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財經札記
-
2 # 稅收窪地
不管是70後存錢,80後投資,還是90後負債,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微觀經濟主體建立健全成本約束機制的觀念深入人心。
企業不再僅僅把眼光放在廣開財源上,也更加註重有效地控制內部和外部成本。納稅籌劃作為實施節流的最佳手段之一,在合法的前提下,降低納稅成本,有效的幫助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
專業的納稅籌劃師,掌握財務、稅收法律法規、企業運營等多種知識和技能,能夠自覺地綜合運用各種合法手段來最大限度的降低納稅成本,國家的稅收政策法令是納稅人進行理財的一個外部環境,它實際上給納稅人的行為提供空間,納稅人只能適應它,而無法改變它,納稅籌劃受現行的稅收政策法令所約束。
-
3 # 點個卯
1、首先是不同年代人有不同的時代、政策背景,以及遇到的投資、生存環境。70後大學畢業生基本上在上個世紀末期都畢業了,那時候的生存環境遠沒有這麼惡劣,那時候工作還是管分配的,甚至一些房子都是可以分配的。當整體的環境處於穩健,安定,那人的性格就會更加保守。以我身邊同事舉例,他於98年大學畢業,在04年左右月薪是6-7K每月,他愛人是他的同學,工資差不多,但是公司福利好,年底隨隨便便就是4-8個月工資。那時候年薪10萬是什麼概念?北京04年的房價,北3-4環的位置,一平才6、7000元,也就是說他們兩個人一年收入就有20萬+,而一套一百平的房子才60萬,也就是他們全年收入的3倍,他們夫妻一個月的收入就可以在北京買兩平米。他們付了首付,貸款部分,剩下的早已還清了。沒有生活壓力與好的環境,會讓人更加安逸。
2、80年代出生的人傾向於高投資回報率,是有歷史原因的。80後的父母,更多是趕上了自然災害沒有營養去長身體,趕上了上山下鄉和插隊,趕上了各種運動,80後還是各種教育改革的實驗物件,雖然是獨生子女,但是人數眾多,這也就導致了80後整體壓力和競爭也大。小時候被各種實驗,好不容易捱到長大,工作不管分配了,房子飛漲了,貨幣貶值增速了,這樣的生存環境怎麼可能不追求投資?以我舉例,80後末期出生,與老婆一個月收入相加,在北京4環可以買半平米,與70後的同事相差了四倍。這就導致了我需要更多的收入去抵消貨幣的貶值和房價的上漲。為什麼80後傾向於投資,我想著就是核心的原因之一,當生存與生活面臨更高的挑戰,就需要更加高風險、高回報的理財手段去進行正、負抵消。
3、而90後,大多數60年代末出生的,那時候已經沒有了三年自然災害,雖然趕上了一些運動,但那時候他們還小,基本上懂事之後就沒有遇到80後父母的苦。當他們成長起來的時候,不管是教育、優生優育和各種政策,已經拿80後做完了試驗。90後的父母也遠比80後的父母有遠見,有文化,這就導致了90後有更加獨立的人格和性格。而為什麼負債更高?是因為他們上班的時候,物價、房價已經飛漲了,生活成本急劇增加,再加上各種生活上的誘惑性支出,早就把90後掏空了。
但這只是一個大的背景,以年齡層級來劃分投資方式我覺得不夠客觀,我認識很多個90後的存款也挺多的,這不光取決於時代背景,還要看家庭的環境、背景,以及個人的發展和性格。有的人就是月光族,就是不喜歡存錢,而他就是個70後,又有什麼問題呢?
