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的汽車365
-
2 # 來來來抖機靈
本科生是老師說這裡有個坑,裡面有什麼什麼東西,學生就記坑裡有什麼東西… …
碩士生是老師畫個圈,學生跳進去挖出結果。
博士生是老師跟學生商量怎麼畫圈,然後博士生自己畫圈,然後自己跳進去挖出結果。
很多時候,是圈子沒畫好,博士跳進去,發現已經有好多人挖過了,挖不出東西畢不了業。
7~8年畢不了業的苦逼博士,簡直不能更慘。
這個社會是由男男女女組成的,也是由各種規則組成的。當你拼盡全力才能採到一點果實時,別人對規則的踐踏,本質就是對每個人的踐踏。隨隨便便地給予名人、有錢人博士學位是對辛辛苦苦付出血汗讀博學子的不公和對學位規則的褻瀆,是犯罪!
-
3 # 烏裕爾河畔
本人本科畢業參加工作,一年後覺得應該考個研,上研時也就是本科畢業兩年後了,上研開學前結婚,當時媳婦是一直讀書,而且是5年碩博連讀,所以她博士畢業那年我碩士畢業,很幸運都在北京找到了央企。首先說碩士以後導師在領域內的地位對學生影響很大,對於普通百姓家孩子那就是二次投胎。而博士學歷遠不只是比碩士多讀了3年書那麼簡單,博士選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結論,那熬的真是心血,而研究生只要踏實肯幹就夠了,對於一般博士來說,博士論文幾乎是人生的學術巔峰。正是對博士的近距離接觸,對自己清楚的認識,碩士畢業時才拒絕了幾位導師的讀博邀請,不提學術,光是精神壓力我都怕自己熬不過。總之,靠自身努力畢業的全日制博士都是應該受人尊敬的,可擔大任,那真是承受得住壓力的,能帶領團隊的群體。真不應該讓社會上其它群體假借博士之名,切取了別人的付出。
-
4 # 上庠
沒有畢不了業的碩士,也沒有不延期的博士。這是高校裡面的一句老話,說出了讀博的艱辛。
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你要拿到博士學位,都還是具有相當難度的。歸結起來難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是課題本身。博士要做研究的,進校就會拿到課題,但課題究竟能不能做出來,或者多久能做出來,本身是沒有定數的。但你讀博是有時間限制的,通常只有三年或者五年(碩博連讀)。不僅如此,即使課題進展順利,你還得把結果寫成學術論文拿去發表。論文發表涉及到投稿以及同行評議的過程,都非常花時間。所以,想在規定的時間內順利畢業,確實是非常的難。
其次,就是來自於人際關係方面的,主要是和老導師的關係。做的不好,導師不待見,固然難以畢業;但真的是非常優秀的話,老師又捨不得放學生走,希望多幹點活多留幾年,也會造成學生的延期延期情況。更不用說那些導師和學生之間有矛盾,互相不理解的,畢業就更困難了。
一份付出,一份收穫。讀博拿學位確實是千難萬難,但社會上對博士學位的認可度還是很好的。或許也正是因為有這些困難在,才讓博士學位顯得比較珍貴,具有較高的含金量。
-
5 # 菜鳥大師兄
菜鳥來說一個身邊的真人真事,菜鳥的一個師兄,在985高校讀環境類的博士。已經整整六年了,還沒有畢業。今年第七年,再畢不了業,可能只能是肄業了,他的導師已經沒有辦法了。他們讀博士,畢業的標準不難,只需要發學校承認的刊物就行,沒說一定得發SCI或者是EI。可是沒辦法就是畢不了業。
一、寬進嚴出的博士之路
隨著博士慢慢擴招,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讀博。可是菜鳥不得不說的是,考進博士很容易,可是想畢業,沒有兩把刷子,畢業之路就會遙遙無期。
菜鳥的師兄其實並不太喜歡走科研這所道路,菜鳥也問過他讀博的初衷,他回答說讀博士很牛啊,大家都報考,那他也不能落後,就這樣糊里糊塗的考上博士了。可是,當他知道博士畢業的標準時,傻眼已經表現不了他心中的苦悶了。沒辦法,退學吧,太丟人。不退學吧,怎麼畢業?就這樣,渾渾噩噩,眼看著比他低一級的學弟都畢業了,可是他的博士論文才寫了一半。
二、博士畢業的攔路虎
導師+科研成果+畢業論文=博士畢業
