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週末

    潮汕這邊,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潮汕都是這樣。

    小時候我們過節,晚上吃完飯,然後在這天跟父母要一兩塊錢買一個紙燈籠,吃完飯點起燈籠跟夥伴們一起出去外面,大人們就會給我們一個杯子,說去找三家跟我們不同姓的人家討茶。然後討完拿回家,全家人每人喝一口,說是保平安。

  • 2 # 記憶旅行cyf

    《天利宮祖廟請香》

    話說港樓天利宮,南宋媽祖傳至今

    番鎖元帥鬧元宵,金鞭一出震八方

    祖廟踩火撼人心,千古難再出其右

    令旗寶劍和金鞭,軍冠戰袍照妖鏡

    大燈清道迎球爐,三聲火銃請乩童

    爐下弟子港樓村,虔誠之心逾千年

    不論看過多少年多少次都一樣的震撼和感動,震撼於神明的聖威勇烈,感動於肉體凡身的堅毅堅韌!

    相傳這尊媽祖已有千年,從宋流傳至今,據老人說,以前後巷、港樓都未建宮廟,後巷從下山宮分得一個球爐,港樓從下山宮分得一尊媽祖,各自建宮廟,因此下山宮是流傳古老的宮廟;當然這只是流傳,並未有史料記錄,如果有錯請大家改正,歡迎大家分享知道的媽祖故事!

    港樓的請香隊伍相當壯觀,看大燈、清道、龍旗......如長龍婉延,看隨香隊伍一眼望不到頭,祈盼著這一年大家都有好兆頭!

  • 3 # 金屬奏鳴曲

    謝謝誠邀!碼字兒就算了,請大家聽聽我和哥們錄的自媒體電臺節目吧。分享了#袁爺話北京#的節目《第五期 元宵節》: http://music.163.com/program/16482110/1335076/?userid=1335076 (來自@網易雲音樂)

  • 4 # 喬布空間領域

    我家在陝西隴州,每年最熱鬧的時候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最近幾年國家重視傳統文化,所以,我們的那邊最純粹的民俗文化被傳承了下來。

    每年的正月十五這天是全縣社火進城遊演的一天,那麼,什麼是社火呢?這個傳承了2000多年的非遺文化瑰寶,來感受一下吧!

    其次,正月十四開始就要去祖墳上掛燈籠,誰家的燈籠越紅,後人就越旺,一到晚上非常壯觀,腦補畫面吧……小孩子游花燈,踩燈謎…

    還有,要吃涼粉,南方北方都知道,就不做贅述。

    新媳婦要去親戚家躲燈,這個太深奧了,不知道為什麼。

    早上吃完飯,去看3到4個小時的社火遊演,下午回家掛完燈籠,晚上吃著涼粉看著元宵晚會,很是愜意的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陝西隴州文化名揚天下,每年正月十五都會吸引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知名導演來參觀遊玩,尋找靈感。優秀的文化習俗需要國家的保護和弘揚,作為隴州人,我希望她走的更遠……

  • 5 # 謝樹宏

    家鄉是潮汕,潮汕內部不同地方的習俗也會有所不同。

    1、賞燈

    元宵夜是月圓夜,如果天晴月明,潮人的花燈與圓月相印成趣,賞心悅目。鎮、縣、市有搭燈棚做花燈展,鄉村神廟和宗祠掛起大燈籠、大花燈,小孩子提著買來或者自制的小燈籠,成群穿街過巷“營燈”,饒有喜慶。 自農曆十一日起,叫“起燈”(即“起丁”),當年有生男孩的人家要到鄉里宗祠掛花燈,被視為新生男孩的入族議式,並每晚抱著孩子去祠堂點燈, 接受鄉人祝賀,直到十八日收燈。

    2、食丁茶

    3、做丁桌

    宴客時有兩種席式,一種叫“龍船席”即用好多隻方桌連結起來,客人圍在兩旁吃飯,形同劃龍船;另一種叫“走馬席”,即無論親朋疏厚,認識不認識的人都可以進來吃,吃完就走,主人再重新擺上菜色,招待另一批客人的來臨,接連不斷。這後一種席式一般是較有錢且較慷慨的人家才會這麼做。在舊社會,潮人攀比心強,死愛面子,凡生了男孩的人家都十分注重辦丁桌,並以辦得體面為榮。即使是貧困人家,為了不失面子,便四處借錢,造成負債累累,或者是忍痛賣了哥哥,將所得之錢銀用來應付沉重的辦桌費,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生阿細賣阿大”這一俗語的來歷。

    解放後,由於時代的前進,思想在進步,潮人雖仍有元宵辦丁桌的習俗,但多改為在自家裡進行,且單限於宴請較親的親戚和較好的朋友,豐儉由人,無人計較。

    4、猜燈謎

    以前,潮汕的猜謎遊戲只有在元宵夜才舉辦,就是在花燈貼上有謎面的紙條,給觀燈人圍猜。隨著識字人逐漸增多和謎語知識的普及,猜謎活動在各個節日都盛行起來,但最為隆重、熱鬧的仍是元宵節,懸掛謎燈也變為謎箋競猜。建國後,潮汕各地的元宵燈謎更為盛行,其中澄海還是文化部頒授的“中國民族民間藝術(燈謎)之鄉”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擴充套件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