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澳門是如何丟失的?
5
回覆列表
  • 1 # 夕拾朝花

    明朝實行海禁還是因為朱元璋,朱元璋出身貧寒在奪得天下的歷程中意識到國家的衰弱和滅亡極大原因是因為大地主和大商人,特別是蘇杭的鹽商,國家的暴利行業都被商人壟斷,導致中央財政緊缺資源,甚至個別地方官員勾結商人對國家蠶食,百姓民不聊生。其中民間商人利用海洋貿易的巨大利潤互相扶持不管湧出新的財商,甚至國家朝貢也受到影響,所以朱元璋開國就頒佈禁海令。

    大明建國初期海軍力量薄弱,朱元璋下令不得下海,雖然之後不斷放鬆,但也沒有完全解放,。

  • 2 # 季我努學社

    明太祖朱元璋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兩國有著長期友好的歷史。元末明初,日本正處於南北朝對峙局面,日本的封建諸侯為了掠奪財富,長期處於戰爭,大量的武士階層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進行武裝掠奪,“驅掠少壯,發掘冢墓。束嬰孩竿上,沃以沸湯,視其啼哭,拍手笑樂。”,“積骸如陵,流血成川。”給華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痛苦和災難,嚴重破壞了中國東南海疆的安定。華人民和政府也積極投入了抗倭鬥爭之中。

    朱棣

    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為防海盜滋擾,下令實施海禁政策,“片板不得下海”,後明政府“罷太倉黃渡市舶司” 。早期海禁的物件是商業,明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但只是對於朝貢貿易。隨著倭寇的侵擾,海禁政策愈加嚴格。為了嚴格執行海禁政策,明朝法律中也有所體現,“若奸豪勢要及軍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違式大船,將帶違禁貨物下海,前往番國買賣,潛通海賊,同謀結聚,及為嚮導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處斬,仍梟首示眾,全家發邊衛充軍。其打造前項海船,賣與夷人圖利者,比照將應禁軍器下海者,因而走洩軍情律,為首者處斬,為從者發邊充軍。”海禁政策並非一直是嚴厲的,自洪武年間開始到明末海禁的廢弛,這一步步的變化都對明朝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明代的海禁政策,給當時產生了巨大影響,也對後世影響深遠。海禁政策並沒有真正的起到防範倭亂的作用,相反,出現了許多走私,海盜的行為。此外,這對於沿海居民的生活也產生了影響,對於國家的財政收入也有所減少。海禁政策也使得中國失去了與外國的交往和交流。到了後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更使得中國更加封閉,孤立於世界。

    參考文獻:

    1. 《中日關係的變化對明朝“海禁”政策的影響》劉蓮

    2. 《明朝朱元璋海禁政策對對外貿易的影響考證》彭曄

    3. 《海禁與朝貢:明朝官方海外貿易研究(1368-1567)》戚暢

  • 3 # 羋十四

    理解海禁政策,要從另一個政策說起,那就叫朝貢體制。朝貢體制是組成古代傳統天下觀的一個很重要的體制,目的是為了在政治和經濟上征服周邊國家,強調在國際關係上維持儒家所謂的一種“禮”的秩序,不在乎經濟回報,明政府回賜給藩國的禮物往往是貢品價格的幾倍到幾十倍。

    在朝貢禮節完成後,為了維持這個體系,明朝在兩京地區建立了會同館,在寧波、泉州和廣州建立了市舶司和賓館招待外國使節,寧波賓館叫安遠,泉州叫來遠,廣州叫懷元。寧波有個很著名的事件叫“爭貢之役”,這個事件成為海禁政策的轉折點。

    在歷史上,這個事件就是由於日本兩派政治勢力爭相向明朝進貢而引發的江南地區裡那一百年裡唯一的一起暴力燒殺掠奪事件。明政府對此勃然大怒,在當時封閉了與海外交流的僅剩的幾個渠道。

    朝貢體制是國家層面的國際交往,而海禁問題涉及的則是民間的國際交往。明朝政府對海禁問題前期比較搖擺,時禁時松,後期逐漸加緊,但民間私下貿易屢禁不止。海禁政策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國內平衡穩定,前期在保護海防奠定江南地區數十年的發展時期起過一定作用。 明朝的朝貢貿易是以犧牲經濟利益為代價換來政治報酬,但後期隨著軍兵制、軍屯制和裡甲制度的瓦解,中央政府的財政稅收都出現大問題,國家財力無以為繼,維持朝貢體系已經成為負擔,而對嚴防控制國民出海的海禁政策的執行力度也越來越小。江南地區的經濟繁榮,國內對外國商品的需求,國內商品的出口需求都在上升,所以海禁攔不住江南富裕商人主導的投資出口型的手工業,而貧困階級(包括從外省來的流民)則成為廉價的僱傭工人。江南地區的很多大家族,一方面投資家庭教育,透過科舉制度培養了一批官員,另一方面投資製造業,利用代理人違反海禁政策,私下開展海外貿易。

    所以前期的海禁政策,是為了保護海防,但明朝後期民間出海經商活動頻繁,海禁名存實亡。

  • 4 # 火器工坊

    明朝的海禁實施過兩次,第一次是開國之後朱元璋開始的,第二次是萬曆後期開始的。當然,兩次海禁的背景是有區別的。

    朱元璋實施海禁是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朱元璋沉醉於古代禮儀之邦的萬國來朝,明太祖認為自己是復興了華夏,這是千古大功。繼而要昭告世界,恢復漢唐時期的朝貢制度。朝貢可以理解成官方的禮儀貿易,商品之間的價值並不對等,一切基於朝貢國對宗主國的尊重和宗主國對朝貢國的保護。禁止民間海貿,就可以有效的維繫這一制度。另一方面,因為當時的日本正處於南北朝時期,戰事不斷,流離失所的百姓和失去土地的武士組團來中國搶劫,這就是倭寇。海禁可以避免奸民與倭寇勾結,影響社會治安。當然還有一個私人原因就是,朱元璋痛恨大商人,在明軍攻入泉州時,朱元璋下令屠殺各大商幫,理由是由於這些商人哄抬糧價,使得元政府賑災的糧都被交易了,根本到不了災民手裡,於是他的大哥和父母都餓死病死了。

    第二次海禁是萬曆後期,此前因為沿海倭寇猖獗,海禁屢禁不止,嘉靖朝的官員已有認識,於是隆慶元年,大明開放福建月港作為民間自由貿易的駐港,海域危機得到緩解,還給大明帶來了不小的稅收。但是萬曆後期,荷蘭人和西班牙人的殖民活動頻繁,嚴重威脅這大明東南海域的安全。同時,因為日本和美洲白銀的大量湧入,大明政府中了白銀的毒。白銀成為了主要貨幣,稅收交的也是白銀,但是在內地,白銀數量少,百姓為了交稅往往要花費更多的錢。如果地區歉收,百姓為了交稅,會把糧食運往白銀充足的東南地區販賣,這意味著百姓自留的口糧也會流入白銀區,最終被閉上絕境。為了緩解這些問題,萬曆皇帝下令封鎖月港,禁止百姓出海貿易,外商想做買賣也只能透過廣州的十三行(沒錯,十三行起自明朝)。

    至於澳門問題,其實明朝和清中期以前,澳門都是被中國政府嚴格管控的,不但有行政長官,還有軍隊駐守。澳門變成殖民地是1901年的時候,葡萄牙藉著英華人的餘威逼迫清政府就範,將澳門租借給葡萄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人冤枉後內心苦悶,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