這三關都不好過,尤其是導師對你無愛,那畢業真就遙遙無期。如果能跟一個好導師,那後面的事情,只要你稍微努力一下,那也是很好畢業的。可是和導師的關係很僵,那菜鳥建議要麼退學,要麼申請換導師。要不然,想畢業,只能是想想罷了。
還有讀博士期間的學術論文,現在大部分高校都是發表兩篇本學科的高水平論文。比如文科專業,基本上都是中文核心以上,如果哪所高校畢業的條件只是中文核心,那就說明這所高校已經很良心了。現在文科類博士的畢業標準基本上都得有兩篇CSSCI(南大核心),這個確實不好發,很難很難。理科就更不用說了,發篇SCI,這是硬性標準。
還有博士學位論文,這才是重頭戲,大部分學校要求博士學位論文的字數要求10萬字左右。當然也有一些高校是8萬字左右。但盲審要過,過不了那還是得延期。
其實,男博士的壓力更大。好多男博士畢業都30歲出頭了,這時候一事無成,也沒有成家立業,好多重擔都壓在他們身上,如果不能按時畢業。這幾年讀博的時間就算是白費了。菜鳥的師兄就是那樣的情況,只看到博士身份風光的一面,但他沒有看到博士艱難的一面,凡事沒有那麼簡單,在享受榮譽的同時,畢業之殤也得承擔。
-
6 # wlxwepwpywpiqtpee
博士學位三學科專業領域為博士的基礎值,仕博以時代層域資本/結構領域為應用高階工程師,稱職/三等博士10%應研。應研高階工程師,30%/二等博士。理研博士60%/一等博士。專業三十年一品,二品,三品博士。王立新外事仕博/高階工程師.三等博士1985/三品工程博士.2011年中國工程院士。博士論文以西德紡織裝置為參照”用計算機控制紡織裝置MkP2圓機”與”自動化裝置雙環控制系統”為博士論文結構基礎。由東北重機學院研究生院考核晉級考核內容。引注相應國家級博士論文參考與數子電子電路文集參考及資訊科技裝置技術與管理技術為產業管理平臺的基礎。
-
7 # headings
博士畢業拼的是最根本的研究能力,並且要得到行業學術界認可,考核的就是sci,ei論文。很多人概念中,東拼西湊就是論文了,這在正規的高水平期刊的稽核制度下根本無效。審稿專家是全球範圍的,有足夠的水平來辨認你的學術水平,且不知道你是誰,你也不知道誰審你的論文,保證了客觀性,同時至少兩到三名專家稽核,最後編輯還會綜合審稿意見,確定是否可以發表。只有你有足夠水平,才能順利發表論文。常規的走關係,找後門等等完全失效。總之,博士學位的難度————只是沒有捷徑而已。
-
8 # 帥小西De
之前,小西每次聊到博士畢業的話題,都會引發不小的爭議。不過,大家很容易達成共識的是博士學位非常難獲得,畢業真心不易啊!事實上,不止國內,國外一樣存在博士生延期畢業的難題。小西一個去日本讀博的同學曾反饋,她所在大學一樣很多人延期,最長的推遲4年才畢業。還有一些人直接放棄後去工作的。比如說,美國研究型高校未設定固定畢業年限,也就不存在延期一說,但是放棄或難以完成博士學業的學生比例不低。而且,學生後期還需要承擔自己的課題費用,經歷同樣十分艱辛。在我看來,博士學位作為中國最高級別的學位,想要簡單的獲取是非常不合適的。尤其是,翟天臨的學術不端事件再次給我們敲醒警鐘,這是對其他學生的最大不公平。事件爆出後影響真的不小。海量的碩士生通宵修改學位論文,邊修改邊罵“翟博士”。部分博士生就更慘啦,直接被延期半年畢業,修改完善學位論文後再送審走答辯流程。因為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評審要求被提高,而且單獨劃撥經費用於學位論文的抽查,之前簡單的“混過去”的想法已無法實現。學位論文一旦抽查不合格,導師最低也是3年停止招生、無法晉升的處分。不否認有不負責的導師,疏於指導研究生,影響他們畢業。反過來,也有學生學術不端,矇蔽導師畢業後,最終坑了導師的。在這個浪潮中,我們專業就有3名碩士生、1名博士生延期半年答辯。不是因為小論文不達要求,而是學位論文不過關。之前,我也曾提過,英文小論文寫的好,不代表能寫出一篇邏輯合理、質量不低的學位論文。聊回博士學位有多難拿。想要獲得博士學位的前提,是有機會順利讀博。以前常說的“沒有讀不了的博士”早已不再準確。相比高考,讀博院校和導師的選擇更加扎堆。“能去的不想去,想去的去不了。”是很多學生的真實寫照。一個詞就是“真難啊”!不少雙非大學的博士生導師不多,讀博的學生同樣也少。