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村裡的鐵柱
-
2 # 狗狗138867109
從孔子開始就把中國思維引歪了,教別人人怎麼做人,又不會訂一個有社會共識的公約。典型搶話語權、諂媚權貴的小人。看看同時期的希臘大哲亞里士多德的一些政治專著已經開始指出“應該促成人民建立基於正義和善德的永久制度。”所以我們的古人從孔子開始就沒有什麼影響世界文明的建樹。有啥值得標榜的?
-
3 # 犇Avin
因為孔老夫子本身就是痛恨當時的禮崩樂壞,為了復周禮之古而開始的儒家學說。
而我們幾千年來,都是奉儒家為正統,所以厚古薄今自然就成了一種傳統。
-
4 # 蔡大仙934
古人和現在的人有何不同呢?其實一個樣的。
只不過是古代環境不同。
第一,古代的人受到的誘惑少,那時候的物質匱乏,受到的誘惑少道德挑戰低。
第二,古代資訊不發達,大家無法瞭解各種各樣的罪惡面黑暗面,人所瞭解的極為有限,身邊那些人也不太可能在日常太過暴露自己的陰暗面。
隨著物質越來越豐富,人所受到的誘惑越來越大,社會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不公平的事越來越多。
隨著資訊交流越來越發達,人也越來越多獲得了各種各樣社會陰暗面的資訊。
這樣就產生了一種錯覺,社會道德每況愈下,人心不古。
其實,我認為恰恰人是進步的,因為文明和社會契約的不斷前進完善,道德標準至少沒有降低,法律水平大大提升。人得文化水平普遍提升,行為方面為也更加文明。
只是,有人過於認為從前那種樸素的道德很高尚,其實我認為不是,比如一個沒有受過誘惑的人一個沒有了解過罪惡的人,他做好事很容易沒什麼的,而一個瞭解罪惡,懂得世界陰暗面的人,不作惡而做好事,做一個文明的人,不是更加可貴嗎?
-
5 # 大夢16
這個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回答:
1.中國的傳統。
中國曆來是講究對現代祖先的祭祀,講究對現代智慧的繼承。在這種傳統之下,許多古人的優秀品質被放大,古人的形象就變得高大起來。
2.中國古代的歷史記載方法。
中國古代因為特別講究對長輩的尊重,所以在對長者的記載中,盛行著“為長者諱”的思想。舉個例子來說,如電視劇《神機妙算劉伯溫》中,史官在對朱元璋的出生記載時,村民們說朱元璋出生時,隔壁牛棚失火,紅光滿天;而史官記載就成了,朱元璋出生的夜裡,屋頂上空,紅光燭照,煌煌耀天際。就這樣,許多的細節被有意或是無意的隱藏了起來,古人就被神話了起來。
3.古人雖然被誇大了,但是他們的確有許多的先進思想值得我們學習。
古人的思想,古人的智慧,有許多是可經得起漫長曆史考驗的真理,是值得我們學習與繼承的。透過這些思想的學習,我們可以汲取古人的智慧,開創更為美好的未來。
4.為了是想自己的理想、抱負或是目的。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為了提高自己的言論的可靠性,權威性,實現自己的目的,會在史書中尋找一些古代賢人的記載作為自己的理論依據,或者直接將自己的理論假託古人,以提高自己理論的權威性,讓更多的人信服自己,實現自己的目的。這與現在盛行的假造名人名言是同樣的。
5.這與社會的發展與變化有關。
例如孔子之時,天下大亂,諸侯爭霸;而在周朝初立的階段,天下相對來說較為穩定。類似於這樣的時代,中國歷史上還有數個,由和平轉變為紛。在這種轉變造成的巨大落差下,人難免產生今不如昔的感覺。
6.古人已逝,記載不詳。
古人畢竟是生活在過去,我們無法直接與古人進行交流,只能透過記載、文物等方式對古人的生活方式進行探究。而由於多方面的原因,許多的記載並不詳盡,所以對古人就存在許多的猜測與幻想。
-
6 # 德齡小居
原因簡述有兩點:
其一,想象總比現實美好。
其二,想象總是可以粉飾的。
解釋一下:
其一,文人都愛“借古喻今”、“借古諷今”,變法或反變法都愛“師古”或“法古”。為何?蓋因古人和古事皆“折戟沉沙”,湮沒在黃土和黃紙之中,僅憑想象構建的世界是虛幻不真實的。人總是以偏概全,放大認為是正確的,無視認為是錯誤的。畢竟比現實美好多了。比如三代禪讓。
其二,為了滿足自己的文學需求或政治價值,人總會在想象的基礎上再進行二次加工。比如陳壽的《三國志》被羅貫中加工成小說《三國演義》後,竟被後人奉為三華人物形象的圭臬。張飛不高興,向所有人丟了一隻李逵。
-
7 # 楊朱學派
儒家思想源自周禮,周公制禮。也就是說,儒家學派創始人是孔子。儒家思想的鼻祖,卻是周公。
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孔子之意是,自己只繼承和複述了古人的思想和言論。並沒有新的創作。
我們通常所說的孔子作儒家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詩書禮樂皆是孔子修訂,而非創作。春秋是對魯國史書做筆削。只有《周易》的易傳部分,是孔子創作的。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言非虛。
孔子為什麼推崇古人呢?為什麼那麼喜歡舊思想呢?
