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版本眾多,明代有20多約30種左右,清代70餘種。在眾多版本里面,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個版本:
1明嘉靖壬午(1522年)刊刻《三國志通俗演義》
2明《三國志傳》
3明《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
4清毛綸、毛宗崗《三國演義》
《三國志通俗演義》嘉靖本是現存最早、最接近原著面貌的版本,該書24卷,240回,以後的各種版本都是在它的基礎上加以改動的,只是在插圖評點回目上有些調整。
明末的“李卓吾評本”,將嘉靖本回目予以合併成120回,加上了評語。
到了清朝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以“李卓吾評本”為基礎,辨正史事、增刪文字,修改而成120回《三國演義》,俗稱“毛本”,清代的70多種《三國》大多數都屬於“毛本”系統。
現今最流行的《三國演義》,是建國以後以毛本為基礎,刪去評語,糾正錯誤,加入少量註釋,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流通的版本,也是發行量最大的版本。
其實就算是羅貫中寫作三國,也是深受元至治年間《新刊全相三國志平話》(現存日本)的影響,透過對說書藝人和戲曲三國故事的整理,加上參考《三國志》等史料進行加工再創作而成的。只不過經過數代學者的精心梳理、刪改,越來越完善,才形成了現在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版本眾多,明代有20多約30種左右,清代70餘種。在眾多版本里面,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個版本:
1明嘉靖壬午(1522年)刊刻《三國志通俗演義》
2明《三國志傳》
3明《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
4清毛綸、毛宗崗《三國演義》
《三國志通俗演義》嘉靖本是現存最早、最接近原著面貌的版本,該書24卷,240回,以後的各種版本都是在它的基礎上加以改動的,只是在插圖評點回目上有些調整。
明末的“李卓吾評本”,將嘉靖本回目予以合併成120回,加上了評語。
到了清朝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以“李卓吾評本”為基礎,辨正史事、增刪文字,修改而成120回《三國演義》,俗稱“毛本”,清代的70多種《三國》大多數都屬於“毛本”系統。
現今最流行的《三國演義》,是建國以後以毛本為基礎,刪去評語,糾正錯誤,加入少量註釋,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流通的版本,也是發行量最大的版本。
其實就算是羅貫中寫作三國,也是深受元至治年間《新刊全相三國志平話》(現存日本)的影響,透過對說書藝人和戲曲三國故事的整理,加上參考《三國志》等史料進行加工再創作而成的。只不過經過數代學者的精心梳理、刪改,越來越完善,才形成了現在的《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