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叫小番
-
2 # 銷售與管理諮詢
為什麼一定要劍走偏鋒呢?
兵法上說:以正比,以奇勝。如果沒有正,奇很麻煩。
做營銷策劃,一方面是創意,一方面是執行,這兩點經常會有一些衝突,越是走偏鋒的,在執行的時候,越容易出問題,所以,建議先正後奇。
至於說有哪些劍走偏鋒的,你提供的資訊太少了,沒辦法回答了。
為什麼一定要劍走偏鋒呢?
兵法上說:以正比,以奇勝。如果沒有正,奇很麻煩。
做營銷策劃,一方面是創意,一方面是執行,這兩點經常會有一些衝突,越是走偏鋒的,在執行的時候,越容易出問題,所以,建議先正後奇。
至於說有哪些劍走偏鋒的,你提供的資訊太少了,沒辦法回答了。
推薦對策劃感興趣的朋友,看一下
今天的陸家嘴
除了紙醉金迷
多了些許溫情
多了一點詩意
今天在陸家嘴地鐵站,即便你行色匆匆,也不得不被一排POS機強勢吸睛,讓渡點時間:
這是一個公益活動。
拿出手機,找到相應的手機支付口,按照指示操作,完成1元的捐贈操作,Pos機吐出的賬單裡面,卻附著著一首首小詩......
這些詩歌關於山區孩子們的夢想、思念、成長和陪伴,甚至是帶點淡淡的憂傷……
透過牆面上的介紹文字,我們瞭解到這個詩歌POS機的創意,是由一家公募慈善基金會——聯勸公益基金會和一家非公募慈善基金會——華揚聯眾公益基金會,及銀聯手機閃付聯合六大手機Pay共同發起的。
據說,Pos機吐出的詩歌均由懷遠縣貧困兒童所寫,用銀聯手機閃付支付一元錢,購買《大山裡的小詩人詩集》支援他們的才華,專案將會為山區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課程,並且倡導“童年或許不平等,但童年的教育應該平等”。
溫情的創意重新整理支付體驗,捐一元低門檻支援公益,閱讀詩歌緩解了公眾的躁鬱……
整個思路,表面上看是一個很成功的善因營銷:公益專案得到了更多捐款和推廣機會,企業得到了優質的公益營銷內容和品牌影響力。
筆者隨機採訪了一個路人,他回答:“我細細讀了孩子們手寫的詩句,他們想念親人,有心事卻無處訴說,這些孩子的詩歌都表達了留守兒童的處境。我的確應該做點什麼,來幫助這些孩子們……”
但是,參與者們捐的一元錢究竟可以幫到他們什麼?《大山裡的小詩人詩集》究竟是什麼模樣?教育專案如何開展?倡導的教育公平如何實現?
在現場,甚至在網路上,沒有更多的文字介紹和查詢連結給到。
所以,問題一:捐贈的錢具體用到了哪裡?參與者如何溯源自己的捐贈金?
作為一次公募活動,包括善因營銷行為,相關平臺必須出具專項籌款說明,並設立資訊披露平臺,公眾必須有知情權,公益專案必須要做出款項使用披露。
而本次專案,截止到2019年7月15日下午2點,並沒有做好本次活動的資訊披露工作。
問題二:倡議中提到的教育專案,如何獲得詳細資訊?
公開檢索發現,各平臺並沒有披露相關教育專案資訊。那麼孩子們的詩歌素材哪裡來?肖像權是否得到授權?購買的《大山裡的小詩人詩歌》後續如何進行,獲得詩歌,還是獲得教育專案資訊?該專案所得善款如何有效運用,具體操作內容流程?
可能需要組織方披露更多資訊,便於參與者和關注大眾行使監督權利。
問題三:發起方和參與方是否有專案基礎和執行能力?
公開檢索發現,出現logo的組織方和參與方並沒有直接的詩歌教育專案的捐贈和實施經驗。
那麼如果還在早期策劃階段的專案,就貿然採取這樣的公募形式募集大眾善款,後續的落實情況和獲得效果是令人存疑的。
如果專業的第三方服務機構缺位,公募發起機構需要重新審視商業專案的合理性合規性。
其實,以上這些問題早在2017年的“一元錢購畫”小朋友畫廊專案裡就有體現。
騰訊公益平臺、深圳市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和WABC無障礙藝途分別扮演了公募平臺、公募基金會背書、專案執行方的角色。
專案初期階段因為資訊披露不充分,雖募得大額善款但也遭遇了質疑,但經過及時的系統整改和澄清,最後還是成功確保整個公募專案順利完成,整個善因營銷專案總體來說值得肯定。
今天是活動第一天,據工作人員介紹,專案將持續兩週。從現場路人反應來看,還是很有爆款潛質的。但是,紅與黑的距離很短,真誠的投入和完善的披露是確保好事做好的核心原則。
更重要的是,企業和公益一起做營銷,不能錯把公益組織當創意公司。
這些詩歌都是一線教育者和孩子們的的結晶,這種教育理念和方法是緩解留守兒童成長障礙的解決方案,這些持續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的公益組織是值得尊重的專業人士。
可能他們在商業領域的影響力不大,在社會領域裡還是草根,但是這些詩歌是常年的澆灌出來的花朵。孩子們從不愛說話到願意交流,從寫下幾個詞,到構成一首詩,都是時間和熱情傾注換來點滴的改變。
愛寫詩的孩子會發光,讓山裡的才華被看見。這些創意很感人,卻不要忽略背後照亮他們的辛勤工作者,不要忘記真正在大山裡躬耕的公益人。
感謝企業能夠把這樣核心的廣告位給到孩子們拙拙的詩歌,感謝品牌願意分享資源讓一個公益專案成為動人故事,但是希望這只是一個美好的開始,後續的支援才能讓孩子們頭頂的光永遠閃耀。
MKTforGOOD 實驗室是善因營銷(Cause Marketing)的推動者,我們期待看到商業與公益共同增長的夥伴關係,給消費者更創新的公益體驗和參與方式,降低品牌與消費者的溝通成本,提升公眾參與公益慈善的熱情。
但是Cause不是Trick,故事不是公益的全部,這些來自於邊緣弱勢群體的故事確實動人,來自公益組織的解決方案確實不乏新意,但是商業和公益營銷合作的基礎是對消費者誠懇,對受益人負責。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尋求與公益組織合作,並在營銷端嘗試創新,和消費者做共情層面的對話,我們一定不要誤把公益組織當創意廣告公司,更要警惕不真誠的合作關係。
因為真正的善因營銷,“創意”只是增加被看到的機會,真實才是“善因”的根本,“解決社會問題”才應該是各方一致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