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2624929

    上善若水 語出《老子》:“上善若水, 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 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 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想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 出 處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2、文化釋義 語見老子《道德經 第八章》:上善之人,若水性也。喻君子之為人處世,猶如水善於便利萬物,又水性至柔不與人紛爭不休。處於眾人所厭惡之卑下地位,故近於道。君子似水居於低窪之處而虛懷若谷;心如水於深潭之中而寧靜致遠;與人交往若水滋養萬物而不求回報,言辭似水清澈見底而誠信守諾,為政若水般善於洗汙除垢而治國有方,行事如水般威力無窮而無所不能,行動善於順天應人以適時而動。君子惟有與世無爭,便無愆尤失和也。而厚德載物。語見《易經 坤卦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即有大恩德者,能容納萬物,承負重任也。 《老子》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這段話的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想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他認為上善的人,就應該象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他善於處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沒有什麼能超過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不見其形的東西,可以進入到沒有縫隙的東西中去,由此我們知道了“不言”的教導,“無為”的好處。 老子還說:“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 “道”是產生天地萬物的總根源,是先於具體事物而存在的東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規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知與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於“道”的,“道”無處不在,因此,水無所不利。它避高趨下,因此不會受到任何阻礙。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養萬物,洗滌汙淖。它處於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靜,但卻深不可測。它源源不斷的流淌,去造福於萬物卻不求回報。這樣的德行, 乃至仁至善…… 關於水,其實我們瞭解的並不全面,深刻,還是古代賢哲老子和孔子的言論較深遠和精闢。所以,他們把水比作上善。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孔子云: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長,必循理,好像有義;浩大無盡,好像有道;流幾百丈山間而不懼,好像有勇;安放沒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見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無孔不入,好像明察;發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萬物就此洗滌潔淨,又好像善於變化。水有這些好德處,所以君子遇水觀。所以,水有五則: 一、自己活動,並能推動別人的, 是水。 二、經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是水。 三、遇到障礙物時,能發揮百倍力量的,是水。 四、以自己的清潔洗淨他人的汙濁,有容清納濁的寬大度量的,是水。 五、汪洋大海,能蒸發為雲,變成雨、雪,或化而為霧,又或凝結成一面如晶瑩明鏡的冰,不論其變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 關於詠水的詩詞: 有物名曰水,至柔有大能。 山泉露頭角,立志向海行。 坎坷等閒過,奔流步不停。 執著不執著,無往而不勝。 巨石阻前路,轉頭繞道行。 懸崖臨絕壁,呼嘯跳澗中。 遇沙滲地下,暗行不逞能。 驕陽似火蒸,變雲學龍騰。 聚團化作雨,遇冷凝作冰。 春融入江河,滔滔仍向東。 萬難終歸海,浩瀚波濤湧。 世人嘆偉大,一笑又升 這裡實際說的是做人的方法, 即做人應如水, 水滋潤萬物, 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下, 這樣的品格才最接近道.儘管從總體上看, 老子的處世哲學是消極,無為的, 但如果剔除其消極成分, 細細品味水的品性, 我們還是能從中發掘或引伸出有益的道理或原則的. 一曰守拙。水乃萬物之源,論功勳當得起頌辭千篇、豐碑萬座,炫耀的資本不可謂不厚。可它卻始終保持一種平常心態,不僅不張揚,反而“和其光,同其塵”,哪兒低往哪兒流,哪裡窪在哪裡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靜。