-
4 # 七步知財
這句話說得還是比較在理的,雖然不能代表整個年齡層的狀態,但是也道出了多數人的心聲,70、80、90後完全不同的理念,與他們經歷的時代和現階段面臨的問題有關。
首先70後,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生活並沒有現在那麼大,工作是分配的,房子也有不少是單位分配的,可以說憂愁金錢的事情比較少,算不上大富大貴但是基本的生活是可以保障的。安定的生活下,孩子也都逐漸長大成人,不需要煩這些事情,花錢的事也少了,除非是為孩子準備房子、車子、娶老婆的錢才會比較拼命。綜上所述,70後正處於事業平穩期,安逸的生活,存錢就夠了。
80後投資說得也不錯,80後都已經成家立業,正是事業上升期,有的投資自己,索性就去創業了;有的投資別人,金融是首選。總之80後就是想搞錢,身處社會高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性階段,看盡了財富的魅力,還要還剩餘的房貸等,投資來獲取回報,在合適不過。
90後是消費性負債的一代,他們敢花錢、敢借錢,在這個物慾的時代,攀比的心理作祟,超前消費成為90後的趨勢,但是隱憂也存在其中,有報道稱90後人均負債高達12萬,可見90後負債很普遍,但不是所有的90後都這樣,有很多也很自律,努力、奮鬥、有目標,未來可期。
-
5 # 鬱金香137652766
有人說70後存錢,80後投資,90後負債,真是如此嗎?
這句話完全正確:現在基本是70後的在存錢。80後知道在投資,90後基本是消費型。負債
-
6 # 稅融通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很容易比洗腦。洗腦使90後過度消費得理所當然。
日網上流傳的一個90後負債資料調查:
據稱:90後負債平均已達月收入的18.5倍,如果按平均工資6917元計算,平均負債可高達12.79萬元。
乍一看,有點聳人聽聞,也不知道真實性有多少,但根據螞蟻金服公佈的一個數字,也足以令所有人扎心了。
據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釋出的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18-34歲的年輕人,平均月儲蓄只有1339元。
是的,你沒有看錯,只有1339元!也就是說,大部分年輕人根本存不到錢。
貧窮,是這一代年輕人最顯著地標籤。
然而,比貧窮更可怕的是,一邊是年輕人一貧如洗,月月光的口袋,一邊卻又是瘋狂的信貸逾期,冰與火之間,這屆年輕人的生活,猶如深淵。
就說現在的營銷環境。對商家來說,深淵不是它們最關注的的,利益才是它們的可愛朋友。
為了利益,它們往往不擇手段,甚至不惜攪亂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毀掉整整一代人,也在所不惜。
轟然間,消費主義觀念突然橫行,正在掃蕩著全社會。
且不說那句殺人誅心的:“你捨不得買那些漂亮、好看、具有品質感的東西,是因為潛意識認為自己配不上它們。”
暗示你,不無腦買,就是低階、low!
也不說那句別有用心的:“婦女能頂整片天,感謝咱們的新中國。男人擦淚不刷卡,那是萬惡的舊社會。”
赤裸裸將“女權主義”和消費掛鉤,煽動人們的慾望,掏自己的口袋,賣他們的產品。
更不用說那句莫名其妙的:“沒有一個姑娘會因為買買買變窮,尤其是漂亮的姑娘”
彷彿那些被債務纏身的人們,不是因為買買買變窮的一般。
單隻說那句心機暗藏的:聰明的女人,捨得為自己花錢。
悄無聲息,將自己的營銷和人的智商聯絡在一起,暗示你不買買買,等於智商低。
更何況那句明目張膽的:心情三分靠打拼,七分靠shopping
心情不好那就買吧,有沒有用無所謂,反正商家有的賺,管你死活呢。
還有那些毫無邏輯的:“娶老婆,一定要娶會花錢的那種”;“不給你買 YSL 的男孩,不配說愛你”
