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用藥先知
-
2 # 加油辣媽
從清華學霸到保安,究竟是怎樣波折的人生際遇讓一批千里馬被栓到了磨坊裡?
事件主人公張曉勇,當年以當地狀元的身份考上了清華大學。畢業之後,進了廣州的一家中外合資企業。
他本想進研發部搞科研,但是卻被分到了客服部。這可能是他遇到的第一個挫折。其實這在在我看來,都不算什麼。但是張小勇卻覺得,這磨滅了他的理想。
之後,張曉勇又遇到了一個變故:父親突然癱瘓在床。為了照顧父親,他回了長沙。
按說,長沙是一個省會城市,一個清華大學的畢業生應該很容易找到工作。可是張曉勇最後竟然選擇了當保安。
至此,張曉勇的人生方向發生重大變化。他徹底成了一名,每天修水管,調節糾紛的物管員。而且一干就是十幾年。
我承認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我認為術業有專攻,人應該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為社會造福。清華畢業生做保安,豈不是浪費了大學,老師對他多年的培養?
張小勇雖然受到了國內最好學府的專業教育。但他的內心卻依然是一個不敢進取,遇事就當鴕鳥的小學生。
-
3 # 時光帶你漲知識
事件還原:1991年張曉勇以長沙某縣理科狀元的身份考上了清華大學,1996年畢業後,他去了廣州一家中外合資日化企業,本來計劃著好好做研發,怎料後來被分到客服部,又正好在此時,他的父親突然生病癱倒在床,張曉勇心想:"在廣州漂泊數年,裡沒有成家也沒有立業,還是回家吧!"後來回到長沙後事業沒起色,此間的經歷張曉勇也沒有多提,後來乾脆就在馬王堆陶瓷市場當上了保安。
當記者問到張曉勇是否是懷才不遇時,他說到:"我不是懷才不遇,只是當夢想與現實發生激烈碰撞時,選擇安於現狀。"
我個人非常理解張曉勇的行為,選擇當保安是他自己的決定,是他為了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庭做的巨大妥協。誰規定的清北的就應該當大官?做富商?做研究?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
在我看來,他是一個好兒子,一個孝順的兒子,是他父母一生的驕傲,我們不能以職業衡量別人的人生價值,當保安怎麼了?我不認為保安是個不好的職業,相反,每個職業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
-
4 # 舞劍
看了這個題目,我感到很吃驚。給我的第一感覺便是,清華的學霸當保安,我覺得很惋惜。
不管怎麼說,能考上清華的學子,對於我們這些普通家庭來說,是非常感到自豪和驕傲的,畢竟清華是中國一流高等學府。不用說在清華是學霸,就是單單能考上清華,就是億萬高考學子的奢望。
從我已為人父的角度來說,自己的孩子考上清華,而且是清華的學霸,肯定想著在其畢業以後,要找一個好的工作,讓其有著更好的發展,能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和力量。估計沒有一個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清華大學畢業以後回家當保安。當然在這裡並沒有貶低保安的意思。只是因為在我所接觸的保安當中,對學歷沒有非常高的要求。只要身體條件好,人人都可當保安,並不需要多高的學歷。所以我認為,經過三年寒窗苦,努力拼搏,考取中華第一學府,並以清華高材生畢業,選擇回家當保安,是一種教育資源的浪費。這樣的保安太奢侈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人家以清華學霸的姿態回家當保安,可能有自己的想法或者無奈。這就不得而知了。以往也有過這樣的例子。比如前幾年有清華高材生回家賣豬肉,當時也受到了社會的關注,人們對此也議論紛紛。據說現在人家發展的非常好,已經有了自己的公司和分公司。所以人各有志嘛。但如果是我自己的孩子,除非給我一個非常非常令人滿意的理由,否則我想我會非常非常失望的,落差太大了。如果是你自己的孩子呢?