此等寧靜和達觀,是很多人難以企及的。這的確是一種“無為”,但不是對“大我”的無為,而是對“小我”的無為,是在個人利益上的無為。 二曰齊心。水的凝聚力極強,一旦融為一體,就榮辱與共,生死相依,朝著共同的方向義無返顧地前進,故李白有“抽刀斷水水更流”之慨嘆。因其團結一心,水威力無比:匯聚而成江海,浩浩淼淼,蕩今滌古;乘風便起波濤,轟轟烈烈,激濁揚清。 三曰堅忍。水至柔,卻柔而有骨,信念執著追求不懈,令人肅然起敬。九曲黃河,多少阻隔、多少誘惑,即使關山層疊、百轉千回,東流入海的意志何曾有一絲動搖,雄渾豪邁的腳步何曾有片刻停歇;浪擊礁盤,縱然粉身碎骨也決不退縮,一波一波前赴後繼,一浪一浪奮勇搏殺,終將礁岩撞了個百孔千瘡;崖頭滴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咬定目標,不驕不躁,千萬次地“滴答”、“滴答”,硬是在頑石身上鑿出一個窟窿來,真可謂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四曰博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水最有愛心,最具包容性、滲透力、親和力,它通達而廣濟天下,奉獻而不圖回報。它養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壯,從不挑三揀四、嫌貧愛富。它映襯“荷塘月色”,構造洞庭勝景,度帆檣舟楫,飼青鰣鰱鯉,任勞任怨,殫精竭慮。它與土地結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與生命結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從不彰顯自己。 五曰靈活。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執,有時細膩,有時粗獷,有時嫵媚,有時奔放。它因時而變,夜結露珠,晨飄霧靄,晴蒸祥瑞,陰披霓裳,夏為雨,冬為雪,化而生氣,凝而成冰。它因勢而變,舒緩為溪,低吟淺唱;陡峭為瀑,虎嘯龍吟;深而為潭,韜光養晦;浩瀚為海,高歌猛進。它因器而變,遇圓則圓,逢方則方,直如刻線,曲可盤龍,故曰“水無常形”。水因機而動,因動而活,因活而進,故有無限生機。 六曰透明。雖然也有渾水、汙水、濁水甚至臭水,但汙者、臭者非水,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它無顏無色、晶瑩剔透;它光明磊落、無慾無求、堂堂正正。惟其透明,才能以水為鏡,照出善惡美醜。人若修得透明如水、心靜如水,善莫大焉。 七曰公平。水不汲汲於富貴,不慽慽於貧賤,不管置於瓷碗還是置於金碗,均一視同仁,而且器歪水不歪,物斜水不斜,是謂“水平”。倘遇坑蒙拐騙,水便奔騰咆哮, “不平則鳴”。人若以水為尺,便可裁出長短高低。 當然,以上只是水的部分優秀品格,還不是全部。但是,不論水有多少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其最根本的就是一條:“善利萬物而不爭”,即積極地去做一切有利於社會、他人的事,但卻從不計較自己的名利、地位。這實際是一種無我、忘我的無私境界。有了這種境界,我們就能做到真正的“上善”。 偶看《韓非子·喻老》上有一典故: 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不穀知之矣。”處半年,乃自聽政。所廢者十,所起者九,誅大臣五,舉處士六,而邦大治。舉兵誅齊,敗之徐州,勝晉於河雍,合諸侯於宋,遂霸天下。莊王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無獨有偶,另一《滑稽列傳第六十六》這樣敘述另一君王齊威王: 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諫。淳于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不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語在田完世家中。 於是感嘆道:藏於深山者,未必是隱士。有一類人,雖然雲深不知處,從不顯山露水,但是卻是真的韜光養晦。表面似乎沉淪於塵世,與庶民平庸者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卻是真是等待時機。 靜水流深,聞喧享靜。空山鳴響,見慣司空。 這是一句有名的禪語,初看並不知道他的真實內涵。其實也是這種人的一類寫照。諸葛孔明亦如此,姜太公亦如此。而放到現在,未出道的俞敏洪也是如此,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鳴,可以是因為羽翼未豐,或者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不鳴則可以韜光養晦,避免刀光劍影的暗傷,同時也可以坐山觀虎鬥,閒似信步,笑看江月秋風。但是,總有令他崛起的一瞬間! 靜水流深 水的表面平靜, 但潛藏著激流. 靜水,象徵著為人處世不張揚,態度柔和,而流深,則意味著胸中自有萬千丘壑,真的是很有想法、很有內容。與流深結合起來,那就是一個洞徹人生智慧的人,卻沒有鋒芒畢露,只是平靜地講著道理,卻自有一股無可辯駁的力量。 靜水流深的真正含義恰可比喻為做人的態度:洞察一切卻不被矛盾束縛,不被慾望捆綁,這樣就能擁有和諧的生命,擁有長久的快樂,擁有真正的自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的女孩脾氣都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