在孔子修訂的《尚書》中,記載了堯舜湯武,以及周公平定叛亂,周公興建洛陽城等上古歷史。此外,還有立法為民,司法獨立,疑罪從無,不罪無辜的法治思想。
而法家推崇的新思想是:法律必須體現君主的意志。君主必須牢牢鉗制刑罰。韓非謂之: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殺之柄。寧枉勿縱,夷租連坐。這是法治的死敵,是極端的人治——治人。
周公才是人類民主、法治、憲政思想的鼻祖。正因如此,孔子才會推崇古人。
-
8 # 篳篥2
崇古非今,這個毛病就出在孔子那裡。春秋是一個禮崩樂壞的年代,孔子要在這個時代重新樹立一套“普世價值”,如果憑空創造,那誰也不會認可的,只有宣稱是“恢復古禮”,才能勉強讓人接受。這樣就只有鼓吹古代的完美,動不動就是“上古”如何美好,“先王”多麼賢明,用來鼓吹所謂仁政,但其實情況當然不是這樣。
根據清華簡等文字記錄和現代考古發現,上古賢王們也是充滿了陰謀和暴力。堯舜禹的時代是矇昧和落後的,極低的壽命、糟糕的健康狀況、殘忍的人殉等等,無不表明當時人類的生存狀況,即使發掘出的宮殿遺址和禮器再華美,也掩蓋不了下層奴隸們的悲催命運。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今”必然是勝過“古”的,說的誇張點,就治理能力而言,現代隨便一個過得去的市長都比這幾位賢王優秀,至少他們不會隨隨便便殺人占卜,當然個人私德就不好說了。民國時就有人評價美國的《獨立宣言》和《權利法案》“猶勝堯舜禹湯”。
那麼孔子是不知道“古不如今”這個情況嗎?當然不是的,他曾說“夏禮,吾能言之,文獻不足徵也”。孔子在當時就已經以博學著稱,夏朝的情況現代考古學家翻遍中國也沒鬧明白,但是孔子他老人家應該懂一點的,雖然他感慨夏朝史料的遺失,但畢竟他曾問道於老子,查閱過許多周朝史官的記錄。
所以孔子借古喻今,把古代吹的天花亂墜,當時的人是不以為然的,而孔子的目的只是要堪定一種價值觀,鼓勵君主實行“仁政”,讓貴族士子有較高的道德水準。後人評價孔子“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雖然真實世界一向是黑暗的,但孔子透過製造一套“謊言”給人以希望,給後世的儒生和帝王定下來一套道德標準。這種崇古非今的文化深入人心,一直影響到當代華人的歷史觀。
然而實事證明,在孔門道德觀的影響下,古代的華人還是比西方人要文明一些的,至少中國的皇帝是不屑於僱傭海盜去搶劫的,12世紀的北宋有人殺了黑奴,就給判了殺人償命,而18世紀乾隆年間的華盛頓還說“印第安人的皮適合做皮靴”。
歐洲在文藝復興的時代同樣是溯源追古,不說是創新而是鼓吹“復興”的,即使古今希臘、羅馬連人種都不同了,仍然要硬把西方文明的源頭嫁接在身上,甚至不惜大面積造假。
回覆列表
我認為大部分人都有這種觀點吧,其實最多的是受到電視,名人的推崇,長久下來潛意識的認為古人很偉大。如果理性,並且細想的話,並不然!醫療跟不上,教育跟不上,科技更別提了!每個時代都有偉大的人,只是你不瞭解古人,你想探究,你會把它想的完美,高尚,樂觀,積極,人都有這種美好的憧憬,嚮往。包括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