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圈圈2020
-
2 # 踏雪無痕7654381
首先說一下霧霾形成的原因:
一:接近地面的空氣相對溼度比較大,灰塵比較多,地面上行走的人和車輛攪動起來了。
二、沒有明顯的冷空氣活動,風力相對較小,大氣層比較穩定。由於空氣的不流動,使空氣中的微小顆粒逐漸聚集,漂浮在空氣中。
三、天空中或許晴朗少雲,有利於夜間的輻射降溫,使得接近地面的溼度飽和凝結形成霧。
四、汽車尾氣是主要的汙染物排放。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都有了自己的家用汽車,同時由於汽車排放的尾氣也是造成霧的一個很大的因素。
五、工廠製造出的二次汙染。尤其是一些重工業,化工企業,火力發電廠等。不過目前政府正在著手整治當中。
六、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汙染物。尤其是北方地區,一到冬天,城市裡很多家庭都開始了供暖,而取暖的主要方式還是燃煤。
大範圍霧霾主要出現在冷空氣相對較弱而水汽條件較好的大尺度大氣環流下,低空或接近地面的風力主要是微風。由於霧霾天氣的溼度較高,水汽較大,霧霾提供了吸附和反應場所加速反應性氣態汙染物向液態顆粒物成分的轉化,同時顆粒物也可以作為凝結核加速霧霾的形成,兩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汙染。
你提到的一個月不做飯,不開車也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霧霾的次數,但不能從根本上杜絕霧霾的形成。
-
3 # 老王152444019
肯定有,因這兩項佔的比重並不大,只要有工業就有霧霾,除非環保措施到位,才會大面積減少排放廢氣量,降到最低。
-
4 # 琴溪書畫
霧霾這麼生成狗屁磚家多不知道還當磚家,大自然有生有息不可抗拒,自然規律,全世界汽車不開,農村柴草不燒照樣要霧霾。……
-
5 # 勇談樓市壹貳叄
霧霾形成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其實是工業廢氣
根據資料計算,工業廢氣對於霧霾的貢獻度高達61%,其次才是汽車尾氣,人民日常生活(燒煤取暖、做飯等等)所以如果說不開車、不做飯的話,只要有工業生產霧霾還是會存在的,頂多就是減少霧霾的嚴重度(環境從重度汙染變成輕度汙染)。那麼為什麼很多專家的政策都指向汽車尾氣、燒煤取暖和做飯等等呢?幾點愚見:第一、工業生產是如今很多環境汙染地區的重要經濟支柱,可以說沒有了工業生產那麼這些區域(甚至全國)的經濟建設都會受到嚴重影響。相對於來限行、禁止用散煤等等方法對於經濟的影響是最小的,甚至於還有可能帶來部分經濟利益(提高人民購買新能源汽車、二輛車的積極性等),這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道理。
第二、產業升級改造需要時間,但是限行等措施立竿見影。可以說隨著國家和地方對於環境問題的重視度,產業升級改造一直都在進行中,據個人知道的訊息很多高汙染、高耗能的工廠企業都被限產,甚至有些省份都提出了化工、鋼鐵等企業的拆遷時間表。但是說到底還是需要時間的,在上面一直緊盯環境質量的背景下,無疑限行等措施的效果是最明顯的(起碼錶明瞭有做事的態度)。
不開車、不做飯等是不現實的,但是要面對現實問題確實全國很多城市都出臺了限行、禁止使用散煤等規定(尤其是北方城市居多),毋庸置疑這些規定對於人民的正常生活產生了很大影響,甚至於說這種舉措對於環境的貢獻度有多大值得懷疑。但是現實問題大家都要明白:
第一、環境問題確實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地步,可以說如今的環境情況開始治理代價頂多就是經濟增速受到影響,如果非得到了跟印度一樣的情況下,就會出現社會問題了。只是希望在這個時候有關部門能夠在充分根據實際情況的條件下實行某些政策,儘量減少對於人民日常生活的影響。
第二、一刀切的管理方法或者粗放式的管理方法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城市和居民管理是事實。雖然說社會在進步,人們的素質在提高但是不得不承認很多地方的管理水平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服務型政府是未來建設方向,所以因地制宜進行管理很有必要。
第三、陣痛期早晚都要來,個人覺得趕早不趕晚。用環境問題來逼迫進行產業轉型是最佳的,淘汰落後產能,進行產業升級的陣痛會持續十年甚至更久,但是帶來的潛在收益確是永遠。
回覆列表
1、霧霾的源頭多種多樣,比如汽車尾氣、工業排放、建築揚塵、垃圾焚燒,甚至火山噴發等等,霧霾天氣通常是多種汙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
2、開車不做飯,能減輕霧霾,但不能消滅,除非當在沒有工業,沒有建築施工,沒有垃圾焚燒等