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話有一定科學道理。幼兒時期是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孩子的個性雖屬雛型,但它對以後的心理發展卻具有深遠的影響。雖在以後成長過程中有一些改變,但這種變化似乎不太明顯。就是說一個人在幼小成長髮育階段形成的自我個性,會影響到他未來的學習、事業、婚姻、家庭和社會等方方面面的領域。從出生到三歲被稱為嬰兒期,是兒童生理發展、心理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在這個階段,父母的期望、行為和一些生活標準會被嬰兒內化為自己的期望和規則系統。
現在很多人都開始瞭解自己的原生家庭,我們發現當你深入瞭解之後,成人之後的很多行為,思考方式等等都是和原生家庭有關係的,而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不過就是說我們小時候成長的環境,受到的影響很多時候都是可以影響我們的一生的。
1. 從生理方面來說,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曾做過對近千名兒童從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蹤研究,結果表明:5歲前為智力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如果把17歲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麼孩子在4歲前就已經獲得了50%的智力,其餘的30%是在4~7歲間獲得的,剩餘的20%則在7~17歲間獲得。因此,孩子從出生到7歲這一段時期,是非常重要的。
2.從心理方面來說,在生理上孩子的發育是有敏感期的,比如六個月會爬,八個月會坐,一歲會走等等,那麼心理的發育上也是有敏感期的,精神分析學派的後繼者埃裡克森(Erikson),注意兒童行為模式,並將兒童行為模式、心理社會因素和“裡必多”投放部位這三者結合起來把兒童心理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
學習信任的階段(1歲之前)信賴—不信賴母親信賴,樂觀
成為自主者階段(2歲)自律—懷疑父母自控感,適當感
發展自主性階段(2~5歲)主動—內疚家庭目的和方向,能發動自己的行為
變得勤奮的階段(6~11歲)勤奮—自卑鄰里學校理智、社會和身體
建立個人同一性階段(12~18歲)同一性—混亂同伴群體和外群體領導榜樣作為個人的完整自我形象
承擔社會義務階段(19~30歲)親密—孤獨友誼和伴侶、競爭和合作建立親密持久的關係,有工作責任感
顯示獻身感的階段(中壯年)生產—自我關注分工和分擔家務關心家庭、社會和時代
達到完善的階段(晚年)完善—絕望人情關係對自己一生的滿足感、準備走向死亡
常言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話有一定科學道理。幼兒時期是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孩子的個性雖屬雛型,但它對以後的心理發展卻具有深遠的影響。雖在以後成長過程中有一些改變,但這種變化似乎不太明顯。就是說一個人在幼小成長髮育階段形成的自我個性,會影響到他未來的學習、事業、婚姻、家庭和社會等方方面面的領域。從出生到三歲被稱為嬰兒期,是兒童生理發展、心理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在這個階段,父母的期望、行為和一些生活標準會被嬰兒內化為自己的期望和規則系統。
現在很多人都開始瞭解自己的原生家庭,我們發現當你深入瞭解之後,成人之後的很多行為,思考方式等等都是和原生家庭有關係的,而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不過就是說我們小時候成長的環境,受到的影響很多時候都是可以影響我們的一生的。
1. 從生理方面來說,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曾做過對近千名兒童從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蹤研究,結果表明:5歲前為智力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如果把17歲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麼孩子在4歲前就已經獲得了50%的智力,其餘的30%是在4~7歲間獲得的,剩餘的20%則在7~17歲間獲得。因此,孩子從出生到7歲這一段時期,是非常重要的。
2.從心理方面來說,在生理上孩子的發育是有敏感期的,比如六個月會爬,八個月會坐,一歲會走等等,那麼心理的發育上也是有敏感期的,精神分析學派的後繼者埃裡克森(Erikson),注意兒童行為模式,並將兒童行為模式、心理社會因素和“裡必多”投放部位這三者結合起來把兒童心理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
學習信任的階段(1歲之前)信賴—不信賴母親信賴,樂觀
成為自主者階段(2歲)自律—懷疑父母自控感,適當感
發展自主性階段(2~5歲)主動—內疚家庭目的和方向,能發動自己的行為
變得勤奮的階段(6~11歲)勤奮—自卑鄰里學校理智、社會和身體
建立個人同一性階段(12~18歲)同一性—混亂同伴群體和外群體領導榜樣作為個人的完整自我形象
承擔社會義務階段(19~30歲)親密—孤獨友誼和伴侶、競爭和合作建立親密持久的關係,有工作責任感
顯示獻身感的階段(中壯年)生產—自我關注分工和分擔家務關心家庭、社會和時代
達到完善的階段(晚年)完善—絕望人情關係對自己一生的滿足感、準備走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