某些導師常常沒人報考,畢竟學生們心中有“雙非大學的博士值得讀嗎?”的疑惑。事實上,2019年在溝通聯絡博導的不少學生,應該發現想找個好平臺、好導師讀博真的太難了。每一次期間的回覆都是“不好意思,我今年已經有學生了。你可以試試其他優秀的導師”。為什麼會這樣難呢?除了扎堆,還有“雙一流”高校普遍採用申請-考核制,鼓勵優秀推免生直博,支援課題組內學生碩博連讀。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名校留給外校學生的博士招生指標真的已不多。比如說,帶有“學術帽子”的大牛導師,每年2個左右的博士生招生計劃提前1-2年就被預約(送人情)。或者說導師自己課題組內的碩士生畢業後,選擇繼續留課題組做課題,排隊晚1-2年入學的。讀博之後的課題研究也充滿不可預見性(探索性的),再好的實驗方案也不能保障一定成功。有時候,覺得好難的原因在於辛苦一年的實驗最終發現探索是失敗的,只能無奈地重頭再來。在我讀博期間,最大的感悟就是做野外試驗真難。佈置樣地的柵欄、塑膠桶等校物件也有人拿,種植的植物也有人放羊去啃,第3年試驗基地被企業生產需要直接破壞,實驗進度多次被耽擱影響。當然,上面提及的是一些合理因素,還得考慮博士生自己的主動性和科研能力。相信很多老師都有對你說過,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讀博,選擇要謹慎。另外,導師要求高、能力不足且缺少指導、頻繁變更研究方向、師德不佳等因素,一旦遇到,想獲得博士學位也會變得非常難。也許,這就是為何《中國教育統計年鑑》釋出的資料中,博士生畢業延期率高達近2/3的原因。最後,我想說博士延期壓力很大,而且這件事按道理來說也不是丟人的事,更談不上犯了多大的錯。但是,往往身邊的朋友、同學會給他們打上“失敗”的印記,進一步引發悲劇。請多給他們一點關愛。祝願各位在讀博士生都能順利畢業,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加油!
小西的答題肯定有些許不到之處,歡迎各位朋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回覆列表
我來簡單說說美國博士學習的一般流程。申請就不多講了,國外留學生申請主要提供託福、研究生入學考試成績、本科成績單以及推薦信等。另外,還要提供一份個人陳述。
入學後,各個學校甚至各個系流程也有所不同。以理工科為例。入學後第一年需要透過資格考試,形式不一,基本上是要通過幾門課的考試,有的一月一考,有的只考一次,最後要透過考試委員會的口頭考試(烤問),一般歷時三到五個小時不等,題目涉及面廣,有的老師會故意刁鑽讓學生出醜,從而知道哪方面還需要提高。
透過資格考試後,大多數第二年要透過綜合考試,也就是研究計劃書答辯。有的系要求在畢業前一到半年完成也可。計劃書通常單倍行距13到15頁(美國 NSF申請書一般頁數),口試委員會三到五人,至少有一名是外系人員,三到五個小時不等。
通過了綜合考試,只是意味著你短暫鬆了口氣,還是要憋足了勁迎接最後挑戰的。最終論文形式要求取決於指導導師,基本上博士論文好多就是三到五篇發表的科研論文。完成論文,答辯委員會審閱論文,認可可以進行答辯後,首先要公開陳述,一般45分鐘,然後聽眾提問回答,結束後,委員會閉門繼續答辯。委員會就論文中的問題,從第一頁開始揪著提問,一般也是三到五個小時。答辯結束後,委員會閉門討論決定是否同意透過你的答辯。
我只是簡單一講,其中做博士論文研究箇中滋味只有你經歷過了,你才清楚過程的不容易,酸甜苦辣鹹,不一而足。除了論文,美國博士學習需要完成72個學分(包括研究學分)的課程,其中至少有五門是8000或者更高階的研究生課程。這些課程作業形式多樣,有寫小paper的,有要參加討論的,有要做文獻閱讀總結的,最後還要進行期中期末考試等。博士候選人資格的維持,需要總成績不能低於平均B的水平。隨隨便便地授予名人有錢人博士學位(榮譽博士學位例外)是對辛辛苦苦付出血汗讀博學子的不公和對學位的褻瀆,是一種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