-
5 # 冰花舞飛揚
人生有各種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他選擇做一個孝順的兒子。
2011年10月媒體曾報道,北大一名研究生,畢業後在深圳端上了令人羨慕的公務員飯碗。但他事業出息了,卻“娶了媳婦忘了娘”:對從農村來到城裡、辛苦為他帶孩子的父母,稍不如意非打即罵,扇耳光是家常便飯,罵母親是“豬”,“不如撞死”,把老父打得遍體鱗傷,激起公憤。這樣的人,莫說讀的是北大,就是讀的哈佛、劍橋,也是為人不齒的臭狗屎!正如鄰居評價的:“書給狗讀了,也沒教育他尊敬長輩。”雖然在大多數人眼裡做保安浪費了他清華畢業的大才,但是可想過他這個選擇為了什麼?是孝順,如今誰敢說人人都做的到“孝順”兩個字?所以我覺得挺佩服他的,從一個至高學府的高材生到一個陶瓷市場的保安,這麼大的落差不是誰都能承受的。
張曉勇當保安,人們如此評價:當保安盡職盡責,在大夥兒心目中是一個稱職的小區“保姆”,是為敬業;上班回家就是照顧孩子、洗碗做飯,是為勤勞持家。可以說,作為一個兒子、一個父親、一個職員,他完全是合格的。事業上他是暫時失意了,但作為“人”,他非但沒有失敗,相反還做得相當成功,值得稱道。
張曉勇說自己“我不是懷才不遇,只是當夢想與現實發生激烈碰撞時,選擇安於現狀。”
敢於安於現狀也是需要勇氣的,不是每個人都做的到。
選擇自己認為正確的路,並能夠走好,何在乎別人怎麼看?生活是活給自己的,只要自己覺得幸福覺得值就夠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一種無法彌補的遺憾,那麼還有什麼比這孝順更值得讚美?
-
6 # 蘋果樹下啃西瓜
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所以選擇就不同!有惋惜,有斥責,更有不解!但我相信,一個經歷過殘酷高考,進入金字塔頂端的人,他選擇要做的每一件事情,肯定會有最合理原因!我也會覺得惋惜,十年寒窗,天之驕子!能夠進入清華的,定是萬中無一聰明的人,但現在的工作卻與曾經的付出不成正比!我相信,這只是暫時的,總有一天他會去實現他曾經的夢想!希望大家不要過多的打擾人家!讓他有一個寬鬆的環境,去完成他想做的事!
-
7 # 匕匕叨
人物形象
該事件主人公叫張曉勇,長沙人,1991年以理科狀元身份考入清華大學。96年畢業進入廣州一家中外合資日化企業就職。他去了廣州一家中外合資日化企業,開始擔任研發工作,後被分調到業務部。本就不喜歡業務部工作的他巧趕上父親生病癱瘓在床,於是辭職回家照顧生病的父親。回憶此間經歷,張曉勇覺得:"在外奮鬥數年,既未成家也未立業,還不如回家去發展,順便還能照顧自己年邁癱瘓的父親,儘儘孝道。"後回到長沙後事業也並未有多大起色,後來可能生活所迫,就幹起來了保安。
問題熱議這個問題已經被說了有幾天了,大家眾說紛紜。我個人覺得,不管他是否畢業於清華,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或者自己覺得對自己更有利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我第一份工作選的就不是自己喜歡乾的,但是因為剛走出校門,因為經濟上並不自由,所以我必須要馬上工作。所以我選擇了一份我自己並不是很有興趣的工作。工作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我自己對這份工作並沒有多大興趣,每天只是應付任務。因為覺得自己在這份工作中並不會有多大發展,所以在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後果斷把工作辭了。
等到我找第二份工作的時候我就很有經驗了,我選了一份自己很喜歡的工作,對這份工作我很愛護,每天都是想著怎麼把工作做好,怎麼讓自己在這個行業中有更好的發展,併為之付出努力。所以說無論什麼工作,在合適的時機選一份對自己最有利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雖然這個清華的學生看似無奈,但是為了照顧家人,遠離繁重工作的煩惱。他選擇了一份對自己最有利的工作。無論大家怎麼看,他自己覺得這份工作有價值,能讓他的生活更好。即使是保安,只要他自己覺得好,這樣就夠了。不管對待什麼工作,要麼是興趣,要麼是為了生活。既然興趣不能讓自己更好的生活,那麼選擇一份讓生活更好的工作也無可厚非。不是嗎?
回覆列表
從大眾的角度去看,作為中國最頂級大學出來的學霸,必有他的過人之處,可能一看到這標題很多人就忍不住又要去批判又要去噴他了,但事實是怎樣的呢?我們只是被標題誤導了,或者標題根本沒有給全我們需要的資訊。他是1996年清華畢業的,在廣州某企業工作。2003年為了照顧生病的父親才放棄高薪回家到一小區當保安的,多感人多有責任感的一幕,這才是需要大眾瞭解的真正的內涵。目前是某市場部主任,也是中國第一批考到物業管理證的人。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的,這句話說得真沒錯。我主要想表達的是:我們不要做標題黨,很多時候需要我們去了解事情真正的原委,很多謠言就是被標題黨傳播開的,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學會辨別資訊的真偽很重要。不造謠,不傳謠,不讓家人朋友做謠言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