至於“花唄”、“借唄”、“白條”這些居心叵測的命名,就更是為傳達輕佻膚淺、隨心所欲、不負責任的價值觀,不遺餘力了。
它們在瘋狂的煽動人們無腦消費,甚至將消費與身份、階級、品味、智商、愛情、親情統統聯絡在一起。
彷彿不消費、不花錢,你就十惡不赦、傷天害理,消費、使勁花錢,哪怕是借貸、哪怕是裸貸,哪怕是賠上一生,你都是光明正大、前途無量的。
這哪裡是有毒、毀三觀,這分明是用心險惡。
為了掏空你的口袋,他們不僅不要臉皮,連智商都不要了。
尤其是某金服的一條廣告《年輕,就是花唄》,更是讓人無語。
影片裡,三個年輕人,因為借貸,一個買了心愛的高檔汽車,一個四處旅行、一個借錢創業了,個個光鮮亮麗,最後一句廣告詞收尾:活成我想要的樣子。
彷彿幾千元、一萬元的借貸,就能讓你買一輛高檔汽車、就能讓你全國各地到處浪、就能讓你創業成功一般。
這實在是莫名其妙。這些廣告,他們自己信嗎,他們可能都覺得想吐。
作為網際網路大資料巨頭,他們完全知道花唄、白條的錢都去哪了,但他們依然在赤裸裸的洗腦,宣揚消費主義,莫名其妙的和創業、旅行、人生掛鉤,掏空你的口袋,做自己的生意。
可怕的是,這一個個劇毒的廣告,已經成了很多年輕人的價值觀,為他們創造了一個個美好的幻象,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但當幻象破滅時,是近800億的信用卡逾期,就是幾百萬、幾千萬的年輕人被掏空的口袋,是深陷消費貸深淵無法自拔,走向輕生的無數生命。
據阿里釋出了《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2018年資料沒找到),資料顯示:
中國近 1.7 億 90 後中,開通花唄的人數超過了 4500 萬,如果沒有信用分限制,可能會更多。
在購買手機時,76% 的年輕使用者會選擇分期付款,也就是說,每10個購買手機的年輕人,有將近8個都選擇了分期付款,超前消費。
對於年輕人來說,這是一個個難以歸還的債務;
但對商家來說,這不過是一組財報資料。
-
7 # 魏桂雲
看不全,我是你說的情況。
從消費和職業經歷角度來看,確實如此!年輕人愛消費、易衝動,比較容易導致負債。而80後再職業上升期,收入增加,有多餘的資金。每個人都有財務自由的夢想,但是剛剛進入投資,常常是交學費的份兒。70後要為養老準備,存錢是必然。由於冒險意識減弱,投資都趨於保守型。
回覆列表
70後年齡段在40-49歲之間,80後年齡在30-39歲之間,90後年齡在20-29歲之間。
其實,這正是人生三個不同的階段在資產和負債之間的平衡問題;
70後是即將退休或者準備退休的年齡群體,房子、車子該買的已經買了,沒有創業的激情,忙碌了一輩子到了該為自己後半生打算的年紀了。他們存款主要是:養老、子女教育及婚姻。
由於我們華人對家庭的觀念看的很重,70後更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年齡段。上面父母普遍70歲左右需要照顧,下面子女20歲左右上大學、結婚成家都需要不少的資金支援。從小從物質貧乏的社會中長大,好不容易到了新世紀,兩頭的生活壓力需要承擔,我認為70後真的是一個偉大的群體。
80後,目前社會的中堅階層,還在奮鬥的階段,基本上都是扛著自己的小家庭艱難前行的階段。人說30而立,這個年齡段父母也基本退休了,但是生活可以自理,無需太多照顧;子女處在義務教育階段,暫時沒有出國留學、婚姻的壓力;自身人脈、社會閱歷、心理已經到達了成熟的階段,這時不拼搏一把,更待何時?
本人正是90年階層,正在奔三的路上。主要的負債就是房貸的壓力,畢業五六年,沒有積蓄。結婚、買房都是父母資助,沒有家庭的原始積累,處在奮鬥的最初階段。
題主說的三個不同年代的人群所處的經濟處境很現實,個人認為也很中肯。真的感覺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樣:越長大、越孤單、越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