對黃金儲備的管理,有力地控制了通貨膨脹,制止了美元的大幅度貶值,保障了美元的信用。
最後,透過《聯邦證券法》成立了證交會,對全國的證券交易所、投資公司、券商們實施全面監督。由於聯邦政府給銀行打的這些強心針,銀行信用很快得到恢復,存款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增加了近20億美元!有了保障,大量破產的現象不再出現,紛紛恢復營業,人們對銀行也有了信心,同時對理財諸如炒股等的投資也更為謹慎,經濟得到了好轉。
二是透過《農業調整法》,拯救農業。
三是“以工代賑”,解決下崗再就業。
在城市,失業的工人比農民的日子過得還要慘。1933年5月,他透過《聯邦緊急救濟法》,將各種救濟物資迅速撥往各州,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各州用來直接賑濟失業者和貧民。隨後又施行了“以工代賑”,也就是說國家出工資來建設基礎設施。當時聯邦政府支出的工程費用僅為180億美元,卻帶動修築了800多座校舍與醫院、12000多個運動場、近1000座飛機場,這些錢經過工人的消費,又帶動了企業的起死回生。成為迄今為止美國政府承擔執行的最宏大、最成功的救濟工程。這些社會立法對民眾,特別是靠工資吃飯的人很有好處。尤其是隨後頒佈的《社會保險法》,更是受到美國絕大多數人的歡迎和讚許。
後記
羅斯福新政的實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各方面運轉不僅恢復正常並且大為提高,社會生活也很穩定,新政把美國拉回了人間。作為政府幹預經濟政策成功典範,在全世界得到普遍認可和推崇,而他也得到民眾的普遍愛戴,連幹了四屆(憲法規定最高只能連任兩屆)。令人稱奇的是,他還是唯一一位坐著輪椅的總統。
回覆列表
商業社會中,資本的天性是要掙更多的錢,貪婪佔有更多的剩餘價值的結果,就是生產出來的物資多到沒有辦法賣掉。一個企業的商品滯銷無足輕重,千千萬萬個企業的商品滯銷了,就意味著千千萬萬個企業主失去了現金流,沒有辦法去採購新的原材料,新的裝置,僱傭更多的人——更為重要的是,也開不出薪水了,於是大量的工人失業。
工人沒有了薪水,就沒有錢去購買這些企業主生產的商品,整個社會的流動性陷入了停滯。
這種情況發生的本質是,社會化大生產與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存在的矛盾,因為缺少社會全域性性的統籌,當經濟發生了難以調和的供需矛盾時,經濟迴圈停止了。
首先反映在股市上。股票是經濟好壞的晴雨表,就在1929年5月份,美國的股票表現非常搶眼,反映出美華人對經濟的超強信心。1929年10月24日這一天,美國金融界崩潰了,股票一夜之間由5000多億美元的頂巔跌入深淵。1929年的5000億美元的市值,是很多美國家庭一生的積蓄,一夜之間,化為烏有,很多美華人突然間陷入到了赤貧的狀態。
1929年至1933年,美國的失業人數從400萬上升到1700萬,經濟倒退回1913年的水平。
當時胡佛政府主政,他採取了自由放任政策,反對國家干預經濟,企圖依靠市場調節來改善經濟現狀,但是毫無作用,這種做法加劇了經濟危機持續發酵,使美國經濟跌入了谷底。人民不滿情緒高漲,全國上下要求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在這種情況下,羅斯福從紐約州的州長任上成功競選美國總統。
羅斯福借鑑了胡佛政府的失敗舉措,在排除了計劃經濟的情況下(共產主義經濟理論,當時的蘇聯發展的不錯),在儲存市場經濟和民主的前提下,拋棄自由放任、全憑市場機制那隻看不見的手自我調整的政策,大力加強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干預,改變區域性生產關係,即是羅斯福新政。
在社會主義國家,計劃經濟是全部經濟生產活動由國家統籌安排,羅斯福新政因此也在一定意義上摒棄了完全的市場主義路線,強調政府的宏觀調控。
1、羅斯福先從銀行業下手整頓,關停了將近一半沒有兌付能力的銀行,使得金融市場先穩定了,人們可以貸款了。然後取消金本位,將黃金截留在國內。
2、在工業領域,則是要求各行各業制定行業規劃和標準,使得行業能夠有自律行為,不準私自開足馬力生產,加強了政府對供需層面的控制。
3、在農業領域,更是要求農民銷燬過多的農產品,比如農產品和牛奶等,甚至屠宰牲畜,政府給予補貼。這與華人當時的物資極度貧乏的狀況有不同,美華人的生產過多,在生產端佔用了大量的資源,使得社會資源分配不均衡。因此羅斯福新政的首要一點,就是把工農業總產量都降低。供給少了,價格就自然上升,因此在統計角度的GDP也隨之上升了。
4、再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舉措:以工代賑。美國政府大量舉債,興建了很多至今還在運轉的基礎設施,包括1000多個飛機場,12000多個運動場,僱傭超過全國勞動力一半以上。那些因為工農業減產而找不到事情做的人,都有了去處。他們領到了工資,又開始消費。這些錢最終轉了一圈,又回到了資本家的手裡。
5、為了穩定美國國內形勢,對那些朝不保夕的工人,羅斯福制定了延續至今的勞保法案。第一個出臺工人福利制度的是德國的俾斯麥,羅斯福則規定工人月薪的1%繳納社保,政府也撥付相同的部分。這樣,凡年滿65歲退休的工資勞動者,根據不同的工資水平,每月可得10至85美元的養老金。
6、做完了這些,羅斯福採取了措施,使得美元貶值了40%,使得美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提升,有助於出口,消化掉高企的庫存。
7、羅斯福又大力改革了行政機構,1939年9月8日,總統頒佈了第一號行政命令,建立包括白宮辦公廳、預算局、國家資源計劃處、人事管理聯絡處和政府報告署等總統的辦事機構。這些機構的設定,大大增強了總統的威權,使得羅斯福之後的總統的權力越來越大。這一點,在美國國內也有相當爭議。
羅斯福在新政實施過程中,大膽地採用了計劃經濟的長處,使得美國經濟逐漸走出了谷底,並且避免了法西斯主義的上臺,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這種處理經濟危機的做法給後世的經濟學家也提供了分析案例,逐漸發展成為“凱恩斯主義”。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時,全世界遭受經濟危機影響各個國家所採取的應對策略,都有羅斯福新政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